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81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理文化] 百科词条——上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2 23:2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主要是指安装建筑物屋顶最高一根中梁的过程。而这里所谓的「中梁」 除了建筑结构实用上的重要位置外,同时更有其无形的宗教层面的意义。因此,在上梁典礼中藉著梁的作用,来连接庙宇建构本身、天地、神灵与宗教人之间的关系,通书上说:「上梁有如人之加冠。」 
  上梁是建房最主要的一环,时间应择于“月圆”、“涨潮”时辰进行,取合家团圆,钱财如潮水般涌来之意。
上梁时如家人生辰时刻与上梁时辰相冲,必须避讳。上梁前必祭神,祭品有“全猪”(即用猪头一只,猪尾一根,意即全猪),俗称“利市”。鱼、鹅、豆腐、蛋、盐与酱油五色或七色,用木制红漆祭盘,置于供桌上端,其他菜肴廿四碗及南北果品十二盆。贴“上梁欣逢黄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之类的对联。对联用黄或绿色纸,切忌用红纸。梁之两端挂红绸,红绸下垂清顺治铜钿一枚,取“平安和顺”之意。
  古代建筑房屋时,在上大梁以前,要举行一种诵唱“上梁文”的仪式,以祈求根基牢固,诵祝房舍平安长久。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对此有相关解说:“按上梁文者,工师上梁之致语也。世俗营构宫室,必择吉上梁,亲宾裹面(今呼馒头)杂他物称庆,而因以犒匠人,于是匠人之长,以面抛梁而诵此文以祝之。其文首尾皆用俪语,而中陈六诗。诗各三句,以按四方上下,盖俗体也。”

http://baike.baidu.com/view/34854.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23:38:14 | 只看该作者
               许兰雪轩:广寒殿白玉楼上梁文               
                         作者:王国彪    文章来源:网摘


