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61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原创系列 字字昙华(给昙华林的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7 08:3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从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出发,走动,不停,不烁,容易看到城市繁华的笔墨,烟花,不寐和婆娑。
    城市的绚烂,喧闹总是不以为盛的,反正街道很多,行人很多,灯火很多,走去哪里,都离不开,逃不脱,潇洒的存活。城市于是拥有无尽变化方向,好像无论是从哪一个方向走过去,都寻不到,猜不透,他的雍荣性格。
    于繁华里寻找繁华,于安静里得到静谧,佛教梵语,流传四方,撇开声色犬马,只用铭记大江之畔的一处地方,一条街道,一种记忆。城市可以被抛弃的很远,你我也可以分隔两边,唯有印象里的月亮,水火,甚至是十字架下的祈祷,却纷纷扰扰的再走近,近到很多时候,原来我们也可以看清,一条街道的峥嵘往昔。
    还是说那一条街道吧,郭老的文艺水准是特别高,在有一年的秋景中,他忙碌地奔波于一整个大城市里,在一日两日的动荡中,他还不忘和所有人提一句,那条街道的名字,可能是来自佛教典故。佛教典故众多,悠悠芸芸不解,如何用一两句大多数人都不甚明白的佛教偈语去说明那个众人皆知的斑驳旧地,这是个费解的题!
    斑驳旧地,长于城市,于是历史浑浑噩噩起来,很多人都说那条街道里走出了很多引以为傲的才人出来。我却怎么都不明白,80年前的他们是怎样走进那条街道,然后安静的不带表情离开。或者,他们又是怎样悄悄地来到,又悄悄地远走,最后在临走的时候,还视死如归般的对着黑暗的角落,大喝一声,我来了!
    行走在那条街旁的古道上,任西风过尽园林,我也看到了那满地的黄花堆积如金。只是我没有诗情画意,而是装着严肃,也向着黑暗的墙角和黑暗的仿古石壁,呢喃一声,“悠悠的昙华林哪,我来了!”
    我来了,昙华林。
    我来了,便不会再走,我走了,依旧会再来。不是这条昙华林是黑色的,一整个世界都是醒不来颜色的。所以,一定是80年前的人们用了太过庄重的画笔,太过狠心的珠玑,才写成了此一时刻充满裂痕风格的昙华林老街。老街的主题估计就是从那一刻变化的,而行走的人没有发现。
    三笔重重的硬调,黑暗的像永远不会醒来,三个刻在斑驳墙上的字迹,记录了昙华历史,如花夜放,再艰难苏醒!也就是此一刻,染尽风骨的昙华林老街,露出的才是他最真实的样子。因为太过真实的缘故,以至于我在走过街道的时候,还四处张望,饶味思索:我应该是从哪一处离开。
    现在的昙华林老街,没有围墙,街道的界限很是明显,用一种青色的碳灰涂抹老建筑,陈旧的感觉纷至沓来。后来,我才知道,那种青灰色不是人涂抹上去的,而是自然界的苔藓。苔藓爬上了昙华林的街道建筑上,得遇疼爱小生命欣赏小生命的人,于是苔藓浪漫,粘上衣墙,留给我们新鲜而遥远的寸寸观赏。
    昙华林街53号,一处红黑相间的小洋房,之所以记住了53,是因为那一笔画成的阿拉伯数字飘逸的实在是与西式风格的建筑太不协调了。红的瓦砾,黑的屋檐,现代化的热闹阻止不了古老宁静的蔓延,在53号的奶茶小屋前,我逗留了很久很久,虽然我知道,那栋小屋已经被修饰一新过。
    有奶茶香在53号附近飘荡,麦香味的引子,老樟树的性子,还有窈窕不断的撑伞女子,味道,记忆,感觉,大都一闪而过,让人有种想入非非的放肆感觉,这种感觉也是隐隐现现。还好有块现代风格显示的“昙华林街道”的小牌子,蓝底白字,明显的树立在一棵大的老香樟树下,让我抛弃妄想,这条街道的影子,眸子至此现实了很多。
    从那块牌子旁边走过,我听到一阵“咔嚓”的声音,抬头,微笑,有个端相机的女孩从我身边走过,我幸运地做了一回别人的景致。我在想,反正这是在昙华林街的,也无所谓谁是谁的景致,但凡看到,便是风景。
