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0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色文化] 拯救受难儿童与抗战期间的儿童保育事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1 14:0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拯救受难儿童
               与抗战期间的儿童保育事业
      武汉卫国之战前后,除了将大批大、中院校连同宝贵而笨重的图书、教学标本、教学仪器和几十万学生大军转移到大后方进行艰苦条件下力求正常教学生活的同时,1938年3月10日,以拯救受难儿童、保护国家未来人才为目的“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汉口圣路易女中成立。各界人士600多人与会庆贺,并踊跃损助经费。其中获得“伤兵之母”和“难童之母”誉称的蒋鉴(1902-1940)女士拿出全部家产捐给保育院,会后并受李德全、邓颖超之托将100名安全难童护送到重庆临时保育院。蒋女士1940年积劳逝世后,《新华日报》1940年11月5日曾以《痛悼蒋鉴》为文悼念。会上,李德全带头承诺负担511个难童常年生活费用每人供100元,中国妇女运动的先行者之一的郭秀仪承诺负担442名难童的常年生活费,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每人承诺负担二百名难童的常年生活费,邓颖超和周恩来当场各捐出一个月工资,以示谒诚。在他们的带头下,保育儿童需要经费,得到了.文化、教育、金融、华侨等各界人士、国际友人、家庭妇女和连小学生都踊跃捐赠。会上,经过酝酿。推举理事长宋美龄,副理事长李德全。委员会主任有史良、郭秀仪、沈兹九、曹孟君、李德全、张蔼真、黄卓群等人,.邓颖超担任设计委员会委员。以下还聘任了286位名誉理事。国民党方面有蒋介石、林森、冯玉祥、孔祥熙、孙科、宋子文、李宗仁等,共产党方面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叶挺、叶剑英、博古、邓颖超、康克清等,各界知名人士有蔡元培、郭沫若、沈钧儒、胡适、茅盾、老舍、邹韬奋、晏阳初等,华侨界陈嘉庚、胡文虎等,国际友人有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鹿地亘、司徒雷登等,其界别之广泛,阵营之强大空前绝后,成为第二次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开始后最早成立的抗日统一战线团体。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后,立即邀请各地知名妇女成立战时儿童保育分会,短短几个月,就有广东、江西、安徽、浙江、广西、贵州、湖南、成都、陕甘宁、香港和南洋群岛等地先后成立分会。
      1938年4月4日,邓颖超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她的题词“保育儿童是伟大的事业,不仅要救济与教育难童,尤其要以坚毅精神,培育儿童成为建设新中国的主人”。上述方针,是对对社会上把保育难童仅仅看作慈善事业而提出的、对儿童保育工作的正确方针。这以后,中共南方局以邓颖超个人名义推举了曹孟君、罗叔章、赵君陶、杜君慧等一批中共地下党员和一些进步人士担任保育院长。同时,.邓颖超领导“武汉小学教师战地服务团”的中共党支部书记赵荻芬,并动员和组织了许多教师、学生到武汉街头收容难童,在武汉率先成立了“临时保育院”,收容了几千名难童,同时还联系保育委员会主任、中共秘密党员曹孟君和徐镜平带领男女教师十多人,奔赴郑州、开封、徐州和台儿庄前线,冒着敌人的炮火,抢救了几百名难童。六月,曹孟君又带领一批教师和医务人员,赶到湖北孝感,在敌机轰炸下抢救出一批难童。战火迫近武汉前,邓颖超组织、领导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努力将抢救的几千名难童,分批运送去四川。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总会先后在各地建立了五十三个分会。各地同时积极行动。下举湖南为例,以见一斑:
      战时儿童保育会湖南分会于1938年6月5日在长沙市借国民党省党部大礼堂成立。由保育总会推定为理事的有(张治中夫人)张洪希厚、张默君、曾宝荪、施剑翘、谢冰莹、葛光一、肖石光、徐幼芝、龙慕兰、孟素、易文斌、刘舜华 等12 人,另选举产生周行荪、范忠政、刘尚之、刘蔚仪、范新绶、叶庐全、皮宗阶、王咏霓、张素我、陈洁、何玫、阳名清、易梦之、和文智圆、吕蒋曼霞、李颖生、吉哲、徐舒、谭振群、李辟华、陶绍英、周天璞、朱王浣青.等23 人,共计理事35人。从此湖南省战时难童保育分会工作迅速开展。 7 月上旬,推定朱王浣青、李辟华为正副院长的长沙临时保有育院.,从7月11 日开始收容儿童, 7 月20 日左右,首批难童约 90 人由保教人员护送,从长沙雅礼中学出发乘车经沅陵直达永绥 ( 今花垣 ) 第一保育院。以后多批儿童 300 余名抵该院。
