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心语星空

[公告] 曾曙光古河名作欣赏之一:〈十面埋伏〉〈黑壳山之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1 14: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旅馆主义绝对不能打倒,否则武穴文坛就没有活生生的靶子,供我三不支,磕头一栗子,嬉笑浅骂,把玩一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1 14: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可从来没说过自己是个文明人呢?我也不以文明礼貌,五讲四美为做人目标。文明可是你空星星兄说出来的,此地无银三百两,你是提醒大家时刻注意旅馆的快活文明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1 14: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来不搞人身攻击,我现在热衷于搞头像马甲攻击,你们可千万莫扯到自己头上,徒增烦恼,为你们身心健康考虑,请记住我的善意提醒!

点评

就你那个水平,你也攻击?你还提醒?先撒泡尿照照自己。  发表于 2012-7-13 09: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1 14: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位旅馆同仁情商很高的,已经通过了武穴论坛的鉴定!说到智商,我很怀疑。逻辑分析能力低级又可笑,言辞行为前后矛盾,天天在自抽耳光嘴巴,我真是于心不忍!我的心肠咋这样柔软呢?哎,烦死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1 15: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有一些理由怀疑,十面埋伏的妹妹,和古河黑壳山的妹妹,是同一个女人,曾叫兽和古河很可能有着连襟之谊?两人即是同道好友,又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关系之铁硬之不一般之惊世骇俗,STOP! 我打住了我那点贫瘠可怜的想象力.........

点评

你这叫旅馆索隐,这个可以有。  发表于 2012-7-11 15: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1 16: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旅馆》亦是一江湖
文\白河



