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2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转田序凯老师----蕲广边区的红色村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2 18:3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蕲广边区的红色村庄

田序凯

蕲春广济(现武穴市)两县边界赤龙湖汊的钟山湖畔,大京九铁路栗木站的西侧,有一个发脉于革命老区四望山的“红色村庄”。它跟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鼓山文化遗址隔水相望,和新兴的蕲州影视城一湖相通,与电视剧《铁道游击队》中的“微山湖”有某些相似。它雄踞半岛之地,素称“鱼米之乡”。现代军史上,这里是新四军五师张体学的十四旅立足蕲广边区展开游击战役及隐蔽突围的中心根据地。这就是四望镇魏家村田下庄垸及其他村庄。很遗憾,六十多年来,有关编书人对此地一再疏于记载。更有甚者竟无端固执已见,以陈规陋习为由,企图隐没“红色村庄”的史实。他们藐老区人民是文盲法盲,视老区人民过去的血汗为白流!笔者特奉此文以正视听,且见教于治国之良臣。

据《田氏宗谱》记载,笔者抄录了广被边区百姓称誉的“红色村庄”,有“广济县乐茅豹乡苏维埃”所在地田南仲垸。垸内田席珍主席因荣救全垸村民,面对凶恶敌人,挺身而出,英勇就义,时年26岁。有参加李先念指挥的“中原突围”的“神枪手”,是田家垸的田炎生,至今健在。有南北军阀战争时期,历任叶盖英将军部下的解粮官,是田对门垸的田银玉。

同诸等村庄联成线的地域,有笔者少年时代生活的田下庄垸。五十多年前,这里三面挨湖环水,一条线车小道联接梅(川)蕲(州)大路,如同半岛一样,湖中常年碧波荡漾,帆船竞发。由于受蕲春金牛洞、八里湖那边通江的大闸控制,这里自1958年开始改湖为田,现在无法退田还湖,只有公共河道和大片养鱼池。整个垸场座落在钟山湖畔的一块仄船地上,处于赤龙湖(亦称亦东湖)的上游。垸场地形犹如泊港的船只。屋后山脊上原有一棵千年古松,笔直挺拔,恰如船的桅杆。七十年代初期,因被许多人斫松木屑燃火照明,致使古松枯死。桅杆至今不见了。屋前东西间隔有两口池塘,如同帆船的大舱。可谓前有照,后有靠。村东有古樟,村西有古枫(不见挂牌)。和平年代,旱涝保收,林茂粮丰。1969年,集体仓库装不了,家家户户粮满仓,稻谷丰收超历史。割“资本主义”尾巴时,有一户人家含泪离垸,丢块石头到塘里,说“石头浮起”就回来。改革开放至今,为图发展,全垸五十余户,二百五十多鸿丁,现已外迁三十余户。近几年,全村开垦了600亩养鱼池,水好鱼肥,鱼质鲜嫩味美,靠钟山湖发了起来。农家出产有:干虾米、鲜鱼圆、榨鱼排、腌干鱼、莲藕粉、红菱角、鸡头米(即芡实)等特色物品。农业学大寨时期,县委工作组朱秉成和公社党委饶学禹等领导同志有远见,鼓励四望公社举全社之力,沿本垸后背湖拉线,构筑起长达5公里的围堤,兴建了120马力的电力排灌站。从此,绿树成排的围堤成了通垸公路,只是路面硬化任务,到2009年完成,小车经过栗木火车站涵洞即可直达垸门口。2010年夏季暴雨肆虏时,武穴市吴美景市长一行领导顶风暴雨,来到这偏僻的湖区视察灾情。过去,湖上几乎每年赛龙舟。常有电影队进垸里放电影,有戏剧团来演文曲戏。春节期间,有邻垸的龙灯来出窠,宗亲的雄狮来表演。乡里乡亲,其乐融融。

