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7764|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文化] 广济历史名人——天才军事家余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1 21:48: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南宋名将---余玠
    余玠
    清<<广济县志>>康熙丁未六年(1667年)版卷之九<<人物>>中载:“余玠,字义夫,安乐乡①人,家贫落魄无行,喜功名,好大言。少读书青著寺②,后为白鹿洞……”“玠闻命不自安一夕暴卒。蜀人莫不悲慕,如失父母焉,为祠祀之。卒归栖县东青蒿里” 。
    清《广济县志》同治版载:“青著寺在层峰山,为余玠渎书处,寺左有塔圮”。
    卷之五载;“宋余玠学士墓县东青蒿铺余公山,宋史贾似道闻玠有玉带发塚取之”。
    清<<广济县志>>同治(十一年)版卷十六中载;“宋四川制置使余玠墓在县东青蒿铺余公山”。
    清《广济县志》康熙版卷之五《祀典》乡贤祠中载:“余玠、张绍祖、何朝举。。。。。。
    清<<广济县志>>同治(十一年)版卷十五中诗;
          层峰山青著寺~     金德嘉
    青著僧房夜听钟,    手提一剑下层峰。
    钓鱼山口成功日,     何不还山访赤松。
    清<<广济县》乾隆辛未(十六年版卷之三<<地理志>>中金雨甸 << 拜余学士墓>>诗云;
    雪壑烟尘学士坟,     青蒿邴里气氤氲。
    墓门历历过寒食,     宰树萧萧倚夕曛。
    华衣当年长唳鹤,     英风此日似停云。
    碑铭白石何人笔,     姓字嶙峋代有闻。
    余玠(1197---1253年),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南宋抗蒙名将。字义夫,号樵隐。南宋时系淮南西路蕲州蕲春郡广济县安乐乡青蒿铺余凹人 ,即今湖北省武穴市余川镇青蒿村余凹人。小时候的余玠天资聪慧,刻苦好学,就读于邻乡(今梅川镇)层峰山上的青著寺庙学堂。余玠在此读书期间非常用功。经常是挑灯夜读,平时很少回家。在此学业期满的他,又入江西星子县庐山白鹿洞书院学习。在书院读书期间,他则潜心于兵学(军事方面)研究,钻研朱熹的哲学著作<<太极图说解>>,为他后来成为一名军人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饱读诗书、身怀绝技在白鹿洞书垸学业有成的余玠,回到青蒿家中闲置无职,一边与父习武,一边运用他所学的兵学理论分析蒙军侵宋的战局形势,经常是磨拳擦掌。在此期间,他与邻村(苏家家铺人苏氏结为发妻[余苏二姓,村相连,共祖坟山(蜈蚣山即余公山,苏姓坟葬在西头)],苏氏为他生长子取名余如孙(意如孙仲谋)。可见此时的余玠,就锁定了他人生价值的远大志向。
           (一)   一首清词入幕府
    时逢乱世、胸怀抱负的余玠,不但武艺超群,而且才智过人,喜结朋交友,交往社会名流。1234年春,只因”殴一茶翁致死事件”身负命案逃亡。他深知主战派赵葵将军是一名爱才战将,但还是先去了襄阳,襄阳不顺,他再走淮东,试想投奔于赵葵麾下。于1234年秋,余玠凭借直己的雄才大略和超人的智慧,以一首<<瑞鹤仙>>词(怪新来瘦损。对镜台、霜华零乱鬓影。胸中恨谁省。正关山寂寞,暮天风景。貂裘渐冷。听梧桐、声敲露井。可无人、为向楼头,试问塞鸿音信。  争忍。勾引愁绪,半掩金铺,雨欺灯晕。家僮卧困,呼不应,自高枕。待催他,天际银蟾飞上,呼取嫦娥细问。要乾坤,表里光辉,照予醉饮)。拜会了时任淮东制置使的赵葵。赵葵读罢玠词,深为这首词中所抒发的悲壮气概、报效国家的志向所感动,他凭着自己的经验判断,能写出如此绝妙文章的人,定是非凡人才,当试探余玠武功时,余稍加施展,赵葵得意而笑,当即收余玠为幕府义士,授”进义副尉”。就这样,一名流亡他乡的穷书生,终于成了淮东幕府的座上宾,踏上了从军报国的道路。
             (二)八年抗蒙初试才
  余玠自1234年秋进入赵葵幕府至1242年在江淮抗蒙八年,屡建奇功。
  1234年,余玠为赵葵出谋划策,出色完成了江淮战场“强边、固本”的任务,受赵葵所重用。1235年,蒙军南侵,直捣蕲、黄,余玠因父亡正在服孝,毅然带孝率军抵抗,击退了蒙军的进攻。次年2月,理宗下诏嘉奖,提任宣教郎、襄阳府通判兼京西置制司机宜文字制,为名将孟珙“参画”军务。1237年10月,蒙军侵安丰,赵葵指挥各路援军“协办捍卫”,蒙军溃败,余玠立大功,以“权发遣招信军”兼制司参议官,授京官工部郎官。1238年,蒙军八十万围泸州未遂,改东窜滁州,余玠率招信军赴援,不料蒙军又转攻长县,余玠回军猛击,蒙军大败,此战之胜,理宗又一次下诏嘉奖,并示出诏表”相信余玠之援,军声不为不壮”。
