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828|回复: 2

[地理文化] 中国民间文化分类综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2 15: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中国民间文化分类综述

发布日期:2012-02-20 来源:中华文化名人堂 作者:中华文化名人堂

      2003年启动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是我国有史以来组织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民间文化抢救、普查、整理和出版工程,是传承历史文明、弘扬民族精神、体现民族创造力的一个壮举。但是,由于我国的民间文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民间文化的概念、范畴、分类等尚无定规,不便于对民间文化研究和整理工作的普及。针对这一实际,笔者综合吸收近年来国内民间文化研究者的成果,对民间文化的有关问题作以简要综述,供广大民间文化研究爱好者参考。
    一般认为,中华文化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精英和典籍文化;一部分就是民间文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有言:“精英文化是一种‘父亲文化’,给我们精神和思想;民间文化是一种‘母亲文化’,赋予我们情感和血肉。然而,父亲也是奶奶养育的,精英文化也是民间文化孕育出来的。”此话非常生动地表述了两大文化组成之间的血脉关系。
    所谓“民间文化”,是指人民大众用心灵和双手创造出来,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文化,其范围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俗事物。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的民间文化形成了深厚的积淀,博大灿烂,并且与人民的生活和理想密切相关,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依托。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在民族生活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其中有些还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优秀代表。全面了解和深刻理解这些民间文化,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民族文化的总体面貌,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繁荣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服务。
    根据民间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态,当前,国内学者一般把民间文化大致划分为民俗文化、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三大范畴。分述如下:
      
    一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因约定俗成而稳定下来的文化行为、文化思维模式和文化社会团体,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体现的是一种没有长官意志,几乎完全体现了民众思想意识的一种自发形成的文化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生产贸易民俗 即人们在物质生产和物质贸易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习俗。如农业民俗(农具制造、农事生产管理、农耕礼仪、农耕节气、农作技法等)、狩猎民俗(狩猎组织、技术、器械、规约等)、畜牧民俗(游牧、放牧、动物养殖等)、渔业民俗(水上捕捞、渔业作业等)、矿业民俗(五金采矿、采石挖煤等)、林业民俗(树木采伐、搬运、林木看护等)、采集民俗(采山野果菜、中草药等)、工匠民俗(工匠行规、技艺传承等)、贸易民俗(集市贸易、行商贩卖、坐商店铺、水路商旅、叫卖吆喝、幌子招牌、民间消费等)、信贷民俗(钱庄行业、典当行业、民间借贷等)。
    (二)衣食住行民俗 即人们在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养成的文化习俗。如服饰民俗(衣着类别、修饰装束、服饰礼仪等)、饮食民俗(日常食制、节日祭日、调制烹饪、特色风味等)、居住民俗(房屋建造、宅院格局、室内陈设等)、交通民俗(道路桥梁、运载工具、驿站码头等)。
    (三)社会家庭民俗 即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在孕育、形成、繁衍、发展的过程中沿袭形成的文化习俗。如家庭民俗(长幼尊卑、家庭起居等)、家族民俗(家族亲族、亲属称谓、亲邻关系等)、两性民俗(男女性别、鳏寡孤独、两性交往、性教育等)、社团民俗(同业行会、结义结社等)、乡规民约民俗(社会交往、村寨组织、习惯法规等)。   
    (四)人生仪礼民俗 即人们在人生的若干阶段,为了体现其重要性或特殊性而传承相沿的礼节和仪式习俗。如生育民俗(出生、养育、教育、成年礼仪、人生礼俗等)、婚嫁民俗(恋爱、订婚、媒妁、婚姻、婚礼等)、敬老民俗(祝寿、尊老、养老等)、丧葬民俗(报丧、祭奠、出殡、服丧等)。
    (五)生态、科技民俗 即人们在适应和改造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与生存技能、生产技术等相关的风俗习惯和科学积累。如生态民俗(气象生态、山川生态、动物生态、植物生态等)、民间科技(天文历法、气象谚语、生产经验、技艺发明、民间算术、民间测试、民间制造等)、民间医药(民间医疗、民间用药、民间清洁、民间验方等)。
    (六)信仰民俗 指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对某些事物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的一种民间习俗。如图腾禁忌(图腾、占卜、巫俗、禁忌等)、民间宗教(巫术巫师巫教、民间神俗、民间宗教、民间迷信等)、神灵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儒道佛崇拜、民间庙会等)。
    (七)岁时节令民俗 即人们在长期以来在春节及其它重大节日和节气中形成的习惯习俗,其中往往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求。它包括岁时民俗(生产时令、生活时令等)、节庆民俗(春节过年、四季节日、家族典礼、家庭喜庆等)。 
    (八)语言文学民俗 即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创造,被人们大众所接受并口口相承的表达形式。如语言民俗(民间俗语谚语、语言崇拜、语言禁忌等)、口头文学(神话、故事、笑话、歌谣、史诗、长诗、谜语等)。    
    ( 九)民间游乐民俗 即一个社会群体在娱乐、休闲的过程中创造形成的为广大民众享用的游乐习俗。如民间游戏(民间玩具、民间游戏等)、民间竞技(民间角力、民间棋艺、斗牛赛马等)。
    (十)民间艺术民俗 指某个地域内人们群众在艺术创造、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地方习俗,其中往往反映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蕴含着当地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等。如民间工艺美术民俗(民间工艺、民间美术等)、民间音乐民俗(民间民调、民间器乐等)、民间舞蹈(民间歌舞、民间乐舞、民间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等)、民间说唱民俗(民间说书、民间弹唱、民间曲艺等)、民间戏曲(民间小戏、地方戏、傩戏、木偶戏、皮影戏等)。
   
