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村长小麦

[武穴历史照片]-八十年代的武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8 21: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分析了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根据当时的地理环境、 人物着装等,感觉是在同一个地方,只不过照相时一个是远拍,一个是近拍,而且拍的是拖拉机前后的一段街景。不知当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21: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旧图第一幅图与第三幅80年代中期的彩照(武穴市委转盘处)是对应的。
旧图第一幅图中拖板车的农夫后边有一辆长途汽车,当时的广济县汽车站就在县委会附近,汽车顶上用网罩将旅客的大件行李罩住,所以说此图应该是在县委会附近拍的。
彩图右边的马路即现在的民主路,当时的县委会与向阳旅社之间都是平房,有一个商店(副食品向阳门市部)、有一个国营食堂(八一食堂),那一块地方叫钟荣伍。后来商店、食堂全拆了,路打通了,就是现在的民主路北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22: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回忆中的武穴”基本上涵盖了80年代以前的武穴城区。永宁商场再向西一直走说是县气象站,当时觉得好远好远;预制板厂附近的位置(也在现在的县中医院一带)原来建有一间露天电影院,79年或80年前后我们家带我去看过电影“神秘的大佛”,刘晓庆主演,印象很深,当晚上从电力局一带走到露天电影院,走了很长时间;向阳旅社再向东就是“刘家巷”路口,刘家巷里边有不少现在感觉仿佛是30、40年代的商铺,全部是木板,我记得有一家废品回收站,我曾收集了不少牙膏皮去卖,卖了5角钱,兴冲冲地跑回现在的正街、居仁街路口(东方红旅社)门口买了5块热的白发糕,曾记否,当年东方红旅社门口一年四季至少有2-3个女的坐在那叫卖发糕,语调是“发糕哇,热的呀”(请用武穴话读);图上影剧院一直向南就可加上现在的实验小学,即现在的附小,当时的武穴街就实验、红卫、解放、东风四所小学(小桥小学是83、84年前后才建成招下港、小桥边、东菜园、钟厂厂、东新村一带的学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23: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回忆:
图中“钟厂”再向东就是老坝头,可加上酱油厂、棕绳厂、酒厂、罐头厂、皮鞋厂、油厂、造纸厂等,酒厂隔壁没多远原来有个地方是杀猪的,我很小的时候在热天曾一个人经过月墉那条路(现在叫青林路),经过一大片一大片菜地,去老坝头看杀猪;月塘一带就是下港,有不少居民,好像还有县水产局,我有不少小学同学是住在下港一带的;老公安局门口就是当年的灯光球场,全县的篮球比赛在那进行,我多次晚上去看过,很热闹;坝外的候船室再向东一直走就有运输公司、生资公司、盐仓、还有党校,当时的党校是我走的坝外最远的地方;候船室再向东就可加上造船厂,当年我的母校——东风小学开运动会、上体育课全部是在坝上进行,我在1981年参加当年的运动会男子100米比赛,由于分几组,我以为还有一段时间,就径直跑去造船厂喝生自来水,跑回来说比赛已比完了,我大哭一场感觉没完成任务,没听老师话,很后悔。
再来看栖贤路一带,影剧院当年全是菜地,感觉相当远,影剧院到武中、镇中、广师、监狱、卫校之间全是菜地,检察院是1981年左右搬过去的;1990年夏天前检察院与教育局旁边的马路还是一条水沟,一直到元件厂,不能走人,后来才填掉水沟,与元件厂那一头打通,形成一条马路;最东边的棉花公司对面全是菜地,还有武穴的游泳池,基本上没有其他建筑,总之监狱的围墙以外只有一条泥泞小路,周围就全是菜地了。
再看看正街,当年正街上有三家门市部:现在的正街农业银行大楼原来是副食品公司东风门市部(一门市部)、还未到大坝上(大概是通往机械厂的小路口位置)是二门市部、现百花酒楼位置是副食品公司三门市部,二层的老百货大楼就是当时最繁华的了,每年国庆节百货大楼橱窗的日光灯打开,还是各种商品展示,好多人晚上去看热闹;正街上的蔬菜公司卖很多的风味食品,我最爱武穴当地人做的红红的一串串未切断的叫“梭衣萝卜”,现在在永宁商场还有得卖,很多;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23: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记过去,就没有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23: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我的回忆:
解放小学那条路是后坝街,小学对面基本上是居民区,没什么工业、也没什么商业,好多房子是几家人合住的,仍记得当年83年或84年在后坝街路口开了一家武穴街最早的温州美发廊,就是温州人开的,还有一家彩照馆,我们家有一年国庆全家福彩照就是在那拍的;后坝街与居仁街的路口有一家卫生所,二层楼,地方很小,旁边还有一口水井;后坝街继续向南走一点,就是老教育局,当年考取大学的红榜就在教育局门口张贴的,我有几年去看过;教育局正对面就是木螺钉厂,一排平房,每天机器咣当咣当的响个不停;木螺钉厂斜对面就是粮店,我们经常带着米袋和粮本去买米,其中有一中年妇女在卖米时旁边总坐着她的儿子,每次买米时她那很水的儿子竟看得懂粮本上写的大米的定量数,读给她妈听,她妈确定后就让我们拉开米袋口,拉拉绳子,大米哗的从上面经过一个槽滑下天,挺有意思的;粮店继续往前走又全是民居,一直走到口,我记得曾有一所临时的看守所之类的灰灰的平房,小时候我经过那曾看到抓到一个小偷,派出所的将他带进那房子里用皮带抽打,感觉好可怜;再转过来就是老的财政局和老建行(三层楼,红房子),在路口转弯就是现在的县政府大院,一直没变,旁边还有县书刊号法局;再一直向前走就是县招待所了。反正武穴街就这么大,我几乎穿过每条小巷。在外地20多年了,一直还记得80年代以前的武穴。愿与大家共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8 23: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云珠水的回忆也让我想起了很多地方,有空根据你的回忆,将上面的图再改一下,添加上更多的回忆!