田下庄垸,垸名取于古代先民围湖选田、下桩围坝。亦说是田应祖垸东分对门的佃户村,均无考证。从自然地理和历史资料结合推断,很可能,古代先民筚路蓝缕,迁徙辗转,由北方而来,再从通江达海的赤龙湖水路漂泊后,登陆此地。远古时,垸民搏斗于风浪之中,挣扎于苦难线上。垸南细塘山洼地的几十户人家,虽有一二户逃离到梅川东五里坡山区隐居,却都被外族入侵时所灭绝。现残存于地下的秦砖汉瓦,常常裸露在世人面前,诉说悲惨年代。有几处三门的古墓早已成了荒冢,从未见其后人奉上烟火。历史上,为抗击外族侵略,田下庄垸家家户户都制备有关公刀、张飞矛、咬金锏、八戒耙、孙猴棍等械具。无论男女,酒一饮,碗一甩,勇于上阵,不畏牺牲。他们通常爱习岳家拳和三门桩,有的也习猴拳、蛇拳和醉拳。自唐宋时代始,有如“杀鞑子过年”、“除夕点烽火”、“中秋制月饼”(馅内夹密信)的说法,以这些方式向各方呼号传播信息,抵御外侮,反抗强暴,至今尚有口碑流传。周边村庄亦同如此。明清时期,垸门口有旗夹石,祖宗堂上有敕封匾和康乾铜磬。多少年来,垸民崇文尚武,尊贤礼仕,蔚为风气。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近代革命斗争中,田下庄垸的穷苦垸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国三十三、四年(1944-1945年)插秧时节,大别山新四军五师首长李先念、张体学、赵辛初、干鹄、鲁岱、居文焕、张阳尔等人,为游移作战、隐蔽突围和坚守待命,秘密飞兵进入蕲广边区的这个田下庄垸,隐居了43天。可叹有关资料书常打擦边球,只记述邻近的老屋垸(不谓老虎垸)、栗木桥、四望山,不曾透露田下庄垸,难怪1975年间,驻队干部说这里是“小台湾!”这里素来就是赤龙湖畔偏僻荒野的鱼米之乡,地图上不曾有的小村庄。它,与蕲春县的张高垸、黑石头、老屋垸、哈石塘(谐音)、新挡垸(谐音)、菩提坝、界岭、广济县的方元二、居文胜、栗木桥、雨山寨、田南仲、田柏海、田下垸、田应祖、田对门、李应福、铁石墩、四望山、崇山口、大法寺、马口、田家镇、张百果、李顶武、对江的九江、瑞昌、富池、海口、兴国、阳新、大冶等地,联成一长线一大片,是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部队新四军活跃于大江南北灵活作战的广阔地域和立足之地。李先念、张体学进驻本垸的房子,前后两幢,中间有天井,是明清时代的百年老宅。共和国的李先念主席曾经居住的“红色村庄”的房子,由于处在穷乡僻壤,年久失修,于2010年7月15日连续几天,被狂风暴雨冲刷袭击,已经倒塌,幸无人员伤亡,好在有记者和民政人员赴灾区抓拍了现场!

笔者依据父亲(中共党员,历任村干部,1995年去世)生前的口述,梳理出来,昭告世人。(父亲定是武装民兵)参加攻打梅川城(老广济县城),子弹在耳边飞。自己被首长看中,却被祖母留住了。首长夜晚进村,派岗哨后,点灯看书。深夜,用晒筐放地上当铺,每“铺”二人,和衣着鞋,枕戈待旦。白天,我祖父出外捡粪,打探消息。俺屋是泥瓦房,土砖墙,前后两幢,中间有养着乌龟团鱼的天井。屋后通山,山脚满湖清水,山上松林茂密。站在山顶,可以远眺横岗山映在天边的淡影。一次,火急时,亲房的细珠三爷,泅水背鲁岱,急渡二千米水面,送他出逃到隔湖的张高垸。祖母方好姑知书达礼,会讲梁山好汉和桃园结义等故事。能打三门桩武术,会刮痧,会推拿。娘家方畈垸有亲人在贵阳、武昌等地当官。她擅长做清淡饭菜,众人推举她负责接待首长。一天,祖母询问居文焕先生:“这位首长叫什么名字?”居先生告诉说:“他姓李,叫先念,木匠出身。”祖母听后附和说:“哦,俺都是一家人。”首长裹绑腿,挎手枪。枪把上缀红须,用红阳绸包着。祖母常让首长吃豆果炖肉,佐有家园的干菜鱼虾和酒制腐乳及特香豆豉。咸淡适宜,干湿可口。料理首长,倾心尽力,得到好评。民国三十五、六年,从江南兴国县过来一支军队,路过这里,奔赴大别山。也时不时有游击队过路。由于垸人全部保守秘密,使驻扎垸里的新四军首长安全无恙。即使白色恐怖时期,他们对共产党的信念决不动摇。首长常派我祖父和玉谷大爷,扮作卖菜货郎,东到梅川,西到蕲州,进入白区,晨出晚归,在这两个县城里打探敌情。刘邓大军攻打蕲州城时,过兵三天三夜,这里是一条通路。田下垸的宗亲田云增爹,跟随李先念首长,到五师司令部当号兵,游水过河也能吹号,即使号子被打掉,也能用嘴巴口技般地照样吹出嘹亮的军号声。他奉命化装,突围回家,现已去世。亲房的金山哥当过贫民团主席,曾组织农友支前。垸西的和森叔参加抗美援朝,至今杳无音讯。祖母的嫡亲外甥童松树,在本垸秘密参加新四军,在大江南北,见过几次仗。可惜落实政策时,因无法找到活在的证人证言。至死也未享受到政府的优待。土改时,鲁岱要分好点的田地报答田细珠的救命之恩,他不肯接受首长的好意。中国“东方红”卫星上天时,笔者的三弟田锡生(已去世)作为基干民兵排长,带队持枪守护国防通讯过境线路几天几夜,受到省军区的通报嘉奖和慰问。八十年代,经上级普查,政府为方好姑每月颁发90元优抚款,发了优待证。她,仅享受了二年,96岁时,油干灯熄,离开人世。全垸男女老幼、村镇干部及全部亲属,一百多人戴孝,庄重的为她送行。

