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9439|回复: 5

广州的名胜古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9 17: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越秀山

    位于广东广州市北面,以有越王台故址得名。东晋时即为道教名山,建有道观三元宫。宫内有求龙仙井,传说即晋时鲍姑井。鲍姑是东晋南海太守鲍靓之女、名道葛洪之妻,善针灸,为世人称道,此井即为纪念她而得名。宋以后,道教益盛,宫址扩大,并在山腰另建道观,今越秀楼即为故址。明永乐年间都指挥使花英在山顶建观音阁,此山又称“观音山”。西边有一山岗,名曰“五羊山”。因岗顶矗立一座 11 米的五羊石像而得名。传说周夷王时,有五个仙人,骑着五只口衔谷穗的羊降临楚庭(广州古名),把谷穗赠给好人,并祝好人永无饥荒,言毕隐去,羊化为石。五羊石像就是根据这个传说而创作的,并被视为广州市徽。现越秀山已建成有湖泊、电影场、体育场、溜冰场、花坛喷水池、花卉展览馆和许多亭台楼榭,面积 92.8 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大公园。



    镇海楼

    镇海楼又名五层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侯朱亮兴建,是广州现存最完好.最具气势.最富民主特色的古建筑。位于广州越秀山上,属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楼高25米,呈长方形,阔31米,深16米。下面两层围墙用红砂岩条石砌造,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有复檐5层,绿琉璃瓦覆盖,饰有石湾彩釉鳌鱼花脊,朱墙绿瓦,巍峨壮观,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镇海楼气宇非凡,古今曾以“镇海层楼”、“越秀远眺”和“越秀层楼”先后列为“羊城八景”之一。



    六榕寺

    六榕寺和花塔在朝阳北路,广州著名的佛教古寺。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广州著名的古迹之一。
公元537年,南朝梁武帝萧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信佛君主)的母舅昙裕法师从柬埔寨求得舍利(佛骨)来到广州。广州刺史萧裕为了迎接这一佛教之宝,特地在这里创造“宝庄严寺”。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重修时,该寺僧人供奉佛教禅宗六祖慧能,以修净业,遂改名为净慧寺。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于宋元符三年(1100年)路经广州时到此游览,看见寺内有古榕树六棵,便题书“六榕”二字。明代称六榕寺,并沿袭至今。
    花塔在六榕寺内,原名宝庄严寺舍利塔。该塔是与六榕寺同时兴建的,但原塔已于公元十世纪时被火焚毁。1931年重修时在内部用钢筋水泥加固。现塔高57米,八角九级,里面十七层,沿梯级登至塔顶,可俯瞰全市景色。塔的外形华丽壮观,檐角都悬挂吊钟,整个塔好像是花朵叠成的一根花柱,塔顶好似长在最高一朵花上的花蕊心。所以人们一般叫它为“花塔”。




    光孝寺





    光孝寺位于广州人民公园之北,占地三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广州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一说,此话虽未必正确,但该寺是广东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该寺始建于三国,寺名屡变,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而定今名。唐代仪凤元年(676)高僧慧能在寺中戒坛前菩提树下受戒,开辟佛教南宗,被称为“禅宗六祖”,为该寺增添了不朽的光彩。此后殿宇日多,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陈家祠

    光绪十四年(1888年)筹建,光绪十二年(1894年)建成,历时七年。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因接受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应科举考试时居住,又称陈氏书院。
因祠堂落成后,一直作为陈姓子弟读书办学的地方,故又称陈氏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
    民间期间,这里先后为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和聚贤中学。
    1950年设立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
    1957年,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维修管理。
    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
    196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由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组艺术建筑在文物部门的保护管理之下,得以发扬光大,供国内外人士观摩鉴赏。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门前有开阔的广场,设有前、后、东、西四院,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建筑外围有青砖围墙,形成一座外封闭内开放的建筑群体,是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式建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7: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仙观

