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3309|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广济(武穴)地名义例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9 09:5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1.        午山湖及武家穴


此关系武穴今名之始也。向来讹传为“汉为邬家阅,唐为武家阅,后为武家穴”,非也。【说文】古韵十七
部,阅为十五部,穴为十二部,古韵相异,无转读之可能。此皆1994年广济县志“康熙旧志载,或云汉以前为邬家阅”之衍误也。七秩龄童先生以【史记】“立武王布为淮南王”之孤证,考证武家穴(武山湖)因武王封地而名,非也。秦末武穴今地分属衡山、庐江、九江郡之边地,且英布都于六,断无因英布得武山湖(武家穴)之理。

考之旧志舆图(弘治黄州府志、康熙广济县志、同治广济县志、大清一统志、续修湖北通志),多有午山湖、武山湖、武家穴、午家穴之午武互转。以续修湖北通志所载最为详细。续修湖北通志之志舆地志为宜都杨守敬纂修。杨氏为清末大家,毕其生之力著有【水经注疏】,且曾任黄州府儒学学正,对鄂东地理方志考证尤详,可征为信史。现摘其午山一条如下:

午山在县南三十里,一名武山,在午山湖中,峭壁三面,惟南一径可登。春夏湖水瀰漫,山形如鲤鱼。又有螺蛳山,亦称螺墩。湖南为团山,有石,叩之有声。一穴通湖。时有鸥浮出。【大清一统志】
其北岸上有黄花山,又北为凤凰山、狮子山。县境内洩水处也。【嘉庆湖北通志】

按:因广济(武穴)境内历史上并无有武姓为地方大族,因武姓聚居而得名的可能很小。午山湖应为其本名,言山子午向也。(南北走向曰子午向,此是古代地理惯用语。今之武山湖中确有山曰武山,南北走向,请参考google卫星地图。)。因午山湖水由今之武穴入江,因此得午家穴名,后世讹传为武家穴,再而省为武穴。至1987年改广济县为武穴市。

2.        广济本义

邑北周大象元年立县,寻废。唐初武德立永宁县,唐天宝元年因与东嘉州之永宁县(今温州之永嘉)、东都洛阳之永宁县(今河南洛宁县)重名,改之广济县。

按:今皆传曰:因四祖道信大医禅师生于斯,而玄宗以“广施佛法、普济众生”之意赐名广济县,非也。大医禅师圆寂于高宗永徽辛亥岁闰九月初四日,代宗大历年间敕谥大医禅师。生平见【五灯会元】。道信世居河内,住黄梅破额山说法凡三十余年,断无玄宗因僧家赐名广济县之理。且此说不见于旧志,应是1994年修广济县志时的后人衍生出来的小说者言,伪也。考之唐宋间,多有名广济桥(潮州、杭州)、广济门(潮州)、广济坊(长安)者,盖取其吉祥意也,与永宁之意沿袭如一。托广济县因玄宗赐名,此攀附而曲史,不可取。

3.        音存而字异类

余埙

按:埙应读若川,垸之衍字。考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一曰补垣也。盖此地宋为余氏聚居之垣(有南宋名将余玠为证),在北朝为坞壁,在楚地为垸。后世存其音而失其字义。今湖北、湖南等地一姓聚居之地曰垸,所谓“土围子,围垸作田”也,亦衍为塆字。

大金

旧作大金铺。参考鲁西奇教授著《宋代蕲州的乡里区划与组织》一文所引之史料,“杨六郎地券、杨大郎墓记”(出土于两路乡解金坡村)有淮南西路蕲州广济县永兴乡岐陂里小金保地名。可推断铺为保之衍字,亦可推断有大金保。【说文解字】保,𤓽,古孚字。此亦证宋之兴保甲制度,而今民间仅存其音而废其字。

