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 爆发后,1937年7月28日上午,6万日本侵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 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失守 。8月13日,日军又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队于淞沪一线血战3个月,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军在南京对30万战俘平民进行了数星期震惊中外的大屠杀。 日军占领南京后,日军兵分两路,以钳形攻势沿长江两岸一路西进,大有势夺武汉之势,直逼中原而来。1938年6月12日,日军波田支队在安庆登陆,安庆失守;6月26日,马垱失守;7月5日,湖囗失陷;7月25日14时, 国守军预备第9师及119师竭力抵抗,终因兵力处于劣势,日军在黄梅小池口登陆;7月26日,九江被日军占领,从此武汉保卫战正式拉开帷幕。
在九江攻防战激烈进行的同时,日军第6师团也按既定部署向太湖、宿松、黄梅一带展开进攻,中国军队虽进行了顽强抵抗,终究未能挡住日军的推进,7月26日太湖失守,8月2日119师693团撤出宿松,宿松失守,8月4日,驻守黄梅的中国军队是31军为主的6个师及68军119师主力撤至广济,黄梅失守。
九江丶小池丶黄梅失守,日寇铁蹄即将践踏广济这块文明而神圣的佛国土地。古驿余川,要塞广济。广济地处吴头楚尾,南有长江天险,北有大别山支脉,京省要道穿经而过,故有“武汉之东大门前沿”之称,历属兵家必争之地。邻地三处失守,广济的战略位置立即表现出来,它既是武汉的东大门,又是“武汉保卫战”的最前沿战场,只有在此封杀日寇,才能保住大武汉。因而蒋介石对广济的阻击战极为重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白崇禧(代),于1938年7月25日亲临广济,视察余川、田镇等军亊要地、坐镇梅川部署指挥广济地区阻击战。在广济水陆沿线不惜重兵把守,国军第五、第九战区部队计8个军8万兵力沿江构筑要塞炮台,江中布设水雷,实行封江;重兵把守陆路黄广沿线,力图死守广济战场。
日军西进水路已堵,旱路拦截的黄广公路日军将是激烈的战斗。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亲临余川和黄梅布阵,将黄广公路正面防御分为三道防线:一道阻击阵地:以韦云松第31军、张淦第7军、第10军及第67军一部控制于黄宿公路至潜山西北山地为攻势地区,随时准备向日军侧背反击,以切断其潜(山)太(湖)怀(安)间后方交通线。以刘汝民第68军及覃连芳84军所防守的黄梅西北后山铺、大洋庙、苦竹口、大河口,渡河桥,广济境内龙头寨、双城驿、破山口、石佛庵等一线阵地为守势地区;二道防线,余川的大小坡、区烟寨、放马场(蚂蚁河东)、团山河为主阵地,侧应军为刘汝民的68军(驻守郑公塔大风寨、余川境内的毕架寨、凤凰山、猫儿山);第三道防线较长,何知重第86军驻守境内松山咀、车坊铺、荆竹铺、五峰山、后湖寨、金山寺寨、桌木寨等,103师为侧应军,驻守境内野猫洞、龙神寨、石门山、王尔寨、十八叠、鹅公寨、毛栗尖等地。第44师分驻在广济大金铺、诺山坳、九龙城两路口一带、四川部队分驻在广济西边龙顶寨一带、第15师分驻广济四望山、雨山寨一带。第21师与第67师分驻广济松山杨桥、李四兴、吴屋脊一带、第57师分驻广济龙坪、武穴、邬家冲、鸭掌山、戈马塘田家镇、老鼠山一带、第9师分驻广济丛山口、苏家山、铁石墩、象山、石榴花山、避难冲、涂家湾一带,曹福林55军东界岭、萧之楚26军困龙颈(龙顶寨),第7军172师陈开荣团四顾平;田家镇江防,由中央炮兵团和水雷队防守。
中国军队周密的布防,等待着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西进来犯,一场正义与邪恶、激烈而悲惨的武汉保卫战中最著名的广济阻击战即将到来!
黄梅到广济约30公里,是纵深之地,李品仙指挥下的中央军有8个师死守
日军攻克成功有日军海军,空军的协力,日本兵排成箭头形对准中国军的方向,以便日军空军空袭
(图片摘zw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