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乡音的秘密 前言 生于六十年代,那年代上小学时并不专门教普通话,虽然语文老师也教一些汉语拼音,但聊胜于无,以至于15岁时走出家乡外出读书后,自己感觉土得掉渣儿,不会说普通话,但听普通话没问题,同时当时的同学们也大多数不会普通话,只有一些来自大城市的同学会普通话,因而显得高大上一些。那时就对家乡话生出一些埋怨来,感觉它就是毫无规律,读音土气,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然后暗自努力了几个月,期间成天翻字典、读自典,然后就很得意的在同学面前说上了自我感觉标准的普通话,毕竟读的是师范学校,普通话要求也是一门硬指标。 走上工作岗位,先是阳新工作,阳新那地方,不同乡镇的方言互相之间的分别与不同的外语也差不了多少,我每天在讲台上听着那五花八门的方言,听着孩子们快活熟练地运用方言相互交流,而上课时让他们用普通话就显得十分的拘谨,这让我有了苦恼,也引发了思考:方言存在的意义与道理。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必有其根源,它能长久的传承下来一定有其道理。那么,我的家乡:广济,它的方言有什么特点? 由此的几十年里,我不断思考并记录,并与相邻区域方言进行比较,寻找她的特点,这才有了下文。 许多年来,读过许多老师关于武穴方言的各方面论述,多有教益,不过我对于武穴方言的感受与那些老师有些不同,一不是分析武穴方言与其它方言的关系,二不是一个个的去深究武穴方言的一些字的出处,三不是收集武穴方言的词语与俗语。我思考的是武穴方言的语音发音特征。不过还要表明一个观点,我看到一些朋友用别字来替代武穴方言,就如同当年一些小朋友用汉字来标识英语那样,个人以为这是歧途。因为我们方言以及全国所有的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在于读音而不在于文字。 一、总概 我中华自秦始皇一统江山,自此以后,华夏除开一些少数民族保留了自己的文字与语言外,我华人无论天南地北,语言虽有南腔北调,语音不同,但文字却一致。也就是说,所谓方言,只是在漫长的岁月的行进中,不同地域人民在表达时有不同的偏好、演化的进度不一,从而产生的语音差别。 因之而言,对方言的传承自然是不能偏离语言的本来文字,只是研究其语音与构词法的不同。 我广济县(武穴市)地理位置颇为特别,北倚大别山,南临幕阜山,中间大江东西穿过,江北岸仅一狭长通道连接华东与华中,成了华中与华东的交通咽喉,也因而成为了吴楚边界,兵家争斗之地,这样的通道造就了我广济成为了中华各地域文化的汇融之地。细论起来,我广济之地如今几乎无土著氏族,多数都说是明朝或清朝迁来,只有少数说是自宋朝就来到此地。有说来自江西“瓦砾(广济读‘雀’)坝”,或说来自山西“大槐树”。县志中说的“黎骆简”各姓早己少有听闻。这样一个不同文华的熔炉造就了她语言的“怪异”之处:它包含了北方、下江、南方、安徽各种方言的元素,又保留了一些古音,加上几百年的自身发展中演变、异化而来的各种读音,让外人听来如同天书。据语言学家们说,这是一个语言的古“化石区”。实际上方言中特异的字是极少的,更多是古语字词的继承上不同与读音不同。 有前人著述《广济方言》论过广济方言的来龙去脉,俺拜读后也无法评判,只能学习。只是从小生长于农村,耳濡目染之中,那些乡音早己深入灵魂,随着时代前进,那些乡音却又渐行渐远,心中莫名失落,那些乡音承载着我辈爹嫲、爷娘、乡亲的所有记忆,不甘那些远去,就平时小心整理记忆中的各种方言。无意研究广济方言的根源,只想记下那方言本身与它的特点。 如同刚才所述,见过不少人在表达方言时肆意用别字、谐音代替方言中的不同于普通话的读音,对此深为忧虑。这样做,会失去方言传承的依据与原貌,真的会置方言于消失的窘地。我们武穴话中的特异之处在于读音,而不是特异的文字,所以,我们只要弄清读音,字还是还是用原字比较好,不要用别字代替,从而失了原意。 二、下面我侃一侃广济方言的几个显著特点 曾接触是过不少人认为广济方言复杂,规律性不强。然而你细听下面所述就会发现,广济方言读音是有规律,也就是说它的产生与传承中是由一些文化大家有意识的把握着方向的,并不是人们随意的变化读音导至目前的状况。并且许多特点并非广济方言独有,而是在鄂东多县域相同或相似,而有些更是周边几省如江西、湖南都是类似发音。 特点一:广济方言完全排斥翘舌音,一般来说,就是将普通话中的Zhi,Chi,Shi翘舌音直接换成对应的平舌音z,c,s,而r,直接换成y。只有在很少的几个字中保留了弱化的Zhi,Chi,Shi、r翘舌音,如:准、软、船、川……。 关于Zhi,Chi,Shi的读音变化大家已经见惯了,但外人对我们广济人的声母“r”的读音会感到很奇怪,武穴人一律用声母 “y”替换“r”,甚至其中有些字的韵母部分也有改变。 例:日、燃、人、如、柔、任、扔、冉、忍,软、乳、辱、濡、蠕、茹、入、认、刃…… 人:读普通话的“银”。貌似东北也是这个发音。 日:读普通话的“一”(二声)。例如:“过日子”,“日本“,“日头”,“日的”(白天,对应“夜的”) 柔:读“油”音。 乳:读“雨”音。 另外,在z ,c s的声母拼读中与普通话的规则上有几个关键的不同,普通话中z、c、s与i相拼时,i并不发音,它只是一个辅助元素,但在广济方言中,i与z、c、s相拼时,许多是需要明确发音的,这是广济方言中的一个关键特点。例如:济、最、催、取、洗、西……这些字的发音都是由z、c、s与i相拼得到,这种发音在普通话中根本没有对应的发音,其中一些是因为去掉了介韵“u”导至这种情况,下面会详细说明。
(因为论坛字数的限制,后面部分以回复形式续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