4.        民间衍误类

旧时地名,多有依官道、官堤而得名曰官某。如官桥、花官桥、官圩、西官坝、中官、下官皆此之类。
按:今有依靠康熙广济县志衍花官桥为花关桥,言关索以刀击桥而得名,此攀附而曲史,非也。盖官桥在先,以区别而言花官桥。花字何来,已不可考。民间言叫花子捐资建桥,姑且存之。

5.        因不吉改名类

龙坪,旧称龙坑、鸿垴洲,盖长江故鸿道也。史载嘉靖十八年景王朱载圳就藩德安府,因龙坑不吉,改为龙坪。

按:因易经“亢龙有悔”言不吉。坑,考之康熙字典,音应读康,民间所谓龙荡。(皆因长江改道留下来的低洼水地,如龙潭公园、龙潭宾馆,皆因龙荡得名,因荡不雅,改潭)。

6.        古楚语(推测)

荆竹

考之湖南武冈、重庆巫溪、四川成都均有荆竹地名。或因植物得名,历史之偶然重合。但因以上三地,加上广济旧地,古时均为蛮荒之地,且荆竹发音近乎荆楚,本人大胆推断荆竹与荆楚同源。且因以上四地均因水得名,本人推断荆竹(荆楚)来自于上古苗瑶语(楚语?),且与水有关。荆竹(楚)本为一字,因音转译为汉字而变成两字。这似乎也可以解释史学家一直解释不清荆与楚的区别,以及荆楚的来历。姑苏、会稽均可援证,此皆上古双音节地名,与中原的单音节地名不同,如华、夏、洛、济、河等。

7.        官定之地名而演绎类

以上所考证之永宁、广济。【弘治黄州府志】所载境内四乡:灵泉、永兴、安乐、泰(太)平。因明清人口滋生,上述乡多分为东西二乡,而所演变之地名如:永西乡(今永西小学为证)、太平山、太白湖、乐斯桥、灵泉洞等。


待续:

后记

本人少年时候读1994年编的《广济县志》,对很多地名的来历及解释多有不解。后来四处游学,每每留心乡邑文献。近年网络上各种信息也不少,但大多鱼鲁亥豕之误,多推衍演义,作小说家言,不足以证为信史。本邑自古为边地,立县较晚,文献鲜有可资考据者。且加上康熙修广济县志舛误甚多,(刘燡在同治修县志序言已经批评过),1994年修县志亦未能保存信史,导致以讹传讹,流误广布。

蕲春黄季刚先生曾依【广韵】、【说文】考证蕲春语,即便是巷妪俚俗之语,皆有其所本。本邑地名亦如是。一则受唐宋以来乡里保甲行政体系所命名影响(以上广济及第7条);一则因地理名词而演绎(以上午山湖而武家穴);一则音存而字失(余埙、大金铺)。考证地名,当应考证韵之古今、探求风俗变异,求其本字,证以文献史料、出土文物、地理山川,方可留存信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3-29 10:48: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楼主知识很是渊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3-29 12:17:03 | 只看该作者
真佛显身,学习了,治学就要有此严谨态度。

点评

赞一个!: 4.0
赞一个!: 4
赞一个!  发表于 2013-4-2 20: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3-29 14:36:17 | 只看该作者
呵,好久未见楼主,楼主以前也发过类似的文章,这些知识,年轻一辈知之甚少,以后多发点吧.
问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3-29 17:56:56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意义!非常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3-29 21:27:2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3-30 08:37:03 | 只看该作者
各位谬赞。窃以为,这是算比较靠谱的考证,也纠正了长期以来的错误,还望诸位能够广而告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3-30 17:18:20 | 只看该作者
学历史,更爱楼主文笔{: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3-30 17:45:10 | 只看该作者
colinliu 发表于 2013-3-30 08:37
各位谬赞。窃以为,这是算比较靠谱的考证,也纠正了长期以来的错误,还望诸位能够广而告之

呵,我们就是需要这样正确的引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3-31 08:31:11 | 只看该作者
增长了知识,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1 21:36 , Processed in 0.0944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