    二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指由人民大众口头创作并在人民群众中流传的文学,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口头性、变异性、集体性、传承性等重要特征。口头性,即民间文学多数属于口头创作,即使落在纸媒上的民间文学作品,也明显保留着口语和方言;变异性,即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的过程中,其内容甚至主题往往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集体性,即民间文学作品的形成往往不是由一个人来完成,而是在流传的过程中集中了多个人的智慧和思想;传承性,即民间文学具有在民间口头流传、世代流传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分类:
    (一)神话 这是最古老的民间文学,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自己所接触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解释和描述,大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着人们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开天辟地神话、宇宙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神话、自然变化神话、图腾神话、族源神话、文化起源神话、英雄神话等。
    (二)民间传说 指广泛流传于民间,与历史人物、地方风物等有关的传说故事,有的属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的适当加工,有的则完全属于作者的主观创造。如人物传说(英雄、帝王、名人、文人、艺人、历史人物、宗教人物、仙道、英烈、革命先烈等)、风物传说(史事、山川、名物、风俗、特产、工艺等)、动植物传说(动物、植物)。  
    (三)民间故事 即由个人或者群体口头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类故事,与民间传说相比,更富有独创性和想象力,比较明显地体现着创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幻想故事(天女下凡、神奇故事、宝物魔法等)、动物故事(野兽、家畜、飞禽、水声动物、人与动物等)、鬼狐精怪故事(鬼、狐、精怪等)、生活故事(长工地主、工匠斗智、爱情婚姻、巧女笨人、学艺、持家、处世、行侠仗义、民官之间等)、机智人物故事(民间智者、机智文人、游侠智者、聪慧少年等)、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四)民间歌谣 即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为了表达某种情感或者营造某种氛围,而由群体或者个人创作,并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传唱的歌谣。如劳动歌(田歌、牧歌、渔歌、猎歌、采茶歌、伐木歌、船工号子、矿工歌、夯歌、搬运歌、工匠歌等)、时政歌(颂歌、讽刺歌、革命歌曲等)、仪式歌(婚假歌、生育歌、祝寿歌、丧葬歌、建房歌、造船歌、祭奠歌、盛宴歌、诀术歌等)、情歌(诘问歌、相思歌、相爱歌、热恋歌、情物歌、送别歌、思别歌、情变歌、抗混歌等)、生活歌(世态歌、家庭歌、劝世歌、常识歌、叹世歌等)、风物歌(节令歌、风俗歌、风情歌、物产歌等)、传说故事歌(传说歌、故事歌等)、儿歌童谣(摇篮歌、事物歌、情趣歌、游戏歌、绕口令歌、谜语歌、盘歌等)。
    (五)史诗 即以诗歌的艺术形式叙述某个民族的历史或者某个历史阶段、某个历史人物的民间文学形式,一般带有神话传说色彩,多见于少数民族,表达的是该民族对历史的追溯向往和深厚情感。主要包括创世史诗,如纳西族《创世纪》、白族《开天辟地歌》、彝族《梅葛》、苗族《古歌》、哈尼族《奥色密色》、布依族《古歌》、景颇族《穆瑙斋瓦》以及壮族、土家族、傣族等各少数民族的创世史诗;英雄史诗,如藏族《格萨尔》、蒙古族《格斯尔》、傈僳族《古战歌》、普米族《金锦祖》、维吾尔族《乌古斯传》、哈萨克族《英雄塔尔根》等。 
    (六)长诗 即以韵文或者韵散相间的艺术形式来抒发感情或者叙述故事的一种表现方式,一般由于内容丰富而形成较长的篇幅。主要包括抒情长诗,如彝族《妈妈的女儿》、纳西族《殉情调》、白族《青姑娘》等;叙事长诗,如汉族《孔雀东南飞》、蒙古族《嘎达梅林》、彝族《阿诗玛》、壮族《马骨胡之歌》、布依族《金竹情》、侗族《珠郎良美》等、回族《五马哥与尕豆妹》、哈萨克族《萨里哈与萨曼》、土家族《锦鸡》等。 
    (七)谚语 即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简单通俗而寓意丰富的固定语句,其中蕴含着人们对人生、社会、自然的认识和思考,并得到比较普遍的认可。如事理谚、修养谚、社交谚、时政谚、生活谚、风土谚、自然谚、农林谚、工商谚、文教谚等。
