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554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穴资讯] 【人文武穴】怀念渐行渐远的武穴港东方红轮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5-16 10:29: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怀念渐行渐远的武穴港东方红轮船
                          
作者 刘永新   
      
   
对当代年轻人来说,东方红客轮可能太陌生了。然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回想起长江航线上的东方红客轮,则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亲切感。
    我小时候在武穴江边长大,我家至今还保留着一张东方红客轮旧船票。虽然再也不能搭乘这种客船,但我心里经常在怀念着曾经辉煌过的东方红客轮,我也了解了许多与东方红客轮船有关的历史。





    东方红三个字,既是船名,也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从上海到重庆之间,客轮大致分为两段:有从上海到汉口的,有从汉口到重庆的,也有从九江到汉口的小船叫“汉九班”。这些客轮早先都不叫“东方红”,一般的
以“江”字头或“民”字头命名为多,如江汉、江顺、江明、江亚、民主、民众、民俗。“文革”开始后,为了向毛主席献忠心,1966年11月,长江航运管理局下达文件,长江航运公司所属客货班轮不论大小,一律改为“东方红”加编号命名。东方红客轮在那一代人生活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乃至有时我们只说“我今天坐了东方红”,别人就知道你是在长江旅行了。1984年7月,长江轮船航运总公司决定对所属船舶启用新船名,所有“东方红”系列编号的客轮以江申、江芜、江汉、江渝,加编号命名,于是,东方红客轮船名完成了历史的使命,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我从小在江边听着轮船汽笛声长大。那一声声的汽笛声,在心中已经成为童年的一个符号,如今每当偶尔听到江上轮船汽笛声,仿佛带我回到童年。有道是:幼童喜闻汽笛响,少年心仪东方红;沧海桑田如云烟,梦回江河乘玉龙。
    记得小时候,我与小伙伴们放学之后,经常到江边轮船码头玩,看轮船停靠或经过,有时候东方红客轮刚好到达,我们通常却要跑到码头上看客人上下船,很羡慕从船上鱼贯而下的带着大包小包的形形色色的客人,仿佛是在欣赏一幅画面。有时候我和小伙伴在江边游泳,看见轮船经过,毫不害羞地赤裸着全身站在岸边的石阶梁上,冲着客轮大声喊叫。有时候,我们静静地目送轮船驶离,待到大船经过卷起巨浪时,便如同水饺下锅,扑向波涛,翻滚江水中云接浪,不知不觉中就随波逐浪的流向江中,真有点儿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感觉。待到精疲力尽时方才上岸,仰躺在柔和温暖的河滩上。有时跟随启航的轮船会追逐着拍岸的浪花;有时在岸上扶着栏杆看人头攒动码头上人群,听轮船启航时马达轰鸣和气笛呜呜,想象着有一天,带着我的梦也能坐一趟东方红轮船,载着我驶向远方。




    武穴是长江十大深水良港之一,航运开放比较早。从民国时期起武穴就是长江流域大码头。从长江下游进入湖北境内的客轮船,第一站就是在武穴港停靠,这也给江城带来了十分繁华和热闹。记忆中的港口码头,人来人往,商铺灯火通明,每到傍晚黄昏,金色的晚霞像点点碎金洒落在停泊轮船的港口上,把河岸的晚景装点得格外妖娆。码头的空地上也挤满了人。有等家人的,有接亲友的,也有等托运运货的。有旅客下船买些食物和当地土特产,又匆匆返回船上。但更多的是像我一样看热闹的人。一艘轮船上的旅客往往有长江沿线的各地人,大家一起在一条船上朝夕相处,南腔北调,一个港口融汇了整整一条江的文化。那些年在江上天天都有东方红客轮,每当我们看到如此漂亮的流线型的庞大船体,目睹奔流不息的江水,看江水百舟争流,如此美丽浪漫童趣的时光,在心中油然而生想起那首歌:“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我为自己能够生长在如此美妙的江城而感到自豪。




