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442|回复: 4

[分享]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花生种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31 14: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很好地抵御低温和春旱,促进花生生长发育、改善花生品质和大幅度提高早产,是实现花生种植增产增效的一条好途径。

    一、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花生良种要因地制宜。生育期130天以上,宜选用中晚熟品种,如鲁花10号等:生育期120~130天,宜选用中熟和中早熟品种;生育期在120天以下,宜选用早熟和极早熟品种.如四粒红和白沙系列品种。
    二、合理轮作
    花生喜生茬地,重茬和迎茬种植不仅植株生长矮小,而且病害发生较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必须采取合理的轮作制。花生适宜的轮作作物是禾本科植物,如玉米、小麦、谷子和高粱等,切忌把豆科作物作为前茬。轮作周期为3~4年。
    三、选地、整地
    选择肥力中等以上,土层深厚、松软,保水保肥能力较好的中性沙壤土。低洼易涝地、沙包地、漏水漏肥以及土壤砂性过强的瘠薄地不宜选用。整地最好采用秋翻秋耙,深翻20厘米以上,耙细、搂平,除净根茬、石块。
    四、增施粪肥
    结合整地,把计划施肥量一次全部施到地里。施肥以农肥为主,化肥为辅,做到氮、磷、钾、钙配合施用。一般亩施优质农肥4000~5000公斤,过磷酸钙1.0~15公斤,硫酸铵7~10公斤即可。
    五、做畦
    地膜覆盖栽培花生,多采用宽畦双行种植。畦距100厘米、畦面宽70厘米、畦间距30厘米、畦高8~10厘米,呈微拱形。将畦面搂平后,可进行覆膜作业。
    六、覆膜
    1.备膜。所用地膜宽幅100厘米,厚度0.005~0.009毫米,每亩4~4.5公斤。
    2.喷药。覆膜前每亩用48%的拉索乳油0.25~0.3公斤,兑水50~75公斤,均匀喷洒畦面。
    3.覆膜。喷药后立即覆膜。覆膜时将膜展平、拉紧,使薄膜与畦面贴合紧密,四周用土压严实,畦面上每隔2~3米远压一溜土,防大风掀膜。
    七、播种
    1.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不仅能促进种子后熟,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而且能保证出苗整齐,达到苗全、苗壮。种子处理方法有:①晒种。脱粒前。选无风的晴天把荚果晒3~4天,然后剥皮选仁。②粒选。剔除瘪粒、发芽、发霉、破损、混杂及变色的种仁,选留饱满、大小均匀的种仁作种,亩用种15~18公斤。③浸种。将选留的种仁放在30℃的温水中浸泡3~4小时。④催芽。采用沙床催芽法,用过筛的细沙兑水配成沙床土,要求湿润但用手捏不出水,然后按每500克干种与2.5公斤沙床土混合在一起,放在25~28℃的大棚内或炕头上,上边盖一层湿沙子或湿麻袋片,经一昼夜,芽齐后选芽播种。
    2.播种时间。地膜覆盖种植花生,在终霜前10~15天,即4月下旬一5月上旬,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以上时进行播种。
    3.播种密度。每畦两行,大粒种行、穴距40×17厘米,每亩了000穴左右;中粒种行、穴距40×16厘米,每亩8000穴左右;小粒种行、穴距40×15厘米,每亩8800穴左右。播种时每穴播种2粒或1~2粒交替播种。
    4.播种方法。先用直径4厘米的平头木棍在畦面上按行、穴距要求垂直扎出3~4厘米深的播种孔,取出孔眼内薄膜片,随后种芽朝下播种,然后用湿土封好播种孔,使封穴土形成一小土堆。
    八、田间管理
    1.护膜保墒。播种后,要经常检查薄膜有无破损、透风之处,如发现及时用土压好、堵严。
    2.查苗补种。幼苗出土时,要经常检查出苗情况,发现幼苗拱土难时,可将土扒开,引出苗后,再把播种孔封严,并及时查苗补种确保全苗。
    3.清除杂草。出苗后,及时清除苗眼杂草,对膜内的杂苹,采用压土的方法,见苹就压,草死后撤土。畦沟内的杂草,结合中耕铲除。
    4.控制徒长。花生植株封行后,如出现徒长现象,可叶面喷施50ppm多效唑水溶液,每亩50公斤,抑制徒长。
    5.保叶防衰。为了保护功能叶片,防止早衰,促进饱果,在开花下针期和饱果期,如发现脱肥现象,可喷2~3次0.2~0.3%的磷酸二氢钾或2%的过磷酸钙加1%的尿素混合液进行根外追肥。
    6.防治病虫害。①叶腐病和叶斑病:发病初期,每隔10~15天喷一次1∶2∶200(硫酸铜∶生石灰∶水)倍量式波尔多液,或50%的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2~3次。②蛴螬、蝼蛄:每亩用2.5%的敌百虫粉1.5~2公斤,拌成毒土,结合整地打垄施入土壤内防治。③蚜虫:在点片发生时,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施或1.5%乐果粉每亩1.5~2公斤撒施。
    九、适时收获
    当花生顶端停止生长,上部叶片变黄,基部和中部叶片开始脱落,标志多数花生荚果已经成熟,进入收获适期。东北种植区一般在9月中、下旬。采收时,做到熟一块收一块,并在田间放小铺晾晒2~7天,摇动荚果有响声时即可收回脱荚。花生收获后,要及时、彻底回收废膜,防止污染土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4: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主导品种