      长沙大火后由薛岳主持湘政,至1939 年春,薛岳夫人薛方少文任湖南保育分会主任。继第一保育院之后先后建立了 4 个保育院:第二保育院在长沙,不久迁茶陵;第三保育院在沅陵;第四保育院在攸县;第五保育院在耒阳,不久迁湘乡。除第三保育院在沅陵基本未动外,其他四个院在抗战中都饱经战乱,转徙流离,历经苦难艰辛。但因有抗日救亡热忱高和事业心责任心强的院长和保育人员工的关怀和教导,一一度过了难关。此期间分会各院先后所收容的 2 千多名难童,有半数升入中学深造。
      在八年抗战中,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先后动员和团结了近万名妇女和男士,在大后方和各省、陕甘宁边区、香港及南洋地区设立了 24 个保育分会,创建了 61 所保育院,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历时8年,共在全国,抢救、收留、保护、教育了近3万名儿童.
      前述22所国立中学中,除荣昌国立15中、合江国立16中、芷江国立20中等三所中学被指定为与全国保育院对口接受的难童升中学的对口学校、称之为“保育中学”外,合川国立二中、江津国立九中、十七中、梓潼国立六中、长寿国立十二中、三台国立十八中等中学,都有保育生就读。还有的转学于其它中学或本省师范学校就读深造。如湖北保育,多数都在湖北省立宜都师范就读。   
      抗战后期,年龄较大的保育生,有的投笔从戎,奔赴了抗日战场,如国立15中参加赴印、缅的对日作战的学生中,大部份就是“保育生”;有的还为民族解放和世界和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多数同学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国家建设的宝贵人才;其中有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李鹏、李铁映、伍绍祖、曾宪林等。更多的保育生则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建设国家。笔者其生也迟,不是战时入学的“保育生”,但曾于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至1949年初在长沙(第一)育幼院就学,在院长齐新(女,1934年湖南大学毕业,到1983年还荣膺全国三八红旗手殊荣),班级老师张励(女), 抗战中“保育生”毕业深造、 返院任教王老师,体育老师(周南女中毕业,抗战胜利后曾率排球队代表湖南到上海参赛全国运动会的运动员)周老师,还有老保姆唐妈妈等老一辈献身中国抗战事业的老师和保姆们悉心保育下生活了两年,切身体会到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首创了中国历史上没有先例的战时教育事业,也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结晶。.国共两党和各党派人士、各界妇女以博大的胸怀和宽厚的爱心,孜孜不倦,关注着中国儿童的安全和成长。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段历史已鲜为人知,许多在战火中献身保育事业时年轻的“妈妈”们,先后长眠地下。当年拖着鼻涕的保育生们如今也己雪染双鬓,渐入高龄,而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所凝聚的民族精神,却似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吾侪心中,有好多的话要说,以一吐为念。
      中国的教育“变法”普及“民众教育”,如果从自公元1904年 1月(农历癸卯年底)由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隔年复正式废除“科举”,将发展同民教育学制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三段七级算起,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变法救国”实施“教育变法”经过45年折腾,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浴火重生,终于走上了一条在改革中大跨步前进的,中国式教育事业的康庄大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6 09:59 , Processed in 0.03458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