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053|回复: 10

[原创] 傲岸名士孔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2 08: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一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孔融这个名字,知道有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知道孔融是个好孩子中的好孩子。然而,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才知道这个世上还有另外一个孔融,一个刚直耿介,跌荡豪纵,率性放言,叱咤风云,视人格尊严比生命还重要的孔融。
   
   
   
    纵观《三国演义》,孔融只出现过五次,不同寻常、极为罕见的是,罗贯中让孔融华丽出场,悲壮谢幕,与其惜墨如金风格格格不入。在这里他极尽铺陈之能事,让孔融这个文人名士形象丰富饱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话说曹操父亲及全家被陶谦部下张郃所杀,为报杀父之仇,曹操挥师徐州,誓屠城中百姓、诛杀州牧陶谦。陶谦万般无奈,向北海郡太守孔融求救。
    此时,孔融闪亮登场。
    罗贯中这样写道:却说北海孔融,字文举,鲁国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之子。自小聪明,年十岁时,往谒河南尹李膺,阍人难之,融曰:“我系李相通家。”及入见,膺问曰:“汝祖与吾祖何亲?”融曰:“昔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融与君岂非累世通家?”膺大奇之。少顷,太中大夫陈炜至。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炜曰:“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融即应声曰:“如君所言,幼时必聪明者。”炜等皆笑曰:“此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自此得名。后为中郎将,累迁北海太守。极好宾客,常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之愿也。在北海六年,甚得民心。
    如此不动声色、大篇幅的推介孔融,可见孔融在罗贯中心中分量有多重!
    却说徐州陶谦使者糜竺前来搬兵,孔融说,陶谦乃是我的至交,今日有难,我怎能袖手旁观?正准备派发救兵,不料,忽报黄巾军管亥率数万贼寇杀来。孔融大惊,急点本部人马出城迎敌。
    管亥出马说:我知道北海粮食充足,请借我一万石,即便退兵;不然,打破城池,老幼不留。
    孔融喝叱道:我乃大汉之臣,守大汉这地,岂有粮米给贼?
    管亥大怒,拍马舞刀直取孔融。孔融部将宗宝挺枪出马,不想,没战到几个回合,便被管亥砍于马下。孔融兵大乱,奔入城中。管亥分兵四面围城。
    第二天,孔融登城遥望,见贼势浩大,心中十分忧恼。对新纳勇士太史慈说:刘玄德乃当世英雄,若能请他来救,此围自解。
    太史慈自高奋勇,杀出重围向刘备处送信。此时,罗贯中借太史慈之口,向我们表明孔融乃当世名士,愿为之赴汤蹈火者甚多。刘备问太史慈:足下何人?太史慈果然不负孔融之望,不但英勇无敌,且能言善辩,一口气将备说得晕乎乎,服帖帖。
    太史慈说:我叫太史慈,乃东海一个鄙陋的人而已。我与孔融非亲非故,非乡非党,只因气谊相投,所以有分忧共患之意。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告,危在旦夕。孔北海听说刘使君仁义素著,能救人危急,所以特命我冒死突围,前来求救。
    可以想见,孔融不但身为北海太守,且是文坛领袖,声名远播。与之相比,此时刘备还只是一个无名小吏。因此,听说孔融求救于他,真是受宠若惊。罗贯中用了一个很形象的词“敛容”来形容刘备的神情:玄德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
    刘备开始可能还有些打哈哈,不够严肃,突然听了太史慈的话,没想到自己还能被孔融这样的名士所看重,于是急忙收起那不够严谨的神态,庄重地与太史慈说话。也许正是因为刘备此时有种受宠的感觉,也为后面孔融得寸进尺,甚至有些不礼貌的要求给出了理由。
    刘、关、张、太史慈对阵管亥,不几回合,关云长斩管亥于马下。大败群贼,降者无数。孔融迎接刘备等入城,叙完礼,就叫糜竺前来晋见。糜竺便向刘备说明了陶谦此时曹军压境的困境。孔融借机有些居高临下地对刘备说:公乃汉室宗亲。今曹操残害百姓,倚强欺弱,公为什么不同我一道前去救助陶谦呢?
    刘备说:我并不是想推辞,只是我兵微将寡,不敢轻动呀!说实在的,刘备此时确实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想养精蓄锐,不想陷入诸侯混战之中。
    没想到孔融接下来就有些强人所难了:我现在想去救陶谦,虽然有个人的情谊在里面,但,更重要的是天下大义。公怎么就没有这样天下大义之心呢?
