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民生银行

[街谈巷议] 谁若再说匡山,对不起,我就要真的去讨说法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8 10: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民生银行 发表于 2014-4-27 23:11
后果不只这简单吧,如果对方也较劲,打起侵权官司来怎么办?

最低的后果不过是让九江牛逼客到我店来,便宜卖几个包表给他们。。。
我本不想卖的,看他们垂头丧气的,散了,少赚点。。。

这官司,胜了就大赚,输了是小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8 10: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天就这点事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8 11: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4-28 09:18

百度一下,说的是福建浦城的匡山,冒是比武穴匡山的来头牛B些。
“四贤”与匡山
作者:张先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83    更新时间:2012-7-16【字体:小 大】
新近在我县城市东南门户的三角地带矗立着“匡山四贤”雕塑,一代名臣章溢、刘伯温、宋濂、叶琛神姿栩栩,仿佛向今人叙说匡山卧虎藏龙那段历史。
“四贤”隐居让匡山更负盛名
匡山位于我县东部与浙江省龙泉市接壤处。以葛藤岭为脉源,周遭约50公里。因该山“四周奋起,而中窊下,形似匡庐”而得名,其主峰匡山斗(又称天山斗)海拔1349.9米。环匡山斗有多座千米以上高峰,犹如众星拱月,遥相呼应。匡山森林蓊郁古木参天,奇岩怪石遍布,峰峦云缠雾绕,山涧飞瀑流韵,可谓纵目成胜,佳景珠联。
匡山素负盛名,宋代就得到开发,在山建庵修炼。而令形境愈益焕发的是元末时期章溢、刘伯温、宋濂、叶琛在此隐居。章溢自号“匡山居士”,将匡山看松庵重加修葺,并新建茅屋12座,取名“苦斋”,栖身立足;刘伯温在此写下《苦斋记》;宋濂在此著有《匡山章子看松庵记》。 “四贤”隐居之后,匡山名声大噪,各地文人墨客,特别是浙江才俊学子,纷纷慕名而至。王禕《匡山诗序》、袁华《匡山五咏为处州章溢赋》等,一时文人墨客以景赋诗文,秀语奇辞层出不穷。
章溢是浦城人章仔钧第19代孙
章溢(1314-1369年),字三益,其故里在今浙江龙泉市八都镇章府会村横溪自然村。章溢系章氏先祖浦城人章仔钧第19代孙,官拜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
元至正十一年(1351),江淮地区爆发红巾军起义,次年汉水流域的徐寿辉麾下义军自福建攻入浙江龙泉。章溢以捍卫乡里为号,出面组织武装,对抗起义军获胜。镇守处州(今丽水)地区的元将石抹宜孙保举他出来做官,章溢深知元朝大势已去,坚持不受。后来干脆让儿子章存道率领所掌握的地方武装守住龙泉,以“保障州里”,自己则躲到与龙泉毗邻的浦城匡山结庐隐居。
此后,章溢秘密修书给刘伯温、叶琛和宋濂。其时朝庭江浙行省发布征辟章溢为浙东元帅府佥事,刘伯温为处州路总管府判官,叶琛为处州路总管府治中,宋濂也有任用。对于元朝的笼络封官,他们都不为所动。接到章溢信函,他们立即潜入匡山会晤。
刘伯温隐居匡山读书论政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南田乡(今属浙江文成县)人,元末进士。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善文章,通天文,著有《郁离子》,以寓言形式批判元末暴政。为朱元璋征战筹划用兵,参与机要。明洪武元年,与章溢同拜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洪武三年,封诚意伯。
接到章溢信函,刘伯温来到匡山与其会晤,他谙熟风水之说,细看匡山景境,连声叹曰:“果然好去处!”,谓其山乃胜龙泉凤阳山,但其峰峦自立,秀木深谷,险崖飞瀑,皆得天趣,实为“上应星宿之地,人居土葬皆宜。”一住下来竟舍不得离去。
自此以后,匡山便成四人避世修身之所。或小住,或长歇,刘伯温等每年都来匡山与章溢相聚几次,读书论政,激扬文字,留下许多名篇佳作。刘伯温所作《苦斋记》,认为苦斋寓意有二:一是匡山山高地寒,草木果实多苦味;二是章溢择此结庐隐居,是取孟子所谓“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训诲。
宋濂明朝“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县(浙江金华市)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与刘伯温、章溢、叶琛隐居匡山,修道著书。
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伯温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匡山章子看松庵记》籍物喻理,托之以自励,生发“匡山之灵,其亦迟君久矣。”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叶琛被追封南阳郡侯
叶琛(1314-1362),字景渊,明初大臣,浙江丽水高溪村人。元至正四年(1344)任歙县县丞。十二年,升任处州路总管府判官,元将石抹宜孙在处州一带镇压农民起义,叶琛积极为其出谋划策,十八年,官至行省元帅。受朱元璋礼聘后,授营田司佥事,后为洪都(今南昌)知府,明洪武元年(1368),追封南阳郡侯。
章溢、刘伯温、宋濂、叶琛年龄相仿,所处的政治环境,正是元朝统治风雨飘摇,濒于覆灭之际。
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率领的起义军先后攻克浙江的婺州、衢州和处州,消灭了这些地方的元朝军队。令处州总制孙炎再三连劝带压地“礼请”“四贤”,希望辅助其立国大业。刘伯温知道出山时机已经成熟,众人在匡山一番商议,各自安顿好家事,便于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一起到了应天(今南京)。朱元璋对匡山四贤来投大喜,特地为他们建“礼贤馆”表示器重。从此这四位隐居匡山的实力的人物,成为朱元璋的重要谋臣干将,也成为名垂史册的大明朝开国元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8 20: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尖山,太平山叫了几百、几千年,叽好听!近两年几个匡子硬扯个匡子山出来,武穴论坛周扒皮说了几句说了几句,帖子都封了。其实搞匡子山的那几个匡子,早几年好多字都认不全,这两年一动就写几万几十万字的书。世道变了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8 22: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冷静点,或许匡山会走向全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8 23: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8 23: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30 20: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穴也想学人家搞旅游,有硬件吗,软件也不咋地,我看还是去卖地来得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30 21: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在流浪 发表于 2014-4-30 20:50
武穴也想学人家搞旅游,有硬件吗,软件也不咋地,我看还是去卖地来得快.

慢慢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30 23: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此说声,其实太平山是在清朝之后战乱,百姓进山避难才叫的太平山。查阅清朝四个版本的《广济县志》,均找不到太平山的记载。清朝、明朝有东冲山、横冈山、层峰山记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14 14:43 , Processed in 0.91358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