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736|回复: 9

一代名记者--武穴走出郭超人(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5 13: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table width="100%"><tbody><tr align="center"><td colspan="2"><div class="title">一代名记者--武穴走出郭超人(图)</div><br/></td></tr><tr align="center"><td colspan="2"><br/><div class="bt_date">(2002-10-24 08:05:16)</div><br/></td></tr><tr valign="top"><td colspan="2"><div class="bt_content"><font lang="ZH-CN" face="宋体"><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2em;"><img alt="" hspace="0" src="http://www.cnhubei.com/images/aa/hb-2002-1024b4-1.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
                                                        </p><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2em;">湖北日报记者晓方通讯员雷世达 </p><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一</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是一张开始泛黄的黑白照片。身穿风衣的郭超人坐在一间农村的堂屋里,周围簇拥着他的亲属和乡邻。 </p><p></p><p style="TEXT-INDENT: 2em;">“照片是1986年4月29日拍的,右侧是他的二婶,后面是他的堂弟……”郭超人的表侄、武穴市经贸局局长吴建新拿出了他精心保存的照片,向记者讲述着他引以为自豪的表叔。在他的引领下,9月26日,记者沿着武穴市的一条乡间田埂,向一个小村子走去,那便是郭超人出生的村庄———花桥镇塘角村郭永年土弯。 </p><p></p><p style="TEXT-INDENT: 2em;">郭超人的堂弟、62岁的郭水玉和他的老伴从地里赶回来,在郭超人16年前同乡亲合影的堂屋里接待我们,讲述着他们对郭超人的依稀回忆:小伙伴一起玩耍、捉萤火虫、放牛。“他是我大伯的儿子,小名叫本玉,超人是他的学名。大我几岁。记得他12岁在梅川读书,一个星期回来一次拿菜。到学校要翻山走15公里小路。听我母亲讲,他每次返校,家里养的狗就要送他,一直送到学校,狗回家了,家里人就知道超人到了。后来超人从梅川转到九江、武汉读书,同家乡的联系就少了。” </p><p></p><p style="TEXT-INDENT: 2em;">郭超人出生时的老屋早已荡然无存,旧址上别人建的土屋也是门窗关闭,蒿草绕墙丛生。只有屋后的池塘依旧,不过几乎成了一汪死水,不复当年春草池塘的模样,也不见当年暮色时分在池塘边捕捉萤火虫的少年。 </p><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二</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是一本黄里发黑、注明“民国三十五年”的卷宗,在梅川高中档案室里,记者翻检着卷宗一页页淡黄色毛边纸,寻找着郭超人的少年身影。 </p><p></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一张张黄色的纸张上,毛笔小楷记录着学生的姓名、年龄、成绩等档案资料。其中两个地方出现了编号223号的初一学生“郭超人”。学生的成绩表上,记载着学生本学年的公民、国文、数学、英文等11门功课的成绩。从学生成绩单上的分数比较,郭超人的成绩为中等,但谁能料到,他日后取得的成就在同学中最为突出。可见,分数不是衡量学生的惟一、教育的惟一标准,对一个人来说,学习、奋斗更是终身的事情。 </p><p></p><p style="TEXT-INDENT: 2em;">梅川高中高大的教学楼的楼门上,镶嵌着“超人楼”三个大字。据学校负责同志介绍,梅川高中的建设,得到了郭超人的关心和过问。1998年郭超人回到梅川高中,在古色古香的魁星阁前伫立良久,他对随行人员说,“这魁星阁,相当一个小礼堂,当年校长在这面训话,我们在下面背《总理遗嘱》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次回来,他听了、看了一上午,对母校,对家乡充满着深厚的感情。 </p><p></p><p style="TEXT-INDENT: 2em;">学生档案“备注栏”里,郭超人是“升级”,还有一处记载他“休学”———他在这里只读了1年左右,后来辗转九江、武昌、北京,继续求学,继续他勤奋好学、不断追求的脚步。 </p><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三</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是一张摄于1960年的照片。英姿挺拔、神情坚毅的郭超人,身着羽绒服,正在攀登珠穆朗玛峰途中。在这次艰苦卓绝的登山采访中,郭超人写出了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一举成名,从此成为一位广为人知的著名记者。 </p><p></p><p style="TEXT-INDENT: 2em;">《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通过中国登山队的登山胜利,宣传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高不攀的革命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登山运动员们的壮举,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品还被选入中学教科书,一代又一代学生、青年从中受到鼓舞,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染和教育,从而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这是郭超人在那个时代给中国人民难得的精神奉献。 </p><p></p><p style="TEXT-INDENT: 2em;">不畏艰险,勇于挑战,是他性格品质中的重要特征,也是他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p><p></p><p style="TEXT-INDENT: 2em;">1956年他从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后,积极要求到最艰苦的环境去锻炼,被分配到新华社西藏分社担任记者,从此他扎根雪域高原长达14年,直到1970年调往陕西分社。