1、豫花15

(1)品种来源 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研究所1999年育成。亲本是:徐7506-57×P12。200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北京市审定

(2)特征特性 早熟大粒型花生品种,春播地膜覆盖生育期为128-131天,植株为直立疏枝型,连续开花,出苗整齐,叶椭圆形,深绿色。苗期长势强,后期不早衰,植株较矮,抗倒伏,主茎高34-40.5厘米,侧枝长36.9-42厘米,有效枝长7.0-20.4厘米,分枝数7-8个,结果枝数5-6个,单株饱果数13个,饱果率79.7%,荚果普通型,百果重210.8克,百仁重99.3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出米率73.9-77.4%。 

2、豫花7号

(1)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1995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为豫花7号。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

(2)特征特性:直立疏枝型,主茎高32-47厘米,侧技长34-54厘米,总分枝8-10个,结果枝5-8个;叶片椭圆形,深绿色,中等大小;荚果为普通型,多为二室果,百果重230克左右;籽仁粉红色,椭圆形,百仁重95克左右,出米率70.8 %-77.1%。

3、豫花9327

(1)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郑8710—11为母本,郑8603—19为父本杂交育成。2003年河南省审定,2006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鉴定。

(2)特征特性:株型直立,疏枝,连续开花。一般株高34.0cm,总分枝7—9条。单株结果数14个左右。叶片椭圆形、灰绿色、较大。荚果斧头形,前室小、后室大,果嘴略锐,网纹粗、浅,百果重180.3g。籽仁三角形、粉红色,百果重79.4g,出仁率75.1%。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高抗网斑病,抗叶斑病、锈病、病毒病。抗旱、抗倒伏性强。属中早熟品种。

4、花育19

(1)品种来源:79266×莱农13号,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育成。

(2)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于早熟直立大花生,春播生育期130天左右,夏播100天左右。疏枝型,主茎高48.0厘米,侧枝长49.8厘米,总分枝7-9条,结果枝6条左右,单株结果数13.37个,株丛矮且直立,紧凑,节间短,抗倒伏,叶色浓绿,连续开花,开花量大,结实率高,双仁果率一般占70%以上,果柄短,不易落果,荚果普通型,百果重251.4克,百仁重96.36克,出米率70.0%左右。对根腐病、黄花叶病毒病、棉铃虫、叶斑病的抗性强,抗倒性强。

5、花育16

(1)品种来源: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杂交选育而成。199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普通型中熟大花生,生长势较强,整齐。春播生育期136天,株型直立,株高38厘米左右,侧枝长41.1厘米,叶片椭圆形,连续开花习性,总分枝8.1条,结果枝6.2条,结果集中,单株结果14.6个,百果重215.5克,百仁重96.3克,出米率73.6%。抗病性一般,抗旱性较强。

6、鲁花11

(1)品种来源:鲁花11号原代号莱农13号,是莱阳农学院以花28为母本,534-211为父本杂交选育,于1988年育成。1992年4月山东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

    (2)特征特性:属普通型直立中熟大花生,春播生育期135天左右,株型直立,紧凑,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旱性强,结果集中,荚果网纹清晰,双仁饱果率高,百果重230.84g,百仁重92.58克,出米率73.18%,籽仁椭圆形,蛋白质含量28.42%,粗脂肪含量52.24%。春播高产条件下每亩9000穴左右,一般条件下,每亩10000穴左右,每穴两粒。

