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人生
文/曾曙光
《劝小姐莫悲伤》
劝小姐莫悲伤,
暂且忍受心宽放
待等打退金寇贼,
我们一道回故乡。
我和爹爹也逃散,
独自落魄到钱江。
认下义父朱老十,
他在那清坡门内开油坊,
我自力更生挑挑油卖啊,
人人都叫我卖油郎。
只因为我把爹爹访,
却好似大海捞针渺茫茫。
去年经过西湖塘,
不巧遇见女红妆。
看你好象辛小姐,
又恐认错太荒唐。
打听你名叫花魁,
会你一面要银十两。
从此我一天积蓄银三分,
我一年积蓄银十两。
好容易那夜会你面,
又偏遇你吃醉了酒我等到天光。
若不是今日雪塘来相会,
再想见你难上难。
第一次听《卖油郎》,并打动我,是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算算,那一年应该是1977年,我九岁。记不起来是哪一天,我特别高兴,跟着呼啦啦的人群去镇上电影院看我们村里的黄梅戏班子演出。
戏班子的演员都是大队从各垸场挑选来的俊男美女,不参加集体劳动也可以拿工分,挺吃香的。我每天放学后的第一件事是去仓库看他们排练,慢慢的,对鼓板发生了兴趣,我央求敲鼓板的刘老头让我敲敲,他居然也让,挪出位子叫我坐下,他自己却站在旁边,指指点点,比比划划。
父亲是导演,刚刚四十岁,英俊潇洒,身边总围着一群穿红着绿涂脂抹粉的女演员。有一个叫“荷花”的女人,好像在暗恋我父亲,不然,怎么看到别的女演员跟我父亲呆长了点时间就开始骂人呢?父亲色心虎胆,有时候不顾我在场,当着我的面捉她的手,跟她调笑,我气不过时,就用手里的鼓板一气乱敲。
那天汇演的都是一些什么戏,我是真的忘记了,电影院里人山人海,好几个村的戏班子轮流上,我们村里的节目要排到下半场,晚饭大队统一安排,在镇上那个从早到晚飘着香气的国营食堂进餐,我也有一份,吃的是清汤,北方人叫“混沌”的那个东西,我第一回吃清汤,急了点,滚汤把舌头烫起好几个泡。
还打了一次架。快轮到我们村戏班子上场的时候,镇上一个名叫吴有志的混混调戏我们村里的女演员。台上在唱戏,台下在打架。我也参战了,我站在一把椅子上抡起另一把椅子,趁吴有志哥哥不注意,扪头一下,把他给扪趴下了。
我被大人拉走,藏在后台化妆间,所以,后面的演出我没有看,我趴在戏箱上,竖着耳朵听。演出结束,我还躲在后台不敢出来,父亲来找我时我没有睡着,我问,还演吗?他说演完了,回家吧。
昏黄的路灯。歪脖子梧桐树。青石板街道。我们村里的演员结成一队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趴在父亲的背上,没听见人说笑,静静的,好像一支失败的队伍。突然,一个人炸起喉咙唱起来了,一听,是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我二房祖父曾老实,他比我父亲小几岁,两个儿子,他的老婆邓细爱因婆媳不和,吵架,把我曾祖父祥甲从安庆娶回来的二房曾祖母梅氏给咬死了,判了十年坐在牢里没有出来。老实的声音像一头老牛在哤(mang),我听不懂他唱的是哪段戏,只听出有“卖油郎”几个字往外蹦,可是奇怪,听着听着,眼泪出来了,滴在父亲的背上。
父亲是否知道我在流泪?他没有说话,驮着我不声不响地往前走。
《强儿爷的渔网会母》
金元,儿啊!
左牵男右牵女,金元我的儿啊,金莲我的女,
一双双一呀对对,双双对对儿和女,
娘面前立站,细听你苦命娘表诉冤情:
表儿的家住之在山西省永州城石安县胡家庄村。
儿的祖父胡文进官高一品,所生下儿的爹爹弟兄二人。
儿大伯胡开显云南做布政,开思就是儿的爹尊。
儿的爹爹坐长沙九年整,辞官不做告职归宁。
那官船行至在洞庭湖口,儿啊,洞庭湖口遇强人。
强贼人有一十九个,杀上官船不留情。
先杀保镖人有几个,后杀水手多少名。
丫环使女都杀尽,纵有鸡犬也不留情。
可叹儿的爹爹死得苦,胡老爷啊!
乱刀斩得碎粉粉,前舱搜到后舱内,
后舱搜出我母子三人。
强贼开口将我问,他问我怀中抱何人。
那时为娘错开口,我说胡家后代根。
强贼提刀就要斩,他说斩草要除根。
人不除根终有祸,草不除根逢春生。
那时为娘来哀求,一定要留儿全尸身。
后舱金银样样在,强贼他后舱搜金银。
人说红毡不过水,娘把红毡裹儿身。
金杯牙筷分水路,犀牛角儿压儿心。
左膀为娘咬一口,牙痕里面毛三根。
那时为娘心肠狠,将儿抛在湖中心。
多亏刘老来搭救,多蒙刘老养育恩。
姣儿若将娘来认,天下孝子永传名。
姣儿不把娘来认,天雷打死你不孝子孙!! !