  位于惠福西路,明洪武十年(1377年)建成,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周夷王时,有五位仙人骑着口含谷穗的五头羊飞临广州,把谷穗赠给广州人,祝愿广州永无饥荒,言毕仙人腾空而去,羊化为石,故广州又叫羊城、穗城。人们为了纪念五位仙人,建造了五仙观,塑五仙骑羊像,奉祀观内。五仙观坐北朝南,依地势而建,原有照壁、牌坊、山门、中殿、后殿,两侧还有东西斋房、三元殿、廊庑等,现仅存头门、后殿和东西斋房部分旧建筑。头门上石匾有清同治十年(1871年)由文渊阁大学士、两广总督瑞麟书写的“五仙古观”4个大字。后殿是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琉璃鳌鱼宝珠瓦脊,立面造型比例适度,保留有早期建筑的遗风,是广州市保存较好的明代木构架建筑。五仙观还保留有宋代至清代的碑刻14块,石麒麟一对。原有五仙塑像,年幼的在中间,手里拿着稻穗,年长的四位在左右,手里分别拿着黍、稷等谷穗。
  五仙像下面的五头羊,大小相交,毛色斑驳。
  行往后殿东侧,可见裸露的红砂岩层上面有一巨大的脚印状凹穴,古人以为是仙人足迹。其实在晋代以前,这里还是江边,人称“坡山古渡头”,凹穴是古时珠江洪水期的急流冲蚀而成的。明清两代,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







  清真先贤古墓


  位於市区北缘桂花岗。传说1300年前,Islam教始祖Mohammed派其母舅艾比·宛葛士到广州传教,死后葬於此地,这座阿拉伯式陵墓,中空外圆,有门可入,在内诵经,声音迥响,故有响坟之称。






  石室


  石室坐落于广州市中心的一德路, 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特色的一间大教堂,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始建于1863年,历时25年,于1888年建成,耗费40万法郎。教堂总建筑面积为2754平方米,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由于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砌造,所以又称之为“石室”或“石室耶稣圣心堂”、“石室天主教堂”。







  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是中国古代人民祭海的场所,坐落在广州黄埔区庙头村,是我国古代东南西北四大海神庙中唯一留存下来的建筑遗物,也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的一处重要史迹。它创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

  南海神庙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庙宇宏伟深广,在“海不扬波”石牌坊内,庙横阔22丈,纵深32丈,立体建筑五进,依次为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和后殿。仪门两侧有复廊,大殿前有东西两廊,均为清代以来重建的。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庙中举行祭典,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碑刻,故神庙又有“南方碑林”之称。南海神庙内留存的文物除石刻外,还有铜鼓、南海神玉玺、铁钟等。此外,波罗树、红豆树、木棉树等古树名木参天,也为神庙添色不少。

  浴日亭是自古以来旅游者观看海上日出的好地方,宋代羊城八景之一的“扶胥浴日”即指此处。千百年来,虽海岸线逐渐地南移,浴日亭周围也变成了一片滩岸,但登亭远眺,仍可一览山海胜景。现在的浴日亭为1953年重建。亭呈八角形,两级飞檐,翼然如雄鹰展翅。亭内有诗人苏轼《浴日亭》诗碑和明代广东名学者陈白沙步东坡原韵题诗的石刻,全碑以茅龙笔草书,极尽豪雄洒脱而自然的气派。







  七星岗古海岸遗址

  【七星岗古海岸遗址】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石榴岗。在大片裸露的红色岩系砾岩前面连着一片宽敞的海平台,石崖下部有一连串半米深的浪蚀洞,使上部额状突出。是五六千年前海浪拍击冲蚀而成的遗址,包括海蚀崖、海蚀洞穴和海蚀平台,说明当时南海海岸就在这里。岗前的大片农田绿野原是汪洋一片,而今海岸已向后退了约 100公里。这是我国地理学家吴尚时教授于1937年5月14日发现的,是广州地区历经沧桑的证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7: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仙观

  位于惠福西路,明洪武十年(1377年)建成,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周夷王时,有五位仙人骑着口含谷穗的五头羊飞临广州,把谷穗赠给广州人,祝愿广州永无饥荒,言毕仙人腾空而去,羊化为石,故广州又叫羊城、穗城。人们为了纪念五位仙人,建造了五仙观,塑五仙骑羊像,奉祀观内。五仙观坐北朝南,依地势而建,原有照壁、牌坊、山门、中殿、后殿,两侧还有东西斋房、三元殿、廊庑等,现仅存头门、后殿和东西斋房部分旧建筑。头门上石匾有清同治十年(1871年)由文渊阁大学士、两广总督瑞麟书写的“五仙古观”4个大字。后殿是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琉璃鳌鱼宝珠瓦脊,立面造型比例适度,保留有早期建筑的遗风,是广州市保存较好的明代木构架建筑。五仙观还保留有宋代至清代的碑刻14块,石麒麟一对。原有五仙塑像,年幼的在中间,手里拿着稻穗,年长的四位在左右,手里分别拿着黍、稷等谷穗。
  五仙像下面的五头羊,大小相交,毛色斑驳。
  行往后殿东侧,可见裸露的红砂岩层上面有一巨大的脚印状凹穴,古人以为是仙人足迹。其实在晋代以前,这里还是江边,人称“坡山古渡头”,凹穴是古时珠江洪水期的急流冲蚀而成的。明清两代,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