许兰雪轩《广寒殿白玉楼上梁文》研究:朝鲜女诗人许兰雪轩的《广寒殿白玉楼上梁文》是一篇奇文,与一般祝祷祈福的上梁文不同。它描绘了一个光彩陆离的神仙世界,艳丽雅逸,具有浓厚的仙道色彩,体现了作者成熟的仙道思想、清新浪漫的创作天才及清高孤傲性格。丹学昌盛、老庄学说盛行的社会思潮和不幸的婚姻对作者创作这篇上梁文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兰雪轩(1563-1589),本名楚姬,别号景樊,朝鲜李朝著名女诗人。出身书香望族,与父许晔(草堂)、兄许筬(岳麓)、许篈(荷谷)、弟许筠(惺叟)均为当时辞章大家,“为近代闺秀第一”①,“东方妇人能诗者鲜……近来颇有之,景樊天仙之才……”②“其诗文俱出天成,喜作《游仙诗》,语皆清冷,非烟火食之人可到也。文出崛奇,四六俱佳,《白玉楼上梁文》传于世。”③不幸的是,她27岁病逝,身后有许筠整理、朱之蕃撰写小引的《兰雪轩集》传世。钱谦益《列朝诗集》、朱彝尊《明诗综》等均选录其诗多首,使得她名振中国诗坛,“兰雪轩许氏……以外国一女子,芳播中州,可谓显矣。”④
  同《兰雪轩集》中的其他诗文一样,《广寒殿白玉楼上梁文》在朝鲜、中国都有着很高的评价。申钦《晴窗软谈》评曰:“许草堂之女,金正字诚立之妻,自号景樊堂。……所传广寒殿上梁文,瑰丽清健,有似四杰之作。”⑤“她作的《广寒殿白玉楼上梁文》传至中国,时人传诵不已。汤若士在明代文人赵世杰编选的《古今女史》一书中看到此文后赞评说:‘予于畿省遇得其文集一卷读之,陆离射目,不虞异域姬乃有此淑质也。’”⑥
  上梁文,是古代在兴建宫室、择吉上梁时由工匠诵读的骈体颂祝性应用文,是源远流长的“祝文”一体的分支,一般由文士撰稿。北魏温子升始作《阊阖门上梁祝文》,从唐五代时期李琪的《长芦福禅寺僧堂上梁文》开始,上梁文在体式、语言要素方面基本定型,在宋代颇为盛行,许多文士都曾参与,名篇如王安石《英德殿上梁文》、苏轼《白鹤新居上梁文》、辛弃疾《新居上梁文》等。
  中朝文学之间的交流源远流长,代有佳作美谈。上梁文传入朝鲜的确切时间和细节虽然史无详载,但受到宋代上梁文的直接影响则是确定的。朝鲜见于史籍的最早的上梁文是高丽文学家李奎报的《乙酉年大仓泥库上梁文》。相对来说,上梁文这种并不多见的文体在朝鲜汉文学作品中数量是可观的,很多朝鲜文人均有上梁文流传后世。金时习的小说《龙宫赴宴录》中有韩生赴龙宫写上梁文并得到神仙称赞的情节,朝鲜文人对上梁文的重视可见一斑。据统计,韩国民族文化推进会出版的《韩国文集丛刊》共收上梁文约400篇,其中不乏上乘之作,而许兰雪轩的《广寒殿白玉楼上梁文》则是其翘楚。
  上梁文以建筑为中心,骈句、韵语交错,融叙事、状物、抒情于一体,具有丰富的文学性、审美性,是士人雅文学与民间俗文学的完美结合,是别具一格的古代文体形态。“首尾俪语,中陈六诗”是其结构特点。一般说来,“上梁文由三部分组成。开头部分相当于序,一般用骈文写成,记建造房舍的缘由、过程和房舍的地理位置,颂扬之词贯穿其中。中间部分为六首诗,分别以‘抛梁东’、‘抛梁西’、‘抛梁南’、‘抛梁北’、‘抛梁上’、‘抛梁下’起句,分别押东、西、南、北、上、下韵,内容为祝福之词。结尾用骈文,内容为祈求上天赐福。”⑦很多上梁文“中陈六诗”部分还以“儿郎伟”为前缀,旨在增强驱魔除害的意味。
  《广寒殿白玉楼上梁文》则与一般祝祷祈福的上梁文不同,它成功描绘了一座想象中的宫殿,展示了一个光彩陆离的神仙世界,全文充实着道教思想和道教意象,体现了作者成熟的仙道思想。
  广寒殿白玉楼,乃月宫之仙栋,上清楼观之一。世人只知嫦娥居于广寒殿,却不知此仙宫之来历。许兰雪轩充分发挥想象力,为人们描绘了这座仙宫的由来以及仙界的诸多美妙,充满了道教的浪漫主义奇想,引人入胜。
  在上梁文的开头部分,许兰雪轩首先明确:宫殿非人力所为,而是仙螺、翠蜃的幻术和青城丈人、碧海王子的法术所造,暗示了神奇人物和神奇景致即将出场。主人公是一位道教仙人,乘龙驾鹤,来去自由,徜徉于太清仙界千年,与浮丘、洪厓等仙人友善。但因误读《黄庭经》而被贬凡尘,有短暂的尘世情缘,但是他又不愿过人世间受拘束的生活,于是利用法术返回天界,重新过上了自在生活。“鸾笙凤管之神游,喜续旧会;锦幕银屏之孀宿,悔过今宵。”不过,他又不喜冷清,于是邀请昔日仙友来会。玉妃、帝女、水帝、火仙等神仙云集,热闹非凡,可无上界楼居,无法安顿诸仙,“于是移章十洲,驰檄九海。囚匠星于屋底,木宿抡材;压铁山于楹间,金精动色。坤灵挥凿,骋巧思于般倕;大冶镕炉,运奇智于锤范。”宏大的建设场景令人惊讶,落成的广寒殿白玉楼更是美轮美奂,令人炫目:“璇题烛日,出彤阁于烟中;绮缀流星,架翠廊于云表。鱼缉鳞于玉瓦,雁列齿于瑶阶。……金绳结绮户之流苏,珠网护雕栏之阿阁。……翡翠帘、云母屏、青玉案,瑞霭宵凝;芙蓉帐、孔雀扇、白银床,祥蜺昼锁。”精致的装饰和陈设衬托了主人的不凡身世和高远的精神境界。
  值此良辰美景,复有此仙居,何不与朋共乐?白玉楼主人遂广延千圣,盛宴列仙,场面令人眼花缭乱:“邀王母于北海,斑麟踏花;接老子于西关,青牛卧草。瑶轩张锦纹之幕,宝檐低霞色之帷。献蜜蜂王,纷飞炊玉之室;含果雁帝,出入荐琼之厨。双成钿管晏香银筝,合钧天之雅曲;婉华清歌飞琼巧舞,杂骇空之灵音。龙头泻凤髓之醪,鹤背捧麟脯之馔。琳筵玉席,光摇九枝之灯;碧藕冰桃,盘盛八海之影。”仙人仙境,仙乐仙宴,歌舞升平,祥和美满。然而美中不足,仙宫建成,尚缺上梁文来助兴、祷祝,而且“清平进词,太白醉鲸背之已久;玉台摛藻,长吉笑蛇神之太多。”诗仙、诗鬼虽才学过人,但均作古。新宫勒铭,不能无文记之。此时此刻,许兰雪轩的笔锋才由天界转回人间,自认是三生堕尘、误登九皇辟剡之仙才,与李白、李贺相比才情不减,此时此刻需一展才华,遂“徐援彤管,笑展红笺”,成河悬泉涌、句丽文遒之文章,以“留作瑶宫之盛观”。
  作者在“序”中铺叙了仙人的传奇经历、愉快生活以及仙宇的瑰奇美好以后,就进入了《上梁文》的“唱诗”环节。这部分的六首诗并非祝福之词,而是对白玉楼主人未来生活的延伸想象。作者着力描写了旷汉太古的寂寥以及宇宙前夜鹏翔云荡的壮阔景象,有力地衬托了白玉楼及其主人的永恒魅力:
  