    (八)谜语 即人们出于游戏或者不便于明言等原因,而创造的一种暗射事物或文字供人猜测的隐语。如字谜、物迷、人名迷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15: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主要指地县以下的民间团体在老百姓中间进行的歌、舞、乐、绘画、剪纸等艺术形式,是一种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集中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代表着民众的审美理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民间美术 即普通劳动群众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和习常的民俗生活中创造、应用并与生活相融的一种美术形式,既具有易普及流传的特点,又往往要求从事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民间绘画(年画、木版年画、工艺画等)、民间剪纸缕刻(剪纸、刻纸等)、皮影(灯影戏、驴皮戏、羊皮戏等)、民间镂刻(剪革、镂金、贴绫、剪极花等)。 
    (二)民间曲艺 即民间音乐、舞蹈、舞台艺术的统称,包括民间音乐(民歌民调、民间器乐)、民间舞蹈(民间歌舞、乐舞、高跷、旱船、龙灯、舞狮、舞龙)、民间说唱(说书、弹唱、曲艺)、民间戏曲(民间小戏、地方戏、傩戏、木偶戏、皮影戏)、民间乐器(管乐器、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等)。
    (三)民间工艺 即人们大众为了适应生存需要,而不断创新和积累的对于各种原材料或者半成品进行加工制作,使之成为具有相当用途的器物的工作、方法和技术等。如民间印染织绣(民间染织、丝织、锦、缎、绸、绢、绫、罗、纱等)、民间棉毛葛麻织(棉纺、织锦、毡毯等)、民间印染(染缬、印花布等)、民间刺绣挑花(刺绣、挑花等)、民间雕塑(石雕、砖雕、玉雕、木雕、牙雕、骨雕、角雕、微雕、捏塑、模印等)、民间陶瓷(陶器、瓷器等)、民间金属工艺(铜镜、铜器具、长命锁、搪瓷、烟袋、小刀、珐琅器、锡壶等)、民间家具(家具、器具等)、民间髹漆工艺(漆艺、油饰、金漆、嵌金、彩绘、嵌银等)、民间服饰(服装、盛装、节日装、特殊职业人员服装、游艺表演服饰、冠履佩饰等)、民间扎彩(风筝、灯彩、纸扎、广告幌子等)、民间面具(脸谱、面具等)、民间木偶(提线木偶、线戏、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杖木偶、掌中戏等)、民间玩具(陶瓷玩具、蔬果玩具、草编动物、竹木玩具、泥玩具等)、民间生产生活器具(生产工具、交通工具、生活器具等)。    
    (四)民间建筑 即人们在改造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民间建筑艺术。如各地各民族的民居、鼓楼、寺观庙堂、亭台楼榭、牌楼石坊、桥梁碑塔、戏台园林等。
      
    文化属于人民大众,文化来自民间。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文化发展的源泉。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民族亲和力与凝聚力的核心。只有把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继承保护下来,我们才能创造自己的文化高峰。只有全民族,尤其是年轻一代珍惜、关爱自己的民族民间文化,我们的民族精神才能真正传承下去。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们思想观念不断变革的今天,很多民间文化仍然焕发出熠熠的光辉,为新时期的先进文化建设提供着营养。但是,由于民间文化是一种自发的文化创造,相对于精英文化,其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还相当脆弱。我们衷心地希望,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加入、支持民间文化的研究和整理工作,让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永存,让中华民族文化更加灿烂。

http://www.zhwhyjy.org/show.asp?id=49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4 18: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这个帖子很及时,要认真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5-19 11:25 , Processed in 0.05172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