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听雪

[日记] 雪无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23: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7-22  星期三  晴
    长这么大,还有真正好好看过日食月食呢。不过对这些奇特的天文景观不陌生,得益于小时候学的课文《看月食》,记得比较牢,因为那几个比喻,还有“天狗吃月”的奇妙传说。没想到我会在赋闲的假期,目睹百年难遇的日食奇观。
    早知道今天会有日食,在网上搜索了具体的观察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得知我们这里并不属于最佳观测点,忍不住失望。早上赶在八点之前把家务事处理完毕,便打开电脑,等着分享朋友们的发现。
    八点十分,太阳光强烈夺目,我眯着眼看,戴上太阳镜看,眼睛被强烈的阳光照得花花一片,只好放弃。
八点十六分,朋友们说日食已经开始了,我跑出去一看,太阳根本没有变化,太阳光白花花的一片,依然照得人睁不开眼。过了不久,阳光似乎弱了一些。可是,肉眼还是无法观察到。我想,也许我们这里没有吧。我打开电视,准备收看直播,一边等着网上朋友的消息。这时候,忽然停电了。难道我就这样与日食失之交臂?
    我一边在厨房里择菜洗菜,一边跑进跑出观察太阳光的变化。这时候,隔壁的老嫂子走来说:太阳真的缺了半边了,用水生家烧电焊的面罩可以看到。我一听,马上跑去马路对面的水生家。他们家门前聚集了许多人,男女老少都有,正拿着那个面罩轮流看,一边看还一边议论。他们看见我也去看稀奇,便把面罩让给我。我举起那个宝贝,黑色的玻璃片滤掉了全部的光线,太阳在眼前就是一个圆圆的大饼。但是,这个大饼的上半边已经缺掉了一半,看上去就像是初八初九的月亮。有人打趣道:大家快来看月亮啊!我估计了看时间,是九点十分的样子。
    九点半,阳光更弱了,照在地上薄薄的一层影子,一点热气也没有,好像是被乌云挡住了似的。我再次跑去水生,可是他家门口聚集的人群已经散了,只有他们夫妻坐着闲话。一问,不知道面罩传到哪家去了。我沿着街走,在不远的邻居家看见几个大人小孩正拿着面罩一边看一边叽叽喳喳地说:呀,又小了,就剩弯弯的了。轮到我看的时候,果然,太阳上面一大部分已经消失了,只剩下细细的一弯,同书里说的一样:像小船,像眉毛,像细钩。用肉眼可以观察到,发光的部位只有细细的一线。这时候,太阳光已经很弱了,地上树叶的影子也变得模糊。房间里如同傍晚一样,干活都要开灯。
    九点五十分(大约),老公从四哥家回来,找来一张X光片,透过暴光过的光片,可清晰地看到,太阳细细的那一弯已经移到了右上角,依然发出钻石一样耀眼的光芒。渐渐地,那一弯细眉越来越粗,发光部位也越来越大,阳光渐渐明亮起来,照在身上又开始有了热辣辣的感觉。日食快要结束了,我们这里,并没有出现日全食天黑一片的景象,我们看到的只是日偏食。
     听公公说,解放前也曾有过一次日全食的奇异之景,天黑下来的时候,鸡呀鸟之类的动物纷纷归巢去,有趣极了。这样的景象,今天没有看到,这辈子大概也难以见到了。颇为遗憾。更为后悔的是,只顾着跑来跑去看日食,竟然没有拍下一张纪念的照片。而相机早就摆在了电脑旁边。      
     错过的,还有全食时朋友打来的电话,手机放在楼上,没有听见。还有朋友说准备视频给我看全食时的情景,因为停电,也没能看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07: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好,很生动,我也看过,只是我们武穴的日全食持续的时间只有五分钟,还没过到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10: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手机再不放身上,我拿太阳饼子砸你家玻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14: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看日食,看你这篇文章得了,什么都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1: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饶哲生:谢谢夸奖!在音色版块看了你们那里的视频,天黑了一样,亮了路灯,很不错了。我们这里没有全食景象,颇为遗憾。
回双喜:拿饼子砸我吧,还可以省顿饭,买玻璃多花钱呀!
