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听雪

[日记] 雪无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3 08: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扉雪淘气鬼。。。

村长是“油墨”一把。(练字练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19: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师弟:谢谢!我会活着回去的!
回小雪:你要来这边,绝对有你买的。
回紫霞:去哪出差都好,就是不要在冬天的时候来北方。还有饮食不习惯,每天胃都被折腾。出差去了难受的地方,待不住。若是心情舒畅,无论出差多久都行
回千金叔:这周你来赣榆吗?
报告村长:天寒地冻,保证身高不变,该胖的不胖,该瘦的不瘦!
回玫瑰:收到!
再回小雪:村长太久没来日记版块发言了,一时紧张口吃了噻~~~~~~~
回青春大哥:怎么啥事都瞒不过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20: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3-3  周二  晴
   昨天晚上王校长住校,说特地留下来帮我看课。听从了她的安排。这些时候与他们交往,感觉近十年来的工作真的白干了许多,在教研这块花的心思太少了。近来总感觉记忆力下降,昨天的事今天都会记不得。也害怕压力,不知道当初啥也难不倒的劲头哪去了。
    叶海凤发短信来说她病感冒了,躺了一天。塔山中学的男老师也感冒打吊针了,同住的陈主任,冻得天天吸鼻子。我也没好到哪去,饶是我壮得像头牛,带来的药还是快被我吃完了。吃不惯这里的煎饼糊糊馒头,肠胃总不舒服,每餐都吃得很少,天天想着吃家里绿油油的小白菜。吃米饭也成了奢侈的事情。被子不薄,可是每天都被冻醒。
    这样的日子不大好过,饱受煎熬,身体上的,精神上的。很想逃回家去了。但今天天气很好,满天的阳光,不过风还是大,温度依然很低,大荷花里的水全结成了冰,下午才化开。午饭后端一本书坐在北方的小院子里晒太阳,阳光照耀着砖红色的瓦顶,明亮的温暖,这使我对苏北地区的晴天有了最具体的感知。
    今天又逢集,我们照例去走了一圈,看看有什么特产小吃带点回家去。上次卖地瓜干的小伙子今天居然没来了,只好买了一些大红枣。也不算什么稀罕。我拿着相机乱拍了一通,裹着包头穿着罩衫的农村妇女,卖烟叶子的大爷,芦苇编成的大篮子,粗陋的炕席,漂亮的糖葫芦,串成串的干辣椒,纯苏北风味,把它们带回家。存照留念,苏北,我真的来过。
     比较惨的是,晚上出去找小白菜和白米饭吃,那饭店居然饭不够,要给我们吃牛皮纸一样的煎饼。我们吓得直摇头,结果我们都没吃饱。现在能体会班庄小学的老师为什么说吃不饱了。过了明天,我就要准备回家了。
    听说湖北和家里都在下雨,也很冷。老公女儿也感冒了,发短信回家叮嘱老人照顾老的和小的,老公倒叫我勿念。唉,我担心自己还担心不过来呢。今天晚上,又得零点之后了。还好年轻,扛得住。
     明天,未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5 06: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的糖葫芦!!!

看到这个我眼睛就冒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22: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雪,这里的粮葫芦真的好吃,又香又软。很想带些回去的,可是糖会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22: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3-5 周三  晴转多云
苏北印象
没有想到,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初春时节,我会提着沉重的行囊,与四十多名教师一起,踏上北上的列车,前往江苏赣榆县参加为期两周的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跟班学习活动。列车蜿蜒出了杏花烟雨江南,跨过长江,奔驰在广袤的苏北平原上。苏北大地还在冬天的严寒里沉睡,这里看不到一片嫩叶,没有一朵象征春天的花。偶尔可以看到空阔的地里铺着一层怯生生的绿,有人告诉我们,那是冬小麦。除此之外,视线里只有泥土干燥后呈现出来的灰白色。杨树特别多,一片片一行行,罗列整齐,笔直挺拔,颇为壮观。春天还没有来到,杨树的寂寞,在烟灰色的天空下一览无余。鸟儿粗糙的巢暴露在空荡荡的枝干上,一团黑糊糊地从车窗外闪过,留给旅人的,除了寂寞还是寂寞。

向北,向北,一路向北。走过两千里地,北方,我来了。

没有想到,向往的北方,会用一场雨加雪迎接我。风裹着寒,毫不客气地考验了这群不速之客,把娇气的南方人冻得哇哇叫。冬天去得晚,春天来得迟,也短,也就一个月的时间,等到你察觉春天真的来了,其实已经接近了夏天。客居的我们,只有揣着一颗春天的心,在苏北的冷风里哆嗦。

