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俏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 《武穴文坛》2010.2在线编辑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2-5 20:03:44 | 只看该作者
春 运

文/禾木






没有一个地方有如此的熟稔



一条根植入黄土



隐在心中也看得见







没有一句话有如此的亲切



唠叨也受听



连责备都是一种爱







没有一种愿望有如此的强烈



有钱没钱



回家过年







没有一个词有如此的美好



那就是团圆







没有一个地方有如此多的聚集



把超载都当作一种恳求




甘舍一切  就只为圆


心对家的思念







心若有你



三千里的里程



化在心中



就是车与路的距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2-5 21:58:46 | 只看该作者
东篱/文:预约春天
救救孩子!!!-------题记


白东篱先生前年退休了,还住在医院的职工宿舍里,要不要回老家去住呢,颇有点伤脑筋。按道理,这房子也不是白先生的私产,人退休了,房子就应该交出来,当初集资建房的时候,白纸黑字,都有约定的。但是以老先生在医院里的威望,不退出来,也没哪个敢去说要,因为医院里的现任领导也好,员工也好,哪个没得东篱先生的点化呢。八方街医院草创之初,白先生可是顶梁柱一根啊,没白先生就没医院,没医院照样有白医生,这是大家都知道。但是,白先生是个自觉的人,如果不是生下这几个离经叛道的儿女,先生早就把房子交了,回老家安度晚年了。

      先生须髯苍然,童颜鹤发,家学深厚,医道极深。早年跟父亲背汤头歌诀,黄帝内经,千金方,伤寒论,哪部书都奇崛聱牙,哪部书都云遮雾罩,没有极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谁都难深入那个玄妙神奇的人体世界。解放了,西医了,大家都信新学了,八方街的百姓都望着先生怎么决断,先生冷静得像夏天里的一盆老井水,果决得几乎想都没想,从了镇上的王书记的指示,学西医!四五年下来,白先生成了八方街中西医结合最紧密的一位先生了。先生不固执,肯钻研,豁达通透,疑难杂症问老祖宗,妇儿内外学西医,实事求是,对症下药,声誉日隆。加上仁心宅厚,人缘极好。老一辈说,好人有好报。先生和夫人新婚燕尔,日夜操劳,上帝赐了这对勤劳的夫妇三个儿子。

     长子文山,悟性极高,你出上联,常德德山山有德,他答下联,长沙井水水无沙。你说一张方桌四只角,砍掉一只角,还剩几只,他想都不想,五只。在大人们苍白无力的进攻面前,白文山从一年级上到了六年级,在女孩子新颖艳羡的研究里,白文山喉结突出了,胸大肌二头肌结实了,一个壮实憨厚文质彬彬的小伙子,就这么站在大红纸写就的八方街高考榜的前沿了。文山十七岁考取省城一所有百年历史的老牌名校哲学系,四年后分配在一家效益很好的出版社做编辑。东篱先生高兴啊,大儿子给下面两个做了好榜样。东篱先生从来都是谦虚谨慎的,有一次医院里喝酒,意志没坚定,被几个后生敬得飘飘然,大家都赞他生了几个好儿子,他居然点头,说,文山文章好,有那么点小出息,这辈子劳心劳力啊,终于有点可以欣慰的。晚上酒醒了,躺在床上,想到自己中午喝酒时的话,深为后悔,俺白东篱哪能那么讲话,那些养了儿女不争气的,听了会怎么想啊。失言啊。

     但是,儿子们的实力是谦虚不下来的,尽管,中国人的哲学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很多时候,运气好起来了,椰风挡不住啊,文山毕业没两年,先生的二儿子又考取了北京的一所名校,轰动方圆百里,人们都说先生积善积德,祖坟山垒的高,紫气东来,皆呈五彩,哈哈,地方上的迷信,你还真不能不信,没两年,二儿子还没大学毕业,三儿子又考上天津的一所名校,跟周总理成了跨越世纪的校友,你羡慕也好,嫉妒也罢,有什么办法呢。白东篱先生彻底没辙了,名声是好听,可是,两个儿子同时读大学,要多少钱用啊,先生晚上想到这些,头发都白了好几根。早上对镜一照,偷偷着扯了,头皮细细地疼了几疼。

