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98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理文化] 张仁熙《鲍照读书台记》(史纪读史笔记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27 09:0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明末广济人张仁熙著文:
     《鲍照读书台记》
                           (史纪读史笔记之一)

      使邑有山,盘旋周遭,蜿蜓间厕,抑扬隐跃,逢迎错櫮。有枫杉松竹橡栎之饶,有奇石溜河嵁(zhan4)岩怪洞之乐;其膏腴可高卑而田也,其渊池韬涵澹滟,可采汲而濯也。浮屠羽客伏彩惹形之流,孤笠而间至焉。宐(宜)其为隐逸所栖迟,而文士所偃仰,朝夕而狎也。而况乎志录所记载,有六朝之秀如鲍明远者,读书其上者耶。然而径断野草,屣噎薋葹(ci2-zi1,多草貌),荒惑于巑岏(cuan2 wan2)苍芥矗云屯雾之中者,几数百载尚吝一亭池,又况乎狎而栖迟,而朝夕者耶。
      客曰:顾野王台在亭林,在硖石,和靖台在虎丘,昭明台在招隐,段文昌,董仲舒台在南龙华、在广川,皆濯濯列在籍,兹明远★1来斯台也,何晦也,不可不悉而记也。★★2
      张子曰:噫,难言哉,夫明远以文士颠倒显晦中,以致遇害而殁也,史志之矣。传称明远与妹令晖以逸才起东海,尤长乐府,冠绝一时;既而以诗干临川王,为秣陵令,以事文帝为中书舍人。帝好文多忌,照至累句自晦★★★3,最后事临海王子顼,为荆州参军,顼败明远死。今读其《行路难》、《梅花落》、《东门挽歌》、《松柏》诸篇,凄断哀怨,有零落不偶之悲焉;意其人顿挫沉忧,类非知道者。然紫阳(朱熹)称明远才健,尽变选体,为太白诸诗祖,腰镰倚杖之语,倔强不肯甘心,而《杂记》复云照作《白头吟》,自伤清芬,谤起铄金,其人即不闻道类。不至于沈休文颜士逊者。与夫其令秣陵宦中书,以迨参军荆州也,皆有志载。若夫仕于黄梅,若夫卒埦(苑+土)于梅而读书是台也。岁月诚不能以深辨,然则照之于斯台也盖暂也。虽然古人遇一奇历一境,岁序山川皆雕绘,不自秘惜。今观明远一登大雷,绚文骨肉,风烟千里,咫尺毫端,而吾辈不能搜记载,询氓隶,发幽兴几席间,又安在与野王和靖并列今古也哉。夫明远之于台也暂,而都人士又罔与狎而栖迟焉,则台之废宜也,故曰难言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7 09:07:42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简介:张仁熙(1608-1691)字表人,一作长人,籍今武穴市梅川镇藕垸。父楚伟,号雪巅,天启四年(1624)举人,擅诗文,著有《雪巅集录》。仁熙幼年受父熏陶,十一岁能文,及长,与竞陵胡承诺、吴骥及蕲州顾景星、同里刘醇骥等过从甚密,并有才名。入清,未入仕臣之途,山居谢客,寄情诗文,王士桢称之为¨楚栋之杰¨。宋仲通守黄州,于雪堂筑东斋,请其说诗。康熙二十三年(1684),参与修《湖广通志》。享84岁。著有《藕湾全集》29卷,《雪堂墨品》、《日庵野录》、《雨湖庄论别录》、《草窗秘录》等。乾隆《县志•儒林》有传。
      注★1   鲍照字明远。
      鲍照读书台,据1994年版《广济县志》载:位于今武穴市太平山向宕村东冲山明月峰面积15平方米,传为东晋鲍照读书处。读书台由其处花岗岩石凿平而成,座北朝南,台南端面有阴刻平尺见方“读书台”3字和石砚;东有浮雕蟠龙图案石亭(现己倒塌),台后有7×5大小由6块沉积石岩若书本陈列之,左后即峰顶,有一7米见方石坪,可供人眺望。清初的张仁熙、金德嘉、张佳晟、阮文茂、王衍之、张琼基等济邑文人诗文以记之。此录张仁熙文,存乾隆十六年辛未《广济县志•古迹》。
       注★★2
       和靖台在虎丘:指虎丘后山麓的和靖读书台,为尹和靖读书处。尹焞(1071-1142),字彦明,一字德充,宋代河南省洛阳人,靖康初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人称和靖先生。
       顾野王(519—581)居亭林(今上海金山),人称顾亭林。陈武帝时,曾任安东监川王府记室参军、府谘议参军。任梁太学博士时,奉命编撰字书,作《玉篇》。顾野王读书台,一在亭林,一在槜李之双溪桥后,一在海宁县之峡石山。
      昭明太子为梁武帝长子,生于襄阳,始建“昭明台”于襄阳。曾在江苏镇江市南三公里的招隐山读书,并在招隐寺增华阁编成《文选》,即《昭明文选》。
段文昌(772年-835年),唐朝邹平(今属山东滨州)人。生于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市)。曾拜宰相,后除节度使,历转各军。卒赠太尉。读书台在川西龙华寺,相传为段文昌读书处。
      董仲舒,西汉著名儒学大师,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倡导而闻名于后世。董仲舒读书台,坐落于德州小西门(即广川门)外回龙坝附近
      注★★★3
      照至累句自晦:文帝好为文章,以为人莫能及,鲍照领悟其意,写的文章多鄙“言累句”。咸谓鲍照江郎才尽,实自隐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11-27 17:32:31 | 只看该作者
七秩龄童 发表于 2013-11-27 09:07
作者简介:张仁熙(1608-1691)字表人,一作长人,籍今武穴市梅川镇藕垸。父楚伟,号雪巅,天启四年( ...

