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69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匡山西游] 武穴话之我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2 01:1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我是一个道地的武穴人,无论从历史方面,还是地理方面,都是证据确凿的。我的祖先自离开山东故地至我这一代,总共传了二十八代,算来也有一千年左右。曾在安徽小住了一段时间,到第六代张良祖于梅川定居,从此居住地便叫张良祖(我们为了区别,一般都叫做“上张良祖”)了。我们这一支是从梅川搬迁出来的,在今天大法寺的张良祖住下了,于今亦有五百年的历史了。在一个地方生活了一千年,是绝对可以算做那个地方的人了吧!既然是那里人,他说的话自然也是那里的话了。再者梅川原是武穴市(广济县)的“首府”所在地,所以梅川话就是正宗的武穴话了,而我又是那里人的后代,况且大法寺离梅川不远,又不与别的语言区接壤,我想我所用的话是正宗的武穴话了。
   
武穴话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近古”。“近古”即是和古代汉语相近。先是发音上,比如“斜”“野”,古汉语中两字的韵母都是“a”,像“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若按现行国语发音,以上的诗便不押韵了。意义上,如“爷”“爹”,古汉语中,“爷”是指父亲一辈的,而“爹”是祖父辈的,我们武穴人现在还是一样,叫父亲为爷,叫祖父为爹。《红楼梦》中的人叫王熙凤的女儿作“姐儿”,我们武穴也用这个词称呼未出嫁的女孩子。

说到“姐儿”,武穴话的另一个特征显现了,那就是反切现像非常常见。什么叫“反切”呢?应该说它有一点像现代的汉语拼音,不同的是拼音是用字母拼,而它却是用汉字拼。但武穴的反切不是有意识的,我想大概是我们武穴人说话说得太快了罢。我记得《镜花缘》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唐敖和多九公在黑齿国过访一户人家,见有两个黑女在读书,多九公认为彼为番邦,且奇丑无比,读书如何能与中国相比,便和唐敖去试她们,两女也不生气,只问他们学问,两人不知。其中有一黑女说了八个字——吴郡大老倚闾满盈——两人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回船,细细思索,才知是暗著骂他们。这里用了反切,每两个字拼为一个字,即“问道于盲”。武穴话里的“姐儿”音近“嗲(diar,音调为第三声)”,“地下”音为“dia(第四声)”,“堂屋”音为“tu(第二声)”,“垸下”音为“wa(第四声)”,都是这种反切现象。

武穴话中的“儿”音很常见,几乎只要是表物品的名词,都要加上“儿”音。桌子,椅子,凳子,武穴人叫做“桌儿”“椅儿”“凳儿”。这时当然要用反切,因为还有一种东西,就是“桌儿儿”“椅儿儿”“凳儿儿”,它们指的是比较小的桌子椅子和凳子。还有什么“雀儿”“管儿”“鹤儿”……

武穴话的动词用字甚是偏辟,很多词给我的印象是汉语中根本没有,这当然是因为我的孤陋寡闻了,不过通过平时积累,还是找了不少。推,武穴话说“搊(chou,第一声)”,有一名话特别有意思,一位家长笑著对孩子说“过去把他(音hi,第四声)搊倒嘞”。砍,武穴话说“段(duo,第四声)”,而“段”也有骂人的意思,故“骂人”说“段人”,这样显得比较有力量。用力猛踩,说“顿(音与国语同)”,也有一句话“老子一脚(jo,第二声)顿死你(音同‘嗯’)”。用力扔,说“撂(liao,第四声,与国语同)”,这个字还有放在一边的意思。堆,说“摞(luo,第四声)”。扎袖子的“扎”,说“捋(luo,第四声)”,比如“把你(an,第一声)裤脚(jo,第二专长)捋起来”“你(an)衣裳袖(音同就)足(音与国语同,意为不停)捋,是想打架是吧”。按住,说“捺(na,第四声)住”,举个例子就是“把他(hi)捺嘞地下里打”。提,说“挈(qie,第二声)”。“捞”意为横著(拿、割等),还有(吃饭)狼吞虎咽的意思。睡觉说“困(kun,第二声)”。想办法得到说“谋(音同国语)”。知道说“晓得”。擦说“揩(kai,第一声,)”。绑说“捆(音与国语同)”。……

武穴话的形容词和副词,也很奇怪,不过听起来很生动,觉得若是换了另一个词,味道完全变了。比如说“翘(qiao,第四声)”,在武穴中意为弯曲,你如把“嘴翘到天上去了”换成“嘴弯到天上去了”,意味就不同。虽意思还一样。当然这个字也可以读作qiao(第一声),意思与国语相同。“足(zu,第二声)”,意为不停、一直,一般作副词,如“足打”“足走”“足吃(qi,第二声)”“足看”。奇怪,武穴说“蹊跷”;事做完,说“熨(yu,第四声)帖。武穴人说人长得高为说“高”,而说“长”;长度不够不说“短”,而说“矮”;鞋子小了不说“小”,而说“细(sui,第四声)”。

武穴话的名词也与国语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很少见。枪说是“盒子”,苍蝇说是“麻蝇(ying,第二声)儿”,太阳说是“日(yi,第二声)头”,小河说是“港”,老头说是“老儿”,老妇说是“姆儿”,小孩说是“伢儿”,傻子说是“妥子”,调皮的孩子说是“鬼儿的”。妻子说是“马马”,丈夫说是“老板”,父亲说是“爷”,母亲说是“姨(yi,第四声)”,祖父说是“爹”,祖母说是“ (mai,第二声,因为不知道是什么字,所以空著,以后再说)”,外祖父说是“家(ga,第一声)公”,外祖母说是“家(同上)婆”。

最后我想一些常见与国语读音不同的字列出来:
我(南方普遍的发音,类似还“鹅,俄,饿,爱等”)
水(fv,第三声)
狗(jiao,第三声,还有“沟”等)
说(fe,第二声)
你(an,第一声)
火(hu,第三声)
吃(qi,第二声)
贼(ce,第四声)
他/它/她(hei,第四声)
斜(xia,第二声)
书(fv,第一声)
鞋(hai,第二声)
家(ga,第一声,还有“稼”等)
野(ya,第三声)
庄(zang,第一声)
舅(jie,第四声)
大(dai,第四声)
口(qiao,第三声)
蛇(sa,第二声)
吹(qu,第一声)
注:武穴话并无转舌,只有平舌。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7-22 04:20:43 | 只看该作者
你(an,第一声)


这个说的更谐音的应该是“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7-22 10:25:5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分析得很全面,可惜现在武穴的老方言越来越少了,希望有心人能进行汇编整理,流传给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12-12 06:49:4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武穴人现在还是一样,叫父亲为爷”

普通话里有些词也保留这种称呼,如“爷儿俩”就是指爸爸和儿子。《木兰诗》中也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里的爷字和普通话或广济话的爷字也是一致的。广济话古朴而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2-12 08:34:25 | 只看该作者
路过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12-12 16:2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23 11:23 , Processed in 0.0502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