14年间,他关于西藏民主改革前后的大量报道,记录了西藏社会制度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1960年和1964年,他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跟随中国登山队先后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曾登抵海拔6600米的高度。他在登山日记中记下了当时的感受:“一只看不见的魔掌压迫着你的胸脯,紧捏着你的喉管,你需要用很大的力量张开嘴,吸入你需要的空气。每一步都不轻松———并不是你的腿酸痛或者无力,而是你已经没有力量把你这双几乎已经麻木的腿移动。”且不说写出的通讯具有的强烈感染力,这种身体力行的行为本身,更具有强大的人格震撼,感动了无数人,尤其是千千万万的新闻工作者。 </p><p></p><p style="TEXT-INDENT: 2em;">郭超人不畏艰险还表现在,1962年中印边境反击战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到炮火纷飞的战场采访,做一名战地记者。以新闻特写和现场目击的形式,报道了事件的真相,向国际社会传达了正义的声音。 </p><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四</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是一副沉重的挽联:“文传驯水,情系珠峰,半纪风云留彩笔;社峙环球,论标喉舌,一生心血献新华”。告别仪式大厅里盖棺论定的挽联,高度而准确地概括了郭超人一生的事功业绩、道德文章。 </p><p></p><p style="TEXT-INDENT: 2em;">郭超人2000年3月因胸闷住进医院,一周后发现胸腔积水,在定期穿刺肺叶抽出胸水,注射药物、服药的检查治疗中,他仍然坚持上午到办公室,下午在家休息。6月9日,医院最后诊断他患的是肺癌。13日上午,郭超人主持了一上午的会议,下午在医院接受了化疗。14日上午,他的身体突然全面衰竭,抢救未能奏效,晚上即陷入深度昏迷,15日早晨9时05分逝世,享年65岁。 </p><p></p><p style="TEXT-INDENT: 2em;">郭超人1983年1月调新华社总社任秘书长,后任副社长,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党组书记、社长。他是中共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曾任第九届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通讯社组织主席。 </p><p></p><p style="TEXT-INDENT: 2em;">诚如挽联所言,郭超人一生为新华社、为我国新闻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p><p></p><p style="TEXT-INDENT: 2em;">作为一位著名的新闻记者,他写下的数百万字的新闻作品结集出版为《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郭超人作品选》等。他撰写的《驯水记》,全面反映了建国25年来水利建设成就。他与同事合写的《历史的审判》,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文革”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p><p></p><p style="TEXT-INDENT: 2em;">作为新闻战线的高级领导人,他逝世当年出版的《非洲笔记》,记录了非洲大陆的进步,代表了中国新闻工作者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深切关注。他的新闻专著《喉舌论》,凝集着他走上新华社领导岗位后,对党的新闻工作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通讯社实践的思考与探索。新华社在郭超人主持工作期间,迈向世界性通讯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开始发挥世界性通讯社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p><p></p><p style="TEXT-INDENT: 2em;">所有这些,都为后人、为新闻工作者、为我国的新闻事业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p><p style="TEXT-INDENT: 2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strong>&nbsp;&nbsp;五</strong>
                                                        </p><strong><div class="box2"><span class="Tit">郭超人</span></div><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2em;"><table class="htb wr"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div class="box2 p14"><a href="http://baike.baidu.com/pic/9/11463770270713600.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alt="" hspace="5" src="http://baike.baidu.com/pic/9/11463770270713600_small.jpg" align="right" vspace="5" border="0"/></a> 郭超人(1934—2000),男,湖北武穴人,汉族,中共党员,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中共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在陕西采写的《安康调查》揭露了“四人帮”在农村推行极“左”路线的弊端。<br/><br/>一支饱蘸激情、挥写历史风云的笔,从此永远停住;一颗爱党爱国爱民的赤子心,仿佛仍在燃烧──各界人士今天上午挥泪送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新闻战线的优秀领导干部、著名记者、新华社社长郭超人。