  抛梁东,晓骑仙凤入珠宫。平明日出扶桑底,万缕丹霞射海红。
  抛梁南,玉龙无事饮珠潭。银床睡起花阴午,笑唤瑶姬脱碧衫。
  抛梁西,碧花零露彩鸾啼。春罗玉字邀王母,鹤驭催归日已低。
  抛梁北,溟海茫洋浸斗极。鹏翼击天风力掀,九霄云垂雨气黑。
  抛梁上,曙色微明云锦帐。仙梦初回白玉床,卧闻北斗回杓响。
  抛梁下,八垓云黑知昏夜。侍儿报道水晶寒,晓霜已结鸳鸯瓦。
  
  同时,这六首诗也是道家“大象无形”、“天地有大美”思想的形象描述。四方上下称宇,古往今来称宙。作为宇宙生成的亲历者,白玉楼主人驾龙、凤、鹤等仙骑优游天界,与诸神仙往来,彻底摆脱了时空的限制,也见证了太古沧桑巨变的伟大气象,其中溟海茫洋、鹏翼击天、九霄云雨的壮美气魄与庄周《逍遥游》中的阔大境界极其神似。许兰雪轩被称为“天仙之才”,此为一确证。
  结尾虽为祈求上天赐福之四六,但是也充满了仙道想象:“伏愿上梁之后:琪花不老,瑶草长春。曦舒凋光,御鸾舆而犹戏;陆海变色,驾飙轮而尚存。银窗压霞,下视九万里依微世界;璧户临海,笑看三千年清浅桑田。手回三霄日星,身游九天风露。”广寒殿白玉楼不仅将与日月同寿,其主人也将长生不老,不受天地的限制,享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这不仅是对白玉楼主人的祝愿,同时也是她自己的愿望。许兰雪轩有“女神童”⑧的称号,名噪半岛,“才名出二兄之外”⑨。不过,朝鲜学者李睟光认为《广寒殿白玉楼上梁文》的作者不是许兰雪轩,而是许筠。因为《兰雪轩集》由许筠整理后出版,且许兰雪轩八岁能做如此美文绝非易事。但是本文意不在此,故不详论。综观许兰雪轩的创作,《广寒殿白玉楼上梁文》当是其晚期作品,在风格上与其《游仙词》《步虚词》一脉相承。
  许兰雪轩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一篇奇文,除了天资聪颖、拥有宽松的家庭氛围与文化氛围外,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原因。
  朝鲜“……进入李朝时期后,对朱子学的崇尚曾有一边倒之势,文学方面则又颇重词章,以唐宋的文章为楷模。而唐宋文学的思想背景乃是道家思想和道教。……当时的文士为了增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是不能不读老庄之书的。”⑩道教的“斋醮符咒”、“导引炼丹”、“存想思神”和道家的崇尚自然、全美的美学思想,使道教的幻想力与各种意象逐渐渗入到文学作品中,促进了游仙题材的生成。于是,文人们积极向外追求一个瑰丽神奇的神仙世界,诗文的浪漫主义色彩颇为浓厚。而且,宣祖年间也是朝鲜丹学派的全盛时期,道仙的异迹、奇事深入人心,许多人都渴望炼丹成仙。许兰雪轩的老师李达受嫡庶制度的影响,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亦无权跻身于贵族之列,因此对社会非常不满,放荡不羁,过着隐士的生活,其诗歌亦飘逸浪漫,颇具唐风,这些都对许兰雪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从小在道教盛行的社会氛围里成长,耳濡目染,道教精神渗入了她的心灵;与同时代的女孩子相比,她更相信道教并充满了想象,更希望找到一种超越凡尘的生活情趣和超越现实的可能,使自己的肉体和心灵都能摆脱桎梏,在自由的天地中驰骋。
  另外,婚后的不幸生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兰雪轩许氏,正字金诚立之妻……早夭,有诗集行世。平生琴瑟不合,故多怨思之作。”{11}许筠在《毁璧》辞的《序》中也写道:“余亡姊贤而有文章,不得于其姑……”{12}嫁给一个不如意的郎君,才华出众的她却得不到婆母的喜爱,在孤独寂寞中度过一生,其内心的苦楚可想而知。因此,《广寒殿白玉楼上梁文》就成了她对现实缺憾的一种补偿以及理想实现的一种寄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23:39:32 | 只看该作者

