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645|回复: 2

[地理文化] 武穴(古)地名志(八北江、九浔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8 08: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八、北江
      1994年版《广济县志》介绍:“古时,县境东南部原为北江故道,古彭蠡泽一角。”此处所介绍的“北江故道”,有清进士何绍基1871年木版本《长江图说》进行的考证。据何氏考证:四千年前大禹治水时,于武穴至安庆间的直线上,曾顺地势疏浚出一条人工分流的河水,因在大江之北,名为“北江”;人工水道从大江的分流水口,便选在“古长江九大穴位之一”的今武穴深水处。从距今四千年前的北江疏浚竣工,历数以千年计的“北江文明”, 但仍经不起自然力量的不遗余力地湮塞,最终只留下一串珠子似的湖泊,作为古北江故道的遗迹。
     何绍基氏关于北江故道的发现,为1959年经南京大学地理系进行的考核所肯定:此故道线路下,确为一条己经干涸的人工河道遗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08: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浔阳
      据晋张僧鉴《浔阳记》:“浔,水名也。(在大)江北,”故《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于“浔”立条编辑为:“浔本水名,在江北 ,南流入大江。汉因以名县,而江遂得浔阳之称。”
      须补充完整的是:“鄩”本古国名。距今4000年前,原居黄河流域的古“鄩”国因夏后相的拖累被消灭。据何光岳《楚源流史》:鄩人失了城邦之后,成了去右扁旁“阝”(邑)字的“寻”人四处逃散。其中一支“寻”人南徙到长江中游北岸的古“北江”两岸生存蕃息,“投亲靠友”,与古东夷亲族舒、蓼、六等连为一体。因居大江之北,寻人以浔名地称“浔阳”,建城称“浔水”。据晋人释惠远《庐山记》:“晋永嘉(公元307-313年)末,周颛镇江州,屯浔水城,为贼杜弢所困。武昌太守陶侃遣兵救之,是时浔阳犹在江北。”(据释惠远所见,至公元313年左右,陶侃遣兵救周颛的地点就在大江之北的浔水城!)
      郭璞(东汉人,276-324年)《江赋》:“流九派于浔阳”,何绍基“汉人所谓浔阳九派”,是借《江赋》“九派”作为代指长江的语源。故毛泽东有“茫茫九派流中国”的怀古。故总而言之,至距今4000年至公元300年顷,今武穴市地处古北江故道沿岸的约六成地域,均属“浔阳九派”东夷古国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 14: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资料,宜加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5-19 15:28 , Processed in 0.0371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