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国勋 干国勋,字西阶[1908年10月28日——1983年],湖北省武穴市余川镇干仕村蔡家垅垸人。1924年在县立永西中学毕业,1925年冬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1926年参加北伐,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任宣传员、排长、连长、营政治指导员,先后参加南昌起义、龙潭战役、上海战役。抗日战时期,任国民党中央战地党政指导委员会党务组中将组长。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任国民党江苏吴县县长兼清党委员会主任。嗣后再入军校附设军官团学习,学习结业后留校政训处任职,旋留学日本,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户山学校、明治大学政治系。1931年回国任“三民主义”力行社(复兴社的核心组织)干事及“革命青年同志会”常务干事兼组织处长,又任力行社检查会常务检查。一九三二年春,任援韩军事顾问团团长,协助韩设立干部训练班。是年冬,日本妄图攻占热河,企图使华北五省特殊化,干被派为军事委员会平津热河各部队特派视察员,深入漠北做稳定部队工作,为粉碎日本阴谋,阻止华北及蒙古特殊化工作作出了一定的成绩。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设立伪满洲国后,并不以此为满足,又炮制第二满洲国——“华北国”。1933年1月,日本借口军官在热河省内失踪,发动了对热河的进攻,阴谋占领华北五省。国民党驻华北五省军心不稳,干国勋被任命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平津,热河各部队特派观察员。他冒着冰天雪地深入华北国民党各部队,宣传慰问,商谈树立信心,齐心对敌,做了大量的部队稳定工作,又顺道视察内蒙,宣导民主救国均颇有成效,各部队纷纷通电国民党中央,表示抗击日寇,为粉碎日本阴谋,阻止华北及内蒙特殊化作出一定的成绩。回京(南京)后,又向蒋介石建议成立军委会北平分会,分会设立七人小组,干国勋、郑介民、桂永清等为七人小组成员,继续阻止华北内蒙特殊化,粉碎日本阴谋。 1935年后,干国勋先后任复兴社湖北分社书记、军政治部少将主任、通信兵学校政治部少将主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少将高参、抗战时期战地党政会党务组少将副组长并代中将组长。 1933年11月,陈铭枢等人在福州成立人民政府,他又参与对十九路军的策反,使3名师长倒,福州政府遂瓦解。嗣后,干历任复兴社湖北分社书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少将高参、军政治部少将主任、通讯兵学校政治部少将主任、抗战时期任国民党中央战地党政指导委员会党务组中将组长。抗日胜利后退役,担任制宪国大代表及宪政促进会常委,1948年任国大代表留鄂委员。1949年国民党又派他作广济县政府向中共广济军政负责人投降的代表,并在协议上签字,后只身赴台。除挂国大代表虚职外,还担任湖北省同乡会常务理事、黄埔军校联谊会总干事等职。1983年5月因患肺癌去世,著有《蓝衣社、复兴社、力行社》一书,干堂叔父官居二品,副将衔,湖北录用参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