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80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理文化] 它山之石——安溪文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2 23:4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安溪文庙

  安溪文庙,俗称孔庙,位于安溪县城南隅(今大同路东侧),始建于宋咸平四年(1001年),原在县治西南隅,宣和六年(1124年)迁于县治东。绍兴十二年(1142年),县令杨幹迁学于今址。历代是崇祀孔子的地方,素有“秀甲江南”、“名冠八闽”之誉。现存建筑为清初重建之遗物。2006年6月,安溪文庙被国务院核定、文化部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溪文庙背踞凤山,前滨龙津,笔峰拱峙。自始建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近900年间,历经重建、重修、增建达30多次。宋绍圣年间(1094-1097年)重修时,安溪县第一个进士张读曾作《重修文庙颂》,以纪其事。此后,其较大规模的修建有:嘉定六年至九年(1213-1216年),县令赵彦侯更立庙门华表;咸淳元年(1265年)春,钟国秀领县事,见大成殿栋桡腐之而倡修,苏君巍等分董其役,于旧址增高二尺,拓广东西两庑,是年腊月动工,次年五月竣工,梁椿选作《宋令钟国秀重修大成殿记》;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因兵乱,殿宇被毁。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永乐二年(1404年)、正德十六年(1521年)、嘉靖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545-1548年)等又经重建(见林有年《安溪县重建庙学记》)。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文庙再毁于倭寇,知县陈彩重建,吏部郎中傅夏器作《明令陈彩重建学记》。清初,安溪文庙用了相当长的时间、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进行重建和维修。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邑人李光地、知县孙镛、教谕林登虎组织一批工匠至山东曲阜孔庙参观,四年后重建文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交通运输不方便,又无起重设备,建筑这样宏伟而精美的工程,充分显示了安溪人民的智慧和才华。乾隆二十年(1755年),文庙又经过较大规模的维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人民政府重视做好安溪文庙的日常管理、保护和维修工作。1984年间,省人民政府拨款,安溪县人民政府指定林园主持,薛世浩负责工程管理,叶青琳为工艺监修,对照墙、棂星门、戟门、东西庑、大成殿等均按原貌修新。台胞高新平捐赠汉白玉石雕孔子神像一尊,供奉于大成殿。1994年,侨亲李陆大捐资,安溪县人民政府指定李建国主持,薛世浩为修建委员会主任,对整座文庙重新油漆,建“泮宫”、“腾蛟”、“起凤”门楼,修建崇圣殿、训导廨、教谕廨,并对明伦堂进行修葺。千年文庙,重放异彩。

  安溪文庙是宫殿式建筑,傲立于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整座建筑群呈长方形,南北长164米,东西宽36.5米,总建筑面积9495平方米,左右呈对称排列。自南至北有泮池、照墙、棂星门、戟门、东西庑廊、大成殿、崇圣殿、教谕廨,东有明伦堂,周围绕以围墙,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工程宏大,艺术精湛,雄伟壮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方性特征,其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相当高,反映了安溪当时物质文化的高度成就。

  伫立庙前,首先看到的是泮池、照墙和棂星门。泮池呈半月形,又称半月池,弦宽33.5米,弦至弧中点的直径为15.2米,深2米,石栏维护,池水涟漪,清澈见底。照墙为砖石结构之屏,位于泮池与棂星门之间,高3米,长14.9米,表学府之所与凡尘阻隔之意。棂星门又称先师门,面宽五间,进深二间,中挂“文庙”匾额。步入棂星门,即入前院,院庭广阔,巧妙地托出院庭内戟门的庄重和大方壮观,使人顿生渐入佳境之感。戟门内,立有张读撰的《重修文庙颂》等碑刻四方。其中,由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陈迁鹤撰的《皇清重修学宫碑记》,高达2.86米,宽1.21米,记载清康熙年间修建文庙的意义、经过及李光地等修建官员的姓名,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修建文庙碑记。跨过戟门,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广大的庭院,称为拜庭,是古代文武官员拜孔的地方。拜庭两侧为庑廊,对称得体,光照亮堂。其庑廊中今开设“安溪历史文物和历史人物展”,系统地介绍安溪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各个历史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情况及部分安溪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历史功绩。