     白东篱先生的白头发越来越白了,也越来越稀了。等到二儿子,三儿子大学毕业,陆续找到了好工作的时候,先生终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老天爷,人家说我生了三个好儿子,只有我自己知道生了三个讨债的。名声好听,养起来真难啊。先生想伸一下腰,发现自己腰也弓了,背也驮了。别人成天麻将桌上过好日子,陪伴自己的,除了老伴的唠叨,就只有那一柜子的《金匮要略》《丹溪心法》《寿世保元》《景岳全书》。。。。。。。古董商人一样表情古板地俯视着白先生的苍老和贫穷。但是,哪个人都知道,如果白先生爱钱,那是有爱不尽的钱用啊,世界上有什么比命还值钱的玩意呢,世界上哪个国家医生会像中国的医生尤其是乡村医生那么穷呢。

    白先生也没什么抱怨的。毕竟跟乡下那些生了儿女还无法教育,或者考取名牌大学还上不起的农民比起来,自己还算不错,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终于熬到了头。

    但是,白先生万万没想到,世事如棋,越看越昏,你根本就看不懂,那英不是唱了吗,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不要说一双,就是一百双一千双,让你浑身都是眼睛,你也看不懂这世事的真相。白先生第一次觉得,父亲教给他的那些准则,那些规矩,在这个时代面前,像纸糊的菩萨,支离破碎。

    那一年过年,大儿子只带回孙女,孙女表情抑郁,落落寡欢,老伴告诉先生,媳妇跟大儿子离婚了,找个了老外,跑到美丽尖合众国去了;孙女很恨自己的妈妈,用了很凶狠的语言骂妈妈。先生说,小畦,不要恨妈妈,妈妈有妈妈的想法,妈妈要自己的东西,算了。你要是不开心,就回八方街来跟我们这里的小伙伴们玩吧。爷爷奶奶带你。大儿子无奈地看看先生,又看看自己的女儿,说,爸爸,我一个大男人也带不了孩子,只能麻烦您和妈了。

    菜园里的韭菜长起来一茬,又起来了一茬。白先生在孙女的背书声里,腰又弯下去了,背更驮了,2009年的冬天,先生就正式到达了工作的彼岸,光荣退休了。

    这一年,先生医好了一个中年农民的肛瘘,农民拿了自己菜园的几颗天麻,饲养的三只小家鸡,木讷吐出几句真诚的谢意,先生望了望农民寒风中麻杆一样瘦弱的小腿,发白的黄军衣,破袜,旧鞋,看看医院大楼前的小轿车,贵妇人,装病养病的镇干部,先生心里一酸,说,天麻我就接了,小兄弟,这几只鸡还没长大呢,长大了还可以生蛋,你就自己留着吧,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在农民兄弟的木讷的嚅喏里,老伴一脸不开心地走过来,告诉先生,老二回家了。

    老二是带了刚满两岁的孙子回来的。老二惶恐不安地跟妈妈说,自己喜欢上了同一个单位的小女孩子,老婆闹到他单位上了,要打那小女孩,小女孩子害怕,又舍不得肚子里的小生命,躲到昆山去了,老二跟先生不敢坦白从宽,只有跟妈妈交代了全部的罪行,是一次春游惹的祸,妈妈,我该怎么办。先生倒抽了一口凉气,双手战抖,准备了一身的火气,回到宿舍时候,看到垂头丧气的老二坐在沙发上,全身的火气消灭了一半,高举的手掌,匡下来的时候,成了一阵风,停住了。先生长叹了一声,我怎么生了你们这群不争气的。哎,我白东篱前世也没造什么孽啊------

    孙子还嫩嫩的,眨着黑葡萄一样的亮眼睛,好奇地看着自己的爷爷奶奶和爸爸,不知道妈妈究竟去了哪里?他,不知道这个世界还会有那么多愧对童心的人,也不知道自己长大后也会干愧对童心的事。一个人,如果永远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该多好啊。

    先生内心里溢满了对这个时代的不理解,他想起了自己和老伴恋爱的那些日子,漫天呼啸的北风,被风鼓胀得像一只白色大乳的银幕,生产队里战天斗地,自己白天到公社的医院里去救死扶伤,晚上回生产队脱粒,高高的谷堆,皎洁的月亮,蛙声如潮,还有桂花的香,他和她,第一眼就看上了,但是,身体里的洪水,被毛主席的教导教导得服服帖帖,领袖说,只准规规矩矩,不能乱说乱动。要想乱说乱动,必须结婚再动。

    先生就搞不懂了,先前怎么那么禁锢,现在又怎么这样开放,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放以前,像老二这么搞,是要被批斗的,搞的不好,是要丢饭碗的。先生是个明白人,跟自己的儿子怎么开口讲这些啊,就是讲,那也不知道从哪句话说起。真正说起来,儿子也是无辜的,感情的事,说的清楚么,其实,地球如果有眼,看人跟人的感情,完全就很可笑,爱的时候山盟海誓,冷下来呢,陌路相逢,甚至拔刀相向的,都有。先生想起前天电视里的一则搞怪新闻,说是香港一中年怨妇,花钱养一小白脸,小白脸嫌怨妇给的钱少了,又结一新怨,怨怨相逢,怨变成恨,旧怨趁小白脸酣睡猛泼硫酸,把小白脸下半身的幸福全给毁了,什么世道。硫酸那是要死人啊。