    时光荏苒,天遂人意。有一年夏天,我和家人一起真的乘坐上了曾经在岸边遥望的东方红轮船,有了第一次追逐自己心中的远方。
    当年乘船出行,人满为患。那年头交通十分不发达,出差到长江沿线的城市,乘坐东方红客轮是最好的选择,可说是一票难求,买四等舱船票要托关系,那时候最羡慕在港务局工作的职工,买船票要求助他们,除五等舱散席排队在窗口,四等舱以上的船票只能在港务局领导批条或政府机关通讯员带着盖有红头章的购票证明才能购票,买散席的购票人们在候船大厅内售票处的窗口,排着长长的队伍,买到票后,又从候船大厅里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鱼贯而出,有的拎着包裹,有的提着箱子,有的肩挑担子,有的怀抱着孩子,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挤向码头,纷纷踏上船舷,跨进客舱。






    记忆里的东方红客轮是一艘有五层客舱,身躯庞大,气势宏伟。那时候感觉沿江的房子不高,反而是客轮看起来要高一些,就像一栋在江面的高楼房,呜~呜~一声声低沉雄亢的汽笛拉响了,让人听了更有激动兴奋不已的感觉,汽笛声中,“东方红”缓缓驶离岸边,那情景真让我难忘,那好像不是船动,而是周围的景物在移动。当我第一脚踏上东方红客轮的甲板,还有些兴奋,随着那一声长长的气笛,客轮静静地驶出码头,我和船上的旅客一起涌向最上面一层船尾,吹着着徐徐江风,眺望江面,那孤帆远影,波光粼粼的江流,那偶尔露出脑袋和身子在江心打挺的江豚,那尾随轮船,借船行驶的气流在船尾的江面觅食的江鸥,望着那无尽头的江堤上的牧童,又是多么让人遐想闲思,长江客轮就像一座小城,大江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




        
    早期的东方红客轮是烧煤的,后来改为燃油。东方红客轮约七八十米长,船舱足有二十米宽,舱里面上下二排卧铺约有四十个铺位,但每间房几乎全占满了人。客轮上商业服务很丰富,可以为旅客提供各种服务,小卖部限时卖点零食饮料,土特产,或者花上几元钱在录相厅看电影,打游戏机等;有医务室、图书室、开水间、餐厅、厕所、浴室,客轮上还能收看到中央一台的电视,船上的播音员的声音比较标准。在船上吃饭不需要交粮票,这也是特别诱人的一件事。那时“为人民服务”是各行各业的宗旨,没有物欲横流的今天那么铜臭味,尽管当时物质没有现在丰富,但那些服务员为大家前后忙碌,抚老携幼,嘘寒问暖,送茶送水,真情相待,这一切温暖着我的内心,直到今天。





    岁月匆匆,时光悠悠。如今交通状况改变,飞机、高铁、动车、长途汽车等新成了交通主角,乘坐轮船的时代早上悄然远去,出门远行的交通已是十分便捷,再也不需要像蜗牛那样在水上漂流了,曾经辉煌一时的东方红客轮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尽管如此,我心中依旧怀念长江上的客轮,它承载着我的青春美好时光,乘坐轮船的回味始终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深处,毕竟轮船也曾给我们带来过方便和快乐。
                                                           2018年5月15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8-5-16 11:34:43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好想再坐一次四等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8-5-16 13:55:47 | 只看该作者
怀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8-5-18 14:21: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5-22 09:54:50 | 只看该作者
文章里居然有我工作过的江汉2号的船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5-22 16:32:24 | 只看该作者
当时改名的大客船:江峡号为东方红号、民主号为东方红一号、------、最后是荆门号改为东方红六十四号。其它小客船(小火轮)改为跃进号,其中有艘武穴号小客轮改为跃进二十六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5-31 12:41: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江轮的吟号声再也听不到了,那是一种多么亲切的笛声啊,过去只要一听到轮船靠岸的号声我们就猜测这是几点的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8-6-11 10:59:11 | 只看该作者
勾起了回忆!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26 13:38 , Processed in 0.04498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