    已经记不得第一次听说《旅馆》的具体日期,大概不是2010年年初吧,但确凿无疑是首先从纯根处听到的。
    那时,我总是不停地出差,回到武汉又是没日没夜地忙乎,空闲时间很少。纯根也一样,做不完的工程项目,整天日理万机的样子,电话不断。但隔三差五我们总会碰上几面,还有其他的朋友,一块吃顿饭,或者周末带上孩子出去玩。
    有阵子他异常兴奋,总会说起新结识的一帮朋友,要搞什么诗会,编什么诗集之类的。还听说有次一堆人去汉口江滩读诗读到半夜,之后还开车去宜昌,很疯狂的样子。我当时也没怎么往深处想,隐约感觉大学时代的文学青年又复活了似地。再之后他送了一本《旅馆》诗刊过来,让我抽时间好好看一下,就是2010年的创刊号。看着挺古朴的封面,印章刻就的旅馆两个字,还有就是主编是曾曙光。粗粗地翻了一遍,里面有很多诗,还有些散文评论什么的,以当时的心态,也根本不可能深入看下去。对于旅馆诗人所倡导“懒散的、方外的、充满春意的、喜洋洋的”,总觉得别扭和拗口。印象深刻的倒是里面的插图,总有些裸女晃得人心头一颤一颤地,署名老满。
    一直到出国,我都没有按纯根的要求把这本诗刊看完,但所带出来的有限的几本书里,就有这本《旅馆》。
    过了今年春节之后,我在新浪博客上开始关注《旅馆》和旅馆诗人,关注于他们网上贴出的新诗、帖子后面的留言,以及在群里不断地嬉笑怒骂和思想交锋的语言,进而惊诧于他们的生活状态。
    这是怎样的一群人啊!从职业来看,有开旅馆的,有卖酒的,有做豆浆的,有干工程的,有开商店的,有画画的,也有专职写作的,涵盖各行各业。从年龄看,好像从一二十岁到五六十岁的都有,甚至还诙谐地划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生活中,各人干各人的差事,个人谋个人的前途。在家里是严父慈母,孝男顺女;生意场上是锱铢必较,精于算计。给人的印象也许是木讷羞涩,也许是老成持重,但所有的快乐痛苦个人自知。同样是这些人,不管什么时候,一旦到了旅馆,歇下脚来,团聚一起,谈诗论道,却统统像换了行头一样,操起一种共同的语言,出口成章,肆意挥洒,诙谐幽默,快意恩仇,这又是何等壮观的景象!
    我有时会想起古龙的武侠小说,总是会有这样的情节。一个偏僻的小镇,长不及百米,镇上唯一的一家客栈,名唤悦来。某一天,客栈里突然住进很多人,高矮胖瘦,参差不齐,有当官的,有经商的,有名铺头,有带刀客,有和尚道士,有骚客美人。同时,街上也似乎多了不少做买卖的,有卖跌打膏药的,有耍大刀的,有倚门要饭的,有说书算命的,总之,这时小镇和镇上的客栈很热闹。好戏自然从半夜开始,房门悄没声息地打开,窗户纸被舔破一个洞,房顶上有夜行人在窥探,街上马匹急速狂奔。房间里突然一声尖叫“杀人了”,如寒夜惊雷,震耳欲聋,整个客栈乱成一片,各色人等开始粉墨登场,居然皆是武林高手,世外异人。连店小二都得绝技真传,老板娘居然是一方堂主。
    这,就是武侠中的江湖。江湖人都是客栈的过客,客栈提供了江湖人表现的场所。但在现实生活中,江湖人俱是凡人,干着各自的职业,做着各自该做的事情,不管成功与否。
    《旅馆》亦是一江湖。
    这些人来自四面八方,职业各异,秉性多样。但当身处旅馆,大幕拉起,挥起诗歌的刀剑,快意搏杀,只在乎率性而为的畅快,不关心结局的成功和失败。身处旅馆,俱是江湖人,谁还去想生活中曾经的种种不快、隐忍与桎梏?
    旅馆是那种临街的小店。旅馆的江湖,管理人员有店老板、账房先生、掌勺师傅、店小二等,顶多就是三五人。可住店的人就多了,南来北往的各色人等,若欣赏旅馆特色觉得还不错的,均可住上几天,或赖上数月。铁打的旅馆,流动的旅客。旅馆是不动的,但旅馆的特色是可变的,旅馆特色的改变取决于旅馆管理人员的思路改变或老板的更换。旅馆不在大,贵在精,贵在特,变得更有特色的旅馆将会吸引更多的旅客入住,才会使旅馆生机勃勃,永具活力。
    旅馆虽小,却是个大江湖。入住旅客的素质有多高,就能看出一个旅馆的知名度有多高。很多旅客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其中不乏深山隐士和大内高手。这两个月,从《旅馆》的网络上断断续续贴的聊天片段和只言片语的留言中,我看到了不少称不上庄重,甚至是带着戏谑口气的文字,但充满张力,散发着思想的闪光。我知道,留下这些话的大多是我们这个世俗社会的小人物,长期居于社会的底层,谦卑甚至猥琐,敏感极富自尊,隐忍有时乖张。然而,他们的话语里闪耀的却是真正人性的光辉。这才是《旅馆》的精华所在。
    《旅馆》搭台,以诗为媒,以文会友,值得关注。不管将来如何,都祝福《旅馆》。

                                                        白河有感于近段旅馆诗人打嘴仗而写
                                                                  2011-05-19于加拿大温哥华


白河    男,原名周建伟,1973年出生,河南信阳人,武汉大学新闻学博士,温哥华访问学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1 16: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多的旅馆主义批评文章请参见:   [求助] 讨论:要封住曾曙光的嘴,更要打倒旅馆主义!http://bbs.wuxue.cc/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3352&extra=page%3D1&page=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08: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讲:古河的《黑壳山之夜》怎么了?