    先生觉得自己一生救死扶伤,而活着的人们却这样糟蹋幸福,无限的凄凉和虚无感油然而生。

    但愿三儿好好走好自己的路,南开的风气和人文,会给三儿以无限的庇护和滋养么,先生很小心问自己。

    先生终于要退出医院的宿舍了,一来,自己退休三年了,还住在公家的房子里,于道理上说不过去。二来,两个儿子读了那么好的书,在城市里有了那么体面的工作,还是离来离去的,折腾个没完,按农村人的说法,自己也觉得没脸皮在单位里住了,其实这一点,白先生完全是多虑,因为镇上离婚的也越来越多了,就像什么洗脚城,休闲中心啊一样,太正常了。更主要的,是第三条,时间荏苒,老先生的余热也慢慢退尽了,谁还会买白先生的单呢,1970年代的先进工作者,现在听起来多么古老啊,要知道,立国都已经六十年一个甲子了。16岁的90后会拿着手机拍下自己的裸照及时挂到网上炫耀,据说到了十七岁就很沧桑了。

    先生看到太阳底下的孙女带着孙子玩,觉得自己真的要到老家的院子里晒晒太阳,养养花,背点古文观止什么的。儿孙绕膝,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啊。先生摇摇头,拿了锄头去菜园里挖土豆。

     白东篱先生举起铁锄挖下去,看到了三个圆圆滚滚的洋芋,探头探脑,来到太阳光下。一个一个,粘着泥土,凹着小肚,活像三个顽皮的孩子。

     小三回来了,喊了一声,爸爸。小三儿望着阳光里的老父亲,满是皱纹的老父亲,苍老得像中医典籍里的孙思邈,但是,父亲也无法给自己,给这个世界,开一剂美妙有效的药方啊。哥哥离婚了,老二泡了小蜜,离又不能离,合也不好合,自己呢,女朋友说,非房子不嫁,北京城里的均价都两万了,一个小白领,不吃不喝,一个月下来,也不能一平方啊,可怜的老父亲啊,我的未来在哪里?

     白东篱先生站在老菜园里,他的祖先们沉没在他脚下的泥土里。白小三站在菜园外的公路旁,他回过头,仿佛看见白云那边的北京城,看见白云那端的女朋友,看见白云底下苦苦挣扎的老父亲们,匆匆忙忙谋生的蚁族兄弟们。

     新年快乐!兄弟。我们也会做父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2-5 22:33:55 | 只看该作者
【家有儿女】浓浓的山药土鸡汤,凝聚着一片浓浓的爱

女儿是家人的骄傲,初中从武穴实验中学,考上武汉华师一附中,小小年龄,离开我们去省城去读书,过上独立生活。
          星期六,女儿打电话来要我们去看望她,她委屈地说:“都大半个学期啦,你们都不来看我……”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风尘仆仆来到了武汉华师一附中。女儿不在寝室,一打听才知道她们还在上课,我们来的时候才2点,她们要3点半才下课。我们到另一个寝室想看看朋友读高一的孩子,没想到竟然看见了青,我的同事。她儿子在高二(5)班,我女儿在高二(6)班,实在想儿子了,她就带了女儿一块来武汉了,真是不约而同。她笑着责怪儿子:“我打电话说要来看他,他还不愿意呢!说他很好,不用来看望……”她一来就从儿子的床铺上倒腾出一些脏衣服来洗,来个彻底的大扫除。我们坐着闲聊,旁边还有2个阿姨,一个也是我们市区的,孩子成绩很优秀,学校招生时腾出房子允许家长陪读,她不无遗憾的说:“家里的店只有靠老公一个人操持,一年下来最少损失了1万元的收入,但是也没办法,高中是孩子最关键的时刻,读小学初中我们没时间管他,已经觉得亏欠他了,这三年无论如何也要吃苦陪他,给他最好的学习环境。他爸爸也常常开车过来看看,没办法,家里也没人照顾。”她常常在学校觉得无聊,看到儿子的学习很心疼他,可是又帮不了他。真想回去读算了,另一个陪儿子读书的黄梅阿姨总是劝她:“既来之,则安之。慢慢就习惯了。学校也很好,让我们管理寝室的卫生和安全,每个月适当补助我们一些钱。”那个阿姨的儿子学习一直很优秀,现在读高三了,明年就要毕业,前景很好。看到这些家长们,我们有点惭愧,也许我们为孩子做得还很不够。也不知道女儿是怎样看待我们的。
         下午女儿回来后,我带着她去鲁巷广场买冬衣,还买了一箱纯牛奶。回到寝室的时候,同室的女孩和我们说:“你们才回来啊,我们刚才喝了佛手山药土鸡汤,很好喝哦!”我听了很好奇,哪里来的土鸡汤?细细询问才明白,是另一个蕲春来的高二的室友的爸爸来了。我笑着说:“她爸爸还真细心,买了土鸡汤给孩子喝,那不会冷掉吗?”女孩说:“不是带来的,是在这里煮的,临时弄的,山药还是在你们武穴梅川卖的。”“这里怎么弄?哦,用电磁炉焖汤吧,这样也挺快的。”她摇摇头,特别羡慕的说:“不是用电,是自己特意带了一种炉子煮的,哦,是放木炭的那种。”我很诧异:“那不是很慢吗?熬个鸡汤起码几个小时。”“是啊,他爸爸在这里守着炭炉子一个下午没出去,他爸爸说,反正也没事,这样熬出的汤很有营养,也很好喝呢。”
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感人的画面:女儿在书桌旁看书学习,一旁的父亲轻轻地正在为炭炉子添木炭,悠悠的热气弥漫在四周,淡淡的火光映照着慈祥的脸庞……
      
