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干仕钓叟

[人文文化] 广济历史名人——天才军事家余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2: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渔美 发表于 2012-9-5 09:37
支持老师!论据有力!如果余公不是余川人,为什么只有武穴才有余川镇,而修水和开化都没有呢?

谢谢你的支持,你的关注和支持就是对老师的关怀和鼓舞!{:soso_e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30 18: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把我们武穴的好东西都挖掘出来加以开发,让后人也要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4 18: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局及市政府应该应该行动起来,让更多的人保护宣传广济文化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23: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让世人有更大的兴趣了解余玠,必须要有宋蒙战争50年的影视力作问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23: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猴 发表于 2012-11-30 23:22
要让世人有更大的兴趣了解余玠,必须要有宋蒙战争50年的影视力作问世。

说到点子上了!

力作得先有剧本呀!

剧本之前得有一定的史料佐证!

任重道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11: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光余玠而余玠,若从国家安全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段宋元时期的历史是很值得研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12: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放到战争场景去考虑,淮南西路的余玠没有人能够抢得走。即使被“抢走”了,也让我们了解了别的地方的人文,比如黄庭坚和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等,岂不更能丰富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1 10: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发旅游资源,历史名人值得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1 13: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余玠病逝于“暴下卒”,不是逝世于“暴卒”
                            摘《宋史》第178卷《余玠传》

原文:宝祐元年,闻有召命,愈不自安,【19】一夕暴下卒,或谓仰药死。【20】蜀之人莫不悲慕如失父母。

七秩龄童诠注:
————————
   【18】利戎司统制姚世安是王党,王夔既诛,利某月司的军权仍在统制姚世安手中。当派人上任代位时,姚世安本想代替王夔,今悉另派别人,即诬余 玠主亦有“图己”之谋,一面闭关陈兵抗命,一面通过谢方叔住在云顶城的子侄,向左相谢方叔求援。谢方叔四川威州人,嘉定进士,也是蜀藉人士,听了才能家子侄之言,出面调停。为了从大局着想,迫得余 玠只好“降心相从”。嘉定之役大胜,但内讧却起。 姚世安于平息事件后,为了泄愤自保,秘密收集余 玠之“短”,通过买嘱谢方叔子侄的方法,向谢方叔告“密”,谢则轻听子侄之言,于理宗前谗诬,并散布“余 玠失利戎之心,非我调停,且旦夕有变!”此为谢方叔出面迫害余 玠之始。
   【19】宝祐元年,闻有召命,愈不自安: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这时余 玠主持蜀政己逾十一年。理宗一方面支持余 玠抗战事业,另方面则心生疑惧。畏其战功,恐其以功臣名将拥兵擅制。按自唐以降,持蜀险以叛的将帅即有崔宁、刘闢、王建、孟知详等,往往“坐负险固,轻视朝庭,抗天子之命,吐不臣之语”。延及南宋,僭王称乱的吴 曦,既是抗金名将吴 玠的后人,也是积四世保蜀之功,阴蓄异志,叛逆朝庭的。想及此,理宗皇帝除了觉得余 玠才干非凡之外,也有心将之用明升暗降的办法,将其撤换下来,只是尚未下最后决心。左相谢方叔并非“奸佞”之臣,却轻听子侄谗诬,迎合理宗对重臣的疑惧心理,积极主张撤换下余 玠,并加迫害,开一代奸臣的“先河”。《辞海》余 玠条:“以久握大权,为朝廷猜忌”。于是,1253年五月十七日庚午(6月14日),理宗发“五月甲午日颁发召余 玠以本职赴朝奏庚牌”。请注意:发的是“带职”返朝奏对,而不是“工作调动”,更不是“撤职”,显见理宗对余 玠的去留仍处在犹豫中。“闻有召命,愈不自安”云云,是《宋史•余玠传》的话,合不合情理,有待斟酌:按六月初三庚戌日(6月30日)临安收到重庆制司快递呈上的,说“余 玠病革”的紧急奏报,从陈松《余 玠传》临安至重庆当十五天可达的计算方法。说明重庆向理宗呈报“余 玠”得了重病,和理宗下达第一道路“庚日金牌”的出发时间相近。说明余 玠不是因“闻有召命”后“愈不自安”而得病,而在“看”到“金牌”时,如果其时未死,至少是在病中。由注            【20】:笔者查到《余氏谱谍》所载余 玠逝世的日期为五月二十六日癸卯日下午戌时(1253年6月23日傍晚),据推理:理宗第一道“金牌”尚在递送途中,余 玠“病革”至少九天之际,己先逝世。因此“闻有召命,愈不自安”之说,只是《宋史•余玠传》作者未及详参想当然而出之语。
     【20】按《余氏谱谍》:余 玠于五月二十六日癸卯日下午戌时(6月23日傍晚)逝世。从理宗于六月初三日(6月30日)收到重庆发出的《“余 玠病革”的紧急奏报》往前推算15天算,余 玠重病至少拖了九天以上,变大泻不止,救治无救身死,并非“暴卒”。《宋史•余 玠传》记“暴下卒”中的“下”字不能省,“下”即中医病症“下得”,指泄泻与痢疾统称。据载于光绪年的《开化县志•玠府君墓志》:余玠之前因宵征露宿而有臂恙,当时旧病发作,又吃了河鱼,因此余 玠死于“暴下”,当是害痢疾类时疫至大泻不止无法抢救身亡,非是“猝然”而死。理宗六月初三庚戌日(6月30日)临安收到重庆制司快递呈上的,说“余 玠病革”的紧急奏报后,当日即颁下了授余 玠为“资政殿学士”的第二道“金牌”。就是下文说的“及召,拜资政殿学士,恩例视执政。”按“资政殿学士”,一般是由罢职辅臣充任,以示尊崇。因此,这时理宗召,以为只是余 玠得了病,再次召其返朝,仍为朝廷重要辅臣。下文“或谓仰药死”,是《宋史•余 玠传》采自传闻。此语出自野史性质的《宋季三朝政要》。该书既是录自传闻,记为“饮药而死”,并不意外。当时四川人闻得朝庭接连下了二道金牌,又听得余 玠突然死了,在“无不如悲失父母”的悲情之余,可以想见的是,各种奸臣害死了忠臣的小道消息不胫而走,气愤不平之情有待而发,各种揣测都是可能发生的。但后来史笔,改不肯定语气为肯定语气,更“暴下卒”为“暴卒”的有《辞海》、《中国历史大字典》等典籍的“余 玠”条,演变为 “余 玠知有变故,愤懑成疾,于是年七月服毒自尽”的有《广济县志》1994年版,说“被逼自杀”有 《中华军事网》载《四川旅游》,更新奇地说“余 玠被暗杀的可能性最大。”的有《西南师范学院报•余 玠治蜀刍论》1981年第一期),于是才有金庸《神雕侠侣•第三十三回•风陵夜话》用故事人物的话说:“那知皇上听信了奸臣丁大全的话,说余大帅甚么擅权,又是甚么跋扈,赐下药酒,逼得他自杀了”等。显然有三豕涉河之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2 09: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秩龄童 发表于 2014-2-21 13:37
余玠病逝于“暴下卒”,不是逝世于“暴卒”
                            摘《宋史》第178卷《余玠传 ...

先生勘误正确,谢谢!并祝您老新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5-20 12:52 , Processed in 0.04144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