    孔融有些上纲上线,但,说得也并不无道理,刘备只得说:既然孔文举这样说,那请你先行一步,我到公孙瓒那里借三五千人马,随后就到。
    孔融还不放心,有些咄咄逼人地说:公切勿失信呀!此言一出,可以看出孔融虽为名士,但还是书生气十足。
    刘备显然被孔融将了一军,显得情绪有些激动地说:公将我刘备当作什么人呀?圣人说,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我刘备借到或借不到军,必定会亲自前去救援。
    孔融这才应允。通过罗贯中这些细节描写,我们看到了孔融有大义凛然、名士风范的一面,同时,也有书生意气,口无遮拦,耿介较真的可爱一面。
    刘备在公孙瓒处借得马步军二千,连同自己的三千人马,奔徐州而来。路上遇到孔融军驻在徐州城外,依山下寨。刘备相问,孔融说:曹兵势大,曹操又善于用兵,不可轻战。先观察他的动静,然后再进兵。
    古人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看来像孔融这样的文人墨客,虽然有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军事主见,但,在带兵打仗,攻城略地方面肯定没法跟曹操、刘备他们相比。
    刘备说:只怕徐州城中粮食不多,难以坚持多长时间,还是早些驰援为好。后在刘备的主持下,关羽、子龙领四千军跟随孔融两边接应,刘备与张飞领一千军杀进城中。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刘备临阵果决与孔融的踌躇不前形成鲜明对比。
    曹操血洗徐州的疯狂之举,最终因孔融、刘备、田楷出兵相救,以及吕布袭破兖州而撤军。
    陶谦感刘备之义,决意要将徐州让给刘备。刘备再三推辞。陶谦部将糜竺、陈登等都劝刘备接纳,可见陶谦让徐州乃是真情实意。
    欲以仁义而得天下的刘备当然有许多顾忌,他很为难地说:孔文举令我举兵相救,是为一个义字,如果我无端据徐州而有之,天下将视刘备为无义之人呀!袁术四世三公,海内所归,近在寿春,陶公怎么不将徐州让给他呢?
    孔融说:袁公路冢中枯骨,何足挂齿!今日不取,悔不可追。孔融就是孔融,带兵打仗不是行家里手,而识人格物则有先见之明。仅这一句话,就于纷乱的历史迷雾中点明了袁术外强中间、终将必败的结果,同时,也点明了刘备据有徐州对他的政治军事前途的至关重要性。天下名士之名绝非虚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08: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演义》接下来关于孔融的文字出现三次,都是孔融向曹操谏言,且每一次都闹得曹操很不开心,这也为他因言而招杀身之祸作了铺垫。
    第一次。曹操与一班谋士相议说,太尉杨彪跟袁术是亲戚,倘若二人里应外合,将为害不浅,要想办法立即除掉他。于是,秘密派人诬告杨彪私通袁术,并将他下狱,准备杀了他。满朝文武都知道这是曹操想排除异己而无一人敢言。
当时,北海太守孔融在许都,听到这事很愤慨,向曹操进谏说:杨彪四世清德,丞相怎么能以袁术跟他是亲戚就治他的罪呢?
    曹操说:这是朝廷的意见,我也没办法呀!
    其实,谁都知道,此时曹操把持朝纲,一切都是他说了算。孔融毫不客气地说:叫成王去杀召公,难得周公可以说自己不知道吗?孔融说话总是快人快语,一针见血,可见其光明磊落。
    《三国演义》中孔融关于孔融因杨彪而谏曹操的话还显得有些客气,据《三国志》注引《续汉书》载,听说曹操要杀杨彪,孔融顾不得穿朝服就急忙去见曹操,劝说他不要横杀无辜,以免失去天下人心。并且声称:你如果杀了杨彪,我孔融明天就撩起衣服回家,再也不做官了。这就很有逼宫的味道了。
    见孔融说得这样直白,曹操无奈,只得免去杨彪的官职,放归田里。
    由此可见孔融言谏之刚烈。孔融虽然以名士之威救得杨彪,却也因此而开罪曹操。老子说,刚则易折;孔子说,君子中庸。孔圣人之后孔融,既没有承宗祖之良训,也没能逃过老子之谶言。
    第二次。《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刘备与袁绍起兵共征曹操于官渡,曹操正与众谋士商议迎敌之策,孔融听说,马上向曹操进谏说:袁绍势大,不可与战,只可与他议和。
    谋士荀彧说:袁绍无用之人,何必议和?
