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第一章 入伍
1984年10月上旬,我得到了全国征兵的消息。10月11日,我找到了大队民兵连长,要求参军入伍。当天,连长带着我和其他七八个人,到官桥卫生所进行目测。所谓"目测",其实主要是检查视力,量身高称体重,然后自己说说有没有皮肤病。其它方面我没有什么毛病,检测视力时,居然说我有一只眼视力为1.2。与其他人相比,显然处于弱势。于是,我就一直跟在连长身后,看看能不能改过来。连长将目测结果送给官桥乡武装部部长(后来知道他叫许光胜)看,武装部长当场说,这个视力为1.2的不用参加体检,其他都可以参加。我一听,傻眼了,赶紧拿眼睛瞪着连长。连长连忙解释说,这个1.2写错了,其实也是1.5。部长没说什么,算是默认了。这样,我通过了第一关——目测。
家里人听说我想当兵,都在极力反对。那个时候,正是第二次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的时候。做父母的,一般都不希望儿子在前线打仗。父亲反复地做我思想工作,还把我的两个叔父和两个堂兄拉来助威。反正我是一声不吭,不发表任何意见,任他们说。
提起当兵的念头,其实我酝酿很久了。83年离开校门,就注定了我将从此面朝黄土背朝天了。但是,我很不甘心就这样一辈子当农民。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丝毫没有看不起农民的想法。但在农村人眼里,一辈子当农民就是没有出息!我要奋斗,我要闯出去!一般人离开校门后基本上不再光顾过去的课本了,但我不是这样。虽是农民,从来没有离开书,书就是我的第二生命,我的一些业余收入(如卖黄鳝、木树籽、灯笼草等)全部用来买了书,每本书都编了号。但我知道,光看书是不行的,是看不出前途来的。于是,我就写,写了不少稿子,投往《湖北日报》、《黄冈报》,结果,写出去的东西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这个时候,正在部队服役的四堂兄写信告诉我,在部队也可以考军校。他希望我能参军,考个军校,一样也是有前途的。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征兵时候的到来。你说,我怎么会轻易放弃呢?虽然我离17周岁还差两个月,但我是高中毕业,是符合年龄要求的。而且,我非常自信,我身体这么好,一定能考上!
父母亲见我不说话,以为我同意了他们的观点。他们不知道,17岁的儿子翅膀早就硬了,早就想展翅飞翔了。虽然人还在家里,还要进行正式体检,心却早就飞到部队了。
10月13日,是准备进行正式体检的日子。这天一大早,我奉父母之命,先是到胡师垸请兽医为牛看病,然后挑着一担谷到陈尔真垸轧米,等我将米、糠挑回家时,正好赶上早饭。早饭后,我悄悄地将牙膏、牙刷和一条枕巾(准备用于洗脸)装在口袋里,顾不上轧米造成的满身的灰,穿着水鞋(天未下雨,但路上尽是泥巴),偷偷地跑到大队部。民兵连长正在着急地等我,说再不来车就要走了。我庆幸赶上这台解放牌卡车。我们几个参加体检的人都爬上了车厢。车就朝着花桥卫生院开去——那里正是广济县应征入伍体检的地方。
那时广济县的编制是这样的:县管区,区管乡,乡管大队,大队管小队。我是属于石佛寺区官桥乡机车下大队的。我们机车下大队一共去了5个人参加体检。在体检过程中,有一个姓程的小伙子突然说不参加了,搞得部长很恼火。最后断定他将来不会有大的出息。果然,他至今还在做庄稼。
