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19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色文化] 中国大学的“抗战精神”述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3 08:2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武汉卫国之战前后
                    中国大学的“抗战精神”述略
      中国的抗战,一般指的是军队的作战。中国的抗战其实包括陈毅誉其为“一代完人”的武汉大学校长王星拱说的:“前方将士效命疆场,后方教授尽瘁讲坛。”的抗战精神,罗家伦作为抗战期间中央大学的校长,更曾经说出过一番掷地有声的名言:“我们抗战,是武力对武力,教育对教育,大学对大学。中央大学所对着的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1937年至1939年,中国境内的大学108所,就先后共有69所高校为抗战需要,进行了内迁。内迁的高校,有的是一步到位,直接抵达目的地,如中央大学。有的是随着日寇侵略的扩大,战区继续扩张,而被迫不断搬迁,如浙江大学在抗战中迁校达六七次之多。也有办学条件不具备而不断迁移的,如江苏医政学院等。因战时多种因素,高校内迁历程中一些学校进行了整合。内迁各校虽路线、时间、地域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大致可分内迁西南昆明地区、四川地区、西北地区和广西、贵州等四个地区。由外地先后迁入四川省的高等院校共计48所,占战前全部108所高等学校的44%。
      有中国十大学府之首的中央大学,其前身为两江师范学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32年罗家伦出任校长,至1941年校长罗家伦卸任时,据统计有教授、讲师222名,助教179名;在校学生最多时3153名,开设课程最多时829种,成为当时院系最多、门类齐全、规模最大的一所大学。校长罗家伦说:“现在全面抗战已经爆发了,这场中日战争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一场大战;这个仗不打则已,一旦打起来,就不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能够结束的。我们这一代人打不完这个仗,下一代人还要打下去,一直打到倭寇被驱逐出我国国土、收复全部失地为止。” 1937年10月上旬,学校教职工开始迁徙。学校决定,学生和教师及家属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各自设法购买船票,分散而行。最后一批学生于11月中旬到达重庆。12月1日,中央大学在重庆沙坪坝新址开学。这次中央大学西迁,仅图书、仪器凡可装运者,均尽量装箱启运入川,计共1900余箱。
      有东方剑桥大学之称的浙江大学,自武汉战役期间的1938年夏季开始“文长征”,校长竺可桢怀着丧妻丧子的国仇家难,率领浙大教职员工和1000多名学子自己携带图书和仪器,辗转万里移址大后方的贵州遵义,坚持井然有序的教学生涯,度过了将近7年的难忘岁月。
      中国著名的学府中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是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开汉战役期间的1938年5月,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迁云南昆明。经过精简,仍留下文、理、工、法商四科17个学系,集中教员148人,据1938年1月铅印的学生名册,共有学生1500余人。西南联大对中国的建设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武汉战役临开战前的1938年3月,校址在武汉珞珈上的武汉大学部分教职员工,与一、二、三年级学生共600余人,在陈毅誉其为“一代完人”的王星拱校长的及时稳妥安排下,采用自由组合方式分批乘船溯江而上,栉风沐雨,几经辗转,历四个余月的坚难跋涉下,图书仪器设备保存完整,以受损最小的成绩,完成了安全抵达四川嘉州(乐山市古称)任务。武大西迁乐山后,物质匮乏,经费困难,校长王星拱为了坚持教学与科研的正常开展,使武大得以继续和发展,不顾病痛的折磨,跑遍了整个抗战大后方,广揽学者名流,不问出身、派别,一律兼容并包,往往亲自登门相邀。一时文豪哲人,理工匠宗,多汇聚于此。由于延聘了不少出类拔萃的教授,克服重重困难,以“前方将士效命疆场,后方教授尽瘁讲坛。”的抗战精神,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与中央大学、西南联大和浙江大学一道,跻身“四大名校”之列。
      从1919年到1951年,毕业人数为999人,人称培养了“999朵玫瑰”花的京陵女子大学,抗战开始后,在吴贻芳校长如同母亲般照料下,率全部师生西迁四川成都的同时,人称“华大姐”、汉名华群的美国人明妮魏特琳女士,毅然挺身而出,任代理校长,与程瑞芳、陈斐然(该校男职员)组成三人非常委员会,负责留守学校,保护校产,建立金陵女大难民所,收留“首都”沦陷后无家可归的妇女儿童。 她们目睹1937年12月13日日寇在南京惨无人道的奸杀烧抢,义愤填膺,仅12月15日一晚上就收容了一万多无助的妇女儿童,对日寇多次进入搜捕妇女,都被魏特琳挺身而出将其撵走。此期间,魏特琳主持的金陵女大共收容了数万名中国妇孺。她也是最初提出设置安全区建议的外国人士之一。由于魏特琳长期暴露在日寇的暴力中,在那段可怕的日子里,为救助中国妇孺经历了太多的恐怖和冲击,使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严重损害,精神极度衰弱,于一九四0年五月返美治疗。次年,为摆脱南京日寇大屠杀目堵惨境的痛苦折磨,在家中打开煤气自杀。她的同事在发布其死讯时评价说:“她与在战场中倒下的士兵一样,明妮.魏特琳是在死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勇敢士兵。”武汉卫国战事中间的1938年7月,魏特琳获中国政府秘密授予她的采玉勋章。她的墓碑上镌刻着四个醒目的中文大字:“金陵永生”,并于战后再获中国褒扬她的“政府令”。
      也是武汉卫国之战后,1941年陈诚主政恩施期间,以著名教育家张伯谨(1897-1988)为省教育厅厅长,并于1941年在武汉的“大后方”恩施创办了几所高等学府。所有在校学生全部实行公费,毕业后统一分配工作。这一措施,不仅解决了一大批流亡学生和贫寒学子的升学就业问题,也对恩施地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著名的有:
      湖北教育学院:地址在五峰山。1944年改为国立师范学院,简称“国师”,现湖北大学的前身。,院长由教育厅长张伯谨兼任。
      湖北农学院:校址在金子坝。院长管泽良(1905—2001),湖北圻春人。现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
      湖北医学院:院址恩施城外土桥坝沙湾。.院长朱裕璧(1903—1986),还有湖北省立工学院:院长许传经。湖北农业改进所:所长戴松恩。,
      近70所大学于抗战初期、乃至整个抗日战争期间艰苦卓绝的办学精神,备述之是一篇大文章;以上内容,只是以概举推测全体,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1-23 13:56:29 | 只看该作者
沙发有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09:04:54 | 只看该作者
        罗家伦先生语录:“现在全面抗战已经爆发了,这场中日战争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一场大战;这个仗不打则已,一旦打起来就不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能够结束的。我们这一代人打不完这个仗,下一代人还要打下去,一直打到倭寇被驱逐出我国国土、收复全部失地为止。”      
       八年抗战真的结束了日本侵略野心了吗?罗先生说过:
一直打到倭寇被驱逐出我国国土、收复全部失地为止。”然而,
至今钓鱼岛仍然被日本和美国裹胁着不肯归还,应该归中国人保护的一些地方,至今甚至还成了“日本国土的一部份”!所以吾人仍须努力,仍要抗战到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1-24 16:58:25 | 只看该作者
仍要抗战到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6 00:56 , Processed in 0.03449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