    孔融说:袁绍士广民强。其部下如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皆智谋之士;田丰、沮授皆忠臣……怎么说袁绍为无用之人呢?
    荀彧笑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纵有百万,何足道哉!
    孔融默然。
    孔融,天下名士,岂有不识时、不识人之理。然而从以上这段对话不难看出,这位文墨璀璨,跌荡放言的大学者,有些理屈辞穷。孔融的卓识应该不在荀彧之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我想,这是由孔融的政治思想所决定的。
    孔融之所以一直身处曹操集团,是因为对汉室忠心耿耿而追随汉献帝,而袁绍是世家大族的代表。实际上他是希望袁绍获胜,以便恢复世家大族和皇室的统治阶级地位。针对曹操的“奉天子以从诸侯”的策略,他上奏主张“尊崇天子,扩大君权,削弱诸侯权势”。说白了就是要曹操还政于汉献帝!并且,曹操的出身,自然是身为大名士的孔融所不耻的,这些都成为孔融敢与曹操处处做对的原因之一!
    结果官渡之战,曹操以3万之军狂胜十万雄兵的袁绍,跃登中原霸主的地位。取得空前胜利的曹操,也许不会忘记战前孔融那段动摇军心的言论。他们之间的嫌隙与斗争仍在逐步扩大和加剧。
    第三次。《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曹操想招安刘表。谋士贾诩说:刘表好结交天下名士,如果我们能派一位有文名之士前往说服,刘表才有可能投降。
    曹操问荀攸:谁人可去?荀攸说:孔文举可当此任。
    孔融一直以“荐举贤良诱益后进”为己任,先后荐举了彭璆、王修、邴原等人。此时,     他又书生意气,绕过曹操直接向皇上举荐自己的好朋友祢衡。没想到弄巧成拙,这一举荐,不但害了祢衡的性命,也为自己被曹操所杀罗列了一条罪状。
    祢衡读书很多,却狂傲无比。孔融向曹操推荐祢衡,说他德才兼备: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忠果正直,志怀霜雪;……飞辩骋词,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可是,祢衡初见曹操便轻狂无礼,把荀彧、荀攸、郭嘉、张辽、徐晃等文武百官大加贬斥,淋漓尽致表达当时文人士族对曹操专权不满的发泄。曹操能不恼火吗?曹操忍住怒火,让祢衡作帐下鼓吏。祢衡却裸体击鼓骂曹,曹操对祢衡十分痛恨,终于借刘表之手,刘表又借黄祖之手杀害了祢衡。这位年轻很有才华的建安作家,终因性格狂傲,不容于当世,而过早招致杀身之祸(拙文《祢衡之死》有详尽介绍)。同时,曹操对孔融也很生气,怀疑孔融举荐祢衡的用心是侮辱自己。祢衡的死,无疑预示了孔融命运的结局,加重了曹操“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决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08: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演义》第四十回中的孔融再次出场,决定了他的死期,也决定了他妻子儿女全家的死期,如此惨烈,是他没有想到的。也许他还以为和以前一样,自己无论如何放肆进言,曹操都只会望其名而作罢。没想到,早已忍无可忍的曹操,终于对他痛下杀手,且殃及家小。罗贯中,写到这一出的的时候,也是心情沉重而复杂。
    建安十三年秋,曹操起大兵五十万,进攻刘备和孙权,决心扫平江南。时任太中大夫的孔融进谏说:刘备、刘表皆汉室宗亲,不可轻伐;孙权虎踞六郡,且有大江之险,也不易取。今丞相兴此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
    孔融此时进言,显然是不识时务。一则曹操箭在弦,岂能不发;二则上次官渡之战前,孔融也曾发动摇军心之言,那时是袁绍几倍于己的兵力压境。而今时局已变,曹操已成诸侯之首,且挟天子之令,岂肯就此罢休;三则孔融恃才负气,不仅屡屡反对曹操的决定,而且多次在公开场合使曹操难堪,甚至在军国要事上也想制衡曹操。曹操深知孔融与刘备有旧交,且孔融一直希望能恢复汉室权威。在这一点上,曹操不可能不怀疑孔融此举动机不纯。只是孔融名气太大,朋友众多,曹操不想撕破脸皮而与让自己失信于天下名士。然而,孰可忍,孰不可忍?曹操恼怒也在情理之中。
    果然,曹操大怒,当着满朝文武说:刘备、刘表、孙权皆逆命之臣,岂容不讨?此时曹操旗帜鲜明,不容分辨地为刘备、刘表、孙权定了逆臣之调,并喝退孔融,下令:如有再谏者,必斩。
    每次进谏,孔融都随心而论,畅快放言,曹操多少也得给他几分面子。没想到此时,却被曹操喝叱。孔融心中难平,走出相府,仰天长叹说:以至不仁而伐仁,安能不败?再次为曹操尚未启动的战争下了必败的结论。
    时御使大夫郗虑常常被孔融侮慢,正心中有恨,如是将孔融的这句话告诉了曹操,并说孔融时常狎侮丞相,又与祢衡相善,祢衡时常称孔融为“仲尼不死”,而孔融却称祢衡为“颜回复生”,那个时候,祢衡辱骂丞相就是孔融指使的。
    有此谗言,曹操岂不大怒。命廷尉捕捉孔融。
    接下来发生的场景,剧烈而雄壮。让我们感受到一代名士,以及名士之后凌空高蹈之壮美,让我们在接受大悲的同时,也感叹消亡的高贵。
