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翩翩

[原创] 文坛快读:武穴市作协举办文学沙龙暨郭德军小说研讨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6 13: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青青:沉重的时代背景下,一个超时空的凄美爱情故事。彼此相爱的男女主人公因所处时代大环境因素的客观阻隔,各自生活在大陆、香港两地,开始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和陆珊小姐的与他人步入婚姻只在内心某个角落陈放往昔爱情不同的是,梦照先生的后半生就显得十分凄惨,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两地文化背景的不同决定的。
由于文中我的“牵引”,得以在最后让陆珊小姐亲手收到梦照先生写给她的九封信,这种象征性的重逢结局也是广大读者所乐见的。
    也许有人说,梦照先生的某些想法及做法过于偏激,不置可否。
    借用徐志摩的一句话:我将于茫茫人海中找寻我唯一灵魂的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可能对于梦照先生而言,要么不爱,要爱,只要一段灵魂能与之共鸣的爱情。真遇上了,那么他可以做到身心永不背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3: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俏俏同志辛苦了哈。向你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3: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小青:
郭梦照的悲哀来自于一个人站在一处高地,努力把灵魂自身体剥离想让心灵飞升,结果绝望地发现,肉身早已深深陷入沼泽,自己永远无法企及那个虚幻的梦想。真挚的爱情,美好的自由与外界的现实让他看不清楚前面的路,最后认定前面根本没有路,终究用极端残忍地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里的人,同样也时常有着这种困惑。情不达,艺不进,思不透,想跳出某个境界,却不知道该脱身去哪里,寸步难行,发现自己自以为是的拥有的东西其实不值一提什么都不是,于是颓废,不思进取,思想就去寻求散漫。而我们与郭梦照不同的是,我们身边有着很多挚友,他们会及时帮我们化解,让我们打破困境走出心灵硬壳。所以,我们是幸福的,所以更要珍惜朋友珍惜生命珍惜每一笼罩我们的明媚阳光,要相信温暖始终就在人间就在我们身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3: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武穴的作家们学习!真是有个好的人文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3: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丹


叹梦照
九封书信表深情,
挚爱崇高死不更。
梦照回乡兴教育,
陆珊随父接航旌。
两心相印政相背,
一刃自宫节自清。
倘若从珊依早晚,
良缘美景孰与争?!

--照陆珊
一尖银杏赴香园,
佐证真情亘古传。
梦照宁贱非易节,
陆珊到老惜前缘。
同窗眷恋人难见,
异地煎熬心可怜。
三葬骨灰终了愿,
崇高挚爱感人寰。
香园:香港海滨陵园
寰  :葬议牵动全球各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3: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6889s.jpg


苏小小
:自从与我市诗人郭德军熟识后,我一直是他忠实的粉丝,非常喜欢他的爱情诗。他的诗语言优美、构思精巧、感情激越、富含哲理、直憾人心。他的诗歌,让我激情汹涌,感动泪流,我能背他很多很多的诗歌。曾经与郭德军的挚友田小慷先生比赛过,背诵郭德军的爱情小诗,再忆那比赛的场景,很美好很开心。

    今天研讨的郭德军的小说《给陆姗的信》,一共有九封信,我读过不止九遍。大家对这个小说有不同的见解,大都认为描写的是一个六十年代中国学者的命运,而我个人认为,这是个至真至美的爱情颂歌。主人公的曲折命运让人心痛,书画的焚烧、残酷的批斗、婚姻的欺压、艰苦的劳作……仍然梦想着爱情,坚信着爱情,最后以自宫的方式来抗衡政治婚姻,捍卫着对爱情的忠诚,最终自杀而逝。

   这篇小说中,有很多描写爱情的经典语言。比如第六封信中的“所幸我依然常常在梦中遇见你,与你共读世间的诗篇,所幸每晚我还能在吻过你之后进入甜甜的梦想。我不是我一个人,我与你同在。”;第九封信中的“我现在唯一想做的是结束生命,到上帝那里去,我相信死亡肯定比现实温暖,我如此绝望。我想要停止对你的倾诉,我有着太荒谬的人生。”等等。
最让我感动的是第六封信中的诗歌,请让我为大家朗读一遍吧:

