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933|回复: 22

[原创] 《外婆的武穴港》读后感 黄冈日报梅卓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8 10: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文章不论长短,打动人便是好文。武穴市作家罗与之发表在《黄冈日报》副刊上的散文《外婆的武穴港》,便是这类美文。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风景:“河街 ,码头,客船;人流,江涛,汽笛。”寥寥数语便将码头繁荣、喧闹勾勒出来,使人置身其境,有种目不睱接之感。
  武穴港是座百年老港,声名遐迩。作家以一个少年的视角,看待这座喧嚣繁忙的港口,从而引出人物来:外婆。“外婆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外婆每日黎明即起,提了大桶小桶的衣裳,前来八户塘洗濯。”足见这是位勤劳善良的老人。当卖冰棍的小外甥交出多得的粮票后,外婆当即教育道,“可不允许多收钱物,养成贪婪之习。并且做到礼貌待客,公平买卖,老幼无欺。更不能欺行霸市、以劣充优、妄自尊大,才是做事做人之理!”一个正直无私、光明磊落的形象跃然纸上。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外婆便是武穴港的化身,也是武穴港的核。
  武穴港不但广纳百川,而且包容并蓄,并有着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便放了眼望,长长的江堤斜坡上,尽是五颜六色的床单、衣裳,那样子煞是好看。半晌的时候,外婆打发我和楠楠前往收取衣服,发现所有床单、衣服都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看,文明的家风家教,美好的生态环境,不正是我们所追寻的么!
  作家以不足两千字的篇幅,以独到的视角,深情歌颂了武穴港包容、开放、博大、勤劳和美丽,确实是一篇难得的美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10: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黄冈日报》年度新闻评奖给予《外婆的武穴港》的评价。结果荣获二等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10: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婆的武穴港
                           散文       罗与之
  河街 ,码头,客船;人流,江涛,汽笛。这是我对武穴港最初的认识。
  外婆居住在武穴街一个名叫盐仓巷的四合院子里,舅舅是码头搬运工人,成日天肩扛背驮,装卸货物,很少在家;舅娘在一家国营商店工作,与针头线脑打交道,亦很少在家。家里只有外婆和一个名叫楠楠的小孙女。
  那年夏天的暑假,我家发生重大变故,才有机缘住进外婆家。
  来到外婆家前的头天夜里,母亲千叮咛万嘱咐我,不要像在乡下那样四处疯颠,不要出门惹事生非,不要.....
  我一一应承。便乘了第二天的早班车,从偏僻的小山村来到广济县城武穴街,犹如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使我感到新鲜,好奇。楠楠亦读小学三年级,小我半岁,读的却是一样的课本。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楠楠自然成了我的向导和伙伴。什么刘家巷呀,丁字巷呀, 当铺巷呀;正街呀,居仁街呀,后坝街呀;栖贤路呀.河街路呀.闸口路呀;八户塘呀,月塘呀,荷花塘呀,等等.不几日就跑遍了武穴九街十八巷,倒觉得好玩,有趣。
  最有趣的倒不是这些,而是夜里。乡村的夜,寂静,幽暗。偶尔能听到外面几声犬吠,间或邻家小儿的哭闹声。而县城大不一样,夜来街上路灯亮如白昼.游人如织,人来客往,热闹非凡。
  素喜在河街武穴码头,看东方红号大客轮穿梭靠港,上至黄石、武汉、宜昌、重庆;下至九江、安庆、芜湖、南京、镇江、上海。旅客上船下船,来来往往,汽笛声声。江水在聚光灯的照映下,波光粼粼,浪涛拍岸。于是我的心也跟着客船走.直至客船上的灯光消失在无边暗夜里,我才无精打采地返回。此时外婆必打趣一番,等将来你们长大了,也下南京上海的.有了工作,也带外婆去风光风光。
  外婆每日黎明即起,提了大桶小桶的衣裳,前来八户塘洗濯。于是我随了外婆前往。
  八户塘很阔,从东往西看,捣衣人像只兔子,正匍伏在岸边呢;从北往南看,洗衣妇又像只只啃青的小山羊哩。八户塘的水是蓝的,扬起的水花白亮白亮的。八户塘四周是用青石板堆砌而成,是天然捣衣的好去处,而背面的江堤绿草如茵,又是天然的好晒场。外婆将洗好的衣服、床单往江堤斜坡上一铺.就算完工,然后走上江堤,练她的太极去了。
  我便放了眼望,长长的江堤斜坡上,尽是五颜六色的床单、衣裳,那样子煞是好看。半晌的时候,外婆打发我和楠楠前往收取衣服,发现所有床单、衣服都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最感兴趣的是,每日天亮,有农人驾着机帆船从武山湖过来,捎来一些辣椒、茄子、丝瓜、葫芦等新鲜蔬菜。小船驶进凤港,犁出两条白带,呈八字型排开,浪花轻轻拍打两岸青石板,风风火火的样子。小船最终泊在刘家巷码头,于是男女老少便去购买蔬菜。记得有一次,我没有抢购到蔬菜,跑到船上,赖着不肯下来。船老大恫吓我:不下船,将你捎到乡下去!我横竖不肯走。这时,从前仓走出一位身穿红褂绿裤的少女,比我高出一头,塞给我一把豇豆,解释说,原是打算留给一亲戚的,她没来,就给你。我拿到豇豆,还是不肯下船,存心跟了她们走。倒是那位红衣姐姐许愿说,今后每天都给你预留着新鲜蔬菜,好吗?
  我这才乐得屁颠屁颠地蹦下船来。回头张望,小船巳开足马力,犁开两片雪白的浪花。那红衣姐姐伫立在船头中央,成为一道抹杀不了的风景。
  于是,我每天天亮便守候在刘家巷码头,那红衣姐姐给我预留着一些茄子、辣椒、丝瓜等新鲜蔬菜,直至我假期结束返乡,从未失信于我。
  最有收获的是,我在武穴港发现了商机:冰棍俏销。什么白糖的、绿豆的、红枣的,好卖。楠楠有个同学热心快肠,立即带我们去批销。原来冰棒批发价才两分钱一支,售价五分。我在码头候船室四处转悠,当天就销售了286支,回家一盘算,纯赚8.58元,开张大吉。外婆乐呵呵地笑,舅娘亦打发楠楠去卖冰棍,可她胆小,躲在一旁,不敢吆喝,卖出的冰棍不足我的五分之一。我担心受到舅母的责备,每天都要将一半的利润分给楠楠。
  那时,我整个学期的学杂费书本费才4元钱,而我一天就可赚两个人的学费,内心无比激动。成日天背着舅舅替我改制的木箱,里面用破棉袄裹着百十支冰棍,在武穴港码头窜上跳下,晒得像只黑猴子。
  记忆犹深的是,有天夜里,我背着一箱冰棍,乘机混上了东方红5号客船,是晚上九点开往上海方向的。要知道,当年的武穴港是鄂、赣、皖三省七县通衢之地,水上运输十分便利,更是旅客出入的方便之所。
  这是我凭生第一次乘坐大轮,而且没有目的地。那夜天气十分炎热,我的冰棍刚一上船,便被抢购一空。于是我一面清点零钞一面偷着乐,不意大轮却开走了。
  开走就开走,正要去大上海开开眼界呢。当时我人小鬼大,这么想着,便混杂在散客之间,悠哉乐哉的。两个小时后.船抵九江,被乘警发觉,将我谴送。
  船至武穴港,已是半夜三更.我意外发现外婆、舅舅、舅娘及楠楠伫立在码头上,令我忐忑不安。舅舅赶上前来,扬起了手,但始终没有打下来。倒是外婆一把将我搂在怀里,不无怜爱地说,真真地把人急死了!你刚去了父亲,你再有个三长两短的,还要不要你娘活呀?
  自此后我再未登上客船胆大妄为去卖冰棒了,倒是安份守纪在码头上叫卖。记得有一次,有个客人下船来一次买走10支冰棍,不知是忘了带钱,还是有意奖赏,掏出一张粮票塞给我,一溜烟跑走了。我一见是张10斤票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粮票,不知价值几何.回后将它交给外婆。
  外婆见后,问明情况,立马沉下脸来,怒斥我:做人要讲诚信,你怎么能见利忘义,多收人家的?
  我木讷地问:我不知它值多少钱?
  外婆告诉我,市面上交易价是湖北省通用粮票每市斤折合人民币0.10元,全国通用粮票算来要翻番的。
  我一听偷着乐,满以为外婆会夸奖我。不料外婆却说:这次虽然是人家自愿给的,加上你不懂它的价值,就不责备了。今后可不允许多收钱物,养成贪婪之习。并且做到礼貌待客,公平买卖,老幼无欺。更不能欺行霸市、以劣充优、妄自尊大,才是做事做人之理!
  那年我才9岁,听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却记牢了外婆的话,使我至今受益匪浅。
  那年的那个暑假,我在武穴港渡过.不但开了眼界长了见识,而且学会了做小本生意,明白了经营之道。那次我不但赚足了学费,而且帮助家里偿还了父亲遗留下的医药费用,深切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母亲说我在外婆家长大了,懂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8 12: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辣子 发表于 2014-3-18 10:25
         外婆的武穴港
                           散文       罗与 ...

