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冰城冷雪

[日记] [原创]冰冷长河(走走看看,心情文字随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20: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的心灵总是变得诚惶诚恐的。
学校里的一摊事放那里摆着。手里头的几篇稿,总想动笔去做,可这世界就是这样的,想做的事去没有心情去做。而着自己的似乎总是那些忙不完的事。
人总是这样被自己折磨着异或是被别人折磨着。
完美与不完美,总要留下些林林总的遗憾。
手里的稿子也是这样的被搁在那里,而我的心是那样的低迷
有时候,我在问自己,你到底想干嘛?
看着自己的博,似乎对自己是一种嘲笑。
你真的是没有时间么?
而朋友们,无论多忙都在坚持做。
交友的原则也无非是想找些比自己要强的人,去向他们学习,看看他们对自己是一种莫大的鞭策。
人家都以娓娓道来之势,而我呢?
回过头来,再看看今夜之作,
这叫什么?是文字么?
昨天坐在小桥中学对面的文印店里,看到门窗倏的一关,就把马路外的热闹关在了门外,真真是感动不已。
一窗之隔,就把一个宁静与热闹隔开了。似乎是两个世界。
前天读到张爱玲的公寓趣事的,就一下子想起前不久同事对我所说他以前工作单位里,学校与商店一咱之隔学生们从宿舍楼放下竹篮来买东西时的情景,脑海里就出现我了童年里买炊饼的情景了。
那个时候,我们也没有多少可供选择的食品,而唯一奢侈的就是买炊饼与麻花了。
那位卖炊饼的老婆婆就是我们垸里的一位老人。
论现在而言,这是绝不可能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因现在的商店都被承包的缘故。人之私利之心亦是愈重了。
当时的老太婆因为儿了读 书的事。老两口双双失去劳动力,当时校长打听了情况之后,竟是格外开恩。
再后来就想到了我同乡的另位长友,因为母亲是盲人,学校亦是格外照顾,只买他家的柴火,以抵其学费。可见当时的人情味十足。
最后,这位校长因为地方上弟子们成绩裴然,竟然升了教育站长,官是做了,可也因为他重视读书的缘故,在地方上德高望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20: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因炊饼的缘故,我想起了儿时炊饼,薄而脆的皮内包着因为热而风化的糖糊。大抵是因为嘴馋的缘故,吃起来特香。每每吃完之后要从大拇指无名指。
而现在,我每次路过步行街的时候都要带些回家,孩子们对这样干巴巴的食物不以为然。
除此之外,竟想起了汪曾祺的一篇关于介绍北京小吃之类的文章。正想借此来查找一些资料,再社撰些小文之类来。
可最近心情太浮躁。
另附,与同事回校的路上,我看见了那一天的淡云。是间挂着水白的月,又想起了前几年在罗田和英山上的月,寂静而空灵的山谷里,或是薄幕的沉沉的山尖放着那轮似的月,似乎感觉到山之高,那样的意境一直留在心间,
沉了这几年,似乎无渲泄。总算为心灵找到了一个释放的地方,可就是因这几天的忙录让我失到了心境。
捉笔代刀的心全让这尘世的灰给蒙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1 23: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更成熟,显得洒脱自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3 16: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听雪,不要夸偶哈。
偶最近像中风似的,天天昏昏恶恶。每天要躺地车内睡上两个小时,我连自己的私人时间都出卖给老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3 17: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坐在这里边查资料,边看文友们的习作,就是不可以看书,心里痛,痛得想哭。
谁可以救我?
我想早点了结此恶俗之事。
但我摆脱不了。心内的怒然,只能无聊的在这里发泄。
可恨,可悲,可耻!
估计是要忙到月底了,教学倒一切正常。
而心里的迷糊,却难以诉说。
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亲爱的,我把自己丢了,该么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3 17: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而不得,故为心之劫。
我输了,输给了自己和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3 21: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输给时间,是必然的;输给自己,还有再赢的机会。恶俗的事,如何能摆脱?耐心地轮回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09: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被搁浅的时间
文\冰城冷雪
                      (一)
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一重木门,一如古城里的那扇。里面栓着许多尘封的故事。果有一天,阳光破门而入。所有的生命顿如《月光倾城》里枯焦的干尸,变得鲜活而生动起来。在魔法棒的作用下,沙滩上古舢板的桅帆被风吹得飘摇,干涩••••••一本书被风翻过去一页,又倒过来一页。
在一个暮迟的秋日里,看着张爱玲的书,听着《红楼》里的歌,佛若时间随着匝地的黄尘迅疾卷去。然“统一”始终不能代替朋友从滇南捎来的普洱碧螺春。时光被定格在书本里。我被钉在门的罅隙里。一只脚踏了进去,另一只光着脚丫狠狠地张开在那里痛苦着。青筋暴突,而略显胀紫。许是最近的生活写照。
我执爱着张爱玲和这些吴侬软语。这样的秋有着诸多的诉不清。犹烟霞落日里问答生命的疑难。异或我歪着头,斜躺着身子。气若青烟沉沉。追思着重重厄难。清秋的浅影里分外的分明。一切变得慵懒和颓废。
类似“我我我”的身边文字总是被人以睨眼相待的。还是她看到那句话。“他们花费一辈子的时间瞪眼看自己的肚脐,并且想法寻找,可有其他人也感到兴趣的,叫人家也来瞪着眼看。”想罢,我这肚脐式的展览,必会遭人疑心的。文字嘛,总是把是是非非绞在一起的弱女子,明媚鲜妍能几时?
窗外,月光皎洁。我手捧着旗袍色泽退尽女子的书,翻到《公寓生活记趣》时,竟忆起这是个不幸的开端。把那熏熏醉眼略略地看着字字句句。
我放下书,退守屋内。院内的夜来香太浓了。微腥的馨香内,蕴着许许多多的哀怨。那种香真真是”花香欲破禅”。一个女人前半部生活在颠沛的家庭矛盾里滚来滚去。后半部却被冷寂搁置着。亦如这个秋天,手是热的,面颊却带着些许寒意。时间旋即是一滴水。从一张容器滴进另一张容器。诚如我的诗。
我痴迷于我的痴迷
拼命地忍住
不想让它们中任何一颗落下
我知道,如果滴下
那绝不是一颗
(二)
心向之,而不得,谓之劫。
“法定之”,似乎有点禅理。但我是肉身肉心烟火男女。尘世之外的事,到了尘世之外再谈。
何妨作一回市井引浆者?想你即不是沙仑的玫瑰,又非山谷里的百合。不过是“春初早韭,秋末晚菘”的一种罢了。如若真作古早已衣冠成冢。真若经历时间的批阅,只怕也是满脸饿文,满腹酸味。
这些人一个人仍留着那张白纸。在有意或是无意间去翻阅那些剩余的空白时。倏地恐惧起来。
莫若洗手调羹,按那庄稼的节气不早不完的播种和收获。再皴老的心,也会生活浸泡得软和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2: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炊          饼

