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70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街谈巷议] 红安县经济开发区跨越发展纪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3 17:4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红安县经济开发区跨越发展纪略 
 
    隆冬时节,寒风呼啸。红安县经济开发区新型产业园里,却涌动着建设的热浪。

    12月16日,是该园“2周岁”生日。当天,总投资200亿元的汽车配件产业城展示中心正式奠基;总投资200亿元的融园家具产业城里,湖北千川门窗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投产;武汉鑫固久技术装备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签约。  
    依托新型产业园的快速发展,该县吹响了建设千亿园区的集结号,誓把产业园打造成一座千亿元产值的工业新城。  
    曾经的一座座荒山,何以在短短两年时间,挺起了该县工业经济的脊梁?其内在驱动力是什么?巨变的力量缘于何处?近日,笔者走进新型产业园,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规划点石成金  
    如果说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的引擎,那么产业园就是承载项目飞机场。红安决策者审时度势,科学谋划。  
    2010年,伴随武麻高速公路的开通,红安到武汉的距离由过去3小时车程缩短为1小时。  
    红安南部,与武汉越来越近,区位优势开始显现。  
    2010年12月16日,红安县先人一着,不等不靠,宣布新型产业园在南部的觅儿寺镇正式动工。  
    从那天起,劈开贫瘠红土薄覆的麻石窠和高低起伏的荒坡,一眼望不到边的新园区,在武麻高速公路红安出口处大手笔铺开。  
    产业园的定位为县南新城、武汉城市圈核心区,与县城城东机械产业园、城西食品产业园遥相呼应。红安县高标准规划了与之配套的医院、学校、自来水厂、公租房、企业服务中心……  红安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刘小平介绍,为了建好园区,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产城融合、园城同建,工业主导、三产协调,集群发展、多业支撑”的园区发展思路,决定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把红安经济开发区新型产业园打造成“红安新型工业区、南部新城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国家级工业园区”的园区奋斗目标。
    高起点的规划,奠定了产业园的高品质。仅6项规划,就投入资金2500万元。
    建设强力推进
    项目纷至沓来,这是红安新型产业园令人称奇的地方。
    新时期的红安精神或许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为让红安和平家居产业新城项目早日奠基,工程技术人员只用两天就平整了2000平方米的土地。湖北电网重点建设项目110千伏输变电站只用一天的准备时间就如期动工。引自木兰湖自来水厂的管网,仅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完成了青苗补偿、土地协调、打桩划线工程。
    今年国庆、中秋两节期间,新型产业园内3000多名工人、800多台机器在“五加二”和“白加黑”中推进工作进度。
    两年来,红安新型产业园和融园家具产业园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6亿元,建成了67公里的“三纵六横”园区路网;建设了46公里的“五网”;铺设了40公里的园区主供水管网;整治了7.3公里长的河道;安装园区路灯615盏;架设园区供电线路60公里;增加用电负荷7.5万千伏;完成绿化面积10.5万平方米。
    截至目前,基本形成了园区水、电、路、通信畅通的20平方公里的框架,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跟进,22个社会服务配套项目全面开工。
    红安在实践中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办法:为了加快项目进度,该县创新干部“六考”干部管理体制,出台了工作“四化”法(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成果化),对干部不作为、慢作为进行四全问责(岗位履职全席位问责、服务中心全方位问责、时序进度全过程问责、责任目标全考核问责),持续掀起干事创业的高潮。
    创新招商机制
    千商云集,项目扎堆,一度“宁静”的红安仿佛从沉睡中醒来。
    如果说招项目是招商的第一层次,那么招产业则是招商的第二层次,通过引进产业链,红安实现招商质的飞跃。
    怎样招产业?红安创新招商机制,实行“以商招商”:充分发挥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集群招商,以商引商。
    县委书记、县长余学武说,我们认真研究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对过去那种零打碎敲的招商方式进行了总结和反思,认识到政府不是万能的,只有集群发展、多业支撑才是今后招商引资的方向。弱化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强化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让他们走向前台。政府只专门做好一件事——搭建良好的创业平台。
    经济规律证明,只有集群发展,产业才有生命力。无论从产品上下配套、节省物流成本、抵御市场风险等各方面,集群发展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个采用以商招商模式的融园家具园,总投资超百亿元,按照链接、扎堆模式,用市场手段,迅速引进千川木业、双虎家具等70家企业。
    今年4月25日,红安一次性签约引进4个产业集群和4个重点企业,签约资金高达180亿元。
    中红机电高科园、电力成套设备园、新型材料加工园先后聚沙成塔,形成产业集群。
    实行集群招商,链式发展,招商引资的“葡萄串”效应产生了:
    湖北融园家具产业城项目,总投资200亿元,总规划面积20000亩,着力打造国家级中国中部家具之都。整个项目分三期建设,建成投产后可形成300-500亿元产能,能带动10万人就业。
    湖北振鑫物流项目,总投入18亿元,总规划面积2000亩,总建筑面积210万m2,计划建设铁路专线,打造华中物流大市场,以金属加工、仓储管理、物流配送、金融服务于一体,项目建成后可形成80万吨生产能力,年产销50亿元,税收5000万元。
    中国红安和平家居工业园项目,总投资200亿元,总规划面积20000亩,以民用家居用品为主,建设工业新城、商业新城、新技术产业园。
    中国中部轻纺服装之都项目,总规划面积11000亩,计划投入资金100亿元,项目分三期建设,计划引进30-40家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1000家中小企业以及3000家小微企业、产销过千亿元。
    经凯模塑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4亿元,总规划面积1000亩,分别建设情景商业街、模塑制造、研发等项目,建成后可入驻60家企业,年产销30-50亿元,税收5亿元。
    中红宏基伟业产业集群,计划总投资40亿元,规划总用地3000亩,用五年时间分三期建设。完成招商达产后,年产值200亿元,年可创税收8-10亿元。
    知音动漫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6亿元,规划占地7500亩,以动漫文化、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度假为主,年可实现收入2亿元左右,税收2000万元。
    中国红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项目,总投资560亿元,拟建红安县武汉理工大学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及红安县汽车零部件工业技术研究院,通过5-8年努力,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成全国一流的国际汽车及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形成1400亿元产销能力,创税100亿元以上。
    截至目前,该县开发区协议投资额达1150亿元。红安之“火”搅热了大别山,当年的红土地,如今着实变成了一片热土。
    做优发展环境
    11月21日,红安县纠风办在该县新型产业园现场督办规划局、住建局等21家单位的服务质效,力促落户项目快开工,快投产。
    该县把开发区作为县域经济的“特区”来重点打造,五个“创新”让开发商对该县的发展环境竖起大拇指。
    创新园区行政管理体制。该县赋予了开发区党委、管委会行使园区内党务及经济、行政等工作的管理权限,按照“小机构、大服务、高效率”的原则,在园区建立精干、统一、高效的管理机构,实行“一站式”封闭管理。将开发区管委会现下设的“一室两部”改设为“一办三局”,即综合办公室、招商服务局、规划建设局、经济发展局。具体负责园区的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经济管理和企业服务等工作。
    创新园区的行政审批机制。该县赋予园区“一办三局”行使县直办局的管理职能,按照行政规章和法定程序,对有关县级审批事项,由园区管委会审批后,送县直相关部门备案;对县级以上审批事项,由园区管委会提出意见后,县直相关部门负责转报、上报。县直部门通过权限下放、授权、委派(设立工作分局)、代办等方式,落实好园区的管理权限。同时在园区设立企业投资服务中心,真正实行服务企业“三零”承诺。
    创新园区的投融资机制。按照“政府领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组建园区投资公司;规划好政府预留地块、垄断好土地一级市场,捆绑打包,增强公司融资、偿债能力;适时实施商业开发,增强园区造血功能;灵活运用BT、BOT模式、合作开发、土地置换等多种形式,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项目建设。
    创新园区的招商引资机制。开展团队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节会招商。全县组建13个招商团队,紧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军工企业、国有企业,着力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入驻园区。
    创新园区征地拆迁工作机制。按照“连片征地、整体拆迁、先征后用、先建后拆”的原则搞好征拆工作,推行“五最”模式把拆迁还建与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把征地与保障失地农民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做到“和谐拆迁、和谐发展”。
    一股创新潮、建设潮和发展潮在红土地上涌动。开发区日益昂起龙头,拉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截至今年10月,该县开发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84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0亿元,固定资产投入达到7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2%、43%和48%,成为该县经济总量最大、经济要素最活跃、投资最具潜力的区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7:54:13 | 只看该作者