二、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机理

农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有明显的增温、保墒、提墒作用,能够增强微生物的活动能力,加速养分分解,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田间光照强度,抑制盐碱上升和杂草生长,减轻病虫危害,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早成熟,改善田间生态条件,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为作物进行旺盛生理活动奠定极为有利的基础,表现在促进根系生长,增进营养吸收,加强光合作用,调整生育进程,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一)选用良种

选用优质高产良种豫花7号、豫花15号、豫花9327、花育19、花育16、鲁花11等品种。

(二)选用地膜和除草剂

1、选用地膜  选用厚度为0.006毫米左右的低压聚乙烯薄膜和0.004-0.005毫米的超微膜较为合适,每亩用量2.5-4.5千克。

2、选用除草剂  由于覆膜花生垄面不能中耕,所以花生覆膜前必须喷除草剂。适宜的除草剂主要有:乙草胺、扑草净、菜草通和都尔等。

(三)整地、施肥、做畦

1、整地  深耕细耙,春花生地应在冬季或春季深耕30-40厘米,并结合早春耕地将地面耙平耢细,清除残余根茬、砖块等杂物。同时,保证覆膜花生田沟沟相通、畦垄相连,旱能浇,涝能排。

2、施肥  要深耕整地、增施底肥,在花生播种前一次施足底肥,一般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4000公斤,纯氮5—8公斤,纯钾6—8公斤,纯磷10—15公斤,生石膏粉20—30公斤。

3、做畦  播种前起垄,80-90厘米一带,畦底宽30厘米,垄面宽50-60厘米,垄体高10-12厘米。起垄标准是“面平埂直无坑洼,墒足土碎无坷垃”。

(四)适期播种

覆膜春花生以4月10-25日播种为宜,覆膜夏播播种越早越好。

(五)合理密植

春花生适宜密度应在9000—10000穴/亩,夏花生应在10000—12000穴/亩,每穴2粒。高水肥地、疏枝型品种宜稀,低水肥地、早熟、直立密植型品种宜密。

(六)播种覆膜方式

先播种后覆膜,可在垄面上按密度规格,用小锄开3到5厘米深的沟,按穴距每穴两粒,然后覆土平沟,适当镇压,整平畦面,喷洒除草剂,随后覆膜,如果使用播种覆膜机更方便快捷。

(七)加强田间管理

1、查田护膜  要经常深入田间细致检查,发现风刮揭膜,膜面封闭不严和破损时,要及时盖严、压实。

2、开孔放苗  对于先播种后覆膜的花生顶土鼓膜时,应及时开孔放苗。

3、清棵放枝  花生第一侧枝伸展期,应及时清棵放枝,并将植株根际周围浮土扒开,释放第一对侧枝,同时,用土封严放苗膜孔。

4、旱灌涝排  当0-3厘米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中午叶片萎蔫,夜间尚能恢复时,应立即采取沟灌、润灌的措施,有条件的也可以进行喷灌或滴灌。由于花生具有“地干不扎针,地湿不鼓粒”的特点,因此,应及时进行浇灌,如遇雨水过多或排水不良时,应及时排涝。

5、防治病虫害  花生的主要害虫有蚜虫和叶螨,可结合测报喷洒杀虫剂,如乐果、阿维菌素、杀灭菊酯等,结合喷洒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防治叶斑病(包括黑斑病和褐斑病),10-15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6、控制徒长  覆膜花生田,由于土壤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善,生长发育快,特别是高水肥田块,结荚初期植株易发生徒长现象,当主茎高达到40厘米时,应每亩叶面喷施150毫克/千克的多效唑溶液50千克,控制徒长。

7、根外追肥  为防止覆膜花生后期因脱肥早衰,可喷0.5%-1%的尿素溶液,或0.2%-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也可喷1000倍的硼酸溶液或0.02的钼酸铵溶液。

8、及时收获  盖膜花生一般比露地花生生育进程快,提前10—15天成熟,正常情况下,植株呈现衰老状态,顶端生长点停止生长,大多数荚果的荚壳网纹明显,子粒饱满,就应及时收获。

