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天空的眼眶里
点点泪花
希望夜的温度不会降很多
就像一个安静的人
尽力的保存着心灵的温热
让美好不断地遇见
二、乡镇振兴,写在俊美山川的诗行
近几年来,在广大的农村、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进行了精准扶贫,创造了几千万人脱贫的人间奇迹,现在又开启了乡村振兴,历史乡村、美丽乡村、文化乡村必将为我们留住乡愁,留住记忆,留住诗情。正如诗人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总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我看到了乡村生态文化园的建设,希尔寨农庄、怡湖山庄、东城渔庄等经济与文化为一体,生态价值,旅游价值不断彰现。这是我写在梅川希尔寨的诗: (图6,图6-1)
<<希尔寨菊花盛开>>
那时候我带着我的铁甲纵横江湖
那时候江南铺满离人的眼泪
铺满菊花
我所有为皇冠的屠杀和征战
被菊花淹没
我看见一位忧伤的女子
从一滴泪中走过江南-----
这是最后的江南
即将被白雪覆盖的战士
在寒冷而美丽的菊花间消融
<<希尔寨弹筝的女子》
希尔寨弹筝的女子
是月亮上的女子
低眉处
指间的泉声
已经清悦
凝神处
筝声已润湿
希尔寨亘古的岩石
满山的花蕊
如月光照临
唐诗宋词
前世今生
希尔寨弹筝的女子
是月亮上的女子
这是我写在余川怡湖山庄的诗 图7)
<<烟雨怡湖山庄>>
下雨的时候
适合到怡湖山庄看看
当雨下到朦胧了山水
你会遇到把湖水披在身上的女子
当雨柔软了亭台
你会决定在她的明眸中借宿一晚
这是我写在龙坪东城渔庄的诗(图8-1,8-2)
<<爱---写在东城渔庄>>
爱是玲珑的江南
你敲门的声音
一如微风
吹入了荷塘
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我看到了古老的茶园大法寺灵仙茶场、余川邢园茶场,作为农民增收的渠道正在不断发力,我看到了一代代茶艺师几十年如一日耕耘不息,我看到了梅川三月三四祖文化节,余川佛手山药节、大法寺油菜花节一届届成功举办。
这是我写在余川邢园茶场的诗(图9,9-2,9;3):
<<清明茶>>
.雨丝纤细的清明
茶,开始古老的发酵
沿着幸福的方向
包围我们的血液
让诞生与死亡一起达到绿色的完美
------------------------------------------------------------
茶圣陆羽,唐朝的诗歌供养的孤儿
我看见你在清香的茶园微笑
你从没有被超越
生与死一直是你掌心的两朵叶芽-----
--------------------------------------------------------------
在漫长的磨难中一言不发
种茶满山
这是我写在大法寺灵仙茶场的诗:(图10,图10-2)
<<七夕的大法寺灵仙茶场>>
七夕的大法寺灵仙茶场
安静的她
像来到人间的月亮
她离开时
月亮慢慢地升起
像爱上一个人那样
慢慢地升起
这是我写在梅川四祖道信文化节的诗:(图11,11-1)
<<三月初三>>
厚土之上,永远孤独的孩子
春天的花朵竞相开放
我的草舍与一枝檀香为邻
我仰望天空,日子的恩赐如阳光四射
而满地的油菜花开成海
有禅道中的金黄
我看见我死去的弟弟
像一条素面朝天的河流上,飞过的小鸟
多少年,时间一直带着赤脚的我们
在水边,在花海,在生与死之间
来回行走
我的妹妹在草舍边采撷三月三的芥菜
她晶亮的眼睛
在我的寒门闪耀
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我看到了梅川籍的教授张 在退休后多方呼吁,倾尽所有,建成了梅川灵山旅游公路,建成了白云禅寺,大王庙等旅游景点。因为我在多家媒体上呼吁在灵山建设,带动乡村旅游,农民致富,而与张老师接触,心心相惜,文思如涌。
这是我写在灵山上的诗:(图12—1,12—2)
<<岁末的灵山之巅>>
三生之石
是谁的一颗清泪
菩提之上
风吹悲欢离合的闪电
一弯月
刻在你的眉心
宛若琥珀的灵符
岁末的灵山之巅
没有结局
没有开始
<<母亲灵山>>
佛是人间孤独的孩子
结庐灵山之巅的草叶
依然有母亲的绿
母亲的温度
----------
袅袅檀香
依稀是母亲几缕白发围绕
越来越厚的经书里
木鱼声点亮青灯
点亮佛的麦子酱和山药粥
---------
母亲节
佛在灵山上遥望灯火辉煌的梅川
那是母亲的人间
与佛泪眼相对的人间
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我看到更多的移民新村告别落后生机勃勃
<<移民梦>>
母亲,这是盛世的漂流
这是庄严的盛举
看不见颠沛流离的血泪
听不见饥肠辘辘的啼哭
母亲,故园的房舍重新在新区屹立
井水依然甘洌
而你一生钟爱的栀子花
依然在新居的院墙吐露芬芳
你倾尽虔诚的庙宇
依然在默默的迎接你的祈福
------------------------------
母亲,这是水的故事,土地的故事
像我们的血液一样流淌
家园的根基与尊严一起闪光
世代人的守候如亘古的图腾
沿着土地的根系
我不断创造未来的幸福
没有了水患的围困
挣脱了大山的阻隔
谁在捍卫我的劳动
珍惜你的泪水
在迁移中将我们的双手握紧
---------------------------
母亲,我永远是俯身在这片土地之上
勤劳的农民
我永远是你有着太阳般古铜色肌肤的儿子
在劳动的艰辛中撑起家园的命运
我看见无数双温暖的手掌
在呵护,在托举
在新的黎明与我富强的梦想形影不离
一如古老的水边
热血与荆棘搓成的绳纤
拉着我们刚烈的梦想
逆流而上
三、与时俱进,让诗歌拥抱新的时代
几十年的诗歌写作,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对广济文化的书写,使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诗在潭桥风雨中”“功夫在诗外”。“任何灵感的产生都不可能闭门造车,诗人更多的是要走入文化的母体中,沉浸、认知而后升华,任何语言的张力都不可能是思维的本身,而是与文化元素的激情碰撞,所以我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位热情的文化活动策划者,组织才与参与者。这样才会在诗歌的背景上,融入更多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2、爱是一切诗歌的源起。这些年的诗歌写作,今天我 谈的一些诗歌,脂在各纸刊和自媒体平台得到了诗友们的认可,最重要的是源于一份爱,对母亲的爱,如《母亲灵山》,对爱情的向往,如《怡湖山庄》、《东城渔庄》等,对这片自然风物的爱,对人民的热爱,如《移民梦》等。有这份爱,每一位写作者都会勇敢地开启写作
3、与时俱进,叙写“中国风”,屈原开创的浪漫主义诗作传统,,“赋”“比”“兴”的诗意转合都是现场诗作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现代诗之初,徐志摩、戴望舒等一批诗人更多地将古典诗歌融入西方现代诗歌流派元素,作了努力的探索,八十年代,现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