我忽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是为那些陪读的妈妈们?还是为那些不请自来的家长们?还是那浓浓的土鸡汤凝聚着一片浓浓的爱,浓的原汁原味,浓的化不开,浓的让人欲罢不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2-6 09:33:41 | 只看该作者
问好广济山牧,你的浓浓的山药土鸡汤一文已经在第一期发表,请到村长那里领取刊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2-7 11:08:18 | 只看该作者
七律·金陵阅江楼怀李煜
文/不动已尊者

阅江楼上月如烟,
东望秦淮正可怜。
虎踞龙蟠多管乐,
歌台舞榭惯丝弦。
王孙一去草空绿,
扬子自来夜夜咽。
最是伤心魂断处,
梧桐清影过珠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2-7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赫尔辛基之游――去路

文/不动已尊者


算起来这是第二次出国了,对时差的抵抗力果然强了些。半夜醒来的时候居然已经睡了3个小时,看看窗外仍然是亮如白昼,这里的极昼果然名不虚传,大概就是我睡着那一会儿黑了一阵子吧?接着睡接着醒,这样反复折腾几次之后已经是6点多了,干脆起来收拾收拾,今天还准备去赫尔辛基逛逛呢。

先去吃早饭,和上次英国差不多,无非是n种面包、咸肉、几种肉肠切片、小香肠、炒鸡蛋,水果和蔬菜不多,黄瓜西红柿而已。据来过的同事说,芬兰的蔬菜就是这几种玩艺,欧洲人就是这么可怜。想想今天一天的饭都不知道到哪里着落,于是就拼命的吃。还别说,那种咸肉我挺爱吃,它还不是象咱们那种腊肉那么咸,多吃也不觉得口渴。黄瓜特别大,但味道也不错,比我在北京买的小黄瓜还甜。我总是吃不惯cheese这(奶酪)种玩艺,可惜了人家那么多品种,看资料介绍,这里的cheese还是有名的呢,是用goat(山羊)奶做的,但是我爱喝的酸奶居然没有,喝鲜奶吧,天生缺乏酶,喝了就闹肚子,害的我只好喝没有营养的红茶。无论如何,这顿早餐还是颇满意的,营养和嘴瘾都过到了,呵呵。

带上数码相机,换了点欧元,再找接待员要了张地图,雄纠纠气昂昂咱就出了门。本来在鬼子的地界,没了车那是寸步难行,可谁叫我穷呢,听说到火车站步行只要半个小时,我也没介意,周围环境这么好,就当散步吧。等走出门就发现上当了,芬兰这里什么都好,就是路不好,它除了正常的公路外,其余地方的路都是半截路,既不是土路也不是水利路,而是那种碎石子路,还是那种灰特别大的,和咱们那里修路没修好前一个样。走长时间了不仅脚痛还搞得都是灰。怪不得一路上基本上只见到车,偶尔几个行人也是骑自行车的,漫漫长路我只好彳亍前行了。不过一路上绿树环绕,又有湖光相映照,一时间痛苦也抛掷脑后去也。

  