  清真先贤古墓


  位於市区北缘桂花岗。传说1300年前,Islam教始祖Mohammed派其母舅艾比·宛葛士到广州传教,死后葬於此地,这座阿拉伯式陵墓,中空外圆,有门可入,在内诵经,声音迥响,故有响坟之称。






  石室


  石室坐落于广州市中心的一德路, 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特色的一间大教堂,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始建于1863年,历时25年,于1888年建成,耗费40万法郎。教堂总建筑面积为2754平方米,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由于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砌造,所以又称之为“石室”或“石室耶稣圣心堂”、“石室天主教堂”。







  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是中国古代人民祭海的场所,坐落在广州黄埔区庙头村,是我国古代东南西北四大海神庙中唯一留存下来的建筑遗物,也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的一处重要史迹。它创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

  南海神庙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庙宇宏伟深广,在“海不扬波”石牌坊内,庙横阔22丈,纵深32丈,立体建筑五进,依次为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和后殿。仪门两侧有复廊,大殿前有东西两廊,均为清代以来重建的。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庙中举行祭典,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碑刻,故神庙又有“南方碑林”之称。南海神庙内留存的文物除石刻外,还有铜鼓、南海神玉玺、铁钟等。此外,波罗树、红豆树、木棉树等古树名木参天,也为神庙添色不少。

  浴日亭是自古以来旅游者观看海上日出的好地方,宋代羊城八景之一的“扶胥浴日”即指此处。千百年来,虽海岸线逐渐地南移,浴日亭周围也变成了一片滩岸,但登亭远眺,仍可一览山海胜景。现在的浴日亭为1953年重建。亭呈八角形,两级飞檐,翼然如雄鹰展翅。亭内有诗人苏轼《浴日亭》诗碑和明代广东名学者陈白沙步东坡原韵题诗的石刻,全碑以茅龙笔草书,极尽豪雄洒脱而自然的气派。







  七星岗古海岸遗址

  【七星岗古海岸遗址】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石榴岗。在大片裸露的红色岩系砾岩前面连着一片宽敞的海平台,石崖下部有一连串半米深的浪蚀洞,使上部额状突出。是五六千年前海浪拍击冲蚀而成的遗址,包括海蚀崖、海蚀洞穴和海蚀平台,说明当时南海海岸就在这里。岗前的大片农田绿野原是汪洋一片,而今海岸已向后退了约 100公里。这是我国地理学家吴尚时教授于1937年5月14日发现的,是广州地区历经沧桑的证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7: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秦代造船工场遗址
   【秦代造船工场遗址】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1974年考古发掘。原为造船工场,建造在灰黑色的沉积粘土层上。汉代以来堆积形成一片东西长约300米的坡地。船台区有3个呈东西走向平行排列的造船台,1号船台在南,长度估计在 100米以上;2号和3号船台,因被楼房压着,未有开揭。遗址出土有秦半两钱、汉初半两钱、秦汉瓦当及西汉初年陶器等物。这处造船遗址始建于秦始皇统一岭南时期,至西汉初的文、景期间废弃。这处造船工场的巨大规模、造船木材的选择及船台的结构形式等都充分表明2000多年前广州造船技术和造船生产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





  南越王陵墓

   【南越王陵墓】位于广州市解放北路象岗山。是南越国第二代国王"文帝"的陵墓,距今有2100多年历史。1983年发现。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随葬品最多的一座西汉前期彩绘壁画石室墓。墓中除发现15个殉人外,还出土珍贵文物 1000余件(套)。它对研究秦汉年间岭南地区的开发、城市发展、南越国历史都具有重要价值。墓地现已建成"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越王井

   【越王井】位于广州市应元路。又名九眼井。相传为南越王赵佗所凿。其水重而味甘,赵佗饮此水,肌体润泽,年有百岁,视听不衰。传说赵佗曾投金杯于井,结果从石门得到此杯,谓此井与石门相通。南汉主曾独占此井,称玉龙泉,禁止百姓汲水。宋番禺县令丁柏桂加九孔石井盖,可同时从各孔汲水,不相抵触。至清代,平南王府独霸此井达10年之久,在井四周建围墙,派兵把守。现越王井九孔井盖残石尚存,井身全部石砌,直径21米,井底淤积,深仅7米,有"九眼古井"石碑。