    孔融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男孩九岁,女孩七岁。当孔融被抓时,两个孩子正下棋,听到父亲被抓的消息,竟然端坐不动,继续下棋。旁边人惊讶问道:父亲被抓而不起身逃跑,这是为什么呢?
    两个孩子镇静回答说:破巢之下,岂有完卵?意思是父亲死了,他们肯定也是躲不过这一劫。
    有人将这事报告了曹操,曹操唯恐留下祸根,于是又下令将两个孩子也杀了。两个孩子临刑时,面不改色,镇定自若,周围的人看了,无不为之泪落。
    孔融家小,尸横曹市,京兆脂习伏在孔融的尸体上痛哭。曹操听说后,大怒,要斩了脂习。荀彧对曹操说:听说平时脂习总是劝孔融说,公太过刚直,乃取祸之道。今孔融死而前来哭吊,是一位义士呀,这样有情有义之人不能杀了呀!
    于是,曹操听取了荀彧的话,不再追究。
    演义到这里,令人感心动耳,荡气回肠。此时,罗贯中托后人之口吟诗一首赞孔融: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虹。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太中。

   
     五
    罗贯中如此景仰孔融,让我很想知道《三国志》中的孔融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然而,没有想到的是《三国志》竟然没有专门写到孔融。寻找原因,却是曹操杀孔融的罪名极重,西晋时陈寿著写《三国志》时,都不敢为孔融立传,成为该史书中缺少的最著名人物之一。历史总是要让后人评说,孔融虽抱恨而死,然而,他在历史的地位和影响却厚重而深远。
    孔融不但是孔子世孙,且是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建安元年,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由于全家被杀和曹操所加的严重罪名,孔融的作品大部分流失,后世整理的《孔北海集》残缺不全。但是孔融的品格与言论仍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杀孔融被视为曹操执政的污点之一,而孔融反对肉刑等作品甚至到隋唐时期仍然被用作朝廷政策讨论的论据。
    孔融不死。虽然有人说孔融没有内政军事才能,且不会察言观色,骄傲狂妄,口无遮拦,究其死因,纯属活该。而我要说,不管什么时代,都需要歌者,那怕曲高和寡!无论什么社会,都需要舞者,那怕遁世高蹈!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与众不同,有了他们的特立独行,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生命的高贵和人格的圣洁。这样的人不屑察言观色,这样的人无须左右彷徨,这样的人才敢笑对生死雄立尘世之端而口诛笔伐指点江山引领时代风流。
    孔融不死。一千七百多年来,孔融的文字和人格流在血液中活在精神里,滋润茁壮着一代又一代文人志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2 12: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标题就猜到是涛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2 16: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俊名士江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2 16: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传奇故事,风云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2 16: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传奇故事,风云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16: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03:} 好一首赞词. 作为个人活下去才是关键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5 22:01: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说是天真,例如扬修。对于《三国演义》这种军事教科书,他们都是边缘人物,为曹操性格添丰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 11: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时代的名士都有时代气息,先秦三国有孔孟之道,仁义流传,两晋名士,清谈奢靡,算起来微带贬义了,名士二字不好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29 01:47 , Processed in 0.04592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