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俏俏

[原创] 《武穴文坛》2009。2在线编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1 08: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品“旦角”/作者:俏俏


静静地看完丁香的旦角,心似走过一段跌宕起伏的历程,好比宁静的心湖,经一枚细小的石子,沉底,激起涟漪无数,那镶着蝴蝶金边的明镜,那镜前素净洁丽的容颜,凝眸自怜,心心戚戚。

一双翦水双瞳,柔柔地注视,千般哀怨,万般情结,自手中雪山之白,缓缓匀于脸上,匀于心中。开始上妆了,眉间,鼻侧,轻轻点点,多少秋水在心中低徊,多少酸楚在脂粉中隐去,待抹好嫣红,明艳妩媚的妆颜,现于镜中,我已分不清,油彩下的你,是否一样有着俏如妆颜的心怀。

开演了,镜中令人惊叹的青衣,敛起自身欢乐悲喜,微露旦角的一颦一笑,那是你吗?莲步微移,水袖轻甩,眉眼盈盈处,淡淡的悲欢愁恨缓缓演绎,你演的不是自己,却投入了满身的情绪,看着,看着,带着怜取,带着喜爱,那轻轻的疼痛在你转身回眸间,溢出,沾染了星星泪光,怎不叫人惜之。

醉酒亦何哀,葬花亦何愁,是否呤唱一曲贵妃醉酒?或是呤唱一曲黛玉葬花?那分明不是你,却又上演着你的喜怒哀乐,咿咿呀呀,呀呀咿咿,薄酒入口。醇香沁心,带彩的容颜,开始泛红,你开始醉在自己的戏里,一个无人灵犀的折子戏里,哀来,愁来,你扬起纤指,将一片一片美丽的落花埋藏,于是,哀去,愁去,尽随土掩永逝。

可叹那桃花人面,人面桃花,终抵不过黄土一把,你惋惜,你感叹,花如红颜,红颜如花。弦乐响起,伴着你字正腔圆的唱音,似珠儿般轻轻滑落,清澈,柔婉,优美细腻,你动情地哀唱着自古红颜多薄命,奈何!最美的总是最早的枯萎凋零,似黛玉未能与宝玉相守,香消玉殒,留下切切酸痛:又似贵妃先明皇西去,早已没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辛苦场面。

曲终人散, 独留你台上垂袖低眉,人去楼空, 怎奈得哭笑已成过眼云烟,  再美妙地戏曲终会谢幕,再动情的呤唱也会停顿,一曲罢了,围观喝彩的人早早离去,少了热闹,少了喧哗,你冷冷地,目观一切,这瞬间地沸腾并不能浇热你孤傲的心房,你脸上的妆容依在,却看不出任何表情,哭笑已成空,如云烟慢慢消散,唯有袅袅清音萦绕耳旁,久久不去,似在哀怨,似在诉说,可是懂你的良人在哪?是否在你重新开腔的时候,怜你的良人,顺着旦音,拂起你地柔荑,同你合演一幕死生契阔,与子相悦地璀粲画面。


妆未卸,   是戏里,还是戏外,道是难已分辩.  那 大红的幔布已落幕,戏里生死离别已 结束,可戏外的故事依旧在上演,须不知,戏里是真,戏外是真,你那倾情的演绎,含着多少不如意,唱尽了多少自己的悲歌,却又充满着多少美好的希翼,你哭了,你笑了,点点情丝在时间的抽茧中,越抽越紧,裹住了你纤弱的身体,红唇轻启又闭,唉!一声叹息似一曲尾音,悠远,冗长!

人来人往知是谁, 花谢花飞何时休,    只觉得,提腕、翻手、指已寒,谁记住了你,你又记住了谁,人生本是一曲戏,有些本没有开始,有些本没有结局,看着人来人往,赏着花开花落,谁能在谁的生命里留下永恒!谁能在谁的故事画下圆满!唱一段独角戏,你的手腕轻翻,葱葱玉指勾起,伸出,难免凄婉,心寒,待曲尽,让所有人生不快之事在指间翻飞,逝去。

卸妆吧,脱下那身青衫,拭掉满面脂粉,最初地那份端庄,那份娴静,一一乍现,你的容颜依旧素净洁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5 11: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5 14: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6 17: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多么想读到这样一首诗:它像一把匕首,一挺机枪,一架迫击炮,它像张开的五指一齐伸向喉咙,把你的五脏六肺连筋带肉地掏出来”
   不知曾同志看过崔健的歌词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6 1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弟永胜比我长得好看,身高1米81,长发披肩,会唱歌,爱写诗,几乎与我同时期发表诗歌作品,后来突然不写了,开始画画,什么时候学会画画的连我都不知道。画画之前他在黄石呆过十年,做干菜生意、开腐竹厂,很少回家。2001年至2004年四年间,他离开了黄石,背着行李包和一个画夹,走遍南方各大城市,在广场画,在公园里画,在工厂门口画,挣了不少银子。
我就兄弟两个,我虚长他两岁。小时候我欺负他,长大成人后他保护我,他不仅挣钱养一大家子,还养着我,逢年过节,我闭门不出,他代替我四处拜年。
他现在把头发剪短了,在东莞给一个台湾老板开车,不当艺术家,当司机去了。他说艺术令人胆寒。
回想到荷兰的梵高先生,他有一个名叫提奥的弟弟,我也有一个弟弟,名叫曾永胜。

