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75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故乡河岸,消失的那片乌桕林(散文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8 10:5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作者/烟雨
  每至行走在故乡通往原峡江中学的路上,总有一种莫名的惆怅与落寞。是与时俱进的嬗变,还是浪淘俱尽的湮灭,在心中久久徘徊、如骨鲠在喉的纠结;恰似江心的迷蒙烟霭,笼罩整个心胸。小镇中的城南、城中和城西,是一幅再现市井乡俗气息的百态生活,沿着城东迤逦柔和韵味的河道徐徐展来,布满至沧桑的小镇南北和横街街道;巷道幽深地镌刻着岁月侵蚀的雕梁画阁,哪怕是斑驳的旧迹,都永远透彻着古镇雄风。而城北有着江南独俱水天一色,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是一块远离喧嚣市井的净土。
  说到城北,就不得不说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观澜书院、周瑜庙,成子洲、铁雷山连成一片景色旖旎,惟城北它是古峡江十景之一的老枫凝紫、蔓草拖烟、静听牧笛渔歌的夕阳晚照仙境。还有河岸边那片烟瘴迷离的乌桕林,也与着观澜书院、周瑜庙一样的命运,消逝殆尽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曾经深邃眼眸的飞檐角上铜铃,如风干了所有的陈迹。那周瑜庙楼上近看花木扶疏,远眺江波汹涌,白云隐逸,群山争秀,千帆竞发的水墨,恐怕今生难以再现了。如今只有岿然不动的铁雷山和成子洲,依然是默默无闻地注视无语,感叹着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寂漠之殇。
  说起那片乌桕林,就像深幽僻静古巷走出的少妇,最勾人情怀深邃的幽静。也如一位款款多情的少女,在记忆深处走来,就像城北那座乾隆十七年所造的回龙桥,在轰隆声中铭刻于心中,仿佛就在昨天,记忆犹新的淡雅依旧。
  那片乌桕林紧挨着一弯如月的赣江,密密麻麻占有四五十亩地。河岸在线偶尔也夹有几株青翠灵秀超逸的杨柳,婀娜多姿有着呢喃情趣韵味。岸边也依稀地住着几位在水一方的渔家,它是船家一所天然的避风港,空旷河岸下常是渔民晒网补网的好场地。也是我家与学校的三点一线路途,每天四趟的必经之地。每至放学流连最多的林子,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儿时记忆。
  乌桕树多以歪脖伫立,也是我最爱爬的树。每逢春夏鸟儿产蛋之季,便是我们掏鸟巢之时。麻雀和乌鸦居多,有时也会得手掏上几只皮肤嫩红嫩红的,一点绒毛也没有,且头和眼睛大大的。手掌里的小鸟多以拼命地蠕动脆落身体,探伸着鸟头或者睁开黑豆般眼睛,嘴巴一撇一撇地叽叽喳喳,引来乌鸦在林子盘旋叫骂;麻雀嘛则是叽喳一阵略风而去,隐约传来一种骨肉失去的凄凉之泣。那时根本就还没有保护鸟类的认识,常捧着小鸟常在班上炫耀。暑假里结伴悠闲乌桕林里,扑蝉的悦趣和“知了”声起伏跌宕,如划破午夜的笛声始终缠绕,宛若春风得意地招惹劲,左邻右舍的小同学垂涎三尺的羡慕神态至今没能忘却。
  当然,我们有时也会趴在青青的草地上,眷抄作业。有时也会用柳枝编个草筐箍在头顶,和同学们打仗嬉闹的情节,也是颇多的。一张一弛彰显无遗,呈现我玲珑少年的德性。那片乌桕林,它有时也是偷听女生议论男生的绝妙语林,有如黄鹂鸣啭枝头的断断续续;更似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笑语残的意境。这里有起伏的风景,四季变幻莫测的迷漓。
  乌桕多在暮春抽惠发芽,记忆里的乌桕开着一种淡淡弱小黄花,没有一丝清香,似乎带有远离红尘的青幽。而到晚秋后的乌桕,则会是另外一种迷离色彩。在苍郁碧翠中变幻,由淡黄略红、略黄瞅见金黄,继而微红成浅紫、深紫略带玫红的姹紫嫣红,总之是那么地殷红色彩斑斓。那种“巾子峰头乌桕树,微霜未落已先红”的绚丽,一切都在疼痛中悄悄地蜕变;婉约一片“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暮江天远。到了冬季的乌桕林,还是同学们的绿色银行。我们会腾空书包,三三两两地去采摘桕籽卖钱,虽是几分一斤,但满满的书包也能卖上几毛钱的愉悦,常在换些小人书和满足一下喉咙的欲望,如同日月滑过指间,仿佛要把那段记忆淡忘,了无踪迹。
  乌桕林的最爱还是雾蒙纱弥的冬季,清澈的赣江常氤氲着蝉翼似的霭雾,穿插着起早卖鲜的渔夫,那声音时断时续隐约传来,踏过这片乌桕林游离街市。是啊,这片土地上有过许多的回忆和往事,如今却找不到林子风韵的半点痕迹,或荡过的飘渺烟雨与晚景了。忽然间又想起了早早等候渔船归来的日子。那时每至端午前后的我,则会按照父亲的吩咐,去赣江旁的乌桕林买上一条鲥鱼打打牙祭。当然有时也去南门,但最多的还是在乌桕林边候,渔家归来出水的满仓鲥鱼,拎上几毛钱一斤鲥鱼小跑回家打打牙祭,母亲三下两除二清洗,烹饪细嫩鲜美可口的鲥鱼,那种齿颊有余香的回味,至今叫人难以忘怀。当地还有许多人不喜鲥鱼,颇多是厌弃丝骨多、出水易臭等。可惜是如今的峡江,鲥不再来了。
  乌桕林的最爱也是坐看云起之时,风帆云过,与成子洲遥遥相望,碧草水连天的遐想。沉醉在江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天长一色的岁月。那里有我儿时的梦想,当幼稚后的天真,如蝉蜕一样从我身上消褪的时候,眼前的景象已经变得遥远模糊,在心里隐隐作痛。曾经那片温馨过的乐园、阳光惬意下的乌桕林,早已荡然无存了。代替它的是一排排的建筑物,那片消失的乌桕林,是否会在心中逐渐遗忘,甚至怀疑曾经装饰过的眼帘,不曾有过那道靓丽的景线,还是从来就不曾有过?......
  如同岁月里的纤夫,消失在河岸在线一样。他们不再迈着沉重脚步、挣扎在生存的边缘。但远去的纤夫号子,宛如九天之籁仍在耳畔响起。那赤裸身躯老在眼前晃动,那一副副沧桑镌刻脸孔永远印在脑海,在一弯碧水的乌桕林前,留下了蹚水跋涉痕迹,尽管潮起潮落淹没与岁月,但在我心中凝固着岁月侵蚀下的坚毅和沉重。
  故乡河岸上,消逝的那道景线。虽在眼幕里消褪无影,但始终在脑海里积淀着怀念和追寻的重迭思绪,是风儿卷不走的情愫,留给我的那些记忆永远难以消逝;宛如星河里的星光熠熠生辉,在记忆的长河里不停的闪烁。
                                        2012.5.10写于深圳曼城
  通联:江西省峡江县巴邱镇巴邱北路35号302信箱烟雨收 邮政编码3314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6-8 11:08:17 | 只看该作者
 当然,我们有时也会趴在青青的草地上,眷抄作业。有时也会用柳枝编个草筐箍在头顶,和同学们打仗嬉闹的情节,也是颇多的。一张一弛彰显无遗,呈现我玲珑少年的德性。那片乌桕林,它有时也是偷听女生议论男生的绝妙语林,有如黄鹂鸣啭枝头的断断续续;更似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笑语残的意境。这里有起伏的风景,四季变幻莫测的迷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6-8 11:09:01 | 只看该作者
一股清新幽雅之气扑面而来,先生好文笔好韵致,欣赏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6-8 11:13:41 | 只看该作者
乌桕树多以歪脖伫立,也是我最爱爬的树。每逢春夏鸟儿产蛋之季,便是我们掏鸟巢之时。麻雀和乌鸦居多,有时也会得手掏上几只皮肤嫩红嫩红的,一点绒毛也没有,且头和眼睛大大的。手掌里的小鸟多以拼命地蠕动脆落身体,探伸着鸟头或者睁开黑豆般眼睛,嘴巴一撇一撇地叽叽喳喳,引来乌鸦在林子盘旋叫骂;麻雀嘛则是叽喳一阵略风而去,隐约传来一种骨肉失去的凄凉之泣。那时根本就还没有保护鸟类的认识,常捧着小鸟常在班上炫耀。暑假里结伴悠闲乌桕林里,扑蝉的悦趣和“知了”声起伏跌宕,如划破午夜的笛声始终缠绕,宛若春风得意地招惹劲,左邻右舍的小同学垂涎三尺的羡慕神态至今没能忘却。

