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苏伟峰

[原创] 杨二岭往事——长篇帖子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18: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剩下的路走的就快多了,从表伯家门口出来马上就到了干山恼垸,干山恼垸主要由胡、干二姓百姓组成,因处在猴峰寨半山腰上,每家每户也就只有一两亩旱田加上亩不多林地。旱田一般种稻谷,因缺水源只能靠天得收成,一亩田能收二百斤多谷子就算是大丰收了。旱地大多种麦子,产量也不高,勉强维持温饱,普通人家大多一天只吃两餐饭。能吃三餐饭的人家也有六七户,这几户人家都大多是胡姓,有一户是祖上特别能吃苦整整喝了三年稀饭和清水面汤,一年中几个重要节日里连祭祖都没做过蒸饼和烧饼省吃俭用才置买了一块山脚处水田,水田共一亩八升。

刘虎经常听到那几个年纪大的山民讲这户胡姓人家勤俭持家的故事,这个故事刘虎小时候就听爷爷讲过,爷爷讲的内容虽不太一样,但题目是一模一样的,有意思的是故事题目在永宁县无论谁讲出来都是三年烂塌,买个斗八。内容则由讲故事的随意添加了。

这户人家祖上没吃过烧饼,后人胡飞已在驿道边搭起了一个茅草棚做烧饼买,逢年过节还做些胡饼和米糕供十里八乡百姓祭祀祖人用。日子比祖人要不知强多少倍了。

胡家的烧饼生意己做了二十多年了,生意一直很好,常年行走在这条驿道上的官差、客商、山民都愿意在那歇脚、喘口气买几个烧饼充饥再往东走或往西走。

胡飞旳远房堂亲们看到路人歇脚的还蛮多,纷纷己做起其它的小买卖,有的每天扛捆稻草就直接坐在胡家棚边上打几双草鞋卖给那些走远道的路人们。生意也马马虎虎,必竟比咐近的几处坊市便宜许多。远路的人草鞋磨坏了,还可以免费修补一下。修补完了大多不好意思都买上一双备用,虽然路人们自已都会打草鞋,可还是打的不及人家打的好看、走起来舒适。

另外的两个堂亲们则一个修独轮车一个修伞和斗笠,修车的也照葫芦画瓢搭了一个更大的茅草棚,还在棚外边还立上一根竹篙,挂上一面找梅川镇上绣坊绣娘们绣的旗子,旗子是蓝色的,中间绣了一个灰色的“车”字。无论客商从那边来,大老远都能看到那面迎风飘扬的旗子。

修雨具的活不多,但也天天在那守着,反正家里那点田地也用不上他去打理,没事就同过路人闲扯几句!

干姓的也有一位在道边做生意,主要是卖一些香客上庙堂用的黄表纸钱,方圆二十里地有几处古寺,东边凉亭那有一座,廉贞寨半山腰有一座罗汉寺,附近还有一座龙湫寺,西边的就更多了,大多不出名,香火却很好。时间久了,香客们都乐意经过干山脑时买上香的香火,比梅川坊市上确实要便宜一些。不忙的时候,这户人家又做起了扎花圈和幡的生意,附近人家亲朋故去上这来订购当天就可取货了。
这干姓人家同刘虎表伯是远房堂亲,扎花圈用的竹子就是从竹园最下边那口水塘周围砍来的。一年就象征性向他表佰交几斗麦子。

能吃上三餐饭的人家就是这些半山腰上的买卖人家。
刘虎同这些做买卖的人都混得比较熟了,刚经过烧饼棚子,胡飞就出来打了个招呼:

“虎子今天又是头一个呀,怎么样?搞两个烧饼带回去给小妹尝尝。”

“明天吧!昨天的俺妹还没舍得吃哟”

“那就明天吧!”

胡飞说完就迈进棚子里头和面去了。

刘虎望了望那面迎风飘舞的“车”旗就出了干山脑垸朝山下奔去。

从半山腰朝山下的杨铺垸望去,那里驿道上行走的人就和蚂蚁一样大小了,下山的路全是“之”字形,一共有九处这样的“之”形,刘虎听山民们讲过是好几百年前官方方便征粮时修的,路中间都铺上了麻石条,雨天下多大的雨石条都一个咬合一个,绝不会因雨水冲动下边泥土而出现大的松动,只几百年时间,石条中间就被来来往往的独轮车磨出两寸深左右的车轮印,车轮印大多地方是两道,有的地方是一道,有的地方是三道,无论怎么变都是可以相连通的。

刘虎下山并不需要全走那条印满车轮印的石条路,而是走那条几百年前就存在的羊肠小路,羊肠小路特别陡,有的地方是无路状态,必须扯住那些粗大的黄叶枝条才能下去,有的地方落差差不多有一丈了,好在刘虎有冲担,他把冲担尖插在下面土层上,双手紧握住上头冲担尖后双脚一使劲朝下边一纵,顺着冲担倒向下方,人就落在那松软的茅草上。山民们几百年来,卖柴返回时都是这么走的。

卖柴时就必须行走在石条路上,一步一步的才能向干山恼垸进发。

上山难,下山刘虎就象飞似的,经过两年的摸索己经象一套编排好了的固定动作一样,转眼之间人就到了山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18: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上百度搜了搜!永宁县人吃的竟让俺蒙对了!{:soso_e120:}

明天写点吃的,再扯哈子!永宁县的大事还没开始蒙,先缓缓!

