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182|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文化] 再说武穴北部群山不可能古称匡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1 10:3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清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朱长龄《禹贡长笺》(卷五)曰:“九江……宋置定江军,其地面匡庐,跨彭蠡。”请大家注意:如果说匡在今武穴,则在江北,而庐在九江之南,古今均无异说,于是乎九江就在匡庐之间了,那么就不能说九江“面匡庐”,而应该说,九江“面庐背匡”。大量的史书记载都言九江在匡之北、匡山在九江之南,这就彻底完全排除了匡山在武穴的可能性。
另,上次史纪先生观点刚提出时,我就就其主要论据提出异见,一,金文中“匡”是否匡国,非定论,即便是指古国,按史先生所言,地在今合肥,就算史先生的说法百分百正确,也得不出武穴北部山区古称匡山的结论,试想,合肥与武穴之间不仅距离远,中间还隔着天柱山(汉代为衡山),那可是名山,如果说合肥为古匡国,合肥之山为匡山,从而连接到武穴的山也叫匡山,那么这中间的天柱山也得改名匡山。我们小看了横岗山和东冲山,要将其改为匡山,人家天柱山愿意改名为匡山吗?如果天柱山不改,那就形成这样一种情况:一座大匡山,山的东边在合肥,西边在武穴,中间又不属匡山,而是属于名头更大的天柱山,这是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5-6-21 22:09:16 | 只看该作者
无论先生是呐喊还是呼号,皆无用。
因为各人目的不同,我们看不顺的无厘头,但有世人做起来津津有味。
表为政为绩,里为名为利,一时之苟且行为。虽不长久却为害一方,为官一地不过数年,蜻蜓掠水而已,而我们百姓祖居之地,还想万年,可百姓却无力正视听,清浊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6-14 09:00:20 | 只看该作者
总体不错。谢谢你的回应和关注。有三处:一、此处不当:起家安成王法曹行參,軍嘗還都.应该是“行参军,尝还都”。参军,参军事一职略称,行参军,就是权、代、署参军事,还不是正式的参军事。二、此处小疵:几杖论者。杖后,应断句。”……几杖。论者…………“三、非大错:法师,没后。师后逗号可以去掉,“论者云:自远法师没后二百年,始有张刘之盛矣。世祖及武陵王等书问不绝。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5-6-13 14:00:56 | 只看该作者
张胜林 发表于 2014-9-2 09:52
我且举出一条比宋朝更早的史料(说明:为了让读者验明自己是否是学史者,我未断句,亦未改成简体,且未交待 ...

好久没有读文言文l了,暂且断句如下,请先生打分:
劉慧斐,字文宣,彭城人也。少博學,能屬文,起家安成王法曹行參,軍嘗還都,途經尋陽逰於匡山,過處士張孝秀,相得甚歡,遂有終焉之志,因不仕,居於東林寺,又於山北構園一所,號曰離垢園,時人乃謂為離垢先生,慧斐尤明釋典工篆,在山手寫佛經二千餘卷,常所誦者百餘卷,晝夜行道,孜孜不怠,逺近欽慕之。太宗臨江州,遺以几杖論者云自逺法師,沒後將二百年,始有張劉之盛矣,世祖及武陵王等書問不絶,大同二年卒,時年五十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6-7 14:51:04 | 只看该作者
你总得找一条----一条不为多吧----铁证,说明历史上广济县的山有一座叫匡山的。史纪对老广济的历史地理是较熟,但是他说的匡山(实际是匡国,匡国也靠不住,就一个在合肥出土的上面有匡字的货币而已.)楚国曾经建都于河南的陈县,铸有陈字者货币天下到处都是,你能说,凡是见到这个货币的地方都是陈国,都有陈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5-6-7 09:55:46 | 只看该作者
楚石 发表于 2014-9-2 10:16
横岗山记因奉旨建修五祖东山寺远观横岗叠叠由此路过山寺堂堂偶然留迹提于石上大造鸿蒙定  万法了乾坤  修 ...

匡山是一个山系,可把横岗山一座山硬说成是匡山,确实不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5-6-6 17:58:27 | 只看该作者
同地名的很多,就象太平山一样,全国有很多太平山。不能因为别的地方有匡山这就不是匡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5-6-5 12:23:48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史纪先生 以及其他所谓研究广济文化的诸位 能实事求是 多读点书 从事实史实出发 不要鱼鲁亥豕  自己在那里瞎推衍 让外地人看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5-5-30 22:03: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张胜林 发表于 2014-9-5 09:57
小椰树,你真费心了,弄了许多资料到坛中,可惜你自己又把他否了——如同苏轼的“人道是”——“有人这么说 ...

改了就是数典忘祖,又有何用?!对老百姓又有何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4-9-8 13:29:06 | 只看该作者
搞旅游是可以扯东拉西的!

     学术研究也是可以捡对我们有好处的来解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8 04:52 , Processed in 0.05472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