下载 (217.97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

2006-4-13 16:30

走过的小路

我们住的旅馆实际上和火车站都在湖边,我刚开始还不太清楚,走的有点远,不过这也让我多看到一点景色,比如下面图中的那个碉堡,掩映在树木中间,不是靠近了还真发现不了,说不定当年芬兰人民就是在这里对抗敌人的呢。后来看到湖中有一座桥,看见火车正从

  

下载 (293.01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

2006-4-13 16:38

树木掩映中的碉堡

桥上开过,这才让我明确了目标的方向。离开先前走过的大路,从下图中那条土路直插湖边

  

下载 (180.99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

2006-4-13 16:39
从这条路直插湖边

开始抄近路沿着湖边小径前行了。这时候眼前豁然开朗,湖面开阔,对面就是这个城市著名

  

下载 (293.08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

2006-4-13 16:39
看到桥终于知道方向了!

的古堡。这个地方我来之前还在网上查过,它还被一个什么城堡网(www.castlesonline.com?)

  

下载 (256.78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

2006-4-13 16:40
城市第二地标:城堡

收录,最早是某个贵胄的城堡,后来被政府当作监狱,使用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此后开辟成旅游区,于是在城堡旁边还开了一个监狱博物馆。这里是这个城市除了西柳贝斯(此人是上世纪芬兰著名音乐家,是芬兰的象征性人物)出身地之外的第二地标,这几天有空是一定要去看看,但不知道能不能如愿,因为时间表都排满了。

沿着湖边小径,离城堡不远的地方就是火车站了。还没到候车大厅之前路过一个停车场,

  

下载 (160.79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

2006-4-13 16:40
注意中间那辆车的拍照

看到有辆车的牌照很有意思就给拍了下来。芬兰的牌号和北京有段时间注册的新牌组成形式是一样的。三个数字加三个字母,但是这人使用的居然是444,这在中国恐怕是无人肯用的,但是我转念一想,用英文念念就好了,不是“发发发”的谐音么,将来我就用这个号码了,想到此,不禁莞尔,所谓异想天开是也。

Hameenlinna的火车站规模不大,和我们国家火车站的形象也大有差别。红砖红瓦,和清华里面的物理系馆倒有几分相似,不过想想也正常,清华的风格本来就是当年从鬼子那里学来的么。较为怪异的是好端端的火车站却开了特别小的一个门,并且还是关得严严实实不透光的!我远远望去的时候还以为是废弃不用的呢,要不是看到两个当地人走进去,恐怕我还得一番好找。火车站里面小小的,就只有一个售票员,是个胖胖的中年男子,还不懂英文。芬兰人的文化程度看起来不是很高,一路上碰到不少人都不会英文,照说都是欧洲国家,英语和他们的语言差别又不大,应该懂的,有点奇怪。不过好在我一说出赫尔辛基几个字他立刻就明白了,费钱的时候他居然不会数字的英文表达,指着显示屏叫我交钱。我本以为买往返票会打折,欧洲一般都是如此的,可这里却不然,单程票价16欧元,还要加收8%的税,往返加起来收了我35欧元,这个四舍五入可真够黑的。拿了票走上站台我又傻眼了,票上全是他们当地语言,我只认识那几个阿拉伯数字,可数字上面对应的事项就是一窍不通了,到底是那个站台那趟车呢?没办法只好问人,这次运气不错,逮着的老太太英语挺流利的,一一指点我该怎么办,最后上车的时候我才发现她也是去赫尔辛基,和我上了同一个车厢。从Hameenlinna到赫尔辛基路程约100公里,时间呢就是整整一小时,倒也快捷。这样的城际火车一小时一趟,但每次车的车厢都不多,我这次做的才4节,由于是早上,车上也没几

  

下载 (119.72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

2006-4-13 16:40
火车站正面

  

下载 (176.72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

2006-4-13 16:40

火车站背面

个人。车厢里比较整洁,各项设施和飞机上的条件差不多:座位可以向后躺倒、头上有照明等,前面座位背面有折叠桌面,etc.,厕所里甚至用的是热水。人又不多,这种旅行体验比起与国内坐火车的情况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做中国人真是可怜。


  

下载 (176.72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

2006-4-13 16:40
芬兰民居之一

  