<br/><br/>6月15日走完65年人生旅程的郭超人,直至逝世的前两天,还抱病主持新华社社长办公会议,为他毕生奋斗的“建设更大更强的世界性通讯社”事业,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br/><br/>得知郭超人病逝的噩耗,江泽民、李鹏、朱(金字旁容)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丁关根、田纪云、李长春、李铁映、吴邦国、吴官正、迟浩田、张万年、罗干、姜春云、贾庆林、钱其琛、黄菊、温家宝、曾庆红、吴仪、万里、乔石、宋平、刘华清、荣毅仁、薄一波、宋任穷、邹家华、吴阶平、彭(佩去人旁加王旁)云、何鲁丽、曹志、丁石孙、司马义·艾买提、王忠禹、肖扬、韩杼滨、叶选平、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任建新、李贵鲜、陈俊生、张思卿、钱正英、马万祺、胡启立、陈锦华、白立忱等同志,分别以各种方式对郭超人的逝世表示哀悼,对他的亲属表示慰问。<br/><br/>郭超人1956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西藏工作,在那里工作了14年。作为新华社记者,他在44年的新闻生涯中,抒写过西藏百万农奴埋葬农奴制的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报道过我国登山健儿第一次把五星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颂扬过亿万人民在驯水征战中创造的可歌可泣的业绩,记录过“四人帮”一伙被押上历史审判台的庄严一幕,讴歌过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他写下的数百万字的新闻作品结集出版为《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非洲笔记》等。他的新闻论著《喉舌论》,凝集着他走上新华社领导岗位后,对党的新闻工作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通讯社实践的思考与探索。<br/><br/>郭超人1934年10月生于湖北广济县(现武穴市),历任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社长、党组书记,是中共第十三、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作为有影响的世界性通讯社负责人,郭超人曾任第九届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通讯社组织主席。 <br/><span class="arr"><a title="返回页首"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82544.htm#"></a></span><div class="btn_edit"></div></div></td></tr></tbody></table></p></strong><p style="TEXT-INDENT: 2em;"></p></font></div></td></tr></tbody></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13: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img height="357"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wuxue.gov.cn/news1/jianshi20/images/P9196462.jpg" width="500" align="left"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5 15: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5 15: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6">武穴人的骄傲!</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5 19: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6">武穴人的骄傲!</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09: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a href="http://bbs.wuxue.cc/UploadFile/2007-11/2007111620201238285.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bbs.wuxue.cc/UploadFile/2007-11/2007111620201238285.jpg" border="0" style="WIDTH: 500px;"/></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9 19: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p>武穴的星星,失去后让我们惦记</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9 20: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a href="http://bbs.wuxue.cc/UploadFile/2007-11/2007111620201238285.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bbs.wuxue.cc/UploadFile/2007-11/2007111620201238285.jpg" border="0" style="WIDTH: 500px;"/></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0 15: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p>致敬!</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3 12: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5">怎么不见花桥镇塘角村郭永年土湾的人来说几句呢?</font></p><p><font size="5">我听说的情况不知道是真还是假?</font></p><p><font size="5">郭老先生生前回家乡很少,原因是有太多的伤心事。其中他的亲人曾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有的事非常过分。</font></p><p><font size="5">还听说,由广济县改为武穴市,郭老也是做了工作的。</font>&nbsp;</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25 00:53 , Processed in 0.04639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