  1239年,察罕驻兵杞县,控制了河南三十州城,并在汴京(洛阳)广制军器,大造战船,图谋“镇抚中原”。宋室惶恐以极,任余玠为总领,亲率锐水军潜入河南腹地,转战汴、洛数州,以寡敌众,毁其造船设备,全师而还。余玠因此连进三级,1240年升淮东制置司节制招信军,兼知淮安州,十月主濠州、淮河南北的防务,节制江苏应天、安徽宿州等地军马,成为淮东战场的重要指挥者。1241年,蒙军攻破安徽寿州,余玠为解安丰之围,经四十天会战,终使蒙军败退。余玠以淮东提刑立战功,官拜大理少卿,升淮东制置副使。
                  (三) 临危受命许豪誓
  1242年5月,余玠奉命入朝奏对,针对时弊提出“必使国人上下事无不确实,然后华夏率孚,天人感格”;针对用人制度提出:“愿陛下视文武之士为一,勿令偏有所重。偏必致于激,文武交激,非国之福。”深得理宗赞赏,遂调余玠入川委以宣抚之责,当年改任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负责四川防务。当时因南宋王朝寄托于“蒙宋议和”,以求苟安,全川州郡十之八九已入蒙军铁蹄,余玠就是在四川不守、京湖危急、临安难保的紧急关头临危授命,深知此行是以收复失地为己任,在举行“陛辞”典礼上,他面对理宗许下了“愿假十年,手挈全蜀之地,还之朝廷。”的气壮山河之誓言。
                  (四) 十年治蜀建奇功
    余玠赴川后,轻徭薄赋、革除弊政,整顿军纪、除暴奖贤、广纳贤良。1244年制定了《经理四蜀图》,完成治蜀纲要:一、起用地方势力,动员流散力量回川。二、建立山城防御体系,据险筑城,以步制骑。三、建立了耕战结合的地方行政组织体系,实行人民战争。四、确定钓鱼山的重要战略地位。五、接纳杨文“守蜀三策”:上策为御敌于蜀门之外;中策为择险建城以抵抗为根本;下策为保江自守,纵放来去。玠针对蒙古军骑术精良,善于野战的特点,采取依山制骑、以点控面的方略,依山为垒,据险设防,屯兵储粮,训练士卒,逐步建成以重庆为中心,星罗棋布,互为声援,以堡寨控扼江河、要隘的纵深梯次完整的战略防御体系。依靠新建立的山城防御体系,余玠屡败蒙古军,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四川抗蒙形势日益好转,为以后抗蒙作战奠定了良好基础。1246年,蒙古分兵四道入蜀,余玠凭山险制骑,屡出奇兵,英勇作战,打退了蒙军的多次进攻。1248年,余玠守蜀有功,被任为兵部尚书,仍驻四川。1250年,余玠调四川各路精锐北伐,三战连捷。1252年,余玠率军击退进攻嘉定的蒙古军。
    作为四川方面的统帅,面对于已十倍(50万)的蒙军,,只有建立起山城防御体系,才能守城御敌。在山城防御体系中,钓鱼城是其核心和最为坚固的堡垒,内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绝的丰富水源,具备长期坚守的地理条件及依恃天险、易守难 也引起了同僚们的妒忌。奸臣谢方叔、徐清叟诬其“持治蜀有功,拥兵擅制,阴蓄攻的特点,川边之民多避兵乱至此,钓鱼城因此成为兵精食足的坚固堡垒。在余玠死后6年的“钓鱼城之役”中,它成为蒙古军队难以攻克的堡垒,蒙哥汗战死,导致蒙古灭宋战争的全面瓦解,使蒙军的第三次西征停止,使宋室得以延续20年之久,缓解了蒙古势力对欧、亚、非等国的威胁,因此钓鱼城之战的影响已远远超越了中国范围,它在世界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页。现中国军事博物馆制作了钓鱼城古战场的沙盘模型,以展示其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余川余玠钓鱼城护国门
    十年间,余玠由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升兵部尚书、四川制置大使,经华文阁侍制,进徽猷阁学士,再进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功高一时,官盖一世,因此背叛朝廷。”理宗听信谗言,于1253年5月连颁三道金牌召回,余玠自知命运不济,抑郁而疾,1253年7月抱恨而终,逝于任所(一说被迫服毒自杀),全川军士得其讯含泪相告,悲痛致极,”蜀人莫不悲慕,如失父母焉”。余玠死后,尸体葬于四川巴中。继配夫人黄氏与余玠长子如孙不忘余玠生前思念故乡之情,逐将其遗物(衣物、|玉带等)运回故里青蒿,造衣冠塚,葬于祖坟山---蜈蚣山,后改为余公山。
    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功盖一世的军事家、任居一品的民族英雄余玠,就以他的祖先名余玠为地名,以示对他永久的怀念。