感谢你与大家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9 00: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开始了回忆:
“回忆中的武穴”图中,东风小学左边可加“塘下街”,从老电影院路口的食品厂一路走来,都是些民房,路不宽,且高高低低,晚上很漆黑或灯光或隐或现(1986年以前武穴城区也是经常停电的),有县建筑公司、老法院(法院大院里好像还有一栋以前外国人的房子)、人民银行、老的武穴镇镇府(镇政府里面有一个礼堂,80年代初里面经常放电影,我在那看过《吉鸿昌》、《挺进中原》、《阿凡提》,京剧《白蛇传》等,特别是看《白蛇传》是在大年初几,人很多,又下雨,穿着厚厚的棉袄还有套鞋,往人群里钻);镇政府对面是一间老红军休养所,好象是叫潘政委,他的孙女潘剑当年与我同学过,后来调去武汉了;镇政府转过来就通往武穴镇医院了,路口没多远还有一口水井,那边离坝边不远,几步路就到了,周围基本上是民居。
还是版主发的图片好,一下子让我记起不少80年代以前的武穴情景,有兴趣的朋友愿相互交流,回忆起更多的家乡往事!不甚快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9 08: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查阅了一些资料,1980年前后住在塘下街武穴镇政府大门斜对面的休养所老红军潘政委的资料是:
        杨正宣,女,1914年12月生,92岁。1935年1月参加红军,并随红军总部及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历任班长、指导员、护士长、分队队长、大队副大队长。1955年被授予上尉军衔。1982年离休前为十九兵团直属工学大队二队副队长,现享受正师级待遇。
        来自湖北武穴的剃头匠潘云先,这个于1929年参加红军、当时任一个主力营的教导员,在“入学”红军大学期间,与杨正宣相识相知。 不久以后,他们被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1938年,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于河北。1940年,他们又有了大女儿。没有办法,只得寄养在当地群众家中。
         直到解放后,已是上校的潘云先,才找回这个女儿。认亲过后,他们没有动用关系将女儿调至身边,女儿照样在当地工作,并成家生子。
         1970年,潘云先、、杨正宜夫妇听从组织安排,回老家武穴休养。为了让老人身边有个念想,大女儿将女儿交给老人代养。很可惜,这个外孙女读高中时,因患脑膜炎而不幸夭折。
         1986年,杨正宣相伴50年的战友和丈夫潘云先,走完了一生,而杨正宣也中风一次。组织上为了照顾她,将她安排到医疗条件较好的武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9 11: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云山珠水文字,图再次修改,不专业,不标准.只是让大家回忆快乐时光.


武穴城区.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26 05:39 , Processed in 0.0580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