这是一种爱的植物
一千年地钟情于你
每一片摇曳的绿叶
都是一抹甘苦的相思
见证着冰川纪
见证着我们千年的轮回
1966年春天的月亮山
我听见银杏忠贞的诉说
我可不可以采擷所有的叶片
医治你心底浅浅的忧伤
我们可不可以乘着银杏的脉路
回到遥远纯净的冰川纪
象永恒的钻石
闪耀在遥远纯净的冰川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3: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家协会会长何毓庆.jpg


何局长:于文学而言我在在坐的各位面前是门外汉。尽管我是学中文毕业,但看到作品听到大家的交流,我也有想说说自己的看法。作品是诗化的语言,作者的内心世界细腻,情感丰富,很有思想,应当炒作下,我们要敢于提出意见。只有思想的火花文学才有进步。今天我们审计局有幸与作协交流,我们审计部门文化也应该成为武穴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即有创造动力,有思想活动,有文化魅力,武穴文化要有粘连性,审计部门要联合文友繁荣文化活动多做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3: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主席:作协近年来搞了两次研讨会。一次是郭英悬疑小说研讨会,再一次就是这次的郭德军小说研讨会。主办这样的研讨会主要目的是推介武穴新人,促进武穴文学发展。

《致陆珊的信》是郭德军的一篇有关爱情和命运的悲剧之作,是特殊环境下对典型人物再现的魅力之作,是悲剧和喜剧的交融之作,是政治、爱情与命运的交集之作。主要表现在,1、小说主题突出。作品通过对郭梦照的人生历程的记述,将爱情命运同反右、文革联系起来,使人感到反右和文革对纯美爱情的摧残,对人生命运的毁灭。读来使人潸然落泪。2、小说体裁别致。以书信的形式展示作品故事、人物命运和结构,犹如一根链条,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使小说引人入胜。3、叙事艺术比较成熟。合情合理的故事结构,真实可靠的细节描写,典型环境中的人物刻画,显示作者的叙事艺术达到了一定高度。特别是诗歌在文中的运用,有艺术烘托效果。

《致陆珊的信》是一篇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作品。有一定高度,但高度还不够。主要表现在:1、小说执意于为描写爱情而爱情限制了小说的深度。2、在新时代仍然沉醉于惯性思维限制了主题的深化。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说的质量。但总体上来说,郭德军能够写出这样的一篇小说,是郭德军的骄傲,也是武穴文学的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3: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属于你,
而属于人类
                         ---- 读《给陆珊的信》
/俏俏

     我在心里反复念着这句话,属于你,而属于人类,爱情的力量穿透我,神经末梢泛着疼痛与幸福感,这篇不属于这个时代背景的小说,这篇深深冲击我内心的小说,人们在讨论,剧中的男主人翁为何选择自宫,如此抿灭人性的举动,是作者强加想像,还是当时环境下造成的扭曲?一些不确定因素,一些让人忍不住去探索的细节,在脑海里回旋.

   《给陆珊的信》,文中信,九篇,诗样的语言,梦里,梦外,幻想与现实,交织重叠,“你穿着藏青色的旗袍,戴着洁白的珍珠项链,挽着穿着西服,戴着礼帽的我,”一阵寒风便吹醒了美好的梦,郭梦照,我想像他在一尖山上,冲进寒风里呼唤爱人的名字,不停说爱,说想,曲调简单,却敌不过寒风凛冽。作者赋予他刚强的意志,即使是一个梦,也让他无比幸福,让他不断战胜生活的磨难,在思念中,在幻想中,保持着内心纯净,保持着唯一爱念,于是,当组织上安排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村妇,要对他进行前世无缘的肉体改造,他深感恐惧,却不恐惧身体的残缺,那样的夜晚,愉快的幻想之后,拿刀挥向自己,需要多大的勇气,又需要多么坚贞的爱情信念。陆珊,你是个幸福的女子。

