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龄童 四祖既定“禅农并作”,即身体力行,于弘扬禅法期间,遍驻境内大法、石佛、大金诸寺庙,向四众弟子宣讲佛禅要义,向大师求法的学者、僧侣如云,大师随机度化,为四众弟子解诸迷津,无有疲厌。
大业四年,公元608年从吉安反回双峰途中,遇一童子,骨相奇秀,异乎常童。四祖始问他:“你姓什么?”孩童回答道:“姓有,非常姓。”四祖笑道:“啊,你那是什么姓?”童子回答说“是佛性”。四祖又问:“你无性吗?”童子竟回答说:“性空,故无性。”四祖默识此孩童是个法器,宿世有因缘,便收为弟子,最后付法传衣,说偈曰:“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这个孩童就是中国禅宗五祖弘忍禅师。时弘忍七岁,收之为徒,携住大林寺,四十年不离身。
牛头法融禅师(594~657),俗姓韦,润州延陵人(今江苏镇江市)。法融禅师十九时,便学通经史,不久开始阅读大般若经,对般若真空之旨,有所悟入,并产生了出家的念头,后隐居于茅山,依三论宗学者炅法师落发,并从他学习般若三论和禅定。二十年后,法融禅师离开了茅山,在牛头山(今南京市中华门外)幽栖寺北岩下的一个石室中专习禅定。他的禅定功夫很好,有很多灵异之事。原来这一带经常有老虎出没,连樵夫们都不敢从这里经过。自从法融禅师入住后,再也没有老虎了。有一天,法融禅师正在打坐,突然来了一条丈余长的大蟒,目如星火,举头扬威。那蟒在石室的洞口呆了一天一夜,见法融禅师没有任何动静,于是就自动走开了。更为奇特的是,经常有群鹿伏在石室的门口,听他讲经,甚至还有百鸟衔花来供养他。
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四祖道信禅师正弘法于双峰山,遥望金陵一带,有紫气缭绕,于是亲自前往寻访。闻法融坐禅于一石室,乃策杖入山,与法融相见。四祖问道:“和尚在此作甚?”法融回答说:“观心。”四祖再问:“观是何人?心是何物?”法融无言以对,于是向四祖作礼,顾左右而言说:“大德高栖何所?”四祖笑道:“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法融于是问:“识道信师否”?四祖道:“何以问他?”法融道:“仰慕兹久,冀一参访。”四祖于是说:“道信贫道是也,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法融于是引四祖别见虎狼之类于林中。四祖顺势举手掩面,作害怕状。法融笑道:“犹有这个在。”(犹有害怕心!)四祖反问:“这个是甚么”?法融默然。少顷,四祖于法融打坐的石头上写一“佛”字。法融见之,畏而不敢就坐。四祖趁机也说道:“汝亦犹有这个在。”(学佛仍有佛相在意!)
法融于是向四祖顶礼,请四祖宣说法要。四祖宣讲说:“千法万法,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不离汝心。一切烦恼,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外,无菩提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但任心自在,莫怀愁虑,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是缘,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法融问:“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四祖回答道:“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法融再问:“既不许作染净、善恶等二边分别观照,然则,当境界起时,如何用心对治?”四祖道:“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我受僧璨大师顿教法门,今日付嘱于汝。汝当信受我的叮嘱,只住此山。日后当有五人绍承你的法要,弘化一方。”
武穴是四祖尽毕生精力60余年,带出僧徒千人,在广济建寺300多所,并带出高僧118位之多的立业建功之地;其功业足可与孔子“弟子3千,贤人72”相提并论。有此渊源,广济县名,即为唐玄宗登基三十年由开元改号天宝之际,为酬答禅宗对李唐天下恢复和巩固所作贡献而给予的敕封,故广济古有“佛国”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