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都市补漏人
开春以后气温逐步升高起来,路上也渐渐出现了那些来自安徽的房屋补漏人的身影。他们如候鸟一般,随着雨季的来临适时的出现在你我生活的周围。对于一般人来讲,习惯用漠然的眼光去扫视与自己无关的路人,因此大多数时候是分辨不出这些补漏人到底是张师傅还是李师傅,但再次见到此类人的时候却又从心里生出一种于陌生人的恍然熟悉。
这些补漏的匠人,通常是携妻挈子开着有些破旧的农用三轮车四处招揽生意的,还好武穴的市政建设不发达,没有硬性规定什么车种不能在什么区域内活动,不然以现在的情形,倘若把他们拘束在城郊一带活动肯定没有多少生意上门,因为现在这个地产业的井喷时代,所谓的城乡结合部已经成为有钱人大兴土木的热土,反而市内的民居倒显得日益破旧起来。 这些经过简单改装另作他用的农用车很有特点,车尾挡板上大多会刷上时风二字,开始始终琢磨不透这两个字到底有什么含义,后来才知道这是个农用车的品牌,匠人们心眼很实诚,如吉普赛人般流浪各处的同时把这个品牌传播到了全国,却没有向农用车辆厂索取相关的推广费用 。当然在游走各地的时候气氛决然不会死沉低闷,随车配备的高音喇叭很恰当的洒下一路欢歌。还好在歌曲的选择上并没有多少与行业挂钩的影子,这点比起卖耗子药反复播放《血染的风采》的小贩们人性化了很多,起码不会让人有毛骨悚然的感觉。补漏匠人更多的会选用早年流行的港台歌曲,比如邓丽君的《甜蜜蜜》和任贤齐的《心太软》,虽然劣质的喇叭没有任何的音效可言,但声音大也有着一种活泼热闹浩荡脆落的味道,有时甚至可以引起路人共鸣,哼着旋律从车子旁边走过。不过是听个响罢了,既能赶走苦闷又不招人厌烦,如此甚好。
在车厢的一侧,补漏人通常会写上他们的业务范围和售后保障,简洁明了的几个字:补屋顶漏保十年。开宗明义广而告之。车上的陈设也十分简陋,大小锅各一只,大小炉子各一个。大炉子配大锅用来熬沥青补房子,小炉子配小锅用来为一家人提供热食。其他的生活用具比如脸盆毛巾水瓶液化气罐,甚至还有麻将扑克等等则散乱的塞在后厢角落,一旦有需要随手拿来,稍作布置便能兀的营造出一个过小日子的场景来。有个朋友曾看见补漏匠人一家在大坝底下边做饭,饭菜装一大盆中,两个大人一个小孩共吃,你一勺我一瓢,吃得有滋有味,有讲有笑。朋友一脸羡慕,清贫的生活只要前路还有希望也可以过得如此幸福安逸,而且大蓬车四处为家,比平常日子更有意思。我非常赞同他这句话的前半部分,但后半句不敢苟同。漂泊于江湖的浪漫背后又有多少背井离乡的辛酸。
在我的印象里, 走南闯北的匠人大多性情乐观,能说会道,随遇而安。我接触过来自安徽阜阳的一家子,家主便是个典型的江湖人。那年家里房子漏雨没费什么脚程便从路上找来补漏匠人,在后面的闲聊中知道这个师傅姓赵,带着老婆孩子出来讨生活,带出来的孩子是他们家老幺五六岁的样子,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在家里念书,我不解的问他,有两个儿子了怎么还生了第三个?他笑着解释他们那边打架的机会多,人多好帮忙。此话一出让人哭笑不得。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地域都有每个地域自己的拿手绝活,早年武穴的手艺人出门大多以剃头为业,技法如何先不去管他,只要规模起来了品牌也就出来了。这位阜阳的师傅也一样,只是随大流做跟同乡一样的事情。据他的介绍在安徽省阜阳市旧城镇,一个小镇,就有8000多辆的补漏车分布在全国各地。赵师傅做活很讲究,口罩围裙手套袖套帽子穿得整整齐齐,按他们的行话叫穿保险套,补漏材料主要的就是沥青和一种他们常用的PVC806橡胶,这些东西在加热的过程中释放有害气体跟飞溅料液很容易伤人,这里面不知道有多少叫人心惊的伤害事故发生,所以善其事先利其器是安全完成工作的不二法门。
这个赵师傅是我唯一能叫得出姓名的补漏匠人,并且有稍稍的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在等待中期待,在踌踯里前行。当我们路过他们大篷车时你也许会看到后厢的顶棚架上,晒着花花绿绿的衣物,有妇人的蕾丝小衣与花边短裤,有小孩破旧的背心裤衩和怎么洗刷都干净不了的袜子球鞋,做工和质地明显粗糙低劣,但透着一种坦荡健康俗气的力道。文明人或许会觉得不雅,不成体统,但我觉得自然不过。有妇人的体温,有孩子的气味,日子再将就,也是个完整的过日子的家。
追风逐雨宿蓬车,离乡背井补漏人。莫道漂泊多趣事,一路风尘一路行。流浪在异乡的补漏匠人们,祝你们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