四、花生生育时期记载标准

1.播种期:指播种当日。

2.出苗期、出苗盛期:指真叶展开的幼苗数占播种粒数的50%的日期为出苗期,有相当于播种粒数75%—80%的幼苗露出地面的日期,为出苗盛期。

3.出苗整齐度:在齐苗时调查,观察幼苗是否整齐,分整齐、一般、不整齐三级。

4.始花期:1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的日期。

5.开花期:50%植株开花的日期。

6.终花期:90%的植株断花的日期。

7.苗期:从50%的种子出苗到50%的植株第一朵花开放的时期。

8.开花下针期:从50%的植株开始开花到50%的植株出现鸡头状的幼果的时期。

9.结荚期:从50%的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到50%的植株出现饱果的时期。

10.饱果成熟期:从50%的植株出现饱果到荚果饱满成熟收获的时期。

11.生育期:从播种到成熟的日数。

12.收获期:实际收获的日期

五、生育状况的调查

一、出苗率  一般在出苗以后半个月左右进行调查。每穴有1株幼苗长出来,即为出苗。一般采用3—5点取样,每点调查20—50穴,记数出苗穴数和总穴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花生出苗率(%)=出苗穴数/测查总穴数×100

2、生长习性  在收获前调查。根据第一级侧枝与主茎的关系,通常把花生的生长习性分为两种类型:丛生型(第一级侧枝与主茎夹角小于90°)、匍匐型(第一侧枝与主茎夹角接近于90°)。

3、株高  从地面量到本丛最高茎枝(包括叶片在内)自然着生状态的最高点。采用3—5点取样,每点测量10—20株,取平均数,以厘米表示。

4、结果枝数  凡能着生荚果(包括饱果和秕果)的分枝都算结果枝(只结空果柄的不计算在内)。3—5点取样,每点测查10—20穴,脱果后数其全部荚果。然后,再分别测查其中的秕果数(凡荚皮尚未完全形成,以及两室中仅有一室形成而另一室未形成者,均算秕果)和饱果数(荚果已经完全形成,籽粒饱满。果皮厚度匀称,网纹清晰)。然后按下式计算:

饱果率(%)=饱果数/荚果总数×100

5、荚果出仁率  指子粒重量占总荚果重的百分比。测定时,取风干的荚果1000—2000克剥出子粒,称重,然后计算:

出仁率(%)=剥出的子粒重量(克)/取出的荚果重(克)×100

六、花生测产方法

1、每亩株数的调查  选择有代表性的样点3—5个,先测量行距和穴距,各点平均,代表全田的平均行距和穴距。再在各点上每点测查10—20穴,数其总株数,算出每穴平均株,然后按下式计算每亩穴数和每亩株数:

每亩穴数=666.67㎡/行距(m)×株距(m)