官桥乡一共去了40多人,前面大概有20人身体不合格。部长很着急,紧急动员各大队民兵连长回去再叫人来体检,我估计各乡是有任务的,应征人数必须达到。不象现在,人人都在拉关系找后门,希望能当兵。轮到我体检时,我看到体检表上全都是合格。特别是最后一关,医生用手按住肚子,不停地压、摸。当这个医生在表中最后一栏写上合格时,我知道我基本过关了。我大队的一个小伙子,当兵的愿望非常强烈,之前说自己一定能考上。结果在最后一关被认为肝大,广济话念成"官大"。当别人问他怎么没考上兵,大家一致回答说:"他官大,只能当官,不能当兵。"
部长得知我身体合格,异常高兴。因为我是我乡第一个被确定身体合格的人。这之后,陆陆续续地有人身体合格,合格者已超出应招的人数。
我在体检中,因为耳朵小时候曾灌水化脓的原因,被列为"普通兵",而我大队另外一个人因身体一点毛病也没有,被列为"特种兵"。我一听到"普通"二字,心中非常不是滋味,就好象初中升高中,升的是一个普通高中一样,觉得低人一等。那一年,我们这一批应征的都是海军。听有人说,特种兵是水兵,要上舰艇。而普通兵是汽车兵,不用上舰艇。听说普通兵到部队开车,那些特种兵不干了,都要改为普通兵。但那是随便能改动的吗?所以那些特种兵神气没两天,都焉了下来。
体检完毕后,不合格者早已被打发回家。我们这些合格者还要等两天,那就是验血的结果。看看有没有肝炎和血吸虫病等等。这才是最后的结果。对于象我们这些在农村里土生土长的农村伢,怎么可能有肝病呢?毫无疑问,最后我们都合格了。
体检前后总共花了5天时间,大队民兵连长除了包我们食宿外,还发给我们每人每天2元的补助。我用这10元钱,买了两包"永光牌"香烟,那是当时最好的烟,每包0.67元。我又买了10多斤桔子,准备带回家。
现在让我非常犯难的是,我出来是偷偷溜出来的。现在回去怎么同父母亲交待,特别是父母亲极力反对我当兵。虽说自己认为翅膀硬了,但现在毕竟什么得靠父母。我把我的顾虑告诉部长,部长马上答应说陪我回去。我想有部长陪着,还有什么可怕的!
在部长、大队书记、民兵连长的陪同下,我回到了家。父母亲及兄、妹、弟都在家等着我,上半年出嫁的姐姐和姐夫也来了。母亲听说我已考上兵,很有可能马上离开家奔赴几千里之外的部队,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父亲见到这么多人陪着我,尤其是部长也来了,马上表态同意我去部队。我真是既高兴又伤心。高兴的是,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以后在部队可以大展宏图。伤心的是,母亲不停地哭,也让我心酸。我知道,只要离开家门,就得几年不回家,就得长时间见不到亲人和朋友。
10月20日,民兵连长通知我到乡政府填表。因为我的字写得还不错,也很细心,所以我们同时入伍的10个准战士的《应征公民入伍登记表》,都由我填写。部长看到后,非常满意,当场表扬我,说我将来在部队准有前途。
10月28日,大队书记、大队长、民兵连长来到我家,郑重地将我的《入伍通知书》和"光荣军属"牌子送到我父亲手中,并带来了5斤肉和5斤糖。从那一刻开始,我知道,我从此将与部队结缘,很有可能,部队是我另外一个家。
10月29日,我早早地来到了乡政府,因为今天是领军装的时候。穿上肥大的水兵服,戴上没有帽徽的水兵帽,心里是多么的高兴和激动啊!借用雷锋入党时的日记,就是"心中象大海的浪涛一样,久久不能平静"。
刚穿上新军装,大队就派一台手扶拖拉机,送我及另外一战友(就是那水兵),还有我们的家人,一起到武穴照相。回家后,我又抓紧时间,骑着自行车跑遍了所有的亲戚家,并送上了第二天喝酒的请贴。
10月30日,我的所有亲戚按时来到,每家都送了贺礼。大队所有干部、小学所有老师也来了,送了笔记本和钢笔。本垸的人也都来到我家,表示祝贺。不记得办了多少桌酒席,只知道我自己家、叔父家都坐满了人。当晚,还放了一场电影《患难夫妻》。我姑姑认为这个电影不好,为此,还同放映员吵了起来。最后我说放什么电影无所谓,只是图个热闹罢了,这才了事。