长沙知府胡开思告职归乡,船至洞庭湖口,被强盗赵大杀害,掳去财物,强逼其妻黄氏为妻、其女金莲为妾。黄氏在危急中将子金元用红毡裹绑,左膀上咬下牙痕为记,抛入湖中。后被渔翁刘金秀救起,取名渔网,养育成人。渔网长大后决心外出寻母,途中与宏升典当老板结为弟兄,不料这老板正是杀父仇人赵大。端阳节,渔网无心观赏龙船,独自在房中哀叹被金莲所闻,遂转告黄氏。黄氏借饮酒之机,盘问出渔网就是十三年前抛至水中的亲生子金元。韩再芬唱的这段“渔网会母”倾诉的就是一个母亲的苦难。
这个戏我也是在八十年代初就看了的,我父亲演金莲,刘明强演黄氏,我叫刘明强叫“强儿爷”,他比我父亲年长八九岁,是与我父亲同到江西瑞昌拜师学戏的师兄,论年纪辈分,我该叫他伯,我们那里的“叔伯”就叫“爷”,“爷”叫“嗲(dia)”。强儿爷的扮相、唱腔都没有话说,就是一只脚不好,瘸了,一上台,什么人物角色都被迫带着残疾 ,直到现在,我印象里的梁山伯就是不光有点痴呆、脚还有点拐的那么一位书生,这真是叫天不应的事情,恰恰戏班子里,强儿爷的戏份最多,他不光演老旦、青衣、老生、小生,甚至净丑,跑龙套的,什么都来,他把《血掌记》里的皮赞老婆媥(pia)子的角色给演活了,一瘸一拐,蹦来跳去,阴腔怪调,特别喜乐人。
强儿爷的脚是年轻时麻风病落下的后遗症 ,据说被关进搭在荒野的一间黑屋好几年才放出来,我那时还没有出生,都是听说的,能见他时,他已经是一个病愈后的正常人。但在仓库看排演,看到他来了,我总要往一边躲躲,并且把嘴巴和鼻子同时闭上,尽量不吸气,这是我母亲教我的,她叮嘱我看戏别跟强儿爷照面,说是麻风病过人。见母亲这么说,父亲就反对,别听她的鬼话,瞎扯蛋,一二十年都过去了,还哪来的麻风病?我不知道麻风病人是个什么样子,大概就像强儿爷那样,脚瘸着,头毛稀疏着,手和脸上有些皮皱着的吧。
村里人都不怎么跟强儿爷来往,他家就在我屋后,我做小孩时也很少去他家串门,过年拜年,跨进门槛,叫一声“强儿爷,拜年啦”,不等他去拿烟糖,就转身跑了。
强儿爷生了五男二女,大疤子、二疤子、三疤子、四疤子、五疤子,大妹、细妹,他的老伴名叫猪妹,长期低着头,走路像跑,死了几年,我现在怎么想都想不起她长的是个什么样子。
八几年,我们村里一个支边的人从新疆回了,带回一台录音机,一村人像见到了个宝物。一天,那人来到我家,说要请我父亲去录音,我父亲眉开眼笑的,把强儿爷也一块邀去了,我记得,父亲唱的是《英台思兄》,强儿爷唱的就是这个《渔网会母》。强儿爷一张口,一句“金元,儿啊!”,旁边看热闹的老太婆就开始抹眼泪。
细妹比我小一岁,但比我先结婚,她的男人是北边山里的,很黑很敦实的一个小伙子。出嫁那天,我们家也送了礼,我代表我父母去吃席,席散后“盘箱”,女儿喝离娘酒,拜别双亲,喊破喉咙管也不见强儿爷的人影,猪妹娘找到我说,你强儿爷在看鱼屋,乖,你帮我去把他叫来。我跑步去门口池塘的看鱼屋,他果真在那里。细妹嫁走了,敲锣打鼓的声音静悄了,半夜里,我听见强儿爷在看鱼屋里唱《渔网会母》,悲凉的戏腔在漆黑的天空中回荡。
强儿爷死的时候,我已长成一个大劳动力了,出殡的前夜,丧者家要请八仙来暖轿。暖轿,就是把轿杠、丧绳之类搬出来过过火,然后把敞开着的棺材盖给钉上,晚上还要吃一餐酒席。我是八仙之一,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拿钉锤往棺材上敲,一个老八仙看见我敲法不对劲,责令我放下锤子,他说,曙光不行,乱敲,搞不好把你强儿爷的脑壳给钉住了。
吃席时,灵堂里放了一挂鞭,五疤子笑眯眯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个录音机,摆在灵柩前的香案上,放的是强儿爷以前在支边那个人家里录音的《渔网会母》。
我们一边吃肉喝酒,一边听强儿爷在录音机里唱戏。
《梁山伯与祝英台》
·别家
深闺委实寂寞
英台女一夜通宵没睡
终于想出了一个鬼点子
她要女扮男妆
她要去杭州读书
·结拜
柳荫下
草桥上
一男一女举香为盟
磕为兄弟
·谈心
书馆的灯草劈啪作响
英台把一个少女的心事告知师母
先生娘听了
没有说话
长长地
叹出一口气
·送行
送行的路上
英台暗示一大半天
山伯始终安分守己
突然,她说梁兄哥,我我我是个女的啊
死远点,你开什么玩笑
你我兄弟同窗三载
我还不知道你
打死我
也不能相信
说完,梁山伯雄赳赳气昂昂地笔直往前走
·思兄
恢复了女儿妆的祝英台坐在窗前
对着月亮私语
她说,月亮啊,梁兄回家一月有余
音信全无
难道他真想打光棍不成
为什么门口迟迟不见迎娶九妹的花轿
·访友
山伯喜滋滋窜到祝家庄来了
眼泪汪汪地回转胡桥镇
然后呼爹喊娘
吃药
呕吐
·化蝶
坟墓顿时洞开
祝英台一无所顾地投向死亡
全人类的心跳一起加速
不一会儿
天开日朗
两只蝴蝶
一上一下
翩翩起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