2、单株结果数  每点收取10—20株,摘下所有荚果,充分晒干后计算单株结果数和单株果重。

3、百果重  随机取样100个荚果充分晒干,称重(克),经两次重复,重量相差不大于平均值的3%,如果大于3%,则需另取100个称重,以相近的两次重量平均值为准。

花生产量(千克)=每亩株数×单株果数×百果重(克)/1000×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5: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膜栽培花生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1、增产效果:
    1979年我国开始种植地膜花生。1980年全国地膜栽培2000花生亩,据抽样统计,平均单产达280.1公斤,比露地栽培每亩增产143.7公斤,增产率为51.3%。近年来,不论地理位置如何,覆膜花生都能高产稳产,超千斤的地块比比皆是,有的小面积种植产量高达740公斤。就尉氏县而言,99年种植地膜花生3.3万亩,平均单产达325.6公斤,比大田的213公斤,亩增112.6公斤,增产率达53%。一般情况下,覆膜比不覆膜的花生增产25—36%。
    2、经济效益: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在播种时虽费工,但盖膜后不需要除草、中耕,终为省工。同时还能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99年,尉氏县农技站调查,地膜花生比露地亩增112.6公斤,每公斤按2.2元计算,亩增效益247.72元,除去膜和除草剂每亩按30元投资外,还纯增217.72元。并且效益还与花生成熟期,上市时间关系很大。覆膜比春播露地播种的花生成熟期可提前10右,比麦套花生可提前1个月左右。上市越早,价格越高。目前,庄头、大营、岗李等乡镇的地膜花生所产生的效益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一大经济支柱。
    另外,地膜栽培的花生不但产量高,效益好,而且还能提高花生品质。据测定,其油酸与亚油酸比值由1.49增大到1.69,赖氨酸等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27.87%,谷氨酸等17种氨基酸含量提高24.46%。
    三、地膜花生增产的原因
    (一)增温、调温,促进花生生育进程
    1、增温:我县属北方花生区,易出现倒春寒和立秋冷,导致花生减产。因此,提高地温,是促进花生生育进程的措施之一。地膜栽培有调节地温的作用,其温度的高低,能随花生生育进程、群体覆盖度的变化而增减。据测定,覆膜花生生育期0—5cm土层平均地温比露地栽培提高2.5—3.9℃,生育后期高0.6—1.1℃,全生育期平均高1.4—2.7℃。总省去积温,覆膜花生为3467.6—3528.4℃,比露地栽培增加195.3—370.8℃。据观察,地温每增加1℃,约相当于2℃的气温的效果。所以地膜花生,缩短了生育进程,促进了早熟和高产稳产。
    2、调温:在花生生育中期为自然高温期,群体覆盖度增大,太阳辐射热不能直接到达地面被吸收,加之地膜的相对不透气性,从而抑制气化热对地面的侵袭,起到了调温作用。
    (二)保墒提墒,增强花生的抗旱耐涝能力
    地膜的相对不透气性,可保持土壤的湿润。当久旱不雨时,覆膜可使土壤深层的水分通过毛细管逐渐向地表移动,不断补充土壤耕层水分,起着提墒作用。遇降大雨或暴雨时,还能收到防止水土流失和防涝的效果。
    (三)保持土层疏松,促进根系发育和果针入土结实
    覆膜花生在生育期间处于免耕状态,因而保持了原来土壤的土层疏松度。降大雨时,塑料薄膜能缓和雨点的冲击力,保持土层结构不致板结。并且,土壤中固、液、气三相中的液气相显著增大,因此覆膜的土层通透性良好,有利花生根系的生长和果针入土结实。
    (四)促进微生物活动释放土壤养分,提高花生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
    地膜栽培在增温保墒的同时,保持了土壤松暄,透气透水性良好,所以促进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各种酶的活化。据测定,覆膜的土壤中,无论是真菌、放线菌以及细菌的菌落数量,都比未覆膜的多。微生物总量增多32.6—37.6%,并且酶的含量也增多,如蛋白酶增多10.3%,过氧化氢(H2O2)酶增多11.36%,从而加速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分解和转化,使土壤中速效氮(N)、磷(P)、钾(K)等养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提高了作物对N、P、K的吸收量。
    (五)改善近地小气候,提高花生群体光合产量
    1、花生覆膜能够增强花生株行间光照强度,据测定,花生生长中期,离地面30cm处覆膜的光反射率为5.3—13%,不覆膜的为2.4—4%,覆膜植株多得2.9—9%的光量。
    2、薄膜表面光滑,减少了空气流动(风)的阻力,风速比露地栽培增加0.01—0.03米/秒,有利于空气中CO2补给交换。提高了花生群体的光合产量。据测定,花生生育中期叶面积系数比露地栽培大1.25,总生物体、营养体和生殖体及荚果增长率,分别比露地栽培增加21%、22%、31%和117%
    四、地膜栽培技术规范
    (一)地膜质量要求
    1、宽度:根据地力、地势等选择宽度,以80—90厘米为宜。
    2、厚度:以0.005—0.007毫米为宜。厚度小于0.005毫米,增温保温效果差,失去控制无效果针入土的能力;大于0.018毫米,不仅用量大,成本高,而且会影响花生有效果针入土结实,降低增产效果。
    3、透光率:要求大于或等于70%,若小于50%会影响太阳辐射热的透过和传导。
    4、物理强度:强度高耐老化,其物理强度标准为:拉伸强度(纵横)大于或等于100千克/厘米2,直角撕裂(纵横)大于或等于30千克/厘米2,断裂伸长率(纵横)大于或等于100%,并在花生封垄后不碎裂。
    5、展铺性好:以覆盖高压聚乙烯与线形或高压聚乙烯与低压聚乙烯共混微膜为宜。它不仅成本低、强度高,而且不粘卷,不卷边,膜与地面贴实,无褶皱,展铺性好。
    目前,在农资市场上,不仅有以上普通膜,还有一种除草膜(有1号和2号的除草膜),施用后,与其前者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花生出苗早、齐、生长旺盛;二是对禾本科杂草效果好;三是以2号除草膜最好,它的杀草谱较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9 07: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试。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9 19: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试试!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2-20 04:48 , Processed in 0.04797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