       古河是武穴富人,说这话许多人不相信,个卖豆浆的富到哪里去?我告诉你,非商贾不富,古河世代经商,祖宗八代还是大资本家。他老子在武穴公园旁边垒起前厅后院的大别墅,按武穴行情起码百万以上。古河精得像贼样的,跑到广州一年就赚了30万,数钱数的手抽筋。这样的身家在武穴文人圈里怎么不算富人?
       富人一般来说都有点狼性,有点饥不择食的贪婪。古河也是这个德行,他可能一生是个“三不嫌”,不嫌钱,不嫌书,不嫌女人。不嫌钱这个就不用说了,他老婆整天跟他吵架为的就是几块零花钱,古河小气吝啬,大半个武穴街都知道。不嫌书是痴迷书,古河豪华别墅都成了图书馆,据他自己说家有藏书过万。同时又据路边消息,古河的书只准远观不准动手,曾经发生过怀疑友人偷书,古河奋勇堵门上前搜身的传说。
       下面说说第三个,不嫌女人。古河对女人的痴迷也是到了饿狼觅食的境界,持这个看法不光是我,看其博文及其后面的跟众粉丝,大概就明白个七八分。当然,古河是个文化人,文化人爱女人还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那就是通过诗文来宣泄。当然这个爱好不止古河,上溯前五百年、一千年,不管是黄种黑种还白种人,都有这种为女人题词歌咏的偏好。
      《黑壳山之夜》就是古河为一个有待考证的女人呕心沥血之作。全诗13章,(以古河的聪明,这13篇应该有个讲究,这个留着以后考证。)为了完成这首激情四溢的爱情13篇,古河“挤出一亩才华”,在这个寂静之夜,他对着石头一样的虚空呼唤黑壳山的妹妹,13篇民歌体从山缝里流淌出来,欢畅奔腾。当然,在一些富贵人士看来,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黑壳山之夜》就是一个穷鬼守着孤灯夜月想念集体时代的旧情人?
        也许有人说,这是古河的意淫之作。这种说法不全对,因为古今中外,大凡雄伟之作无一不是意淫?古河那在那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趴在黑壳山上累得热汗淋漓,这般辛苦岂能说他意淫?且看全文,先饮四杯黑壳山的老谷烧,然后想了六遍妹妹的春衫肉体,从河边想到山岗,从桔园想到床头,想得魂飞魄散死去活来。直到黎明作别,妹妹挤上火车远走他乡,留下他黑壳山孤坟一样的怀想。
       故事就是这么个故事,但是里面好像还有其他的意思。我告诉各位,以古河的聪明,他不会就此发个春骚,因为他是一个不缺道理的人。在《黑壳山之夜》他到底要说什么?作为文学作品,它又能反映什么问题?
       首先我得明确的说,这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故事,不是某些同志考证的谁谁谁,也有可能黑壳山都是虚构的。就跟贾平娃、尤凤伟、杨争光、莫言、苏童他们的土匪小说一样,用一个虚构来解开“瞬间相遇的光彩”。这种光彩包含着一个很宏大的主题,与尤凤伟他们一样,古河此文有很浓厚的文化溃败的情绪。
       这个话题如果引申开来,将是另外一篇文章。但是这种溃败情绪已经成为当下文人的普遍症状,在市场经济资本逐利的时代,知识分子“理想社会”的梦想早就被抛弃,原始、质朴的生活方式离我们越来越远,蓬勃彪悍的原始生命力也日益陌生。这种溃败心理反映到文学艺术上就是一种叛逆的姿态,不管是土匪还是流氓,《石门夜话》也好,《红高粱》也罢,乃至杨丽萍的《云南印象》,无一不在构建乌托邦式的理想家园,追索旧时光里面的温暖记忆。在这个意义上,古河与他们其实殊途同归,他以最古老、最朴素的诗歌手法完成米糊糊一样稠厚的《黑壳山之夜》,我们看到古河为了心中那一霎那的光彩,他也在努力地抗争。
       这首长诗不为许多人所看重,也有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诟病,但是《黑壳山之夜》展示了古河激情磅礴的诗歌才华,也表露了他感伤时局的精神痛楚。这里重新提起来,对于认识和评价古河将有一个较好的实证参照。其实对于古河来说,既有钱又有诗,他的人生除了贪婪没有遗憾。
       任何轻薄古河的人,从此应该望而生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拿作品说话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7-13 09: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3 09: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添油加醋,来一盘爆炒知了;清热消毒,喝两杯古河豆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5-24 04:36 , Processed in 0.0425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