大别山试验区红安集群招商催生“增长级”

时间: 2012-09-11 10:39:29 来源: 新华网湖北频道


    新华网湖北频道9月11日电(通讯员毛红平 记者方政军)大别山试验区红安县组成26个招商团队,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成功引进项目117个,协议投资额415.5亿元,计划新建厂房342.2万平方米,项目全部建成后,预期产值741.6亿元,预期税收44.22亿元。

    今年以来,该县招商团队通过抱团发展,以商招商,集群招商,全县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已达33个,协议投资额301.5亿元,拟新建厂房200万平方米,预期产值480亿元,预期税收29亿元。招商引资工作和项目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们要坚持发展思路不变,主题不变,目标任务不变,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不变,全体干部要抱团发展,眼光要盯住“主战场”,全力提升“增长级”,奋力实现红安科学发展、跨域发展。” 8月27日,红安县人民政府县长余学武在新型产业园建设专题会议上这样说。 记者在红安新型产业园了解到,该县新型产业园指挥部和20多个部门负责人一直战斗在园区建设一线,集招商、建平台、护商于一体,园区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别山试验区新型产业园是实现红安科学发展、跨域式发展的大平台,也是该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更是考验干部的“主战场”,2011年来,该县党员干部通过传承“红安精神”来演绎红安速度,奋力推进园区建设,他们组成26个招商团队,他们坚定目标不动摇,投资额度、厂房面积、动工企业个数,投产的个数,这些硬指标,自我加压、负重前行,迅速掀起重大工程建设热潮。

