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74|回复: 1

[转贴] 浙江安吉10万亩茶海带来1100亿元产值字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7 22: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2012年04月10日07:35 来源:文汇报  

  受前期多雨低温影响,今春十万亩安吉白茶开采期有所延迟。今天,第四届安吉白茶开采节在安吉溪龙国家级白茶园区举行。茶山上,采茶工身影剪剪;白茶街上,客商云集。谁曾想到,十万亩茶海,1100亿元产值,竟来自一丛野生形态的白茶,安吉人尊称这株白茶为“白茶祖”。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白茶历史悠久,却并不常见。1982年,安吉县林科所几位科研人员在进行茶树资源普查时,从天荒坪镇大溪村一位百岁老人口中得知,村中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有一棵野生茶树,相传树龄已有千年,芽叶呈玉白色。科研人员采下叶片回去化验,结果大吃一惊:这种茶,氨基酸含量高达6.25%-10.6%,是普通绿茶的3-5倍。而氨基酸含量中茶氨酸又占了50%以上。

  1987年,安吉县林科所在溪龙栽下了一分地的“白叶1号”;如今,安吉白茶面积已接近10万亩。安吉白茶已与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茶等名茶并驾齐驱。今年安吉白茶鲜叶价格在200元/500克左右,干叶在1400元/500克左右,而作为安吉白茶标志的大坞山、宋茗等明前茶的价格飙升至6000元/500克以上。

  溪龙乡的白茶街,近年来已成为茶农们自发形成的鲜叶交易市场,装满鲜叶的筐子和袋子便是茶农的标志。“这里每天的客流量上万,交易现金流达2000万!溪龙乡老百姓仅白茶一项收入人均就达2万元。”溪龙乡党委书记孙莉告诉记者。

  白茶炒制工艺难

  今年84岁的陈守彬老人,是安吉白茶手工炒制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安吉白茶发展的见证者。老人告诉记者,安吉白茶叶子薄、梗粗,颜色浅,易碎,炒制难度很大。“叶子这么薄嫩颜色又浅,一点瑕疵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当初,陈守彬也不知怎么炒安吉白茶,只能试着以西湖龙井的炒作工艺炒,结果常常不是梗子红了就是叶子焦了,还常常把叶子炒碎。“主要是火工很难掌握。锅的温度和茶叶的温度完全是两码事。通过快速杀青破坏叶梗中酶的活性,如果锅的温度不到,梗子是黑或红的。杀青以焖为主,焖抛结合,如果很湿,叶就黄掉了。”后来,他们尝试以黄山毛峰的工艺炒,炒出来茶叶形状很散,不好看。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两种方法的结合点,便有了现在品相漂亮、清香可人的安吉白茶。

  从鲜叶进车间到制作成干茶,共有14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规定:摊青叶,必须达到叶片发软、叶芽舒展,散发青气;杀青叶,必须达到手捏成团,略卷成条,折梗不断;初烘叶,必须茶条不粘连,紧摊不成团,松手即散……

  溪龙乡农办主任钱义荣,可算是安吉有名的白茶专家。他强调,安吉白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白茶”,而是珍罕的变异茶种,属绿茶类。茶树产“白茶”时间很短,通常仅1个月左右。春季,因叶绿素缺失,在清明前萌发的嫩芽为白色。在谷雨前,色渐淡,多数呈玉白色。谷雨后到夏至前,逐渐转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芽叶恢复为全绿,与一般绿茶无异。正因为安吉白茶是在特定的白化期内采摘、加工和制作,茶叶经泡后,其叶底也呈玉白色。

  钱义荣说,安吉白茶对种植地的挑选很有讲究。第一要有具备良好的基础肥力和丰富营养元素的土壤;第二必须具备一定海拔和适宜坡度、坡向、气候。另外,在茶田周围必须种植桂树或香樟这两种嘉木能渗发出幽香,对提高茶叶品质大有裨益。

  而对于炒茶,他的经验是:“30秒决定茶的颜色亮或不亮,一分钟决定茶品质上等或下等,一分半钟决定茶叶合不合格。

  明前茶不一定最好

  钱义荣告诉记者,消费者对茶叶存在很多误区。以“明前茶”来说,因产量有限,价格自然飙升,为了迎合消费者喜好,茶农们也尽量赶至清明前开采茶叶,但其实,在绝大多数年份,明前的白茶还没有长完全,并非是品质最好的茶叶。“反而是雨前茶比较清香,价钱也适中。”钱义荣还教授了判断好茶叶的标准:三色一体,即叶、梗、芽一个颜色;一芽一叶,不带余叶(不完全叶)和奶叶(没有叶脉的叶);泡出来的茶,甜、涩、鲜、苦等味道要协调,不能特别突出某一味。“真正的好茶,不仅要闻着香,更重要的是要喝着香。”

  此外,并非所有的绿茶都是清火的。高火炒的白茶颜色金黄,闻起来有股炒瓜子味道,虽香但易上火;低火炒的茶颜色翠绿,香味清淡,清凉降火。这一标准也适用于所有绿茶。钱义荣提醒,消费者可根据口味、身体状况和气候变化来挑选适合自己的茶叶。

  本报驻浙记者 蒋萍

  通讯员 王思

  (本报安吉4月9日专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22: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现,迄今已有八百八十余年了。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经过蒸、压而成团茶,同现今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而白茶的生产,是于清嘉庆初年(1769)采芽茶制成银针。1885年改采福鼎大白茶制成白毫银针。 关于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茶学界有些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白茶起于北宋,其主要依据是白茶最早出现在《大观茶论》、《东溪试茶录》(文中说建安七种茶树品种中名列第一的是"白叶茶")中;也有认为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茶叶制作方法上来加以区别茶类的,因白茶的生产过程只经过"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不是绿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国先民最初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17 04:33 , Processed in 0.0352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