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翩翩

[原创] 文坛快读:武穴市作协举办文学沙龙暨郭德军小说研讨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6 12: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德军
:下面我来自我介绍下我的作品及其创作背景,我写过三篇小说,分别是《天女散花》、《给陆珊的信》、《红色渡口》。《给陆珊的信》写于2005年,感谢当时《大江》执行主编卢秘书长向我组稿,我是在网吧里前后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写成,能在今天得到大家的认可感到十分的荣幸。这篇小说故事主人翁的原型有两个,一个是我的祖父,一个是家乡的彭先生,两个读书人,我的祖父死于战场,彭先生死于自杀,他们都未进入家族祖坟,在故乡的山丘上孤单相望。我常常想以生命终结的方式是人生中最厚重的方式,在小说中我试图与他们对话,加入更多的自我体验,假想如果他们的生命得到延续会有怎样的结果。他们饱经饥荒、战乱,外敌入侵,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在华夏大地上很深重的灾难。他们的命运,实质是知识分子的命运,特别是去咸宁向阳湖看日落的时候,我总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众所周知,那块地方是当年中国文艺家下放劳动的地方,在那里中国很多有重量级的人物受到非人性化的摧残。我常常在回想那些年代里的人和物,反思着他们的灵魂和血液将得到怎样的延续,于是有了这篇小说。

      今天是新年的起点,阳光融融,希望所有的苦难离我们而去,悲剧不再重演,最后我想唱首歌来表达我的期许,我唱的是作品里许美静《城里的月光》。
每颗心上某一个地方
总有个记忆挥不散
每个深夜某一个地方
总有着最深的思量
世间万千的变幻
爱把有情的人分两端
心若知道灵犀的方向
哪怕不能够朝夕相伴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请温暖他心房
看透了人间聚散
能不能多点快乐片段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请守护它身旁
若有一天能重逢
让幸福撒满整个夜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2: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郭英
:我来先谈谈我对郭作品的认识和看法。今天是作协新年后的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确实也有一种全新的面貌。新人新面孔,新活动特别是沙龙的形式我觉得更开放,特别是新的秘书长对文学创作队伍的丰富、丰盛,对我们文联工作有很大的促进。郭的作品虽然不算太多,但篇篇出精品更为重要的是他是个敢于尝试善于思考的人,它揭露社会现实,对文革的反思,对文化的反思,对知识分子摧残的反思,及其个体命运的反思,其作品的采用了诗性化的语言,故事情节、对现实的思考、真实性的思索都有其独到的一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2: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冰城冷雪
我来讲讲读郭老师作品的感受。其实这里在坐的有很多都是大师级的人物,而且有很多都是我的老师,像郭英郭姐,王欣凯先生,以及向武华诗人,与他们相比我只能望其项背,我在这里发言,仅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我把它归结的题目是《诗性化的小说  人性与政治的对抉》主要是针对其小说的浪漫性,以及内容对人性的思考作出的阐述。

    小说的第一大特点是诗性的浪漫.包括:1、主人翁想象邂逅场景的浪漫。如“白云、沙滩、海浪”等。2、苦难重生后精神上的浪漫。如主人翁每每历尽苦难后读莎士比亚。3、生活化浪漫。幻想一起生活,包括性爱。如第三封信中“在富丽堂皇的丝质睡床上,你洁白的身子在月光下晶莹剔透象一只羔羊,我一寸一寸地亲吻你,拥抱着你进入爱的门内。”
  作者描写性爱,及其价值取向时,骨子里都是浪漫的,因为大多作者写性爱时的感受,往往是刹不住车的,但他在此嘎然而止,作者的意识状态和精神状态就出来了。他实质是创造了一个浪漫化的生活。4、幻想女主人翁所穿的服饰为中式复古衣饰,他的骨子里都带着古典浪漫主义色彩。至少他的审美是古典浪漫主义色彩。5、生活环境意境浪漫。银杏,它意喻古老,忠贞不渝的爱情是永恒,是唯美意象的表现。6、陆姗,姗,一个女性化的名字,意喻古典文化之美,香港是个民主、自由之地,作者将女主人翁放在特定的环境之中,肯定有着特殊的含义-------对科学、人性、对真自由、民主的呼唤。(即对浪漫主义情怀的制度的呼唤)但其诗性语言暴露出叙述上的缺陷。因为诗歌的跳跃性,带来故事情节跳跃较大,读者需反复揣摩才能疏通故事情节上的周折。故事在布局上的重复,(复在实质起强调作用)文中信上内容与“我”调查内容上的重复,如若只强调真实性是没有意义的。小说的真实性,价值是它的社会现实意义。调查内容的证实,实质是“我”对郭梦照对科学、人性的一种尊重,倒是可以值得欣赏的社会价值取向。