苏北的气候,偏冷。住在这儿的人们,大都被风吹得粗糙乌黑,劳作的男人们都有一张红脸盘,女人们的脸上,大都被海风吹出了两块高原红。小孩子们呢,脸上红一块紫一块的冻疮。女人家出门去,用口罩围巾罩住脸,更常见的是头上包着色彩鲜艳的包头。小时候看漫画里的鸡妈妈头上的三角形包头,大概出自北方的漫画家之手。女人和小孩子爱在棉袄外边穿上长罩衫,有的小男生上五年级了,也还穿着,丝毫不觉得难为情。

苏北人,一样拥有北方人的朴实。这儿的生活不如南方人精细,生活讲究效率,饮食也不例外。煎饼是这里人的主食,用面粉烙成,薄如牛皮纸,很有嚼劲,烙一次可以吃好几天。吃的时候夹上蔬菜一卷既成。有时候刷上一层虾酱或干脆啥也不加,卷成小筒状直接咬,想什么吃就什么时候吃,简单方便。若是吃手工做的煎饼,非把太阳穴嚼疼了不可。中午有时候吃米饭,有时候吃面条,晚上吃糊糊和馒头。糊糊种类很多,有地瓜糊,红薯糊,玉米糊,小麦糊。煮的时候加入砸碎的花生米黄豆之类和一点盐花,一定要熬成稀薄的形状才好喝。可别小看这些其貌不扬的汤糊糊,仰仗着这些粗粮,经年累月,才把北方人养得这么高大壮实。饮食口味上,说辣比不上江西湖南四川,说咸也不特别咸。任何菜都可以和水煮。天气冷的时候,支一只只小砂锅,大白菜煮肉皮,煮粉皮,煮肉丸,萝卜丝煮粉丝,清汤白水咕噜咕噜地炖,取个热气吧。味道及刀工,都具有北方人豪爽的风格,跟精致没多大关系。

苏北地区的经济比不上苏南,人们的生活大都保留着传统的风格。住房都不太高,在乡间,平房居多,三层的楼房都少见。这儿的房子倒小巧可爱,一般都建有小院,进了院门,一溜三间正屋,堂屋两边称为东屋西屋,为居室。侧面建有两间“锅屋”,是厨房和饭厅,和正屋呈7字形排列。坐北朝南,阳光充足,居住起来十分舒适。北方人热爱花草,小院里一般都摆满了花盆。洗手间与居处分开,建在院子外面的西南角。屋顶一般用红瓦,一溜儿白墙红瓦,给灰暗的冬天一抹温暖的色调。

这儿人喜欢用方位词,一般爱用东边,西边,往北走,往东去。对长度单位特别敏感,问路的时候,人家都告诉你:离这儿七八里地。

这儿的人热情好客。以前在书里看到过,北方的男人大都大男子主义,婆娘惹毛了他抡起拳头就捶。在这里待了几天,倒没中的说过有男人打女人的。冷眼旁观,男人们大都细致体贴。话多的不多见。

北方人文明,注重礼仪。特别是餐桌礼仪,格外讲究。地主坐上首,地主对面的下首是作陪的,来宾按长幼尊卑依次分坐两边。陪同的要给客人斟酒,装饭,舀汤,客人的碗快吃到见底的时候,他们的手就伸来了。

苏北,有着平原的辽阔与坦荡,有着海的深沉与渊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22: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关键词:公开课联谊,周易,我想回家。
刘若英,是谁在唱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5 07: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煎饼学会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5 20: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听雪,到苏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6 08: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煎饼我也吃过的,在上海的莘庄有一对老夫妻卖,那次心血来潮,想试试就着大饼吃大葱是什么滋味,从菜场拎了根葱就去买饼,老夫妻看着拎着的葱跟我聊了许久,问我是哪里人,今年多大,在哪里上班,再聊这饼的味道,怎么吃等等.记得两块钱买了好多好多张的饼.

只可惜回去后就着大葱我就吃了两口就再也吃不下来,那种直接辣到喉咙里的辛辣还真的让人承受不了.一张饼被我搞定后,葱就吃了两口.后来饼也咬不动了,太硬了.后来剩来的好多张饼还是在公司里上班,同事都说有些饿了,我把那几张饼都贡献出来了,想不到的是个个都说好吃,不知道是因为饿,还是因为人多一起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7-7 22:27 , Processed in 0.05843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