10月31日,这是我在家的最后一天。下午,一阵敲锣打鼓声由远至近,进入我的家门。母亲听到这声音,立刻哭了起来。这是母亲今年第二次听到这声音,第一次是年初姐姐出嫁时。她万万没有想到,一年内,走了一个女儿,又要走一个儿子。七口之家变成五口之家。母亲一哭,我的婶娘、姑姑、姐姐、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好象生离死别一样。邻居都在劝着,结果越劝哭声越大。那个时候,我可能感情一点也不丰富。虽觉伤心,但怎么也哭不起来。有时也想,我要不要也哭起来呢?哎,算了吧,哭不出来就别装了。我向我的大堂侄(同我年龄一般大)使个眼色,他就将我所有物品拿出家门,我也毅然出了家门,最后还是回头看了一眼——生我养我17年的家。
我与敲锣打鼓声离我家愈来愈远,再也听不到母亲的哭声,很快就走到了乡政府。当晚,在乡政府吃饭,并且又看了一场电影《月亮湾的风波》。电影放映之前,我父母亲、兄弟姐妹都来看我,我堂兄弟12人,也都来了。四堂兄这时刚从部队退伍。他说他错过了部队直接从士兵中提干的机会,又无能力考军校。他希望我能圆了他的军校梦。在四堂兄的影响下,他的所有偶数堂弟后来都到了部队。我排行老六,现已转业。我的亲弟弟老八、十堂弟、十二堂弟,目前还在部队。这三个弟弟在我的关照下,清一色地在海军南海舰队。特别是十二堂弟,前年大学毕业,读了五年本科,不去当医生,要立志到部队当政工干部。没办法,我动用我的关系,让他顺利地成为我战友手下的一名中尉军官。
11月1日,一大早来了一辆公共汽车,把我们送到石佛寺区公所。天可怜见,17年来,这是我第一次坐公共汽车!我无论是在官桥中学读初一、初二,还是在石佛寺高中读初三,亦或是在大金高中读高中,从来都是走路。偶尔搭上手扶拖拉机,还特别高兴。农村伢,就是这么可怜。到了区公所后,迎来的是热气腾腾的肉包子。啊,真好吃!早餐后,区长(后来知道他叫王利承)给我们做动员。他叫军属们不要送,还说了一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我觉得非常经典。到现在没有忘记,第一次听到这话,是他说的。
难忘的事接二连三,这天我又有第二次坐公共汽车的经历。这一次是从石佛寺坐到广济县城——武穴城关镇。汽车把我们送到政府招待所(就是现在的南洋花园酒店)。接兵连长开始点名,当喊道"毛世刚"时,我们都哄堂大笑,而且以后每次点名,我们都要笑。可惜这位战友,英年早逝(默哀)。点名后,又进行编班。不知道是咋回事,我被任命为四班长,负责官桥乡的人。连长又说,这个班长职务是临时的,到了部队就没有了,主要是负责一路上的组织工作。我有个同学,听说我当上班长了,忙找到我,要我关照他弟弟。我知道他弟弟是一个牛皮烘烘的人,他不找我麻烦,就万幸了。事实证明,我的这个战友后来给我找了不少麻烦,至今,我同他的关系很一般。
这天是最后告别的时候,我的父母亲,我的兄弟姐妹都来了。说不完的嘱咐话,尤其是父母亲最后的几句话,让我永志难忘,受用终生。父亲说:做人要做一个本分的人。母亲说,别人的东西、公家的东西,你永远不要眼红。21年后的今天证明,我的确是按照父母亲的要求做人做事,我永远是一个堂堂正在、实实在在的人,我从不嫉妒别人,我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我努力的结果!
正所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中午一点多钟,我告别了父老乡亲,告别了生我养我的故乡,告别了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登上了去武汉的轮船,踏上了我新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