下载 (204.54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

2006-4-13 16:40



芬兰民居之二

开往赫尔辛基途中,两眼看到的基本都是树。火车就是在森林中穿梭而过。由于地处北方,这里的树基本就是红松白桦和翠柏,从鹅黄嫩绿到苍黛,除了深深浅浅的绿之外,基本就没有太多别的颜色,路边没什么花,偶尔有几丛矢车菊和一两株杏花,这样就更凸现了点缀其中的房子。说起房子我真是妒忌了,芬兰人民太幸福了!他们住的都是绿树丛中的小洋楼,颜色大都取土红、土灰、月白和灰绿,映衬着周围的绿树,真有美不胜收的感觉。想想要在北京那种石屎丛林中觅一鸽子笼还不可得的我,真是觉得爹妈把我生错了地方,要是生在芬兰多好啊!整个芬兰只有500万人口,所以我在这里根本就没看见高层住宅,最高的楼大概也就是7、8层,估计也不是用来住的。象下面这图里的房子,屋前绿地屋后绿树,

  

下载 (171.82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

2006-4-13 16:44
芬兰民居之三

白色阳台上各色鲜花,住在这里心情一定好!再或者象芬兰民居之四那样的花树掩映,渊明当年自命五柳先生,悠然见南山之时住的房子大概和这样的差不多吧!环境出诗人,我不是诗人,可怪不得我无才哦,一笑!

也许是为了在绿色中加一点灵动,铁路沿线不少地方都有涂鸦,但绝非国内那种恶心无聊的喷粪或者广告,我怀疑这里的涂鸦是系统安排的,字体都做卡通形状,有些设置把整个单词做成动物形状,色彩也比较斑驳,和它的载体也往往融为一体,记得当年学GRE似乎有一词说得就是乱涂乱画,是vandalism,又有点不象,我觉得它形容国内的那种行为恰到好处,至于这里的涂鸦,用graffiti似乎较为准确,这种涂鸦固然不合规矩,但却能给人以美感,警察们又何必要多此一举去管呢?可惜的是大部分都是火车行进中看到的,没能拍下来,唯一拍的一个是回来时想起来拍的,虽然不是很精彩,但有例如此,略加推想,全豹亦不难知也!

  

下载 (297.2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

2006-4-13 16:44
芬兰民居之四

  

下载 (254.17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

2006-4-13 16:45

铁道边的涂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2-7 11:14:55 | 只看该作者
赫尔辛基之游――城中(上午)







一路闲话到此,终于要进入今天的正题:火车进站了,赫尔辛基到了!除了北京之外,这可是我所到的第二个首都,一定要好好看看。好在时间有的是,这会儿才10点44,我又只有一个人,完全可以信步由缰,哪里精彩就往哪里看,加上气候不错,温度10来度,穿的衣服正合适,真是个冶游的好机会!不过话说回来,这可是我第一次独自一人在国外逛,刚开始还有点忐忑不安的,万一丢了怎么办,虽然我会英语,可就怕这些芬兰人不会啊。这种念头也就是一闪而过,来得时候同机的中国人还说他办签证时看到两个中国人一句外语不会还要求到芬兰考察商务呢,我怕个甚么呢?

赫尔辛基的火车站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小,还没有上次伯明翰的大呢,更不要说和咱们伟大首都的相比了。不过人家站台做的是真好,上下车都比较方便,也干净,哪里需要和国内那样从检票口到列车走的那么长一段距离?国外火车都不兴检票,大家随便上,买了票还送你时刻表,没买票到车上补就是了,芬兰信用卡普及率极高,出租车都可以刷卡消费,火车上买票也不例外,乘务员检票时就那个刷卡器走来走去的。走出火车站回头看看,古朴的土红色建筑,就是一层而已,有点和老的北京站类似。我喜欢国外的服务态度,信息处的小姐耐心的解答你的问题,哪里像北京那样还要收钱。我刚开始还以为和北京一样要隔着玻璃问人家,没想人家一指门,叫我进取面谈,当时就觉得很温暖。

出了火车站,也不知道往那里去,想起来我平时要是打游戏总习惯靠右手走,于是就往右了。这里的街道不宽,路上都是有轨电车的轨道,给人感觉怪怪的,虽说欧洲车多吧,可为行人考虑的较多,这里到处都是红绿灯,稍加等候即可过街,可以算得上安全快捷吧。走不出几步,看到一个较为宏伟的建筑,估计就是市政府之类的,我懒得退到远处照它的全貌,

  

下载 (107.63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2)

2006-5-29 10:35  

回头看到的火车站一角



转过头来却看到了火车站的一角,于是照了一张相。可以看到这个城市上空那么多电车使用的电线,还是比较凌乱的。回过头,看到一尊雕像,也不知道是什么人,估计是芬兰的历史

  

下载 (210.37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2)