——怀旧之美,细节之美,这个段落最佳,流畅自然的文字将我带入到乡野树林中去感悟大自然恬静的智慧,颇为宜人。我想起美国作家巴勒斯的《醒来的森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6-8 11:15:33 | 只看该作者
 巴勒斯并不是那种常见的身居闹市而心怀乡野的作家,他本身就是一个地道的乡野栖居者。他于1837年出生在纽约州卡茨基尔山区的一个农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写作,与他从小生长于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中有关。尽管后来他也离开家乡先后当过教师、专栏作家、演讲经纪人和政府职员,可真正令他倾心如一的事业是:体验自然,书写自然。于是,在他36岁那年,他辞去了工作,只身到哈德逊河西岸购置了一个果园农场,并在那里亲手修建了一间“河畔小屋”,两年后又在两英里之距的山间建盖了一间“山间石屋”。此后,在人生的最后48年间,他几乎都是在这两间乡野小屋中度过的。他始终自由自在地“过着农夫与作家的双重生活,用锄头和笔在土地和白纸上书写着他的心愿”。他一生的著作多达25部,多以关注鸟类、描述自然和记录乡野生活为主。

  《醒来的森林》是巴勒斯的第一部自然散文集,是一本“关于鸟的书”,但又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鸟的书。因为“它让我们享受到鸟语花香和大自然的清新优美,还有对原野与丛林的兴趣与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对待大自然的生活态度”。与其他描写和记录鸟类的许多作家所不同的是,巴勒斯对鸟的记录与描写并非只着眼于鸟本身,而是同时还对鸟的生存环境都加以充分关注。因此在巴勒斯的文字中,有“鸟”的出现也就有“林”的显现,有“林”的描绘也就有“鸟”的飞翔。诸如此类的“鸟”与“林”相互添彩和互为增色的“画面”充满了《醒来的森林》之中,并且最终构成了一个大地爱鸟人的心灵画卷。

  从自然中寻求精神之价值和生命之远景,这是巴勒斯留给后人最珍贵的遗产。它让我们日渐明白:最美好的希望并非去面对一条条宽阔的柏油马路,而是能够适时拥有一条条蜿蜒于林间的花香小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6-8 18:18:36 | 只看该作者
文彩斐然。我更羡慕的是,这种坐下来书写的宁静。
“最美好的希望并非去面对一条条宽阔的柏油马路,而是能够适时拥有一条条蜿蜒于林间的花香小径……”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5 16:25 , Processed in 0.03618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