    在走过一半昙华林老街的时候,我猛然嗅到空气里有煮白糖水的味道,阿婆带着孙女,男人带着女人,甜蜜的味道,甜蜜的人。我在想,那些甜味或许就是他们带来的:在暖暖的昙华林里,我们都是有甜味的人。有位还在浇糖丝技艺的老人,只手单勺,把握力道,飞舞的“昙华”二字跃然纸上,那种带甜味的气息于是全然跃到那最有灵感的昙华林中,博得路人的阵阵嘘声。
    昙华林老街上的路灯,由两头方正的“纸”盒子挂着,透明的罩子,粗黑的菱角,看得出来,精心设计过,有时尚的味道,读不出历史的感觉。然而,真正走在这样的街道前,反而可以放肆的感悟历史和时光了。人的文艺范儿被完整引诱出来,许多犹豫和知微的言辞容易被激发。有出售笔墨纸砚的概念店铺销售异常火爆,写满“宣言”的文字纸片被店主凌乱地摆放在透明橱窗里,虽然店主是装的文艺,但连我也觉得这样确实吸引人。因为这个地方值得任何人留下文字,或者照片。
    有关昙华林的文字,很容易找到,因为那条街道上是有一座邮局的。来往的人,来往的镜头,多是记录那家风格独特铺子的模样。我进去的时候,居然只见到一位在忙碌的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店主),手里拿着平板,他的身后坐着位美女。在所有美好的故事里,总免不了要有一位美女做衬托,故事才不至于平庸。我依次浏览那些摆设的关于昙华林的文字,重复的感觉让人眼睛疲倦。
    文字里的昙华林让我觉得陌生,或者说是让我觉得相差太大,也不知道那些文字是多少年前留下的。店主对我的疑问,嫣然一笑,仿佛多久都是无所谓的,反正那册子里的言辞每一字每一句描摹的皆是昙华。我握着一本导游册子,在上面寻找这一刻我所在的位置,看到的满是昙花的素描图。
    当地的传说里,关于昙华林街道名称的由来,多是引以为“昙花”之名的。因为街道内的古人家乐于种植昙花,且昙花众多,蔚为成林,夜游赏昙花的人纷纷走来,又因为古时“花”同“华”,“昙华林”的名字于是不径而走。
    可以想象,昙花成林的景象,秉烛夜游的喧闹,那样的情境该是多么繁盛,年长的昙华林给人的美妙,那么妖娆。而比较有趣的是,现在的昙华林老街里,却不容易见到昙花(或者是我没有遇到)。昙花似乎被无限制地隐藏,没有惊艳一现,这个曾经以昙花为傲的老胡同,老街变成了,薄薄的只是宣扬老建筑的地方,怀念的地方!
    我终于还是在得胜桥的出口处,在那块熟悉的现代工艺牌子上,因为“昙华林老街”这五个字迹而失落不已。1200米的长长街道让我看到了昙华林老街近乎分化的热闹和安宁,一面是静静的社区,一面是人来人往的街道,老街的苍老总是刻骨铭心的,然而,记着的苍老胜过遗忘的斑斓,我们需要去怎样记忆昙华林,才不至于觉得单调。
    那条曾经满布昙花的街道,在穿过八十几年的烟雨兴衰后,在如今的时光里仍旧精神焕发,想到一句诗词,叫做“落花沾绿水,十里如烟华”,这到底是字字昙华的曼妙风景啊,我总是不能倾心遗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6-8 07:11:33 | 只看该作者
昙华林!好厚重的名字!到武昌静下心漫漫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6-8 10:58:0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听晓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6-10 19:50:27 | 只看该作者
呵,听晓的文字,总能把人带入一种纯美的意境.一处简单的风景,一些简单的物事,也能够写如此活声活色,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28 10:19 , Processed in 0.03531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