2006-5-29 10:35  

大楼前的名人塑像



名人,和北京学院路上那么多毛泽东差不多,背后的大楼露出那么一小部分,高高的廊柱还真能衬托起其雄伟,但是由于前面的空间不足,感觉比人民大会堂差远了去了。从这里再往右,远远的就看见一个尖碑型的建筑,大概和欧洲历史上流行的方尖碑形状差不多,我猜想是个教堂,等后来转过去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个企业的办公地点,这还真出乎我的意料。于是就给这个建筑多拍了几张,近的远的都有,仔细看看门上的雕塑,还真的不得不佩服人家的建筑风格,无论从整体到细节,都能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这里这样类似的建筑随处可见,想起来北京将那么多的古旧建筑拆除了真是太可惜了,现在那些高楼大厦除了给人压抑晃人眼睛外还能干吗呢?赫尔辛基这会给我的感觉就是古意盎然,从容不迫,显得很有深

  

下载 (112.4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2)

2006-5-29 10:36  

方尖碑状的建筑



度。绕过这个建筑物,对面是一座小石头山,周围有些女子在遛狗,还有一块草坪被围起来,里面有位女士带着几个小朋友在唱歌,看起来像个露天幼儿园的样子,周围几乎没有什么喧嚣声,旁边马路上开过的汽车也不怎么响喇叭,静谧安详的氛围让我怎么也难以相信这是一个首都上午11点的情景,此刻头上偶尔有海鸥飞过,唳声更衬托出周围的宁静,我真的有点不酒自醉的感觉了。走到小山上回头看看,对面的建筑大概是居民楼吧,最高也不过4,5层,掩映在一排树后,红瓦绿树,住在这里一定是惬意异常吧。还是那种感觉,妒忌芬兰

  

下载 (158.71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2)

2006-5-29 10:36  

绿树后的居民楼



人民。小风吹怀,怅然良久。美景只能看看,多想就没意思了,这世界人生来就不一样,比是没得比了。小山另一侧,远远的居然看到几个人在打门球,只不过打的人不是中国那样的

  

下载 (167.84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2)

2006-5-29 10:36  

这里也有人打门球!



白发老者了。看着她们把在绿地上玩的那么高兴,真的体会到人少的好处,要是在中国,真让这么踩那里还会有草地存在?门球场对面有一列半人高的石墙,后面都是树,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好奇心驱使我走向其中。进去后真让我吃了一惊,猜猜那里是什么?是一个公墓!

  

下载 (223.16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2)

2006-5-29 10:37  

墓碑和鲜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2-7 11:16:09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漂亮的公墓。整个公墓都被树木保卫,各式各样的石碑前都开放着鲜花,给人的感觉竟然不是阴森肃穆,而是一种明快的感觉。墓碑上的介绍也非常简单,大部分只有人名和生卒日期,不像咱们的崔家山,恨不得个个死去的都是不世出的大人物大英雄,功绩原非靠墓碑来谱写,看来质朴无文的芬兰人比我们更懂得这个道理。徜徉间随手拍下几个墓碑,让武穴人民学学。公墓里鲜花盛开,原以为是墓主的亲人敬献的,后来看到很多工人在劳作才知道

  

下载 (226.96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2)

2006-5-29 10:39

墓碑之一

这些花都是公墓的管理者种下的,某些墓前挂的那种灯才是亲人献上的,值得一提的是,在

   

下载 (220.65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2)

2006-5-29 10:40
墓碑前的灯



北京住处附近有一家商场叫宜家,买家具和一些装饰品,是北欧人开的,这种灯就很常见。

   

下载 (275.87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2)

2006-5-29 10:40
另一种墓碑



       在墓碑间闲步了一会,远远的望见一个出口的模样,就往那边去。路上看见一家人的塑

   

下载 (262.44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2)

2006-5-29 10:40
一家人的塑像



像,看那意思似乎是一门烈士,但也没有什么介绍,只是放在显著的位置,旁边的鲜花多一些而已。附近还有一个墓碑,稍微和其他的风格不类似,仔细看了一下,似乎主人是十九世

纪的一位军人(?),这些都是从墓碑顶上的雕刻来猜测的,整个墓碑上也没什么文字夸赞

  

下载 (220.49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2)

2006-5-29 10:41

不太一样的墓碑



他的。

       看过了这么些墓碑,琢磨着时间也差不多了,于是就随便朝某一个出口的方向走去,这时远远的看见一位老妇人在喂松鼠,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正在和鸽子们争抢食物呢!一看就是平常被人喂养惯了的,根本就不怕人,看见我走过去,都纷纷过来想要东西吃,可惜我手上没有什么东西可喂。有位夫人正带着孩子在和松鼠玩,她特意带来了花生豆喂松鼠,看见我走进,她善解人意的问我是否需要一些花生,面对这么友好的offer,我当然不能拒绝。这时候松鼠都朝我包围过来,某个胆大的家伙,它甚至掰开我的手来抢!我说的是真的,是掰开手指来抢,不过是温柔的抢。我可以感受到它们尖尖的指甲,但是它们的动作还不至于伤到我。我很想抓拍下这一精彩的瞬间,但是它们的动作迅捷,我的相机不太好,照相的技术也不太过关,抓拍下来的几张图片不是只见头就是只见尾,有一张甚至什么都没有,唯一一张还算完整的就是我贴在下页的那个,描画了某个强盗得逞后匆匆逃离的身影。