  穿过庑廊,登上台阶,即到大成殿。大成殿是文庙的核心建筑,内祀孔子。殿堂为重檐庑殿式,平面方形,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485.9平方米,四周有明廊。殿内当心间的屋顶构造,采用莲花如意斗拱,纵横交错,繁复重叠,构成穹窿形藻井,俗称“蜘蛛结网”。它悬空倒挂,不用一钉而托起,负荷万斤梁架而不倾,构设精密,技巧绝伦,藻井当心间尤为别致瑰奇,是古代建筑美学深刻而完善的体现。今殿内伫立孔子和“四配”、“十二哲”塑像,展示儒家文化发展体系的群体形象。

  大成殿之后为崇圣殿,旧称启圣祠,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称今名,内崇祀孔子之父母,殿宇构筑为歇山屋顶,建筑面积226平方米,典雅而庄严,前有拜庭,东西有对称排列的两庑。再后为教谕廨,1994年重建。大成殿的东侧20米处有明伦堂,悬山屋顶,四合院式,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建筑面积609平方米。此外,历史上文庙还有忠义祠、名宦祠、乡贤祠等建筑,均已圮无存。

  安溪文庙的整座庙宇装饰题材以龙凤为主体,衬以人物、鸟兽、花卉,飞金走彩,荟萃木、石、砖雕刻及剪瓷、堆贴之大成,工艺极其精湛,尤以戟门内外、大成殿前的四对石龙柱及月坛正中陛石的云龙戏珠石雕最负盛名。戟门外和大成殿前的中对辉绿岩龙柱,外盘翔龙,龙的造型灵活生动,似腾欲飞,栩栩如生,线条古朴流畅;戟门内及大成殿前外对白色花岗岩龙柱,雕工粗犷,龙的造型笨拙而不失风度,张牙舞爪,形神兼备。陛石的辉绿岩云龙戏珠石雕,龙首在上,龙边伴有浮云,下有海水波涛,姿态生动,构图得体。月坛三面基石上的双狮抛珠、鲤鱼戏珠、八骏马、云龙吐雾、麒麟、仙鹤、翠竹、莲花、牡丹等18幅浮雕,精缕细琢,情态优美,充满生机。文庙殿堂的木雕艺术同样令人赞不绝口,无论是棂星门、戟门内外或大成殿的荷花、花篮、吊筒,还是梁柱交接处的雀替,皆雕工精细、比例得体。尤其是大成殿内金柱内与挑尖梁交接处的镂空木雕,云龙神态生动,狮子、麒麟长有薄翼,颇具神话色彩,更是国内建筑中所罕见。

  安溪文庙是我国现存比较完整的文庙,为江南现存建筑物中最完整的古建筑艺术群,它对研究孔子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都是难得的实物资料。其建筑法式,曾经传播日本,是大和民族吸收中华文化的重要例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安溪文庙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省内的永春、同安、仙游、闽清、建瓯及广东的揭阳等远近诸县,亦以此为样板,重修或重建该县的孔庙。这个悠久的历史、优美的古建筑艺术、古人拜谒孔子的殿堂,如今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胜地,吸引着纷至沓来的中外专家和游客。

  附:艺文

  重 修 文 庙 颂

  张读(宋直讲)

  医巫卜祝,术陋技庳,不忘所自,拳拳于师,事三若一,殆无愧词。夫子之道,两曜二仪。羲皇以来,管摄在兹。从为正路,背则他歧。得为中夏,失则蛮夷。奈何为邑,弗处厥祠?

  猗欤郑侯!仕举优优。念治扶教,每思其忧。祠宫圮陋,慨然兴修。官僚协志,邑子赞谋。百皆具举,鼓鼛弗休。煌煌大厦,幻化道周。展我夙心,奉祠春秋。俎陈豕羊,笾荐枣修。降登拜伏,宛在鲁邹。

  维此安溪,邑泉之西。水锵玉佩,山峻云梯。逢衣蔼蔼,趋向不迷。桂籍鵷班,序次高跻。新宫告成,欢连耄倪。凤髻崒嵂,三峰环崎。前列后拥,气吐虹霓。异人颖客,鹏冲骥嘶。大夫之功,高与山齐。

  (原文载于明嘉靖《安溪县志》)

  皇清重修学宫碑记

  戎侯重新安溪县儒学文庙碑记:

  余桑梓蓝溪者,环山带水,挺秀闽南。自唐宋之世迄于今,人文代起,实地灵攸钟。学宫居邑治东南,负凤麓,拱三台,其脉络郁积,则历芙蓉峰峦蜿蜒而徐来。昔先儒过化于此,聿卜风教之隆,厥有以也。顾兵燹频仍以还,泮水之旁,渐鞠茂草,丹楹刻桷,日就倾颓,即间有长者先生饰治栋宇,而岁久飘摇,宫墙数仞间,求所谓轮奂涂塈之观,不可得矣。