    刚进入金秋时节的9月1日,红安县招商引资工作再传捷报,该县26个招商团队通过与入驻企业零距离对接,成功与湖北东川集团签下总投资达100亿元的中部轻纺服装之都产业集群项目。双方将致力于把红安打造成中国中部轻纺服装之都。创新机制造磁场,集群招商结硕果。

    红安新型产业园第一家投产的恋采依制衣有限公司老总张爱虎从产业园一开始建设起,他就见证了这里的变化:“首先看面貌,园区从荒芜之地到现代化雏形,从过去没有多少人烟到现在初现一个新型城市的生机……”如今,他除了管好自己企业外,他还多次介绍他的10多个老板、同事到红安来投资兴业。

    近年来,红安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李鸿忠提出的“产业第一, 企业家老大”理念,明确了大园区、大项目、大产业的强烈发展意识,通过勇闯后发赶超新路,探索了以商招商,集群发展的“妙招”。

    今年,该县干群紧扣集群招商的理念不动摇,5个产业集群项目又纷至沓来,投资100亿元的和平家居产业新城项目,致力于打造国内外知名家居科研、制造、营销产业集群,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税收10亿元的规模;总投资60亿元的融园家具产业城扩规项目;总投资16亿元的知音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中红服装产业园项目和投资100亿元的中国中部轻纺服装之都项目。

    红安县委书记吴海涛、县长余学武认为,政府和招商团队只有抱团招商,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解决企业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实现客户资源的最佳配置,才能引来企业的投资。他们表示,省委书记李鸿忠为了鼓励革命老区的干部群众,在黄冈市召开的三级干部大会上,鼓励红安“是黄冈市跨越发展的代表作”,所以老区人民也是欢心鼓舞,热情很高。我们丝毫不敢懈怠。我们一定要秉承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红安精神,提高招商质效。

    县长余学武说,红安县将谨记省委给红安提出的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目标,切实提高招商质效,力求让各位投资者创业在红安、满意在红安、发展在红安。

    (编辑:彭湘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7:59:25 | 只看该作者
打大别山试验区牌 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红安创新招商模式喜收集群化之果

    本报讯 记者袁桥胡丹 通讯员杨柳报道:以商招商,专业龙头市场招商,红安县走出了一条“快捷高效”的招商引资之路。4月25日,该县一次签约引进4个产业集群和4个重点企业,签约资金高达180亿元,创下了目前县市招商引资“单笔”最高纪录。这是该县创新招商引资手段,快步推进工业化进程的生动实践。

    红安集老区、贫困地区、优抚集中区、资源匮乏区为一体,本身没有工业基础,农业县情比较突出。县委、县政府在把红安置于不同区域中进行比较中,明晰了大园区、大项目、大产业的强烈发展意识,转变小步快跑的求稳观念,决心开拓一条后发赶超的路子。

    在高标准编制了新型产业园18.85平方公里总体规划、10平方公里起步区控规、觅儿和八里镇区发展规划、凉亭新村重建规划、融园家具产业园13.31平方公里总体规划等6项规划后,2010年12月16日,红安县大框架拉开新型产业园区建设。8个月后,园区一期工程完工,开始招商。

    首个采用以商招商模式的融园家具园,带来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招商成效。政府负责完成基建后,融园集团按照产业集群链接、扎堆发展的规律,用“中国中部最大的家具产业园”这个主题,用市场手段,迅速引进千川木业、双虎家具、嘉聚宝森工等企业。到目前为止,前来对接产业链的家具企业已达70家。

    按照以商招商思路,红安进一步拓展出政府主导式招商、行业招商、专业龙头市场招商等衍伸模式,中红机电高科园、电力成套设备园、新型材料加工园先后聚沙成塔,形成产业集群。

    投资50亿元的汉派红城服装产业城项目,定位于打造中国服装产业集群总部(CCD),项目计划引进服装及配套企业1000家左右,项目全部建设成,可实现年产值600亿元,税收30亿元。

    “红安本来没有资源优势,但我们抓住老区独特的政治优势、大别山试验区观念优势、便捷的交通优势后,我们就具备了后发赶超的基础,随着集群的壮大,这种优势愈来愈明显”。红安县委书记吴海涛告诉记者。

    正是以商招商的磁吸效应,红安县在不到两年时间里,招引产业集群项目达到9个。到目前,开发区落户企业达120家,协议投资总额495亿元。新建成厂房52万平方米,是建国以来该县企业厂房面积的总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8:02:22 | 只看该作者
俺武穴也搞几个叫得响的产业集群出来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8 07:32 , Processed in 0.06723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