像一张黑白照片,勾起了久远的记忆,写文章就当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8 13: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14: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实人三声 发表于 2014-3-18 13:06
这才真正让人见识了大师手笔。
我没看前面的读后感,不是不相信别人,我要用我自己的眼睛来发现。
整个就 ...

三声学会夸人了。其实,这篇东东毛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8 15: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怀旧之美,随手一篇都是好文,大家异口同声都说好,我就不必重复赘言,通读后,觉得需要修改某个小地方,瑕不掩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8 15: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婆教训人那段:

不料外婆却说:这次虽然是人家自愿给的,加上你不懂它的价值,就不责备了。今后可不允许多收钱物,养成贪婪之习。并且做到礼貌待客,公平买卖,老幼无欺。更不能欺行霸市、以劣充优、妄自尊大,才是做事做人之理!

——显然不是武穴街老年人教训外孙的口吻,就算外婆知书识礼,旧时女性知识分子,也不带在日常生活中这么文邹邹一般正经的,显然是罗老师自我如今的长者文人口吻,不知不觉帮外婆带入,罗老师一时写得投入忘形,忘了人物角度的迅速转换。

除非是转述外婆所说,就是转述,以一个九岁小男孩的口吻转述,也不符合一个孩童的年龄身板口气,不够灵动活泛,生活气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8 15: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倒是外婆一把将我搂在怀里,不无怜爱地说,真真地把人急死了!你刚去了父亲,你再有个三长两短的,还要不要你娘活呀?


-----这个话头语气才是武穴街的外婆,声口语气,如见其人,如在眼前。 ......摇呀摇,摇到外婆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8 15: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引文,那位编辑偏偏大声赞美这一段,我疑心他根本没细读,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副高大全的道德高度,一副僵化训人口吻,殊不知腐蠕僵化,直使引文死于句下,看来,如今中国的社会,文人编辑群里鱼目混珠的大有人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2-21 23:16 , Processed in 0.04775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