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小草在电话里的声音,想像着她兴奋的样子.我不由得既高兴又悲伤.在此之前,她到去市区的次数都是屈指可数的.如今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离开我,在见到外面的花花世界之后,怎么能不让她大开眼界,觉得眼花缭乱呢?只是在这样的年龄里,在同龄人坐在学堂里学习知识时,她却承担起养活自己甚至还要为家庭付出的担子,怎么又不让我心酸呢?等小草诉说完毕,我叮嘱她几句后才挂了电话.
在几个孩子之中,我最喜爱的还是小草.虽然谈不上聪明伶俐,却也是天真烂漫,柔弱的身躯下藏着一棵坚强的心.村子里人都说:小草这孩子长得象极了她娘.是啊,长得象她的娘,就连脾气性格,也相差不了多少.
小草的娘玉芬是在小草五岁的那年离开的.那时的我,还是村办学校的民办老师,带着十几个孩子,在山里面艰难的教着孩子们知识.玉芬当时一个人在家,带着三个小的,养活着两个老的,伺弄着几亩贫瘠的土地,还饲养着一群鸡鸭猪狗的.做起事来风风火火,特别麻利.虽然她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日子过得还是捉襟见肘.而我由于在学校里,一点也帮不上忙,对她是既心痛又敬爱,也只能是在课余时候,尽可能是帮助她做一些庄稼活.便是她却又不让我帮忙,说什么先生的手,是拿不得锄头杆的,否则会教坏了孩子.听听,这是什么理论嘛?
那一年,兴起了打工热.从年前出去的人,到年关回来的时候,身上都揣着大把的钱,让玉芬艳羡不已.想着自己如果一年也能赚那么多钱,不就可以把三个孩子养大成人,让他们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乡邻里羡慕的家庭了?在请求我一起陪她外出打工无效的情况下,年后她就随着村里人一起踏上了南下寻钱之旅.
我并不是不想南下,只是我还有十几个学生在,那是我们山里的未来,我不能扔下不管.再说,家里还有三个小的两个老的都需要人照顾,总不能让两个老的带着三个小的度日吧?父母都那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带着三个孙子还要种田种菜养活自己呢?
玉芬的能力和个性在南下的经历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让她如鱼得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