百度蛮好!咋没人告诉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3 19: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秦代度量衡制度中规定: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

 西汉每斤,258.24克;东汉每斤,222.73克;魏晋每斤,222.73克;南齐每斤,334.10克;梁、陈每斤,222.73克;北魏每斤,222.73克;东魏每斤,445.46克;北齐每斤,445.46克;北周每斤,250.66克;隋朝每斤,668.19克;唐朝每斤,596.82克。[6]
  从有“斤”这个概念开始,一直到民国结束,历朝历代的“斤”统统是16两,而不是今天的10两。有了“斤”的重量,再去算“两”的重量轻而易举,一律除以16就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3 19: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内地发现出土的小麦,最早在三千多年前,也就是商中期和晚期左右,但不是很普遍。小麦普及还是汉代以后事情了,关键一点就是战国时期发明石转盘在汉代得到推广(材料来源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得以使小麦可以磨成面粉。小麦主要在北方种植,在南方种植发展还是得益于南宋时期北方人大量南迁,南方对麦需求大量增加而造成的。到明代小麦种植已经遍布全国,但分布很不平衡,《天工开物》记载北方“齐、鲁、燕、秦、晋,民粒食小麦居半,而南方闽、浙、吴、楚之地种小麦者二十分而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3 19: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伟峰 发表于 2012-11-16 23:19
说话间,就到候车大厅门口了。大厅门口还是和往年一样,有不少卖水果的摊位,有不少等客的电动麻木,似乎又 ...

全是方言,看得很亲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09: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玄裝是怎样建起大藏寺?
广济是佛事中心!规模究竞有多大?

广济的文人为啥说不清楚!

难道还要俺文盲们来研究一下!

点评

一条河从你这儿过,会留下很多码头文化。 一座寺庙在你这儿盖,会留下很多高僧大德。 文化者,非庙也,人文也。 很多东西要经得住推敲......  发表于 2012-12-14 10: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10: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猴 发表于 2012-12-13 19:04
中国秦代度量衡制度中规定: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

 西汉每斤,258.24克;东汉每斤,222.73克;魏 ...

我还以为秦始皇规定的重量一直沿用到现在!

看来小学老师是胡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10: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玄裝建大藏寺油漆从那来!
怎样加工油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4 10: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伟峰 发表于 2012-12-14 10:17
玄裝建大藏寺油漆从那来!
怎样加工油漆?

漆是用漆树皮里的黏汁制成的用以装饰和保护物器的涂料。漆源于我国。原始社会,我国人民就已发现漆树并懂得使用由漆树的汁液制成的天然漆来做涂料,以增加物品的强度和寿命。当时,东方诸蛮族每逢出征凯旋,都将所获骷髅“漆其头以为饮器,”共相祝胜利。春秋以前,我国已广植漆树,并设立管理漆园的官吏。《明史·髹饰录》载:漆始用于书策写竹简,随即用于黑漆食器,其后则是黑漆其外朱漆其内的祭器。战国前,漆是单一的棕色(天然色)。战国时期,漆工将漆用桐油加色料配成彩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光泽度。传统的漆颜色主要有黑、红、棕、黄、金黄和绿色等。秦代的漆工为防止漆干后出现裂纹,发明了用阴宝使之阴干的工艺。五代时的朱遵度撰写了《漆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漆工专著。漆和油漆的概念不同,当今使用的装饰和保护用涂料一般都是油漆。 油漆的发明 油漆是用氧化铁或树脂等原料制成的用以装饰和保护物品的涂料。油漆的起源尚无定论。公元前1500 年,在法国和西班牙的山洞里,油漆已用于绘画和装饰。公元前6000 年,我国已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颜料混合焙烧对油漆加以改进。公元前1500 年,埃及人用染料如靛蓝和茜草制造蓝色和红色颜料,但这种油漆还很不完善。18 世纪,由于对亚麻仁油和氧化锌的开发利用,使油漆工业迅速发展。20 世纪,油漆工艺有了重大发展,出现了粘着力更大、光泽度更高、阻燃、抗腐蚀与热稳定性高的各种颜色的油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4 10: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东西,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增加文化含量,否则文字很多,文化很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28 21:00 , Processed in 0.04584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