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6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理文化] 旌善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0 16:1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旌善亭,肇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五年(1372年)。“旌”者“表扬”也,申明亭辅以旌善亭是当时读法﹑明理﹑彰善抑恶﹑剖决争讼小事﹑辅弼刑治之所。

  洪武五年,明太祖下令在全国城乡设置“申明亭”。在申明亭里不仅定期张贴朝廷文告,公布本地罪犯或犯错人员的姓名及其罪错内容,而且推举德高望重之人,在申明亭主持调解民间轻微纠纷。除申明亭外,各地还设置“旌善亭”,粘贴榜文,公布本地的孝子贤孙、贞女节妇之事,从而达到教化乡民之目的。

历史背景

  明朝统治者在推崇“重典治国”思想的同时,继承儒家传统统治思想中“德主刑辅”的原则,并根据时代变化,提倡“明刑弼教”之说,进一步推崇“礼法并用”思想。朱元璋明确提出“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明实录》卷一百六十),将伦理道德的预防犯罪职能与法律镇压犯罪职能相结合,而且以儒家提倡的礼仪对民众予以教化作为先导,从而稳定社会秩序,实现明王朝的长治久安。为此,明太祖创设了一些制度,力图对普通百姓进行教化,并将教化落实到社会基层。这些制度主要有“大诰”、“教民榜文”等法令文告形式的法律、“申明亭”与“旌善亭”、效仿儒家经典记载的西周“乡饮酒礼”,在民间大为推行。

  明初的这些推行教化制度,在中期依然得到贯彻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稳定社会,维护统治秩序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3 00:45 , Processed in 0.05911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