回豆腐:看文字哪有看实际情形来得生动形象呀!很羡慕你们看到了全食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3: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7-23        星期四  晴
      人活着,是需要一点精神和一点坚守的。物欲横流的世界,快节奏的生活,尔虞我诈的人群,很容易动摇人性当中那点可怜的纯真,很容易磨灭人性当中那点可贵的善良。如尘土一样卑微的我们,确实需要将一些美好的精神沉淀在心灵里,将一些至真至美的行为表现在言谈举止之间。我们的世界很平凡,我们应该努力让它们因为我们而变得可爱。
      公公已经八十六高龄了,因为平时生活中注意禁口和自我调理,如今依然耳不聋眼不花,待人接物没有丝毫为难的样子。千金难买老来瘦,瘦弱的公公,除了背微微有点佝偻着,看电视看报纸,不用老花镜,这点比他几个年长的儿子都强。能提半桶水,能自己缝扣子。我们觉得他是老人,又是个男人,这些事抢着帮他做,但被他拒绝。偶尔也上街逛逛,去田间地头散散步。只是今年头发花白了许多。
     公公是个退休教师,解放前的师范毕业生,曾经教过私塾。一生工作努力踏实,因为为人厚道本份,直到退休了也还只是个普通的教师。在八十年代,曾经配合县里文物部门做过全县文物普查工作,至今家里还有许多本他当年写下来的零碎材料,有的还随手配了文物的简易形状或地理地形图。与他同时代的,比他年轻的,非科班出身的许多老师,都已经是各类学校的校长,或其他部门的领导了。每次听人提起公公,都夸他的画画得好。我们结婚时候的对联喜帖,连同我家的,都是公公精挑细选写好了我拿回家贴的。
     前些日子,他在一楼的睡房里折腾着架一个案几,说是要画画用。那个房间是婆婆在世时住的,一直空着,堆着些旧家什。他在靠窗光线强的位置摆了两条长凳,铺上一块门扇大的三合板,不平稳的地方用砖垒平。五哥和老公帮忙时嫌麻烦说给他买个新桌子,他不同意。他在木板上铺上白纸,因为没有像样的纸镇,公公找来一块厚木块和一根一米长的木尺代替,右上角放一套青花瓷的调色盘和各种管笔,案前摆一张旧的竹椅子,窗外大苦楝子树绿阴阴的碎影投在他的简案上,公公的“画室”倒真有了几分古朴自然的韵味。
     这些天公公早饭过后,就坐在窗前画画。一般早上气温适宜,画得比较多,偶尔兴致来了,午睡起来了也接着画。在这之前,他画画的心情很淡,每年只是退休协会举办书画展览的时候,他才画一两幅作品参展。每次参展的作品要结集出版,送来的画册,公公都会给家里的大大小小看过,然后小心地收藏起来。上次老公和五哥陪他去永平,去他年轻时工作过的地方访旧,买回了许多宣纸和画册,加上县里一个退休的什么领导说喜欢他的画,求他送两幅,公公的画画热情一下高涨起来,一连画了十几幅,在墙上订上木条,一张一张用夹子晾着。问他为什么画这么多,他说,如果有人还要,直接拿去就行了。我想搞艺术的人真的比较可爱,要的是喜欢和认同,要的只是被肯定和被欣赏。
     公公的毛笔字写的是正楷,在我看来一般。国画因为自己爱好,平时苦练,并没有真正从师学习过,年轻时候给孩子们画连环画上的工笔人物,惟妙惟肖,老公家的兄弟有几个受到感染,偶尔可见当年求学时作业本上留下来的“墨宝”。他不喜山水,偏爱花鸟,其中画禽类更胜过画花木。习惯画竖条幅,布局合理,疏密轻重,泼墨留白,颇为恰当。听了我的建议,有几幅画上留下了“某年某月某人八十六岁画”的字样。因为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公公握画笔的手有时会抖动,题字时会写歪了,着色时有些也显得不匀净。但石上的青蛙、空中的燕子、水中的对鸭,枝下的栖禽,逼真灵动,富有情趣。题字也颇为有心,有一幅题了一句诗:大风大浪江湖好,相依相伴趁及时。联想起婆婆去世那一年时间,公公在口袋里藏着她的照片默默地流泪,仿佛可以窥见公公的一些心情。
     记得十来年前第一次来老公家,公公笑着对我说:我们家欢迎你常来。我当时很不好意思地笑了,后来听说公公因此夸我聪明。其实公公的脾气不大好,没有耐心,大男子主义极重。婆婆在世时,侍候精心,还常常有微辞。后来婆婆去世了,公公的脾气竟改了许多,在三哥家有时候吃得不好,做的不好,也不会说什么。大家若是知道了,都极力改正,挑他喜欢吃的做,挑他喜欢的事情让他做。上上下下对他极为尊敬爱护,虽儿女众多,但教导有方,都混得还不错,没有孩子令他生气担心。唯愿公公余生,做自己喜欢的事,在笔砚墨色里,将他清雅的一生继续吧!
陋室简案.jpg
轻燕爱风斜.jpg
春柳黄鹂、荷花翠鸟.jpg
悠游.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08: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啊,这就是你公公的画么?
太不容易了,,八十多岁的老人,画出如此好画......

敬佩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08: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听雪姐,你们家真是书香世家..
老爷子是,姐夫是,你也是....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10: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23日:在深圳,我们也只能看到日偏食,武穴离你们上饶不是很远啊,武穴人都可以看到。看你的日记,真是写得很详细,把自己迫切的心情都表露出来了。
7月24日:80多的高龄,还能作画,实属少见。这几幅画,都很清新生动。祝福老人家健康长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22: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慧和邵版!八十多岁高龄,真的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7-20 15:41 , Processed in 0.04413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