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村长小麦

[武穴资讯] 龙坪镇:深挖“会元”文化 打造“廉政之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30 01: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诊断明确;

——有明确的氯乙烯单体职业暴露史,氯乙烯单体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

——潜隐期1年以上(含1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30 01: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188-2007(三)

5.39氯乙烯

英文:Chloroethylene

CAS No:75-01-4

5.39.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5.39.1.1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1)慢性肝炎

(2)类风湿关节炎

5.39.1.2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  重点询问肝脏疾病史及相关症状

(2)体格检查  内科常规检查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必检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乙肝表面抗原、心电图、肝脾B超

5.39.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5.39.2.1目标疾病  职业病:

(1)职业性慢性氯乙烯中毒(见GBZ90)

(2)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见GBZ94)

5.39.2.2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  重点询问乏力、恶心、食欲减退、肝区胀痛、手指麻木及小关节疼痛等症状

(2)体格检查

a.内科常规检查

b.骨科检查  注意手指骨、关节的检查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a.必检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肝脾B超、手部X射线摄片(清釜工)

b.选检项目  白指诱发试验

5.39.2.3健康检查周期

(1)劳动者接触氯乙烯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年1次

(2)劳动者接触氯乙烯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2年1次

5.39.3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5.39.3.1目标疾病  职业性急性氯乙烯中毒(见GBZ90)

5.39.3.2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  重点询问短时间大量氯乙烯气体暴露史及头晕、头痛、恶心、胸闷、乏力、步态蹒跚等酒醉样症状

(2)体格检查

a.内科常规检查

b.神经系统常规检查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必检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肝脾B超

5.39.4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5.39.4.1目标疾病  职业病:

(1)职业性慢性氯乙烯中毒

(2)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5.39.4.2检查内容  同在岗期间

5.40三氯乙烯

英文:Trichloroethylene

CAS No:75-01-6

5.40.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5.40.1.1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1)慢性肝炎

(2)慢性肾炎

(3)过敏性皮肤病

(4)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5.40.1.2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  重点询问慢性肝、肾、皮肤病疾病史及相关症状

(2)体格检查

a.内科常规检查

b.神经系统常规检查

c.皮肤科检查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a.必检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肝脾B超、乙肝表面抗原

b.选检项目  尿浓缩试验

5.40.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5.40.2.1目标疾病  同上岗前

5.40.2.2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  重点询问头昏、头痛、心悸、胸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肝、肾疾病等相关症状

(2)体格检查

a.内科常规检查

b.神经系统常规检查

c.皮肤科检查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a.必检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肝脾B超、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心电图

b.尿浓缩试验

5.40.2.3健康检查周期  2年

5.40.3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5.40.3.1目标疾病  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见GBZ38)

5.40.3.2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  重点询问短期内大量接触三氯乙烯作业史及头昏、头痛、乏力、心悸、胸闷、咳嗽、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2)体格检查

a.内科常规检查

b.神经系统常规检查

c.皮肤科常规检查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a.必检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肝脾B超、尿三氯乙酸

b.选检项目  脑电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30 01: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30 01: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VCM是确定的人类致癌物,1974年美国首次报道了职业性接触氯乙烯能引 起人肝血管肉瘤,后来分别在不同的动物实验【l】和研究【2】中验证了这个报道。氯 乙烯致人肝血管肉瘤在国内虽然罕见报告,但氯乙烯致肝癌、肺癌等的报告则日 见增多【3】。随着研究的深入,近20年来,先后发现长期接触VCM后还可能引起 神经衰弱、肝脾肿大、雷诺氏症、肢端溶骨症及硬皮样改变等【4】。长期接触氯乙 烯还可导致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显著增高【5,6】。尽管 众多的研究结果仍未能对氯乙烯的生殖毒性得出一致结论,但多数职业流行病学 调查和实验研究提示氯乙烯有一定的胚胎毒性,可能威胁到下一代的健康【7】。

我国对控制工作场所氯乙烯浓度,减少或消除氯乙烯的职业病危害十分重 视。2002年我国的氯乙烯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由最高容许浓度(MAC)30mg/m3 修订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10mg/m3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C.STEL)25mg/m3〔射。2007年对此标准又进行了修订,保留加权平均容许浓 度(PC.TWA)1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则根据超限倍数进 行推算。2002年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中,将职业性氯乙烯中毒列为法定职业病【l0】, 并规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11】。但许多国家执行更加严格的标准(大多数西方国家 TWA为2.79mg/m3,俄罗斯TWA/MAC为1.0mg/m3)


根据我国职业卫生推荐标准【12】,工作场所空气中氯乙烯浓度的检测可用“直 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或“热解吸一气相色谱法”。这两种方法由于样品保存时间或 仪器设备的限制,在一些研究中造成应用困难。本研究对作业场所中氯乙烯浓度 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