  陆离射目、清冷纯洁的道教意象使许兰雪轩超越人间、永居仙境的幻梦平添了一种雅逸的风致,也是《广寒殿白玉楼上梁文》在同 类题材中无人企及的重要原因。在文中,道教所提供的意象包括王母、水帝、玉妃、老子等神仙和蓬莱、方丈以及各洞天福地等仙境以及琪花瑶草等仙界事物。道教 所构筑的庞大神仙体系、所描述的神奇的非现实世界,给文学家的想象提供了无数夸饰的意象,这些意象中浓缩和凝聚了一些意蕴深长的故事和光彩流丽的内容。因 此,当人们读到它的时候,便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这个意象的全部内涵与色彩,体验到那种飞扬神奇的想象境界。朝鲜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玉楼梦》的第一回“文 昌承帝命玩月观音持佛力散花”中,就描绘了上帝宴饮白玉楼的盛况,其中很多的场景描写与此文极为神似,可见此文的深远影响。
  通观全篇,可以看 到许兰雪轩对仙人的衣着、宫殿、宴乐场景等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理想与夸饰的世界,其中蕴含着奇诡瑰丽的色彩和逍遥无待的浪漫精神,展示了 她寂寞心灵中蕴涵的追求自由、永恒的生命冲动和飞扬流丽的想象力,与《游仙词》《步虚词》等浪漫主义作品相映成趣。《广寒殿白玉楼上梁文》笔墨低回,神游 天府,谱云霞之丽,状仙界之奇,瑰伟富赡,风格艳丽雅逸,具有浓厚的仙道色彩,体现了许兰雪轩蓬勃的生命意识和自由意识,是其清新浪漫的创作天才及清高孤 傲性格的极好体现。
  
  ①{11} [朝]李睟光.芝峰类说[M].韩国诗话丛编(2)[C].汉城:太学社,1996:P390.
  ②③ [朝]许筠.鹤山樵谈[A].许筠全集[Z].汉城:成均馆大学校 大东文化研究院,1981:P356,P348.
  ④ [朝]朴趾源.热河日记[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P539. http://www.ryedu.net
  ⑤ [朝]申钦.晴窗软谈[M].韩国诗话丛编(2)[C].汉城:太学社,1996:P595.
  ⑥ [韩]赵润济 著,张琏瑰 译.韩国文学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P288.
  ⑦ 徐兴华,徐尚衡,居万荣.中国古代文体总揽[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4:P296.
  ⑧ 诸葛元声 辑,商濬 校.两朝平攘录[Z].朝鲜史料汇编(18)[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P191.
  ⑨ 钱谦益.列朝诗集[M].上海:三联书店,1989:P684.
  ⑩ [韩]李钟殷.韩国的古典诗歌与道家思想[Z].郑判龙 主编.朝鲜学—韩国学与中国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P229.
  {12} [朝]许筠.惺所覆瓿藁:卷三[A].韩国文集丛刊(74)[Z].汉城:民族文化推进会,1981:P170. http://www.ryedu.net/hy/hlf/201203/25580.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23:40:40 | 只看该作者
上梁文

专为上梁而撰写的歌词。敦煌遗书中有三篇上梁文。S.3905是唐天复元年(901)“金光明寺造窟上梁文”,后残;P.3302是后唐长兴三年(932)“河西都僧统和尚依宕泉灵迹之地建龛一所上梁文”;P.4995前后残缺,为五代社众的上梁文。全部调寄“儿郎伟”,据内容需要,用多首“儿郎伟”联缀成篇,基本上为四、六言。第一首介绍修建之缘起,颂扬修建之功业。第二首及以下各首是表彰参加此项工程的主持人、博士、工匠以至后勤人员的典型事例:“李乐荣营社内尊长,万事总办祇当。今载初修功德,社人说好谈量。■(旭)饭早夜少吃,都来不饮黄汤。教训乐行徒弟,每日伏(服)事(侍)君王。承受先人歌调,齐吹并没低昂。便是乐营果报,必合寿命延长。身材一似饿鬼,行步似失儿母狼。养甚十男九女,时常干走干忙。牙齿早年疏陋(漏),坐处先索盘肠”(P.4995)。“海印极甚辛苦,四更便起打钟,调停一镬馎■,一杓先入喉中”(P.3302)。最后一首是祈赛现场的盛况及祝福之词:“自此上梁之后,富贵千年万年”(P.3302)(谭蝉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8 16:38 , Processed in 0.07894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