      小说的第二大特点就是“政治化大背景对‘人’的剥夺”.表现在,1、主人翁自宫事件。在作品中主人翁不是没有性意识,如在第三封信中与陆的相遇中有潜在的性意识,性实质是人性的一种表现,是爱的一种召唤,涉及人的精神实质是爱的一种表现,尊重人性,是看一个国家民主化进程的深浅问题,如人的生存权、话语权。性即是一个生理需要,也是最高爱的需要,它覆含意义很广泛。我们心理学就有一个基本需要,但也是最高层次――爱的需要。2、政治婚姻的抗拒。以毁灭人性为基础,这也是我痛恨,用知识绑架政治儒家思想根源,作者不仅对女主人翁衣着服饰描写展现出中国古典文化美,相反事件本身我觉得对传统文化思潮的反思。所以郭德军作品里的痛,它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抗争,既欣赏古典文化美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一定的质疑。很有趣的是,我乐意将作者与古河联系起来比较,我觉得他们都是受改革开放后受人性复苏意识影响的一代,只是古河转化成事实存在即是尊重,而郭的作品侧转化为一种反思。3、长远角度看事件。作者对大陆政治化格局的抨击,实质是对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期待,特别是陆姗的接见、造访,作者对文中“我”的首肯,在潜意识状态下,期待和平、民主、自由恋爱,人性得到更和谐的发展。4、“文革”只留给知识分子一个想象的空间,这是现在学者,乃至文化、教育都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想象力的丰富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创造和创新能力的表现,是未来的生产力。我们唐朝为什么发达?就是因为诗歌,因为诗歌有着空前的想象力。而支撑知识分子生存的是什么?这种精神背后又是什么?在现代社会,精神贵族已荡然无存了,他们都被现实改造成活脱脱的人了。无疑这又是作者在文中暗伏的虑患之笔。
      小说的第三大特点,文中多处情节上的对比。文中双重第一人称(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两个第一人称的对比后不难发现,二人都推崇人性美,追求精神至上。实质是作者潜意识对人性的呼唤。两场政治化运动的对比,如果说第一场政治化运动以“自宫“毁来人性为胜利,那么现行政治运动“招商引资”。政府行为实质是经济行为,但因人性化的缺失导致招商的失败,我认为是“人性”的胜利,也代表从事企业管理的作者对这场运动的深刻认识。
     两场政治运动的背后,实质是延伸到意识领域的对抉,所呈现出来的结果无疑让人们看到公民的民主意识,人性的进步。另外就是现实笔法的对照不够。换句话说“苦难没有让人感触深刻”对肉体认识不够,自宫应该是刻骨铭心的痛,但读完全文最让人感动是主人翁对爱情的认识,作者在行文中一直将“苦”与“乐”贯穿全文。苦是乐的一个参考对照,但留给读者全是主人翁的精神世界,作者典型的传统文化濡养的知识份子。其试图述说困惑,但对肉体的“苦”认识不够深刻。
另附悲剧化不彻底。(个人观点)作者在围绕展开事件时受中国大众审美意识影响,文中的结局是两人终在一起。这有点梁祝的味道,典型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并且陆姗是与丈夫合葬,前者合法化,后者人性化,两者一起,引导读者深思,我不知道一妻多夫制在香港合不合法。
     但无论如何作者都表现出一个沉重的主题:在精神的背后,肉体面前的思考,国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卢自成
