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6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技巧] 追求语文味,过犹不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30 23:3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追求语文味,过犹不及
专家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要关注言语,关注表达。于是,我们的每一堂语文课必有语言训练。甚至一年级小朋友也被要求出口成章,能仿照课文编小诗。
咱中国人常常喜欢非此即彼地做人做事。其实,语文课除了让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还要借课文学做人——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应该在课堂上有所呈现。编课文的人很辛苦。他们要是再细致点就更好了。他们要能把每篇课文的入选理由告诉我们,我们教书就会有的放矢,少走弯路。我始终相信,有的课文可以做写作范文,有的课文可以积累语言,有的课文就是用来增长智慧的,有的课文,是用来积累情感的。不同用处的课文,我们当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侧重点。
沪教版小学语言第十册有两篇很好的积累感情的文章,一篇是《信任》,一篇是《宽容》。我们学校两位语文教学能手分别上了这两篇课文,都上得语文味十足。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没有把关注点落在作者写文章的意图上。他们怕把语文课上成了品德课。经常写文章的人心里很清楚,一篇文章写出来,无非以下几个用处途:一,自娱娱人,以供消谴。二,劝善。三,总结生活经验,传授生存智慧。四,介绍说明某事某理。五,论证或反驳观点。六,风花雪月,歌功颂德,无病呻吟。把作者的写作意图置之度外来学习他的文章,不是不可以,但多少有点对作者不敬。
《信任》的文末写得很清楚,他是要带领读者和他一起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作为一个在社会大染缸中泡得面目全非的成年读者,读完那篇文章,是很容易感受到那种喜悦的——成人童话如烈酒,给我们带来似醉非醉的愉悦感。自采桃园肯定是有的。狗领路也是有的。猫看钱箱?玄!那个钱箱会是什么样的?会像寺庙里的功德箱那样吗?不然,岂不是引诱别人犯错误?若像寺庙里的功德箱那样,采桃人往里面放钱的时候,心情怎样?——不好意思,我想起昨天在新浪网上看的一篇新闻。一位老奶奶,104岁,卖点小东小西,图个自食其力的乐趣。偏偏有那些个披着人皮的家伙,拿假钞来欺骗老人家,害得老人家痛苦不堪。——我自己,也从银行取款机里取出过假钞。这位作者编出了这么一篇让人热泪盈眶的童话,咱做语文老师的,一定要为之煽风点火,使之成燎原之势,最终让童话变成事实——这堂课,说什么也要渗透点信任别人和创造机会让别人信任的做人信念——人生一世,享受一下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的喜悦,也不枉为人一场——管他是不是上成了品德课。
《宽容》这篇文章写得比《信任》更值得信任。它更真实,耐读。我们赵老师教得很好。他抓住了文中的个性语言,分角色反复读,领悟文中“我”对小护士的宽容。并且透过语言,感悟人物的个性。我们的老祖先为我们留下了金玉良言,责人之心责己,容己之心容人。可见中国人从古到今缺乏一颗宽容之心。《称象》这一课有一个生字,是“宰相”的“宰”,我教他们,辛辛苦苦,才能当宰相。并顺便把“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教给他们,又顺便把《六尺巷》的事故讲给他们听。“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初秦始皇。”——管他有用没用,先灌输点宽容的精神再说。
我教了十几年语文书。评课者常说,我把学生领得团团转,学生学得好辛苦。我上《我给奶奶送阳光》。这是一篇关于爱的文章。我把不属于本文的一句话“爱呀,就是心里装着别人”作为主线来学习本文。鹿儿心里有奶奶,才会送阳光给奶奶。自己享受到好东西,想到亲人,想到分享,这是多么美好的感情。我让学生通过读,感悟到鹿儿言行中对奶奶深深的爱——爱,可以是一个美好的心愿,可以是一句关心的话,可以是一个微笑——这是我竭尽全力要传递给学生的做人经验——惨了,又上成品德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7 21:29 , Processed in 0.03238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