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禅宗文化] 中国历史上的《高僧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28 21:3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中国历史上以《高僧传》命名的佛教典籍,共有以下四种:
  1.梁代慧皎所编之《高僧传》十四卷,又称《梁高僧传》,简称《梁传》、《皎传》;
  2.唐代道宣所编之《高僧传》三十卷,又称《续高僧传》或《唐高僧传》;
  3.宋代赞宁所编之《高僧传》三十卷,又称《宋高僧传》或《大宋高僧传》;
  4.明代如惺所编之《高僧传》八卷,又称《明高僧传》或《大明高僧传》。
  南京金陵刻经处,将以上分别编为《高僧传》初集、二集、三集、四集出版发行。 
  《梁高僧传》记载自东汉永平至梁代天监间著名僧人的传记。南朝梁代僧人慧皎(497~554)撰。慧皎,上虞人(今属浙江)。居会稽嘉祥寺。此书13卷,将所载僧人分为“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忘身”、“诵经”、“兴福”、“经师”和“唱导”等10类。他在序言中自称记了 257人事迹,“又傍出附见者二百余人”。卷末附有同时人王曼颖致慧皎书。对此书颇加称赞。梁代以后,唐代道宣撰《续高僧传》30卷,一称《唐高僧传》,宋代赞宁等撰《宋高僧传》30卷,明代如惺撰《大明高僧传》8卷,其体例大致依据梁传,合称《四朝高僧传》。
  《梁高僧传》对研究汉魏六朝文学有多方面的作用。首先,它记载了佛教传入中国及佛经翻译文学的情况,如卷二所载后秦僧鸠摩罗什对翻译文字的要求就常为后人所提及。其次,此书记载了许多文人和佛教僧侣的交往以及他们受佛教影响的情况,如支遁和孙绰、许询、王羲之等人的来往及慧远与谢灵运等人的关系。再次是此书在记述一些僧侣事迹时,也写到了他们的文学活动,如卷五竺道壹传记载了帛道猷赠他的诗,此诗写得清警流丽,而且可据此纠正《诗品》把帛道猷当作南齐人的错误。还有象“经师”部分记述佛教徒诵经声调问题,颇受研究者重视,认为与四声说的兴起有密切关系;“唱导”部分的总论叙述南朝佛教徒利用讲唱形式宣扬教义的情形,也经常被研究俗文学的学者引用。此外,书中还载有不少志怪小说及宗教故事,如史宗等故事,也常被唐代诗人当作典故使用。

《梁高僧传》通行的版本有《海山仙馆丛书》本等多种。

http://baike.baidu.com/view/1154508.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7 00:14 , Processed in 0.03282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