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七秩龄童

[人文文化] 武穴老县学兴亡简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 01: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邑厉坛、山川坛和社稷坛应该也有一些坛记和兴废史的,不知道先生是否也有一些资料可供大家分享?

邑厉(邑厉) 

旧时谓县邑设坛祭祀本境内无人祭祀的鬼神。《清史稿·礼志三》:“ 顺治初, 直省 府、州、县设坛城北郊,岁以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十月朔日,用羊三、豕三、米饭三石、香烛、酒醴、楮帛祭本境无祀鬼神。府曰郡厉,县曰邑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 01: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石碑都是文物,可能都流失到民间墙基或猪栏墙体中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08: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邑厉坛”
           明时官方始设立祭祀恶神的祭坛
    明清时期政府也正式设立这种恶神的祭坛,这就是所谓的“邑厉坛”。祭祀的“邑厉”就是本地的孤魂野鬼群体。清《墨余录·邑厉坛》记载的传说是这样的:当年明太祖刚功下苏州、松江一带,就发生了当地民众的反抗活动。大将军徐达抓了以钱鹤皋为首的一批反抗者,押到南京去处死,不料行刑时,这些人脖子里喷出的竟然都是白颜色的鲜血。明太祖唯恐这些人的鬼魂化为厉鬼作祟,就下令天下所有的州县都设“厉坛”,每年按时祭祀所有当地死去后没有后代亲人的孤魂野鬼,防止鬼魂作祟。
    明清时期州县的“邑厉坛”一般都建在州县城的北郊,每年的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由州县长官亲自主持举行“祭厉”仪式,祭祀本地的无祀鬼魂。祭祀活动的前3 天州县长官要斋戒沐浴更衣后到城隍庙烧香,焚烧一道黄纸写的“告城隍文”,恳请城隍神发号施令,勾摄一境之内的无祀鬼魂到祭厉的那天都到厉坛去享用祭品。这道照会式表文也是明初规定后毫无变更的沿用到清末:
    “谨于某年某月某日于城北设坛,置备牲酒羹饭,享祭本境无祀鬼神等众。然幽明异境,人力难为,必资神力,庶得咸通。今特移文于神,先期分遣诸将,召集本府阖境鬼灵等众,至日悉赴坛所,普享一祭。神当钦承敕命,镇控坛场,鉴察善恶,无私昭报。为此合行移牒,请照验钦依施行。”
    祭挖潜厉这一天,州县长官要先到城隍庙迎接城隍神。起初只是将城隍神的牌位放在轿子上抬走,后来很多地方索性把城隍神像抬到邑厉坛(州县雅称邑,故称邑厉坛)去。州县长官大摆仪仗,大量的市民也蜂拥而往,浩浩荡荡到厉坛举行仪式。祭祀仪式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一般先以一猪一羊祭祀城隍神,再用两猪两羊祭祀孤魂野鬼。
    祭厉的祭文也是统一由明太祖统治时期传下来的,前半部分是对孤魂野鬼的安抚,向孤魂野鬼们灌输上下等级、尊卑秩序的观念;祭文的后半部分直接呼吁孤魂野鬼帮助维护人间的统治秩序。
    虽然祭厉带有如此严重的政治含义,但是参加的民众并不是为了体会这个祭文里对自己如此严重的威胁,而是为了凑热闹。城隍神像招摇过市,不少好事者又为之陈列仪仗,游行鼓噪,在不少商业较繁荣的城市,祭厉逐渐成为市民的一个节日。比如明清时上海最大的市民迎神赛会就是一年三次的祭厉。实际上市民们根本就不再理会祭厉本身的仪式,而是把这一天活动的高潮集中在迎送城隍神像的游行上,称之为“三巡会”,各商号慷慨解囊,组织各街坊的游行仪仗,市民们随着游行队伍鼓噪,评论哪一街坊的队伍最鲜亮。到了城北的邑厉坛,又纷纷向厉坛投纸钱,纸钱堆积如山,和着游行的种种纸制冥器,烧红半边天。在火堆远处,百姓们也摆开野餐,吃吃喝喝,玩到傍晚,才抬着城隍神像回城。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上海城北霸占了租界,上海的邑厉坛被拆毁。“邑厉”被讹为“一里”,原厉坛位置改称“一里街”。上海邑厉坛只得迁到了城南。由于城市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官府也不再重视祭厉仪式,“三巡会”也逐渐被人遗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22: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置顶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24 21:06 , Processed in 0.05624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