  贪泉碑
   【贪泉碑】位于广州西郊石门。相传凡南下官吏在石门饮了泉水,便起贪念,因而广州官风贪酷。东晋元兴初年(402~404),吴隐之为广州刺史,当他前来广州赴任时,途径石门,特意掬饮贪泉,自信不能改变自己的廉洁操守,并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纵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广州任上,生活俭朴,任满乘舟北归,行囊中没有多余资产。其妻刘氏携带沉香一斤,吴隐之发现后,命投入水中。后世追慕其廉洁,称石门下游沙洲为沉香浦。后人在贪泉建碑,以警贪官污吏。现碑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郡人右布政使李凤等重刻,1963年移置广州博物馆碑廊。


  华林寺

   【华林寺】位于广州市下九路。前身是西来庵。南朝梁大通元年(527),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渡海来中国传教,首先在今广州西关下九路附近登陆,并在登陆处建西来庵,距今已有1400多年。由于菩提达摩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人们把他最初登陆的地方叫西来初地。清顺治十一年(1654),西来庵扩建,改名为华林寺,寺内僧侣云集,成为当时广州佛教五大丛林之一。道光末年,建五百罗汉堂,罗汉体形逼真,姿态各异,喜怒不一。其间还塑有马可·波罗像。此外,在罗汉堂中央还有一座用1000多斤铜铸成的高4米的阿育王塔,是珍贵的文物之一。五百罗汉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现已修复。




  岭南第一楼

   【岭南第一楼】位于广州市惠福西路五仙观后。又名禁钟楼,是一座城楼式建筑。明洪武七年(1374)行省参知政事汪广洋建。通高约17米。上层为四面开敞的木构建筑,平面呈长方形,梁架粗大。现脊檩底部尚有"大清乾隆岁次戊申年冬季吉旦""募化重建立"楷书金字。金柱及础石较为简洁雄浑,有侧脚,具有明代遗风。钟楼下层红砂岩砌筑,为明代遗构。钟楼上悬挂着一口重约5吨的明代青铜大钟,钟底下以方形竖井下通门洞,形成一个巨大的共鸣器。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可以使钟声洪亮,声闻十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7: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赤岗塔

   【赤岗塔】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建于明代。为楼阁式青砖塔,平面为八角形,内膛八角直井式。外观9级,内分17层,高50余米,首层直径125米,壁厚38米,辟3门。塔基座平面为八角形,每边长55米,高1米,红砂岩垒砌,基面原为灰色斑岩铺砌。塔基八角均镶有16、17世纪西方人形象的托塔力士,是广州明代石雕佳作,也是研究明代对外交往的实物资料。








  石井桥

   【石井桥】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石井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遗迹。桥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长68米,宽38米,为6墩梁式石桥。桥的两旁有石栏,两端原各建一亭。西亭已拆毁,东亭仍在。亭为歇山顶,绿琉璃瓦脊。桥西头有"道光岁次辛卯"纪年石刻。西侧还有"好进仙人履,能通驷马车"一副石刻对联。此桥是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清咸丰六年(1856)九月英国以"亚罗"号船事件为借口,于23日派出军舰炮轰广州城,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次年正月,法国与英国组成侵略联军,炮轰广州。现在石井桥石栏板上,仍留有当时侵略军炮击的弹洞。







  馀荫山房

   【馀荫山房】位于广州番禺市南村镇。是广东清代四大名园(可园、梁园、清晖园、馀荫山房)之一,始建于同治三年(1864)。该园吸收苏杭庭院建筑艺术特点,是运用几何图形组织景物空间的典型。有主体建筑4座,以游廊式拱桥把园内空间分隔成东西两半。西有石砌河池,池北有深柳堂,池南有临池别馆,建筑细部装饰玲珑剔透。东半部则有八角池,玲珑水榭,掩映在绿荫池水中。园内亭、台、池、馆均借助游廊、拱桥、花径、假山、围墙与绿荫如盖的高树穿插配置,虚实呼应。构成起伏曲折、四环幽深、隐小若大的庭院结构。门联"馀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描绘出该园的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8 22: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去过两个地方,其它都没有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1 07:26 , Processed in 0.05147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