    我没有经历那个时代,从长一辈的人口中,知晓一些事情,记忆是模糊而没有概念的,然而在这样诗性的文字里,迸发出一种震憾,仿佛寻觅了许久,仿佛在昨天,有人询问,你相信爱情吗?是的,我相信爱情,"空气中充满了血腥和仇恨,我欣慰,已经残废了的我能在救济的米粒中苟且偷生,而能用你我喜欢的英文给你写信,这于我是生命中无上的慰箱."多么温暖的思想,身体上残废不代表灵魂的残缺,心与身,身与意,充满着血性,执着的情感支撑着他在苦痛中安慰地活着,尽管在旁人看来,他是怪物,是异类,他与他们格格不入,他无法放下自己的追求,去迎合世人的思想,你看,他孤独着,幻想着,作者的字里行间,勾画出了一个性格刚毅,思想超越,坚持理想的男人形象,他用自己薄弱的力量去抗争,他用自己厚重的情感去期待,某一天,心爱的人,穿着梦中的旗袍,在一尖山,在香港,紧紧相拥,亲吻,让爱幸福的奔涌.

    想去看看一尖山,更想去看看一尖山的银杏,是否能在一棵树下,挖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小说的开篇就介绍了银杏,简单平实,不像有的小说开篇就吸引眼球,但依我看来,这似乎在放一场老电影,开场后一望无际的山林,夜沉星淡,然后,一个瘦高的背影,站在山尖,吱呀一声,故事便开始了,时代背景跃于眼前,象征爱情的银杏,自始自终贯穿其中,银杏,活化石,几亿年来幸存的树,中国的国宝,郭梦照喜欢上它,也许是希望自己的生命像银杏般的旺盛,可惜,不停地批斗,折磨,摧毁了他的身体,他想做一名好老师,却没有学生,革命口号革命思想最重要,没有人需要他,没有人认可他,他的满腹才情只剩满身凄惨,在第九封信里,他想到了离开,生命在衰竭,意志在绝望,"我的胃部明显不行,消化食物相当困难,我的肝功能在退化,但这里缺医少药,我更不在需要保障的行列,象一株稗草,自生自灭."所以,他想到结束生命,他相信死后的灵魂一定会从一尖山一直飘到陆珊的香港.如此浓烈的情感,生时无限期盼,死时更是无比渴望,这是一种力量,缘于爱情,缘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世人的愚昧无知吗?还是政治下的冷酷无情?他不在保障的行列,好像一形如枯槁的人,在寒风中,在银杏下,颤颤微微,只差一场洁净的雪,或是梦想中爱的召唤,他便可以幸福的微笑,然而,死亡有时比现实温暖.

    看完一封又一封的信,好像在目睹一个生命在苦难中慢慢走向死亡,而灵魂支柱------陆珊,她又是怎样的生活方式?这些疑问在文中找到了答案,同样的时间,郭梦照与陆珊各自的人生轨道,1948年分离,1959年陆珊结婚,梦照偷偷写信,1964年陆珊开公司生子,梦照自残,1966年陆珊事业发展,梦照自杀,1994年陆珊儿子接替公司.一步一步的场景布置,刻画出不同的人生方式,一边苦难,一边美好,表达出世人传统的情感模式,有悲有喜,让我的情感由最初的疼痛转化为幸福,郭梦照最终等来了陆珊,陆珊并没有忘掉他们曾经的爱情,所以,郭梦照的第三个墓葬地,应该安息了,因为,这一次,他在陆珊女士的身边.虽然,陆珊捐款的500万元,仅仅圈了一块地,春天终究会来,银杏必然会带来绿色的希望,我喜欢这样的结局,在绝望中看到一丝希望,或许有人认为一悲到底,更能抨击人的情感,但在我的内心世界,我喜欢苦难过后有晴天,这是人性向善的美好愿望,也应该是作者创作的初衷,而爱,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如同银杏,几亿来的存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3: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郭老师!期待武穴作协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7-14 21:19 , Processed in 0.0596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