2010年8月,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笔者受媒体及有关部门之托,专程探访了红色村庄的革命遗址情况。

据现近80岁曾历任村干部的田金和爹告诉笔者,民国三十五、六年(1946-1947),其父田材友(亦名会尔)接待张体学鲁岱等新四军首长。那年“返白”,这些首长在他家住得多。他的屋在垸西头,一进四重。首长住进靠山边的第四重。一有什么动静,就上楼隐蔽,并随手将木梯拉上去。有时,将盒子枪(手枪)塞进稻草捆内,走屋后门逃走。好在父亲正守候在后背山脚的湖边,早已备好了“溜子船”,随时像射箭一样撑开,渡到山脚对面的“团(音坛)山儿”另一面,隐蔽于草林里。这“团山儿”就是矗立湖中的钟山,山顶约有几十亩面积,与鼓山隔湖相望,是一座天然的湖中小岛。岛上长满了芒草,草林一丈多深,同垸后背山脚水面直距近百米。常年四季,满湖清水。从中原突围而来的部分新四军指战员,就秘密选择了这块得无独厚的隐蔽之地。想必首长的子女可能知道这个地方。首长当年住进的四重瓦屋,如今均已改建成为两排水泥楼房,每排间距十几米,小汽车可通行。

民国三十七(1948)年困难时,周边垸子的男女老幼都到我们田下庄垸“躲反”(避难)。垸西形如半岛的麻骨山与“老爹山”之间联接处,天生一块几十亩的平凹地,种有红薯、绿豆、芝麻、高梁或小麦,地周围的刺林又高又密,“刺麻洞”里常有豺狗等野物出没,过去没有外人去那里,困难时期,成了避难者的生存宝地。周边的村落有仓下垸、陈家垸、大路上垸、杨林铺、居尹蔡垸、贾家、徐洼、袁郁、吴垱、魏家等大大小小的垸子。各垸逃往这里躲难的人,至今绝没有忘记那段痛苦的历史。只可惜,过去交通不便,从未见过上面来人采访调查记载。特别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鬼子的飞机轰炸了这边区,栗木桥、杨林铺都有人被炸死、毒死。我们垸的人要革命,支援新四军,完全出于正义,拥护真理。今天,决不会被个别文痞胡弄百姓乱发言!你执笔者书写此稿,也决不是“个人行为!”

民国三十八(1949)年,刘邓大军攻打蕲州城,过兵三天三夜,我们这边区的老根据地,是一条必经之路。解放军部队经过杨林铺小学时,刘邓首长还跟我的老师张理超先生亲切握手和亲热的谈话。

笔者还找 到曾历任张德先村支部书记、现年七十多岁的田华尔大哥。听他告诉说:民国三十二、三(1943-1944)年,鲁岱和手下人来垸里张贴“宣传单”。刚贴好,前脚一走,后脚就来了国民党的追兵,见了就撕。魏家垸的张海子,在陈家垸桥头救了鲁岱委员的命。那一回,鲁岱身后遭遇敌人追赶,跑得很急,正跑到桥头转弯处,一闪身,差险掉到石拱桥下的水中。说时迟,那时快,同行的身材高大的张海子赶忙一伸手,将他一把揽住了。好惊险一幕!

曾历任村青年团支部书记、生产队长的田汉松,现五十多岁。他说,建设新农村,既要全市一盘棋,又要上下齐努力,不能有偏颇。俺这边区、湖区、老区、穷区,急切盼望政府扶持一把,增修断头路,建通自来水,挂上红色牌,打造旅游点,捞米虾,捉沙邦,划小船,钓野鱼,赏荷花,品生藕,吃菱角,参观这蕲广边区唯一重建的“首长旧居”和“人物简介”。不是很好吗!谁投资,谁经营,就先不就后,村里已作了决定。

蕲广边区的乡间里,一些为共和国作过绵薄贡献的人们,将永载史册!田下庄垸,和千万个村庄一样,是世代难忘的红色村庄!   

通联:湖北省武穴市文联作协《大江》杂志编辑部

邮编:435400      电话:0713-6223515(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2 18:20 , Processed in 0.06154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