       观赏了一阵子松鼠,我估计上午也差不多了,我10:44抵达赫尔辛基,到这会儿大概总有2个小时的时间吧。后来到街上看的时钟印证了我的观点,上午结束了,下午的行动呢?请看赫尔辛基之游――城中(下午)。





   

下载 (234.12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2)

2006-5-29 10:41

喂松鼠的老妇人



    下载 (182.42 KB)
[原创]赫尔辛基之游(2)

2006-5-29 10:41
迅速跑开的小松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0-2-7 11:55:21 | 只看该作者
一帘书香入梦来
——我的2009与《让心灵远行》

文/地老天荒





人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却必然要和某个特定对象结伴而行。短短三两年的时光,荧屏前不经意的敲打与厮磨,十数万的方块汉字变成铅字积淀下来。细细梳理,久久凝视,我不忍将它们束之高阁。当夜晚降临,穿行在那些密密麻麻、排列有序的文字长廊里,我的思想便超越时空距离,和心灵一起开始远行。是的,文字创造出一个想象的美的空间,让心灵飞扬,升华,奔放。我愿意作这样的远行,与你共赴冥冥中的心灵之约。


让心灵远行,携一份淡定,一份从容,描摹出人生不同的色彩。《铭记,是为了前行》,《寄语2009》,打捞《那些留在岁月深处的碎片》,带着《我的“永久”情结》,我《与父亲同行》,《走近鲁迅故里》、《梦里江南水乡》,《秋游峨眉山》、《天沐温泉》、《龙坪江心沙滩》、《通山隐水洞》,《“打望”重庆》,《让生命去漂流》。《秋》《夜如水,人如花》,在国庆60华诞之际,与《难忘2008》《最后的握手》,在《回乡札记》里,感悟《我的书房梦》、《家乡的新鲜事儿》,《感悟幸福》,感悟《人生》的《味道》,《感受和谐时代》。《相逢更相识,文情两依依》,《畅行在心灵的轨道上》,那些《铭刻在记忆中的感动》,《不会使记忆风干》:《小D,你在哪?》《今天,你高兴了吗?》


从《第一缕阳光》到《让心灵远行》,久违的墨香如夜花绽放,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在柔和的灯光下,在书香的氤氲中,在时光的流逝里,白日的浮躁、烦恼和疲倦一起沉静了下来。一遍一遍的校对、修改,一点一点的打磨、品味,情趣如水,一洗尘心。当网络和快节奏的生活泡沫逐渐浸消人们的视线,当静心阅读已成为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奢侈,面对纸质的书稿清样,我感到由衷的喜悦。笔墨和纸张沙沙作响的摩擦声,让我想起书信和手抄本,彷佛回到了那个曾经靠尺素诉衷肠道心语的年代。“静听风吟赏墨韵,醉落笔意闻书香。”那些古老而熟悉的方块字泼洒的情韵,让人听见自己心跳的频率,感觉灵魂的存在,领悟到生命和人生的真谛。



生命就是由一段一段的日子构成的,而文字则将日子储存和延伸。盘点我的2009,有伤痛有愉悦更有惊喜。伤痛来自身体,愉悦来自友情,惊喜来自亲情。膝盖的伤情让我暂离心爱的球场,那种揪心的疼痛无奈而又无助。求医问药的苦涩伴随着关注呵护的温暖,如两股暗流在胸膛流淌,欲说还休,欲罢不能。在这个情感丛生的年代,人的心灵距离已变得那样遥远,当心手相牵、风雨同路的友情变为一种真切的拥有,我们怎不会为那份牵挂和惦记所感动?!高考的失利没有击垮儿子的精神,他用自己的努力回报了我的期待。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关心他的生活,给他以充分的自信,家长会上即兴发言的掌声,是对他最好的奖赏。


别了,2009,挥手说再见,泪水滑过脸颊,感动珍藏心灵。2010,我将带着微笑,迎着晨曦初露的那一缕阳光,让心灵再次远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0-2-7 12:22:5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武穴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30 02:06 , Processed in 0.04390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