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923|回复: 4

[禅宗文化] 复网友干仕钓叟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1 14: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复网友干仕钓叟先生
        干仕钓叟先生就七秩龄童近日上网的《武汉卫国之战•广济主战场》网文提出垂询:“冒昧的请问, 这些珍贵的史料我能在什么贵处可以看到?”复如下,请教正:
        1、七秩龄童六十岁正点退休之后,即开始了对中国抗日战争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大致于七十岁左右,即完成了历史性长篇《武汉卫国之战•血沃中原》的创作,并于2006年左右在《荆楚网•东湖社区》上网,跟随人气约6000人次以上。以上文字系创作走在相关类似网文之先,故无旁人作品可借鉴模仿。一般来说,与旁人相同观点的只作资证,七秩龄童不轻易转文上网,更不作“文抄公”。此次上网的,除作将原文作了必要订正补充外,主要是分解成单题,便于史事集中。
        2、本文既具历史性,其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一般都有亲历历史事件的人所记文字为参考,比如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武汉会战》,无轻易作主观臆断之文。至于亲历者限于其所处立场、地位或历史环境为文有所偏颇,必欲更订时,也得对多种料资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鉴别,以杜人云亦云之谭。
       3、由于历史的原因,对武汉卫国之战其认识不一致处较多,在事件己过去了七十五年的今天,是正好作“冷处理”的时候了。因为是七秩龄童写的文章,当然表达的是七秩龄童的观点。总在来说,流行的大流的看法是有意无意夸大了日本侵略军的战绩,大长了侵略者的气焰,大压了国人抗击日本侵略的意义和志气。比如说进攻武穴和长江南岸的日军第6师团和波田重一独立旅团两支主日军主力,在进入田镇要塞之战前,己是多次被中国军队车轮战术打萎了的溃败之师,其波田重一旅团,只是歪在富池口无力再战的偏师;田镇要塞之战后,日军第6师团更己是溃不成军,进占武汉前,该师团大致己是没几个熊本人的“熊本师团”了。只因为日军方面掩饰得好,才使两具死而未僵的百足之虫没有原形毕露。又如田镇要塞之战,是国军按统帅部计划完成阻击任务之后的主动撤退,日军则是在中国军队撤出8小时至五天后,才占进的。后来则不分青红皂白,统而言之成“败退”,失于审慎。至于武汉大撤退,缩印本1989年版《辞海》“武汉会战条”说:“ 10月下旬,日军攻占鄂城、黄石、应山等地,对武汉形成三面包围,守军被迫撤退。27日武汉沦陷。”以上行文,至少是所举数字值得斟酌,许多提法并不适当,更表达不出中国人民在“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之际的武汉卫国战争中的爱国情操。需知,1938年10月,中国方面兵多弹足。日军则无论兵员辎重,都显捉襟见肘之态。形势虽然险恶,但未到“对武汉形成三面包围”的程度,也不是“守军被迫撤退”,而是作了充分转移之后的有序从容撤退或“转进”,因为国军方面这种战略性“转移”之后,日军旋即陷入中国军队预设兵力的包围之中,举足维艰,再无力举行时间一个月以上的进攻战役,而使整个抗日战争迅即由“大撤退”转入战略性的相持阶段,便是明证。
谢谢见问,请指教。祝著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1 15: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老先生致敬、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2 16: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生的赐教,先生那种挚着的精神确实令我敬佩!{:soso_e179:}

您老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2 18: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史会长勤于笔耕,治学严谨,让人敬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2 23: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写文章,搞研究,搞经济,还是搞社会建设,如果我武穴人都有先生那样可贵的精神,不愁我武穴进入不了全国百强县市的行列!

向先生学习,向先生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5-19 17:37 , Processed in 0.04407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