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就是没人为他呐喊、没人为他打造!
先生知识渊博、德高望重,实为宣传武穴文化的领头人!{: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11-27 17:49:43 | 只看该作者
鲍照墓
编辑

鲍照墓[1]

       鲍照墓在黄梅县黄梅镇东禅寺村,黄梅县土肥测试站内。鲍照,字明远(405~466年),南朝宋东海(今山东苍山县南)人。文帝时为中书舍人,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著有《鲍参军集》,长于乐府,尤擅七言歌行,风格俊逸,对唐李白、岑参等颇有影响。子顼守荆,举兵江州,鲍照守黄梅地,后子顼兵败,照被乱军所杀,遂葬于城西。墓地有封土堆高2米,墓向坐北朝南,墓前有碑,高1.96米,宽0.9米,上刻“南朝宋参军鲍公明远之墓”,字为繁体楷书。碑为清道光二十五年知县俞昌烈重修其墓所立。
        黄梅人什么都会宣传,什么都会打造,就是不愿宣传这一文化古迹,鲍照墓文化宣传好了,人们就会到武穴来看鲍照读书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07:33:48 | 只看该作者
      1984年版《黄梅县志》鲍照墓:在西门城外0.5公里。墓面向南,墓碑高约2公尺,上书“南朝宋参军鲍公明远之墓”。土墩前后左右均为水田,唯右侧后有小塘一口。
      《志》录存古今诗各一首:      
      清张唯屏《由东禅寺过鲍参军墓诗》:“抚城赋笔逥超群,六代才华付暮云。行到东禅禅寺望,春山一璧护孤坟。”
      民国熊竹生《俊逸亭怀古》限韵,录一:“为访遗亭趁晓晨,子规声里客愁新。孤坟谁渍清明酒,芳草犹争记室春。文藻千言辞学拙,烟花六代梦成尘。诗人自昔多穹厄,说与临风吊古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15:52:56 | 只看该作者
      
        张仁熙著文《鲍照读书台记》语:“若夫仕于黄梅,若夫卒埦(苑+土)于梅而读书是台也。”乾隆《志》载文字有误。
       查康熙丁未(1667)《广济县志•东冲山》录此文原句为:“若夫仕于梅,与夫卒埦(苑+土)于梅而读书是台也。”特勘正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3-18 10:01:49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4-5 20:22:4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4-15 16:13:56 | 只看该作者
早有耳闻,涨知识,多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9 11:52 , Processed in 0.0964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