    余玠墓立于南宋末期,原墓为半圆形,四周用条石垒砌,墓前立有石碑,三门四柱,盖头雄伟,两侧立有石雕镇墓兽。在余公墓往南下30米的路旁,竖有一块高2。5米,宽1。5米,厚0。2米的”万岁碑”(故文官过此下轿、武官则要下马)。原墓石1968后就片石无存,此墓为后立。 现为黄冈市文物保护单位。

    余玠夫人黄婆在蚂蚁河村永丰寺避难守寺死后, 葬于寺边的蚂蚁河岸。此碑是七十年代平田时发现的墓碑, 被村民余超群老人抬回家中收藏, 后藏于永丰寺內黄婆塑像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22:57:26 | 只看该作者
                                      广济人文文化---天才军事家余玠 文档图片说明:

     一、改写世界历史的民族英雄余
   二、四川余 纪念馆内余 塑像
   三、余 故里----位于武穴市余川镇青蒿村余公山南侧的余洼
   四、文革后乡民修建的余
   五、墓下古驿官道旁的"万岁碑"
   六、2010年蕲广黄三县余氏家族所捐修的
   七、坐落在余川镇蚂蚁河村的余继配夫人黄婆避难寺----黄婆寨上永丰寺
   八、黄婆寨上永丰寺内所供余继配夫人黄婆塑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8-11 23:13:06 | 只看该作者
挖掘历史,还原历史。让历史陈述过去,让历史告诉未来。
对广济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先生付出了很多辛勤而有益的劳动,向干先生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23:32:4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板主的肯定!{: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8-11 23:36:04 | 只看该作者
依托柳宗元的衣冠冢建立的柳侯公园——柳州著名的景点,值得广济人Baidu和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8-11 23:37:13 | 只看该作者
柳侯公园位于广西柳州市柳江北岸,是为纪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而建的公园,也是广西最著名的名胜古迹。它始建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2009年12月7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重点公园,柳侯公园榜上有名。由此,柳侯公园也成为广西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公园。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其古典园林文化随笔集《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中,对柳州的柳侯公园有详尽记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8-11 23:52:18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祠也值得广济人baidu一下

北京文天祥祠:又名文丞相祠,坐落在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遭囚禁和就义的地方。1376年明洪武九年建祠,现存大门、前殿、后殿。 江心寺文天祥祠:位于浙江温州江心屿。祠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文天祥就义200周年,占地面积821平方米。信国公文天祥祠:位于深圳南山区南头城现中山东路15号,是清嘉庆年间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这座具有纪念意义的古迹,是南头城中保存最为完整并规模最大的古建筑。南通文天祥祠:位于南通市东华塔陵园东侧。2008年,崇川区政府恢复重建了文天祥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8-11 23:58:02 | 只看该作者
广济的杨济泰也可以算得上是以医学救国的民族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2:01:57 | 只看该作者
先生不但有才学,而且很有见识!{: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8-12 12:39:42 | 只看该作者
干仕钓叟 发表于 2012-8-11 22:57
广济人文文化---天才军事家余玠 文档图片说明:

     一、改写世 ...

先生对余玠的研究很深,传记写得有分量,加上照片附件,使得文章更有说服力,是研究广济文化的一篇力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8 01:55 , Processed in 0.0792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