由于我国对作业场所职业病有害因素监测和控制的重视,随着生产设备的更 新和工艺的改进,近年来生产环境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许多氯乙烯生产车间空 气中氯乙烯浓度都能控制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范围内。但有研究13】表明,即使 在工艺较为先进的我国氯乙烯生产重点单位,在绝大多数的检测中氯乙烯浓度均 低于国家卫生标准的情况下,接触组中神经症、咽部刺激症状以及肝脏B超检查、 血红蛋白降低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低于我国目前职业卫生标准情况下,职业VCM暴露仍能够造成遗传物质的损伤【14】。目前认为,氯乙烯接触浓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累积量也越大,对工人的损害也较大【l】。工人在神经衰弱、咽部刺 激症状和肝B超异常方面,有随累积接触剂量增加而增高的趋势【13】。对接触VCM 工人历年累积接触剂量与有关症状发生关系的分析也表明,随累积接触剂量的增 加,肝脏损伤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116J。因此,在VCM作业工人健康影响的研究 中,对工人VCM接触进行准确评估是有必要的。 现场调查是接触评估的基础。经过认真的现场调查,然后再进行现场采样, 才能更科学准确的进行接触评估。有学者通过数学模型推断17】:当有害物质浓 度在一定范围内且来源明确时,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通过定点采样的结果推断个体 实际接触。在现场实际采样监测时,定点采样测定能不能很好地代表工人的实际 接触,用定点采样资料估测8小时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是不是准确, 不同的研究【18-2l】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过,众多学者一致认同个体采样所测得 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作业者的接触水平瞄J。 由于不同工厂、不同车间的情况存在差异,工人接触的剂量往往是不一致的, 而针对每一个工人都进行跟踪和个体采样是很难实现的。

氯乙烯作业工人职业接触评估 - 道客巴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30 01: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环保局。抓贼尚未成功,尔当继续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30 02: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30 02: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甲基甲酰胺

对身体的危害
毒物经各种途径吸收后,主要经肝内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进行脱甲基化作用,脱去一个甲基,代谢产物为一甲基甲酰胺和甲酰胺,代谢迅速,甲酰胺在血中滞留稍长,进而代谢为甲酸和氨排出,部分二甲基甲酰胺以原形物从尿和呼气排出。人每天吸入DMF浓度为63mg/m^3·4h,共5天,停止接触4小时,血中DMF已不能检出,吸入浓度为30mg/m^3,24小时代谢物的排出量占总量的61~86%;吸入浓度为60mg/m^3,24小时尿中的一甲基甲酰胺排出量不超过30mg,48小时内已不能检出;浓度为27mg/m^3,吸入5天,24小时尿中一甲基甲酰胺量为25mg左右,从而提出24小时尿中一甲基甲酰胺超过60mg,提示接触DMF浓度已超过60mg/m^3,故认为尿中一甲基甲酰胺可作为接触DMF的一个监测指标。
对眼、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侵入机体后,主要由肝内代谢,排泄较快,主要靶器官为肝脏,肾脏也有一定损害,属中等毒性。
临床表现
呼吸道吸入后一般经6~12小时左右后发生急性中毒;皮肤侵入,潜伏期可较长,也有在皮肤灼伤基本愈合后再出现中毒的报道。亚急性中毒病例,自接触至发病为2~4周时间。
临床特点
刺激症状:DMF蒸气可引起眼、上呼吸道轻、中度刺激症状。
皮肤:污染皮肤可致轻、重不等的灼伤,皮肤起皱,肤色发白,伴有灼痛感,严重者可使皮肤胀肿,剧烈灼痛。
眼:污染眼引起灼痛、流泪、结膜充血;严重者可引起角膜坏死。
胃肠道症状: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便秘等,少数病例有中上腹痛。
肝脏:急性中毒时肝脏损害常较为突出,患者有明显乏力,右上腹胀痛,不适,出现黄疸,肝脏逐渐肿大,有压痛,常规肝功能检查示异常,其中血清转氨酶升高较明显。病变一般不严重,经治疗可逐步减轻,数周内病情可完全恢复。
严重急性中毒:表现为重症中毒性肝病,职业性中毒为少见,接触高浓度,尤其是皮肤污染严重,未及时彻底洗清者,应警惕发生严重中毒。
生活性中毒:曾有原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DMF灌肠,作为治疗药物而引起肝病,病情呈进行性加剧,类似亚急性肝坏死型肝炎,2周内出现肝昏迷,预后凶险。
特殊危险者:原患有各种原因的肝脏疾病者,对DMF较为敏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30 02: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甲基甲酰胺职业暴露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
来自维普

作者 刘建烽,肖卫,孙佩君,刘仁平

摘要

目的探讨二甲基甲酰胺职业暴露与作业人员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方法对4家企业385名员工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将发现的28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现患者设为病例组,所有对象经性别、年龄排序后,按性别一致、年龄±1岁分组,在每个病例对应的组中,统一依次按"隔位选一"原则选取4名无现患者(1∶4配对),共112名工人为对照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相关性分析与评价采用卡方检验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现患率在性别上基本保持一致,但在年龄分组上存在一定差异(P0.05);(2)病例组二甲基甲酰胺接触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接触工龄≤5年者尤为突出(P0.05);(3)调整吸烟、饮酒和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等混杂因素后,二甲基甲酰胺接触与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危险性增加显著相关,接触二甲基甲酰胺≤5年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危险较明显(P0.05)。结论二甲基甲酰胺职业暴露可增加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危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30 02: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五章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五十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
  第五十四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发布国家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监测信息及其他重大环境信息。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环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情况等信息。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
  第五十五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十六条  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征求公众意见。


http://zfs.mep.gov.cn/fl/201404/t20140425_271040.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30 02: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2-3 01:32 , Processed in 0.0418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