经历过风雨的人,才会见彩虹,曾永胜是个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6 20: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蔚青蓝 于 2009-4-16 17:39 发表
“我多么想读到这样一首诗:它像一把匕首,一挺机枪,一架迫击炮,它像张开的五指一齐伸向喉咙,把你的五脏六肺连筋带肉地掏出来”
   不知曾同志看过崔健的歌词没?


请读温东华的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6 20: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谒唐寅墓
文/一诺千金



人人尽说江南好,古城苏州是美丽江南的翘楚;人人争颂吴文化,明代文学家、画家唐寅是吴文化的代表。神州大地上不知唐寅者也许不少,但因“三笑点秋香”的故事流传,不知风流才子唐伯虎的人恐怕少之又少了。



我到姑苏古城,没有去桃花坞大街唐伯虎故居瞻仰遗迹,而在一个春和景明的日子去唐寅墓谒悼仰慕己极的先贤。



唐寅墓位于苏州解放西路的大街边,在前代,这里一定是一个幽静的所在。但是,现代化的劲风吹遍了姑苏古城的每一个角落,唐寅墓就被包围在一遍喧闹之中。虽说是处在闹市,大街上行人熙熙攘攘,但我看到在唐寅墓园前踞足的人却不多,进园的人就更少了。墓园面积很大,有近万平方米,在寸土寸金的苏州显得比较宽敞。里面建有六如堂、梦墨堂、闲来草堂、禅仙居等建筑,都是比照唐寅生前的起居环境所建。进门处建有一座“明四家”砖雕照壁,用以介绍与齐名明中的江南四大家——唐寅、沈石田、文徵明及仇英四人的生平及杰作。各堂里不外是唐寅生前事迹简介和一些作品和复制品。我注意到唐寅的生平,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样风流流潇洒一世:他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贫困凄楚,多遭不幸,但他身有傲骨,不甘“屈身低眉”于世,悲愤郁闷,难以发泄。



园里的建筑古朴沧桑,显得有些陈败。屋周围的桃花含苞未放,柳树枝头才吐新芽,疏竹劲松,遥相映衬。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树木郁郁葱葱,那些古朴的房屋掩映在树丛中,看起来很是幽静。



走过几进房屋,最里间有一个土堆,是一座陵墓,那就是唐寅的安眠之处。呜呼!一抔黄土,葬尽风流。唐才子,透过树荫看外面的滚滚红尘,你有何感触?你在地下是否有秋香伴在身边为你红袖添香?是否如身前一样风流不羁、文思如泉涌?是否象生前那样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世上的人们(特别是苏州人)宁愿接受理想化的风流才子唐伯虎,而不能接受现实中落魄的唐伯虎,这大概是唐寅墓门可可罗雀的一个原因。其实,风流才子也好,落魄文人也好,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唐伯虎给苏州,也给世界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风流佳话和流芳百世的文化瑰宝,就足以傲世了,也足以让吴文化名扬天下了。我从唐寅墓回到住处犹自惆怅不已,将自己埋身于故纸堆。仔细地看过唐寅所著的《与文徵明书》,对唐寅的正直清高和一生坎坷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风流才子唐伯虎生在宦官当道、朝政昏乱、科举制度腐败的朝代是他的悲哀,但他在九泉之下如果知道他的风流佳话如此被人传颂,他的诗文画作如此为后世所仰慕传扬,他何憾之有!



在有2500多年丰富多彩的历史以致遗迹景点俯拾皆是的苏州,在旅游业篷勃发展的时期,唐寅墓有点儿被人忽视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6 21: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郭德军 的帖子

呵呵,刚找了些温同志的诗来读。温和崔没有可比性。前者是庙堂里的写作,后者是江湖的写作。对我这个非中文科班毕业的学生来说,前者的作品是疏离的,后者的是直指人心的,总是能够代为心声的。对新诗比较失望。一直认为像崔健、张楚、许巍、汪峰这些摇滚歌手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出色的诗人。当然温也很优秀的说,但不是和我一国的,是你们这些象牙塔里的“诗人”一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6 22: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郭德军 的帖子

补充一下:虽然对温东华感觉比较生疏,但对武穴的另一位诗人向武华非常有爱。我中学时第一次读到他的诗就被深深打动了,抄在日记本里,至今还能背下来。读诗文好比交友,心气相通即是好,高下就不必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7 12: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5-29 08:56 , Processed in 0.04215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