  我午翁戎年门伯老先生,承纳言大年门伯家学,而开心翁年门兄之绪,科甲蝉联,世济盛美,以褆福斯民,为吾道光宠。所治之处,泽润道洽,歌思洋溢。岁丁丑补选吾邑,余既幸托骥尘,且庆邦族将沐鸿庥也,茫祖道之末,侍几杖。

  挹清芬,见夫殷殷下询者风俗之原,当务之急,毅然以修废举坠为已任。甫下车,抚民礼士,蔼然有条。首惓惓于崇奉至圣先师之典,牲牷斋醴,必躬其事。未数月也,捐俸倡建,自文庙棂星门及“腾蛟”、“起凤”二坊,栋梁巍焕,丹雘光莹。嗣见启圣公祠圮毁已甚,因复愀然谓:“‘揆以斋圣不先’之义,必此之祠宇安,而后圣心安”,仍命鸠工庀材,亟重新之。次逮于朱子祠,以渐修葺。凡木石瓦砖工费,悉独肩焉。邑之士以书来者具其事,余不禁畅然起舞曰:方今圣天子右文重道,而□□□年门伯老先生,以巨材硕辅,起衰振靡,斯文依赖,端在此日,其有以慰人士之愿,果不爽也。

  夫礼化之蔚兴,莫重于庙貌之尊严;庙貌之尊严,视乎官司之经理。是故雅美鼓钟盛举也。风歌干城懿化也。又闻之蓝溪今日,深谷崇阿之内,率多贤士奋袂以起,鼓翅云衢者翩翩未艾,岂非卫□□先圣之道,心□□先圣之心,而振作培植以致此哉。斯后也,经始于康熙戊寅之四月,告成己卯之六月,董其事者有广文先生叶亨庵为之贰,而分其劳者有明经詹子允升、大学李子云永、庠士李子元岱、志葵等奔走而督理焉。余远在邸中,不及偕邑中人士,快睹鸟革翚飞之盛,特从而颂列之,见年门伯老先生之有造我乡邦者如此其至,而勒之贞珉以垂永久,实叨沐余荫者之责所固然也。是为记。

  公讳式弘,字含大,号午庭,浙江鄞县人,由壬子科选拔进士出身。钦取定会试第三名。

  赐进士第出身、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充一统志明史纂修官、前翰林院编修、戊辰会试同考、翰林院庶吉士、治年门侄陈迁鹤顿首拜撰。

  署教谕事训道叶尚垐,典史赵柄

  乡 绅:李光地 黄志兴 李光仪

  丁 炜 施世马 李光垤

  举 人 林世骥 蔡震升 李鼎徵

  张纯仁 李钟冲 黄翰国

  詹苏瀛 梁国宝 许宗岳

  潘目岩 李辅材 白龙采

  贡监生 吴国桢 李元硕 詹允升

  孙 寒 李云永 李光坡

  陈兆熊 李运昌 李钟宇

  李光址 李运熙 李志葵

  林幼弼 李梦龄 李凤先

  洪其青

  生 员 李元荣 叶 香 叶香覃

  吴梦赐 李元从 龚希圣

  白明懋 林自起 李光墀

  吴国琮 吴苍壁 林采蘋

  李元岱 何文蔚 王德荣

  高鼎臣 李鸣合 辛 修

  白隆翰 高耸臣 张凤翥

  李 钊 白芳远 谢士雄

  林芳春 陈至瞵 陈万松

  李育翰

  义学童生 吴南金 张为嵩 李志炎

  卢廷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23:51:44 | 只看该作者

安溪文庙建于公元1001年,在县城东南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背踞凤山,前滨龙津,笔峰拱峙。有“名冠八闽,秀甲江南”这美誉。安溪文庙荟萃古代木雕、石雕之精华,其中莲花斗拱构成的八卦形藻井悬空倒挂,堪称一绝,八根石雕龙柱,价值连城。宽阔的庭院,铺有3000块石块,72根石柱,意喻孔圣3000个弟子,72个门生贤人,大殿上方有康熙皇帝御笔《万世师表》,屋顶的如意斗拱计108目,喻意108文曲星。安溪文庙为宫殿式建筑,是江南现有文庙中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其建筑法式曾传播日本。

大成殿

八卦形藻井

康熙皇帝御笔《万世师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8 13:40 , Processed in 0.06871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