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482|回复: 19

[原创] 跟老子学处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30 21: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弗辞;成功遂事而弗名有。衣被万物,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知主;则恒无名也,可名为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其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
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天下乐推而弗厌也。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孔子给人的印象太严谨,他将人的思想和身体深锁于深宫大院,前有沟壑,后临雷池;释迦给人的印象太呆板,将人的欲望和身心囚禁于虚无之中,古萨青灯,烛影惶惶;而老子却不同,他给人的印象是,洒脱飘逸,出尘脱俗,思游离于身外,心飘荡于穹宇。在他的眼中有无虚实大小高下没有绝对分野,得失进退尊卑贵贱毫无一丝区别。他这种世俗眼中离经叛道、高蹈遁世的思想,在当时那个动荡不安,上下无序,夺利争权,弱肉强食的时代几乎是一个痴人说梦般的梦呓。就像是有人将刀架在他脖子上,他用手一挑,说这样不好吧,那人就神奇般的放下屠刀悻悻而退;就像人们都在拚着老命去谋高官追厚禄挣大钱,而他却仍像往常一样,天天扛着一根鱼杆坐到江边静静垂钓,心中不起丝毫波澜;就像天下末日即将到来,人们惊慌失措,哭天号地,四处奔跑,而他却悠然自得,漫步原野,欣赏着自然风光……

读史,除孔子请教过他一些道德礼义之类的东西,他以不耐烦看不起看不惯的神态作了简短回答以外,没有见跟其他人谈过什么宏论,大言希声。也没见他写什么华丽与传奇的文字,仅留下短短自言自语般的五千言《道德经》。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不爱穿着,不重吃喝,不多说话,不出风头,深居静处,思维反常,却有着洞察天机,胸怀天宇智慧的怪老头。他将名利得失看得和牛S粑一般贵贱,将帝王将相看得和鸡杂毛一般轻重。

他会跟你说,你今天有钱不一定明天有钱,你今天没钱不一定明天也没钱,你今天当官不一定明天还当官,你今天没当官不一定明天也不当官。重要的是你怎样去认识钱,怎样去看待官,认识上水平了,钱和官自然而然就来到了你的身边。他还会跟你说,天天想着当官发财争着当官发财的人不一定就能升官发财,那个不想当官发财心思不在官上财上的人也许官和财都到了他的头上“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他还会跟你说,官也升了,财也发了,你最好是见好就收,不然,会官财两空(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他还会跟你说,你当官发财,不要心里总是想着这些,而是要有心在官财之外,这样才能更好而长久的守住官和财(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这个老头是个很机巧的人,却总是劝人弃智;这个老头是个军事天才,却总是劝人罢兵;这个老头是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人,却很不屑于经商;这个老头是个很善良的人,却很鄙视道德;这个老头是个很规矩的良民,却从无奴颜婢膝于帝王将相之念;这个老头是个很会追求幸福的人,却总是立身人世而不食人间烟火……

这么一个复杂而又奇怪的老头,写出这么一篇在当时情况下痴人说梦般的经书,后来被部分道学弟子发展为道教,就不足为奇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看这玄之又玄,妙之再妙之说,怎不叫那时的民众奉若天书。

像老子这样的人如果不能成为神仙,那这个世上应该就不会再有神仙了。《老子》一书成了中国先人得道修仙的圣经,老子成为制造神仙的祖师,什么张天师,什么邱弘济,什么吕洞宾都成神仙了,而奇怪的是,他本人以及他的弟子庄子却一直是一位睿智高人。也许那些神们仙们很有自知之名,知道老庄与他们绝非同日而语的同道之人,所以,只敢借其书,借其名而登虚枉之仙位,而不敢辱没先贤之英灵。神仙太虚,也许只有世间高人才能被人真正而实在的景仰。


“道”成为“家”后,“道”就有“术”,称为“道术”。这个道术在中国官方和民间风行几千年而不衰。而我认为,“道”自从成了“术”以后,就不再是原来的道,而是与道背道而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了“术”就违背了自然,也就违背了道。孔子追求执着有为,执着有为就会有违自然之道,这是老子看不起孔子的地方,他治世的最高理念就是无为而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当皇帝当到老百姓只知道有皇帝的存在,施政以不扰民为先,民众只知道有这个人而不知道有他的功绩,这才是最高明的皇帝;次一等的,大肆推行自己所谓的“仁政”,行有为的政治,民众会拥护他并称颂他;再次一等的,用严苛的刑法威治天下,民众都畏惧他;最差的一等,根本不会治理天下:尸位素餐、甚至窃据高位、为害民众,所以民众看不起他。这些自然而又珍贵的道理,也许只有老子这个奇怪的老头才能感悟得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自然,无为,处下,净心,尚柔,弃智乃老子修身处世之六大基本原则。谈天说地,谈经说道,说来说去,也只这十二个字。而这十二字,字字千钧,微言大义,包罗万象,涵天盖地。深悟其义,在官可指点江山,在商可经天纬地,在军可开疆辟土,做人则可红尘漫步江湖行走无所阻隔,穿火蹈海上天入地无所牵碍(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这也许就是老子之后的智者所悟出的神仙化境,而自我感觉已位列仙班吧?!而这种人间化境又怎能说它未入神道呢?!如此说来,只要我们潜心修炼,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神仙”。

长恨生不逢时,不能在老子门下劈柴担水,弄火煨汤。


2008年8月20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08: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跟着学处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09: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同好,道家的思想即使在25世纪也不过时,因为它是中国人对宇宙的领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10: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老子学处世----跟孔子学处世。

学习古文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10: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的时候,文言文没学好,弄得现在自己都不会“之乎者也了”。。

“呜呼,悲哉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12: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处世之道自古到今都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学也,再学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17: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必担水劈柴,楼主已学得了五六成!
古文读起来累,读不大懂,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19: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平哥能不能分几课讲?多了难消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19: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挺操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20: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老子的无为,因为老子的无为就是有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5-26 04:35 , Processed in 0.0414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