文\冰城冷雪

在武穴,步行街头常有一副平底锅灶炉.锅内置有两种面料.不添加油直接烘成黄白相间面食.这种面食分甜、咸两种,略带糊烧味,。远远的,就能嗅着。我们当地人管他叫“烧饼”。而我更喜欢称其为“炊饼”。

小时候,看《水浒传》那吴大郎担着满街走,边走边叫卖着,看到与买主之间交易时,才知晓那炊饼就是我们常吃过的烧饼。我喜欢炊饼这词,倒不是因为文言味十足,只觉得它感情充沛,更有人间烟火的味道。

隐约记得汪曾祺先生曾经杜撰过这种饼的两种做法。第一种便是给穷人们充饥用的。我爱这称呼是它包含了无限的人间辛酸与疾苦。

前些段日子,我与同事在上班的路上边走边聊,回想起从前种种。他给我讲那群山旮旯里的孩子。因为贪吃而耗尽心思。诚如张爱玲《公寓生活记趣》里绘的用起吊篮来。

学校宿舍背对着店铺,仅一路之遥。每遇吃饭时节,总听到他们大声喧嚷着。后从楼上放下自家带的竹篮。里面盛着购东西的钱。老板拿着货,掷到篮内取出钱。当下钱货对兑两清。篮子里多半是包子、炒粉、方便面,横竖也有文具之类的。同事边笑边述着。时光一下子也就划回了那个年代。

二年级时,我们门口总站着位胖胖的老太婆,手里老兜着个竹篮。我们习字或是做课业时,她跺着脚,搓着手,与靠在门脊上的老师小声的说笑。等到初中放学时,她便退到廊坊外。起先总是听到汤匙敲铁盘的“噹噹”声。紧着,叫唤老太婆之声,此消彼长。她亦奔走于学校宿舍各个窗户之下。

乡下孩子大都是没有多少现金。贪嘴也只能拿饭票,或菜票买。所选的零食更没有现在的繁多,大抵只有炊饼和麻花,少许时也有放在爆米花里的糯米糖。

那时的炊饼薄而脆,馅因为炊饼热乎的缘故,大多是糖糊。咬一口,总是流到手上,我们吃起来分外来劲。吃完之后,往往还要从大拇指一一吮到小指。

估计我到现在是很难见到商贩在校园内奔走的身影。其实那时校园一样是不允。那老太婆与我同垸,只因儿子上大学,老两口又是衰老之躯,双双失去劳动力。当时的周寿山校长念及一片慈心,竟是格外的照顾起来,蝇头小利。学校倒没有认真计较。遇着读书难的,自不必说。

我同垸长辈中,有一位母亲是盲人,家内兄妹甚多。这位老校长不但拒收学费,而且叮嘱校务的只买他家柴火。大抵是因他重视进学的缘故,一方百姓子弟成绩裴然。他恩此而升了官,成了乡邻里德高望重之辈。

列位,我喜欢这古香古色的炊饼,就蹭它个人情冷暖的烟火味来。那象现在这般,人人都是私利之心盈盈。

现今,我每次路过步行街,总是购得几枚置回家去。谁知娇发竟然嫌恶起来,干巴巴的云云。母亲抱怨我不会居家过日子,我笑着说:“书上载着这是风味小吃呢!”

汪老在《独坐小品》中有一篇特提到这种饼分为两种做法。一种叫“草炉烧饼”是在砌得高高的炉里稻草烧熟。面粗,层少。另外一种叫作“桶炉烧饼”。用一只大木桶,里面糊了一层泥,炉底燃着炭。烧饼巾在炉壁上烤熟。“桶炉烧饼”有碗口大,较薄,多层。饼面芝麻多,带椒盐味。如加钱可“插酥”。即在擀烧饼时加较多“油面”。极酥软,如果自己家里拿了猪油渣和霉干菜,做成霉干菜油烧饼。风味独特。

那桶炉饼我自然无福消遣。但童年的炊饼自是百尝不曾相忘。一块饼,烙下了一代人的印记。我今天在这里讲的,也不知馋坏了多少人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14: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8-23 01:53 , Processed in 0.0514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