:这部作品是多年前经我手编辑的一篇文章,重新读来感觉自己对文本有些生疏。郭德军是30岁写60年代的事,这是我与时间的错失。那个时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我对作者的思想性是非常的欣赏。这篇文章既应归结于伤痕文学,又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思。他的诗以《世纪末日记》结束,他是用诗人的思想写小说,从创作到完成共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用凄美的文字,无言的抗争,不死的精神书写了知识分子的一生。他通过知识分子地位的反思抛出了一个沉重的故事。1948年到1966年毕,旧社会崩溃年代与新社会诞生时期。一个女性知识分子出境,一个回到国内创造梦想,是个充满了激情的时代。每个公民都有自己的建业热情。郭变成四“大”的牺牲品。主人翁对现实的失望,依托精神空间得以生存。人的命运随着国家的政策而变化。是一个时代的胜利,又是一个时代悲剧,又是隔代的两个人物在对待历史。它的日记体,书信体是自我的一种精神支柱。
      离开自己的知识实际是精神上的死亡。两个春天的来临对时代的失望引发失望对比。他是在幻想中生活,非生活中幻想。即是精神、文化、思想上,人在困境中要有信念。信念不死,人精神常在。为我所用,为政绩所用是一种悲哀,是一种呐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2: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欣凯
我去云南的时候,他们就打出了几个牌子,“红色印象”(革命)、“绿色印象”、“银色印象”,我想用这些词来形容德军的品德及早期作品,厚道、朴实、务实,他有自己的工作,工作性质决定其没有多大的闲暇,其带动了广药的企业文化,办了武穴文坛。文联的《大江》、《广济诗词》等社刊都有他有功劳,并且他组织的文化采风活动得到文友们一致公认。他积极向上,善于思考,这一特性在作品中反映很理性,作品也是多视角,多技法以真情打动人心。他对文学艺术界空前繁荣有着重大的贡献。像《大江》、《梅川》有很大的推动作用。2002年武穴荣得了“荆楚诗词之市”创建中的“中华诗词之乡”广药得到省市两级表彰。一部巨著能流传千古是各种体裁都延伸到作品的内涵。像《红楼梦》、《三国》等都有诗词。《红色渡口》是对现代社会现象的反思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未来。这次研讨会,是对德军的一种鼓励,希望德军能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2: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温东华
武穴籍作家的魅力总让文坛大放光彩。他的诗在叙事上有文学的前瞻性。存在主义与存在物实质并非是同一个概念。德军的生活我很熟悉,他青年时代就对唯美有着渴望。从他的成分讲,他祖父,父亲都是革命者,他应该是红三代,他能在红三代的理念中解放出来,对革命,人物命运的反思悲剧,对政策,体制问题,做了很深刻的阐述。但我个人认为,他诗的才情远盛于小说的才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2: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命名.jpg

范立志:
读郭德军先生的小说《给陆姗的信》,我总的感受是:先生是一位思想者,他在用文字思考社会,思考人性,思考人的生存方式。因此,作品特别厚重,它承载着作者的思想。他是在用文字引领我们,带着我们也去思考。
具体来说,我有三点印象最深。

      一是在对比中反衬现实。先生是诗人,诗人最浪漫。因此,《给陆姗的信》也融入了许多诗的浪漫元素,诗人丰富的浪漫想象赋予了人物活动的广阔空间。先生的笔下,有银杏园、有太平原、有汉口火车站、有香港金金碧辉煌的摩天大酒店、有香港的浅水湾、有海滨别墅、有夏威夷的沙滩,还有巴黎铁塔,等等等等,把读者引进一幅幅美妙的图画中。当我们走进这幅美妙的图画时,我们发现,这美妙的图画其实并不是真的,它仅仅是郭梦照的一个梦。梦总是不会长的,当我们从梦中醒来,我们会感到,梦虽美好,但现实却太残酷。梦与现实,美好与残酷,就很自然地形成了两组鲜明的对比。先生娴熟的反衬手法,使人震撼,让人深思,使读者的情感跌宕在波峰浪谷中。这也许就是先生要达到的艺术效果。

     二是在梦乡里留下思考。爱情,是一个曼妙至纯的字眼,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长写不断的话题。然而,就是这至纯至美的爱,发生在郭梦照身上的却是一个梦。也难怪,主人公的名字就带“梦”字啊!郭梦照为梦而活,因梦而死。这使我们突然明白,陶渊明为什么“性嗜酒”,且每饮必醉。因为他厌恶官场,厌恶现实啊!因为厌恶,连官都辞了的他,不醉又能怎样呢?因为醉了,他才能逃避现实,因为醉了,他才能活在理想的世外桃源中。无怪乎郭梦照总是梦会情人,寒床拥欢。一个小小的教书匠,他能逆转时代吗?自然不能。于是乎,他只能在梦中忘却现实,约会真爱。透过郭梦照的梦,我们不难窥视到,作品看起来是写一对小人物的爱情悲局,但反映的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大主题,截面小,蕴含大,匠心独具。

     三是在象征中寄托永生。《给陆姗的信》,有几条线索,银杏,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之一。在文中,银杏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它既是远古“冰川运动”这一大灾大难的见证,又是现代一段凄美爱情的围观者;它既是不可战胜的力量象征,又是拔云见日的生命代表。先生娴熟的反衬手法,应用于小说中, 读来使人震撼,让人深思,使读者的情感跌宕在波峰浪谷中。这也许就是先生要达到的艺术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3: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武华
:今天我发言只想讲三点:

    1、文学的作用。为什么写。过去我们常讲文以载道,文学作品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意义。文学应该是一种自由、散漫、独立的形式,我们的活动应该更开放些,如找个空旷的地方,大家一起交流,举杯相邀相互交谈。这种多元素形式的活动既能触发作者的灵魂,又能给作者创作的空间。

    2、是文学永远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创作者想法一定要真实,有潜在的能量。

    3、是我们的写作要不受外界思潮流、主义、形式的束缚。在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建立我们的语言体系,多接触生活。创作实质是生命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我们要在大背景中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我和德军是多年的朋友,他是个优秀的诗人,能跨体裁写作,用诗的语言去写小说,是真正的通才与专才的兼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3: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jpg

张丙银:我是一个行走在文字边缘的人,一向孤陋寡闻,对于文事所知很少,今天有幸参与郭老师的小说研讨会,得知其人乃荆楚诗界才子。学校的时候就常听恩师张经武老师提起这个有才华的年轻诗人。
      一个诗人写小说,本无可厚非,但吸引眼球的是他用诗意的语言叙述一个凄惨自残捍卫爱情的故事,看完后我很自然的想起温瑞安先生的一部武侠小说------《刀丛里的诗》。
    作为一篇小说,《给陆珊的信》是篇很成功的作品,我觉得构成这部作品成功的要素有以下四点:

    一、时代的烙印。一个故事需要一个大的社会坏境来支撑,而文革这个历史时期成了人物命运悲剧的根源,知识分子接受下乡改造、挨批斗、被打成右派,这些极具时代烙印的文字在文中有了极好的展现,也成为故事原始土壤和生长条件。

    二、意象的选择。写诗歌少不了意象,而本文的银杏树,在文章的开头便浓重的介绍为植物的活化石,围绕银杏树展开的情节也一直贯穿全文,也更好地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公郭梦照和陆珊爱情,这种跨越整个生命长度的爱情不正是当今物欲横流社会里的活化石吗?

    三、情感的喷薄。浓烈情感的交织成了小说震撼人心的力量,主人公从对卢珊的念念不忘到抗婚到最后的自宫,达到情节高潮。这些情感正是通过这种自残的方式把人物内心的反抗与爱情的坚持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喷薄而出的冲击力。

    四、书信体的叙述。本文的故事情节没有其他小说耐读,原因得归结于这种书信体的方式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现实生活的痛楚与信中的美好思想寄托是两个不同世界的对比,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对抗,美到极致的情感和现实的丑陋都在九封信后,让主人公的生命走向终结。别具一格的书信体叙述应该是该作品的最大亮点。

     相信郭老师的诗歌不禁会在小说里开花,更会在那布满荆棘和丑陋的社会中开出人性之花,用锋利的刀锋划出了文字的未来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3: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455.jpg

邱莉:
当江涛兄通过QQ把这篇语文章发给我的时候,我立即打印了二份。
    《给陆珊的信》我反复读了几遍,每次都是热泪盈眶,有种莫名的伤感和痛楚在心中围绕。
    《给陆珊的信》我给母亲看了,她已泪流满面。她说文革时期是这样的,有的人十再受不了打击和摧毁选择了自杀。那是一个浩劫的时代,是人类的苦痛。
    郭梦照先生为了爱坚持自己的理想,为了爱自废其身,这种行为是对当时文革深受迫害的一种顽强的抗争。
    郭梦照先生的爱和身体只属于陆珊一人。他不愿意自己的爱和身体剥离,跟一个完全不爱的人结婚甚至有被强行肉体发行的可能。他选择了一个对自己极其残忍的方式—自宫。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感觉到守望遥遥无期,这份执著已无任何意义,导致他最后精神崩溃撞树而亡。
    这时在香港的陆珊女士为了找寻郭梦照先生绝望地在大海上漂泊,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从太平洋到大西洋到好望角到直布罗陀海峡,从欧洲到非洲。发往大路的信件一封封被退回!此时的大陆仿佛成为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也隔绝了她的爱情!
    陆珊女士为了郭梦照先生直到35岁才接受一位很有学养的商人的爱情,走进婚姻的殿堂。
    如果此时的郭梦照先生家里给他许配个秀外慧中的女子,先生定不会走这条绝路。让他这样有自由思潮的贤人去跟个大字不识,大胆泼辣,无任何爱意的人结婚本来对先生就是开了个莫大的玩笑。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我们有情、义、爱,而那个特殊的年代人没有自由、人性、没有基础的爱,只有大时代的无奈。
   大时代的环境下您是位贤人又如何,已无黑白之分,只狠狠的批斗才能不被偏离大众,有多少不白冤屈,可怜的先生连死都没有权力去选择埋葬之地。可悲、可恨的历史,让多少人悄然而去,没有一丝牵盼!那个可怕的时代,连写信都不能用中文。郭梦照先生对陆珊的爱只有在那字语中展露。在每次批斗后的夜晚进行梦中的依恋和憧憬。
    我很感谢作者完成了郭梦照先生的遗愿,让他永远地和所爱之人在一起。在香港那个自由,和平的土地里伴着海风永远不分离。
    《给陆珊的信》开头作者写得很平淡让我不想往下读,但是我看见了标题感觉应该是有可读信的文章。就接着读了下去,随着一封封诗歌般的信,我的泪也不停地流了下来。让我几日有种隐隐的伤感。开会前我请教作者这是真的故事吗?作者讲这是小说有原型但不是完全的真实。我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如果是真的我会难过很久很久......
    《给陆珊的信》作者可以写成长篇小说。这篇文章那么好为什么不找个好的媒介去宣传和发展了?让它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去体现作者的人文关怀,和纪念历史重大意义。如果可以让媒体公司拍成电影,让广大的观众去品味那伤痕的凄美,定能击碎如今无病呻吟的泡沫爱情,在人们的心中形成烙印久久回味。
    感谢作者给我们写了这篇触动心灵的文章,让我们好好的去生活,认认真真的去爱我们所爱!
   《给陆珊的信》的信我反复读了几遍,每次都是热泪盈眶,有种无名的伤感和痛楚在心中围绕。多么好的一对恋人呀,被时代硬生生地拆散。但是我更要感谢作都完成了先生的要愿,让他永远地和所爱之人在一起。
    人生因爱而苦楚,因爱而伟大,因爱而执着理想,多么美好的爱,我们生活在当下要好好珍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7-15 08:12 , Processed in 0.0869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